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听了13位数学老师的课,其中王文岳和刘雪钰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在课堂上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效率很高。
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同时,学生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收货了知识,教师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语言精炼、丰富,充分鼓励了学生,这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王文岳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的钻研,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二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郑老师《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做的比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郑老师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知的探究与学习。
(二)在活动探究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讨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如:数格法,割补转化法,重叠法等。然后教师接着又出示一组较难的图形,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巧妙地运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
(三)在课的最后实践活动环节,郑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平移和分割,让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培养学生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活动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补成规则图形的意识,为今后运用“补”的方法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活动三,引导学生画出面积相同但形状不一样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将已积累的活动经验得以应用。
总之,郑老师这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了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听了刘老师的《相遇问题》后,我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刘老师是如何有效构建相遇问题的模型的谈两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首先,刘老师让学生观看王明和李华步行上学的动画情景,然后创设了四次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第一次表演是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学生发现问题“两人没有从两地出发”。第二次表演师晚出发了3步,学生发现问题"没有同时出发",第三次表演师在行走时拐了弯,学生发现问题"没有相向而行”,第四次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正确的表演,说明孩子们完全理解了相遇问题中的“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四次表演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三个小组各自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直观性、简洁性。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