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课日记字篇一
“100,200,300,400,500,哈哈,发财啦,发财啦,我今年得到了525元的压岁钱提成呢!加上去年的足足有20__元呢!”我高兴地说。
这些钱做什么投资好呢?买股票?风险太大!放在家里攒着?不行,钱也不能下崽啊!存在爸爸那?不行,不行!去年他帮我存了1000元钱,结果后来变成了买电视的入股钱,还威胁我说什么不投资就不让看电视,没办法钱在他手里,我这个“小电视迷”只好乖乖地投了资。今年说啥也不能再存到他那里了。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每个月拿出1000元钱,爸爸每个月拿出400元钱,我每个月只拿100元钱(总计1500元)零存整取一年,得到的利息我们两个对半分。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我只赚不赔。
我不敢相信地问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说得是真的真的吗?妈妈笑着点点头。我生怕妈妈反悔,赶紧从盒子里拿出了100元钱交到了妈妈的手里。
呀!才11.12元啊!还没有上面的零头多呢!那么我到底能白得多少钱呢?我拿起笔认真地算了起来:166.73÷2—11.12=72.24元。哈哈,多得了70多元钱,我真是太高兴啦!这笔买卖赚啦!
数学课日记字篇二
上周我学习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分为3节课,讲了3部分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树。有关两端都种的问题比如: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这部分我掌握的不错。
第二种情况:一端种,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树。有关一端种的问题比如:一个圆形水池周长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这种题目比较简单,只需用36÷3就行。我想提醒大家有一种题目是让在正方形花池上摆花,每一边摆4盆,每个角上都要有一盆花,一共要摆几盆花?这种题目要先用4×4,然后再-4,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要-4,因为-4是有4盆花重复了,所以要-4。大家见到这种题目时,一定要记住-4。
第三种情况: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树。有关两端都不种的问题比如: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用5分钟,全部锯完要几分钟?这部分我掌握的也不错。不过,我提醒大家,如果见到上楼这种题目,假设说从1楼上到4楼,上一层走10台阶,那上到4楼走几台阶?我们要先用4-1,因为-1是1楼不用上,所以只需要上3层,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
这就是我学到的植树问题。
数学课日记字篇三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从数学中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得到快乐。真的,我没骗你们。请看我的日记,我没有说谎。
今天下午刚刚上完英语网课,我感觉没什么事。看到平板,我两眼发绿光。好想玩电脑游戏。妈妈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刚刚下课,不要一天到晚都对着电脑屏幕,你的眼睛也需要休息一下。要不我们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24点怎么样?“好啊好啊”我高兴滴一蹦三尺高,连声回答,好久都没有玩这个游戏了。
游戏规则就是随便抽出四张扑克牌,根据上面的数字用四则运算任意一种方式,在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的情况下计算结果等于24。
方法1:(10+4-6)x3=24
方法2:(10-4)x3-6=24
哈哈,妈妈在旁边连忙夸我不错呀,反应还蛮快的呢!我们又接着玩了好几局,有时候妈妈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想考考我,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只要是我想出来了就不停的夸我。
最后妈妈还传授了我一些秘诀,这些秘密我不告诉你们哟[呲牙]
玩“24”点游戏不仅可以让眼睛远离电子屏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你们也可以试着玩一下哦!
快乐七班的小伙伴们,欢迎你们和我一起切磋“24”点的游戏。让我们在游戏中乐学,乐玩,乐成长。
数学课日记字篇四
今天下午我们去图书馆看袖珍科技展,因为爸爸不在家,只能坐出租车去。
在出租车前排的中间位置有一个黑色的小盒子,司机叔叔放倒写着“空车”两个字的牌子后,盒子里发出吱吱的打字声,上面还有几个红色的数字在跳动。我很好奇,妈妈告诉我,这叫计价器。我又问叔叔,它是怎样来算价钱的?叔叔耐心地讲了起来:“每个城市都有出租车的起步价,我们宁波的起步价是10元,能开3。5公里,再加1元的燃油附加费,就是11元了。”“那超过3。5公里怎么算呢?”叔叔说:“十公里内,每公里2元,十公里外,每公里3元。如果车子刚好行驶了10公里,你们算一下该付多少钱呢?”我和妈妈一起算起来,从3。5公里到10公里行驶了:10—3。5=6。5(公里),6。5×2=13(元),再加上起步价11元,就要付:11+13=24(元)。
我想了想,33元>24元,这个路程肯定超出了10公里,先算超出多少钱,再算超出的路程就可以了,33—24=9(元),10公里后每公里时3元,9÷3=3(公里),再加上之前的10公里等于13公里。
耶,我算对啦!同学们,你们会算了吗?
