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一
1、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2、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3、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4、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5、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6、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7、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8、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9、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10、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11、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12、一个把帽子戴在头,一个把辫子甩背后,一个说请你慢慢走,一个说请把步儿留,一个说心儿莫难受,一个说很快会聚首。
13、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4、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15、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16、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心上。
17、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18、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9、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二
1、我独坐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2、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3、含情私询意中人,莫要空门证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断红尘。
4、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5、新月才看一线明,气吞碧落便横行,初三自诩清光满,十五何来皓魄盈?
6、死不瞑目的人就该睁着眼睛客观,过得不像话的人就该竖起耳朵听话。
7、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8、彻悟后,便去水中捞月,沿途花事轻浮,谎话香艳,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却无法禅定一夜琴声,直至悠悠的琴声被暗香淹没,我才刚刚赶到到岸边,片刻之间,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9、至诚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为我宣,无奈此心狂未歇,归来仍到那人边。
10、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11、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12、鸟对垂杨似有情,垂杨亦爱鸟轻盈,若叫树鸟长如此,伺隙苍鹰那得撄?
13、你是金铜佛身,我是泥塑神像。虽在一个佛堂,我俩却不一样。
14、小印圆匀黛色深,私钳纸尾意沉吟,烦君刻画相思去,印入伊人一寸心。
15、思量昔日天真处,只有依稀一梦中。
16、纵使龙魔逐我来,张牙舞爪欲为灾,眼前苹果终须吃,大胆将他摘一枚。
17、深怜密爱誓终身,忽抱琵琶向别人。自理愁肠磨病骨,为卿憔悴欲成尘。
18、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行走,只为今生与你邂逅。
19、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20、想了想,一个好人,怎么活都活不好。好了好了好了,见好就收。
21、密意难为父母陈,暗中私说与情人,情人更向情人说,直到仇家听得真。
22、羽毛零乱不成衣,深悔苍鹰一怒非,我为忧思自憔悴,那能无损旧腰围。
23、盗过佳人便失踪,求神问卜冀重逢,思量昔日天真处,只有依稀一梦中。
24、我被世俗隐瞒,转身又被自己撞倒。从莫须有的罪名起步,行色简单,心术复杂。
25、贝齿微张笑靥开,双眸闪电座中来,无端觑看情郎面,不觉红涡晕两腮。
26、前月推移后月行,暂时分手不须衰,吉祥白月行看近,又到佳期第二回。
27、新茶香郁满齿唇,伴得糁粑倍美醇。
28、他们纷纷用石头减轻自己的重量,他们使尽一生的力气撒了一次谎,仅仅撒了一次谎。
29、未知来生相见否?陌上逢却在少年。
30、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琼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灵。
31、郁郁南山树草繁,还从幽处会婵娟,知情只有闲鹦鹉,莫向三叉路口言。
32、腻婥仙人不易寻,前朝遇我忽成禽,无端又被卢桑夺,一入侯门似海深。
33、微笑知君欲诱谁,两行玉齿露参差,此时心意真相属,可肯侬前举誓词。
34、一个人既可以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忠于自己的心。
35、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36、手写瑶笺被雨淋,模糊点画费探寻,纵然灭却书中字,难灭情人一片心。
37、行事曾叫众口哗,本来白璧有微瑕,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
38、细腰蜂语蜀葵花,何日高堂供曼遮,但使侬骑花背稳,请君驮上法王家。
39、入定修观法眼开,乞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40、飞来一对野鸳鸯,撮合劳他贳酒娘,但使有情成眷属,不辞辛苦作慈航。
41、我与伊人本一家,情缘虽尽莫咨嗟,清明过了春归去,几见狂蜂恋落花。
42、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43、一自消魂那壁厢,至今寤寐不断忘,当时交臂还相失,此后思君空断肠。
44、死后魂游地狱前,冥王业镜正高悬,一困阶下成禽日,万鬼同声唱凯旋。
45、卦箭分明中鹄来,箭头颠倒落尘埃,情人一见还成鹄,心箭如何挽得回?
