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 羡: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 其: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恻 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1.c
2.童子如果有志向(或志气),我只相教,不祈求钱财。
3.“略”。(言之有理即可)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二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王渔洋作诗善施人工之法,然一不矜持,任心放笔,则譬如飞蓬乱首,狼藉阔眉,妍姿本乏,风流顿尽。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一吞半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故余尝谓渔洋诗病在误解沧浪,而所以误解沧浪,亦正为文饰才薄。
(节选自钱钟书《谈艺录》)
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悟以自掩饰一吞半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
20.材料中“飞蓬乱首”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哪一部典籍?“误解沧浪”句中,“沧浪”指的是宋代哪一位诗人?(2分)
21.在本段中找出三个词,概括钱钟书所认为的好诗人应该具备的条件。(2分)
参考答案:
21.(2分)天赋、才力、妙悟
【附译文】
王渔洋写诗,善于运用人工技法,然而一不小心,任意下笔的话,作品就好比发如乱草、阔眉狼藉的女子,本来就缺乏美貌,现在更失去了少许流风余韵。渔洋天赋不厚,才华微薄,所以就借助言说诗歌的神韵、诗人的'妙悟来逃避这个问题,以便掩饰自己。如此,好比说话吞吞吐吐,用手撮起、摩挲虚无缥缈之物,往往并没有悟出什么,却作出点头微笑、闭目猛然省悟、言语表达不出、心有所悟的神态。所以我说渔洋的诗,毛病在误解了沧浪(严羽《沧浪诗话》论诗有“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句),而他之所以误解沧浪,正是因为用文字来掩饰才华薄弱。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三
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四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临危受命和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4.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用原文作答)
5.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代什么?(用原文作答)
1.自叙三顾茅庐之恩。
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2.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 白帝托孤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
(3)胜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属:通“嘱”,嘱托、嘱咐。
(3)胜:美好的(或优美的)。
(4)景:日光。
2.
(1)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意思相近也可)。
4.“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必须分开答“范仲淹”和“欧阳修”,意思相近也可)。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六
陋室铭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1)斯:( ) (2)馨:( ) (3)案犊:( ) (4)劳形:( )
2.用“||”将本文分为三层。
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这 (2)香气,指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使身体劳累
2.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3.惟吾德馨
4.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七
《细柳营》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
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
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小题1】解释词语。(2分)
(1)天子且至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小题3】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_____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
(3分)
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答案
【小题1】将要约定
【小题2】在军中只听将军的号令,可以不听天子的号令。天子被感动,神态改变,扶着车子栏杆,派人致谢。
【小题3】侧面正面描写: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小题4】不矛盾,张扬个性指的是个体,培养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周亚夫的部队是一个集体,集体就需要有纪律来约束,否则将一事无成,此处再张扬个性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个性指个体,共性指集体,二者角度不一样,不存在矛盾。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且”作“将要”义,还有《愚公移山》中“年且九十”,此字词还有“况且”的意思,《石壕吏》中“且战死”。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两个都是常见字词。由于古文语言精练,字词常常是一字多义,且有丰富的变化,理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意和语境识记字词意义,尤其要注意词义的活用,比如本题中“怪”的意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两个“令”一为动词“下令”一为名词“号令”。“闻”:听从。“招”:招令。第二句,“为”:被。“容”:神情。“式”通“拭”,用手扶车栏。“使”:派人。“称”:表达。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基本能看出来,把关键词译准确即可。翻译文言句子,最大的障碍,是字词含义的变化莫测,要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差异,这需要在学习中对古文字词有一定的积累,对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小题3】
试题分析:文中主要是借周亚夫部下的语言来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从严。直接写周亚夫的,是其与天子的对话: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表现周亚夫以职责为主的军人作风。
考点:人物描写
点评:本题不难,此段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用意很明确,人物形象也比较突出。人物描写,除了直接对人物言行进行描写外,还要吧借助别人的表现来侧面烘托,阅读和写作要理解掌握这种方法。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个性”与“共性”表现地环境,说明在集体利益中“个性”要服从“共性”的道理。
考点:理解文意,分析问题。
点评:本题有难度,问题很突兀,与课文内容没有关系。此题拟题不好,问题提得牵强,“个性”与“共性”的问题不是本文反映的问题,学生不好理解。
桂林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八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作者是北宋的政治家、 家。
(1)即更刮目相待 更:
(2)及鲁肃过寻阳 过:
(3)卿今当涂掌事 今: 当涂:
(4)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5)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治经 邪:
(7)但当涉猎 但: 涉猎:
(8)见往事耳 见: 往事: 耳:
(9)蒙乃始就学: 乃:
(10)及鲁肃过寻阳: 及:
(11)卿今者才略 才略:
(12)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 蒙辞以军中多务。
(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 和_____ _。
2、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3、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4、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造句:
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 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 的态度。
6、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阅读全文,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8、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并说说分别表示什么语气。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资治通鉴》司马光 编年体 史学家
二、(1)重新 (2)到 (3)今:现在 当涂:当道,掌权
(8) 见:了解 往事:历史 耳:罢了 (9)于是,就
(10)到了……的时候(11)才干和谋略 (12)不再是
三、(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
(4)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5)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6)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7)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8)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四、1、孙权劝学 鲁肃惊赞
2、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3、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
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4、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造句:几天不见,你的变化可真大啊,真让人刮目相看
5、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 的态度;表现了鲁肃 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 的态度。
6、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7、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或:开卷有益)
8、(1)表示反问语气 (2)表示限制语气 (3)表示感叹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