数学课日记字篇五
这次考欠好完满是我的错,粗心轻率的进修立场一向在我心中彷徨.固然这次没有考好,可是我立誓我下次无论有多灾的试卷我也会把题目揪出来加以完美,信托我吧,先生!
数学课日记字篇六
我知道母亲用是激将法,目是激怒我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母亲认为她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可以发现,两个红三角形占了矩形一半,一个黄三角形和一个绿三角形又占矩形一半,而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15%那么黄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积50%-15%=35%,我们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厘米)。
原来这么简单,多亏了母亲激将法啊!
数学课日记字篇七
这几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调查了我们家三天的吃饭开销。第一天,一共是50元,第二天,一共是60元。第三天,一共是80元。50+60+80=190,190÷3=63.3333这是个纯循环小数,我把它看作63,那全家人的平均每天的开销是63元。我们家有五个人,50÷5=10,60÷5=12, 80÷5=16,16+12+10= 38,38÷3=12.6666这也是个纯循环小数,我把它看作13,那么平均每人每天的开销是13远。如果天天这样,一年有365天,那么全家花在吃饭上的钱一共要365×63=22995(元),哇!要那么多钱呀!以后要节省一点才行啊!
除了这些商品,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都别买,交税商品可是要翻两倍多的价钱。
2月18日,我们全班去香港上了两节展示课,当然要买车票。
半票票价:115元港币(回)95元
换成人民币要加十95+115=200
分之一即360÷10=36 (元),360+36=396 (元)
人的红包。但在香港人心目中,他微不足道,只能买一瓶饮料或坐车。 107元人民币可以兑100元港币。香港人的月收入是广州人的十倍,广州人的月收入是3000元,香港人的月收入就是30000元,香港人花五元钱,就等于广州人花0.5元钱一样从容。
60 ×1.7 420 60 102. 0
0.2 ×0.3 0.06
最后等于0.06。我发现凡是两个小于1的小数与小于10的整数相乘,它们的积就会比它们都小,例如:0.5×4=0.2。
数学课日记字篇八
昨天,我们在胖发祥大采购了!
走进里面,最多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前往超市购买年货的人!
先买手帕纸,单买大都是一块钱一包,而一整提纸促销价是13元,于是妈妈让我算算一提12包纸,那么,单买12包的价钱是:12×1=12(元)那么,一提纸多送两包,12+2=14(元)
14×1=14(元)
3.9-3=0.9﹙元﹚多出的钱应该就是包装的费用吧!
x=34÷2
x =5 哦!原来一条裤子17元啊!我们又走进了袜子区,有一种袜子和促销区的一模一样,袜子区的单价是7元,促销区5双32元,那么,我来算算在袜子区买五双同样的袜子的价钱:7×5=35(元)但是,促销区五双同样的袜子的价钱是32元,所以,促销区的五双袜子比袜子区便宜3块钱。
我们又去了人声鼎沸的甜品区,巧克力的单价是79.8元一斤,而我们买的巧克力有0.106斤,那么,用79.8×0.106就等于8.4588,约等于8.5元。买年货一定要买糖果,糖果的单价为35.6元,我们买了0.084斤,用35.6×0.084=2.9904(元)≈3元。
今天一共花费387块钱!
数学课日记字篇九
昨天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难忘的数学课。
陈老师这节课给我们讲的是乘法竖式。在做竖式练习的时候,陈老师说:“我不在电脑上写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写。”我心想:在电脑上写字太简单了。我把手举的高高的,想让老师点到我。
陈老师第一个点到的是王雅雯。王雅雯高兴的蹦上了讲台,她开始写了,写的字好大,都快抵到大屏幕的边了。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她看着自己写的字这么大,也乐了。
屈可儿非常自信的走上了讲台。她的笑容告诉我们她一定会把字写小的。我看到她非常认真的在电脑上写字,可是我们看到的字还是非常的大。我们又开心的笑了。
朱宇萱蹦蹦跳跳的上了讲台。她写的6特别大,写的3特别小,而且写的歪歪斜斜的。我心想:这哪像朱宇萱写的字啊,她平时写的作业这么漂亮。在电脑上写字太难了。
下课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在电脑上写的字并不大,但是显示在大屏幕上就被放大了。这节数学课太有趣了。
数学课日记字篇十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总之,联想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在写作文时,一边写,一边想,积极开动大脑,写出联想的内容,好文章自然会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