46、玉软香温被裹身,动人怜处是天真,疑他别有机权在,巧为钱刀作笑颦。
47、互相用眼睛煮着对方,谁能把谁放下,走吧走吧走吧。
48、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49、为了在今生能遇到你,我在前生,早已留有余地。
50、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51、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52、飞来野鹜恋丛芦,能向芦中小住无,一事寒心留不得,层冰吹冻满平湖。
53、拉萨游女漫如云,琼结佳人独秀群,我向此中求伴侣,最先属意便为君。
54、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55、邂逅谁家一女郎,玉肌兰气郁芳香,可怜璀璨松精石,不遇知音在路旁。
56、回眸一笑嫣然娇,断魂飘摇上碧霄。愿与卿卿两相欢,不发毒誓不肯饶。
57、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58、与灵魂作伴,让时间对峙荒凉,我无需对任何人交代。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三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四
经典二: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三:不可说。
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五: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五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佛语的语录66条,供各位参考。
1、学会欣赏这个世界,人生岁月多随缘,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眼界和度量,还要善于遗忘和掂量。梦中岁月梦中身,把那些疙疙瘩瘩放在心里做什么,有些事情错过便不再见,有些人一别又是一生,这人世间最重的两个字,叫做宽容。
2、有苦不需向人诉,人间道路无坦途。即便有苦,那些能说出来的也不是苦,那些说不出来的才是真的苦。其实,所谓的苦也只是心里的感受,世界本如是,你感到苦了它才苦,你感受不到,哪来的苦?生活本身本没有什么苦,而是你心里有了障碍。
3、人只有感恩的本分,没有埋怨的权利。
4、简单是福。人生之苦,苦于繁忙。忙于计较得失荣辱。简单的人,一切随缘而安。不为财富,焦头烂额。也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忧愁。不争,自然从容;不计较,所以常快乐。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5、佛曾经毫不含糊地宣称识蕴是依色、受、想、行四蕴而生起,不能离此四蕴而独存。
6、有长远打算的人,才会实实在在做好眼前的事;没有规划的人容易随波逐流,一无所得。前途是一次有计划的旅行,执著而有远见,自信而把握关键,便能拥有一张生命之旅永远的票。
7、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让你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进 而获得身心的健康。
8、人生就像接力赛,生命就是你手中的接力棒。接力棒在你手中,责任就在你手中,你的人生质量直接影响接棒者,直接决定整个团队的成绩。你的人生质量越高,生命延续得越久远,也越有价值。
9、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
11、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2、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人真如三昧。
13、千劫所作,极重恶业,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重罪,悉皆灭尽。
14、爱之难不在绚烂,而在平淡由心而生的爱才能对抗岁月的波折,才能让彼此在平淡的流年里相知相守,不离不弃。
15、过年是"减一岁",必须把握时间精进。
17、走在春意里,心情格外舒展,清爽。走在喧嚣里,心仍有诗意的情怀,我想,这是多么难得的领悟与收获,我庆幸,在烟火与诗意里,我是一枚自由行走的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一颗如禅的心境,简约,内敛,不浮,不躁,静静的优雅绽放。
18、生病是对生命的反省,对身体的关照。当你躺在病床上,是为了让你感觉上帝的存在,让你停下来对生命系统进行维修和保养。生病其实是一种需要,平时从来不生病的人一旦进医院就是大病,有的甚至就回不来了,所以小病小灾等烦恼都是必须的,它是对生命的一种关照。
19、有情并不是罪过,对于凡俗的常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人们如果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时不知克制,不知拣择,而是奢求更多,就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如果能在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之后便适可而止,就不至于迷失方向,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20、当我们跳出个人名利的泥沼,登高望远,便会觉得自身的渺小,那些功名利禄在这时看来便如浮云般不那么重要了,这时的心境也会豁然开朗起来。心胸宽广、心怀天下的人,自然不会为名利所困扰。
21、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
23、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戒想,由着此三轮受持戒故,名世间净戒波罗蜜多。何缘此净戒名为世间?以与世间同共行故,不超动出世间法故,如是名为世间净戒波罗蜜多。云何出世间净戒波罗蜜多?……受持戒时,三轮清净:一者不执我能持戒,二者不执所护有情,三者不着戒及戒果,是为菩萨摩诃萨受持戒时三轮清净。
