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去郊游教案篇一
1、录像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再现郊游活动场面,激发情感兴奋)。
2.引发回忆。
师:告诉我这是一次什么活动?你参加过这样的郊游活动吗?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3.闭目想象。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忆一遍。(播放一段轻音乐。)
1.小组交流。
师: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实、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景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让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说说景色的特点。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方面的内容?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片断,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满楚。
2.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小朋友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去郊游教案篇二
1. 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物体的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 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较高矮的前提条件。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1. 小猫、长劲鹿、山羊头饰各一个,
2. 高矮不同的小熊5只,一面小红旗作标志,
3. 每人一个操作盘,五只高矮不同的小熊、一面小红旗,
4. 歌曲《郊游》、《找朋友》的录音磁带。
师问: 小朋友喜欢郊游吗?今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随音乐《郊游》进场。
1. 教师:嘘!我听到了小动物说话的声音,大家快找找看。
教师:原来是小猫和长颈鹿,他们在干什么呢?
【情景一:一只小猫爬到树上,一只长颈鹿站在树下,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比你高!”】
2. 教师:小猫说的对吗?为什么?(幼儿发言)
3. 教师: 原来比较高矮时,两个事物必须得站在同一高度上。
教师:现在我们请小猫下来和长颈鹿一起站在地上,大家比比看谁高谁矮。(幼儿发言)
【情景二:长颈鹿说:“谢谢小朋友给了我们公正的评判。”】
4. 教师:真开心,我们帮了小猫和长颈鹿一个大忙。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吧!咦?大家看前面那是谁呀?
【情景三:一只小羊问小朋友:“你们说我到底长得高还是矮?”】
幼儿发言:只有它一个比不出高矮。它得找个伴儿才行。
5. 教师: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才能进行比高矮。 小羊,你找个好朋友比比吧。
【情景四:小羊说:“谢谢你们,我懂啦!” 】
1. 教师:我们了解了比高矮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而且必须得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进行。那你们愿意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高矮吗?(幼儿发言)
2. 放音乐《找朋友》,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音乐一停,幼儿说出结果。游戏反复,幼儿不断交换朋友。
其中有一组是三个人进行比较的,让他们说说自己比的结果。
1. 教师:请刚才的三个小朋友面向老师排好队,要求最矮的站前面,依次往下。教师问:他们是怎么排的?(由矮到高)
2. 教师:瞧,那边谁来啦?原来是小熊排着队来了。(小熊由矮到高排,其中一只故意排错。)
教师:小熊是怎么排的队?排对了吗?谁来帮帮他们。请一名幼儿上来演示。
3. 教师:这次我们要从插有小红旗的地方开始,给小熊从高到矮排队,谁来帮帮忙?请一名幼儿演示操作。
4. 教师:请小朋友利用手中操作盘,自由固定小红旗的位置,作为标志,然后从标志开始给小熊排队。
5. 幼儿汇报自己是怎么给小熊排队的,要求说完整:从标志开始,从x到x排的。
天色已晚,我们该回家了,请小朋友面向老师,男女各一行,由矮到高排队。然后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去郊游教案篇三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一句一句教、幼儿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2)教师示范游戏,第一遍游戏。
(3)第二遍游戏(4)第三遍游戏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创设郊游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需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导入新歌。此次活动导入环节教师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