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认真贯彻党***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四中、五中、***精神,深入贯彻******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全省、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的安排部署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方向,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打造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稳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目标任务
加快建设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以产业帮扶和农产品销售为重点,在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品牌打造、特色产品销售、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供销社在产品流通中的优势,实施产销精准对接,搭建xxxxxx优质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桥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供销力量。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做好代种代耕、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加强与农资集团合作,优化农资供应结构,构建农资供应链,做好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储备供应、配送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农资保障和服务。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整合基层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庄稼医院、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为脱贫户、农户提供测土配方、代耕代种、机收机播、产销对接、技术咨询等全程技术服务。
(二)构建城乡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全区系统综合服务网络布局,在撤并村建设便捷服务站点,在建制村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在人口规模较大、辐射作用明显的村培有建成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强化农资供应、日用消费品连锁、农产品收购、电子商务、养老幼教等服务功能。围绕连锁商贸、电商物流、文体旅游、家庭社区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搭建服务平台。发展会计综合服务。聚焦农村集体经济财务规范,积极发展农村会计服务,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记账理财、信息咨询、技术辅导、产业经营等配套服务。推广“互联网+会计服务”模式,推进全区系统会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体化运营、规范化服务、品牌化发展”。
(三)构建供销合作帮扶体系
积极参与帮扶村特色产业规划,围绕xxxxxxx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发展农耕体验、观光采摘、休闲民宿等新业态,发挥好供销社产业帮扶作用。实施供销品牌创建计划,培育一批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支持社有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项目。深入开展全区优质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展会,参加产销对接活动。鼓励系统各类流通主体设立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专馆,畅通线下实体网络和线上销售渠道。
(四)构建乡村生态服务体系
加大绿色高效环保优质农资生产、采购和供应,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做好高效低毒农药经营销售,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地污染防治。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向乡村延伸,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开展报废汽车拆解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区供销社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切实做好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政策支持。要积极向xxxx汇报工作,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主动同农业、商务、国资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帮扶合力,切实提高帮扶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过硬作风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作用,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和宣传报道,营造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二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深化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心得体会,望能帮助到大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既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让脱贫人口更好地安居乐业,又能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纵深发展积蓄新力量,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创造新条件。
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风情、人文地理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形成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铸好文化魂,守住文化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塑造文化村镇,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完成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做好“统筹”“衔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强调的是对乡村建设的全面把握,以科学、环保的理念去推进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均衡发展。“衔接”更注重推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衔接,巩固和发展好生态这一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及农村改厕,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随着乡村治理涵盖对象更广、治理目标更高、应对挑战更大,要求我们总结现有的经验,锚定乡村振兴的战略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自治”来看,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并发挥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快完善“自治”体制机制。从“法治”来看,要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大乡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贯彻力度;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在乡村得到有效执行;完善涉农司法审判工作和乡村司法便民机制,强化法律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从“德治”角度讲,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呼应。在统筹衔接“德治”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德治”的推进和深化,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德治”与“自治”“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相辅相成的作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衔接,要坚持党建统领,突出政治建设,以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是否落实、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是否明显、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全面检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三零”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乡村德治作用。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破解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超级厉害呢。
相关热词搜索:;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三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发挥职能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发挥职能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一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对脱贫民族村和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少数民族专项资金分配继续向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等实施常态化监测,及时掌握被监测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脱贫人口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持续壮大扶贫产业。要在原有产业扶贫行动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锻造生态、民俗、文化等长板,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脱贫群众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赚、能致富。探索培育“一村一企”,吸引社会资本到民族乡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经过连续几年高强度的投入,民族乡村尤其是贫困民族村承接了相当可观的扶贫项目资产。要加强民族乡村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资产清单,完善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发挥作用。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村级公益事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
四是常态化帮扶民族乡村低收入人口。开展民族乡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帮助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尽早实现稳定脱困。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织密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帮扶慰问、宗教慈善等要聚焦纳入监测的低收入人口,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切实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家中。
五是加强政策有效衔接。原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优化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继续保留少数民族发展任务方向,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民族乡村振兴,重点向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和民族村寨发展倾斜,夯实筑牢民族乡村发展基础。聚焦民族乡村规模较大的安置区,从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民族乡村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探索建立全省经济相对发达县(市)与民族乡村的对口帮扶机制,并定期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