24、即使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真诚和包容,也不应该轻易地怨恨别人;即使我们体会不到自己不具备善巧和智慧,也不应该轻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们觉察不到自己心里的自私和欲望,也不应该轻易地埋怨对方。
25、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忧戾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
27、生活的禅法,来自于对生命的感知与尊重,它是一种对生命关切与理解的`一开始,也是在烦恼中突破与觉醒的一盏灯火,悲欢交错,苦乐叠加,活成了一场生命朴素、自然、活泼的向前。是一条长路,也是一场期待,改造生命的质量,就此一开始。
28、第一种"慢"是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
29、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感官的刺激只能存在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音乐会,曲终人散,一切终有结束。
30、"三受"是人们产生各种情绪的原因,人们通常认为,苦恼是不良情绪,快乐是好的情绪,不苦不乐是没情绪,但在佛家看来,都是虚幻的情绪,因为"三受"随时会发生变化,例如身体受伤了,痛不可忍,自然产生苦受;伤痛好了,心里高兴,又变成乐受了;过了一段时间,"好了伤疤忘了痛",变成不苦不乐受了。又如恋爱,爱上那个人,想而不得,心生愁苦,是苦受;建立了恋爱,感受到了爱的甜美,变成乐受了;结婚了,接吻如同饭后擦嘴唇,握手如同"左手握右手",没感觉了,又变成不苦不乐受了。
31、越来越觉得语言是多余,简直是噪音;起心动念不但无益,实是多事,打闲岔。有念头即有染,但习性仍然如故。阿弥陀佛。松涛、海浪,让人心寂静、安息,因为它们扫除我们的分别念。汽车、建筑工地的噪音,碾压我们的心,令它破碎、抓狂。
32、深奥的道理往往不是语言所能涵盖的,它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亲自体验才能琢磨透彻。语言只能起到启发和推引的作用。这就像我们心中有些美妙的体会是没法用语言去形容一样。而那份奇妙的感觉也只有我们自己能细细地咀嚼和品味!
33、爱情,不来不去。爱,不增不减。我愿做一朵莲花,开在你怀中。谱写一曲高山流水的知音,在清幽的禅境里,寂然欢喜,默默相望。我亦愿做一朵无争的云,让你揽在怀里,忘了清溪湄畔,碧水蓝天。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你懂得。
34、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同在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35、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
36、灌木不能长成大树,因为没有主干,最后只能当柴烧。大树之所以能成大树,因为主干参天,映蔽云霞。净土宗从教义到祖师必须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树,荫蔽苍生。
37、所归依者,谓唯灭谛爱尽涅槃。或复有谓:归依僧者,归依四姓出家之僧,今显此僧威仪形相,皆是有漏,非所归依,所归依者,谓成僧伽学无学法。
38、无论念佛的圣号,还是菩萨的圣号,真正的"功德"都是指我们内心的悲智成长。犹如不管跟随这个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习,其目的都是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
39、平常的人生,怀一种平常心,何苦计较太多,本来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佛法对无的理解,眼中有世界,心中无纠缠,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的故事,活得起负担,走得起高低,有张有弛,心态平和,有些过往如其挂念不忘,不如一切随缘。
40、一直希望,过清新的生活,爱清水样的人,做清己。从每一天开始,对人微笑,对花微笑,对书微笑,也对自己微笑。如此,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都是自在美好。
41、古人云:"静以修身,简以养德。"静能生慧,静能安神,静能致远,静能超然。大道至简,大音稀声。简单做事,简单思考,简单为人,一生简单。才是真理。
42、用微笑的态度处世,用快乐的心情生活。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练,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43、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4、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如果你的心是喜悦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悦的,有时候决定我们心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45、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飞鸟。燕雀只能穿梭于林间,鸿鹄却能翱翔于九天,只因它们的翅膀不同。人,能走多远,不是取决于肢体,而是取决于信念。人生多艰,但是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轻易认输,敢于面对,成功迟早会笑脸相迎。人生,只有回不来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
46、看见老弱病残者,怜悯他们,帮助他们,要真心实意,而不是假心假意。
47、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48、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
49、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他对待人类可能比他对待自己的恩人还要恶毒,因为世人没有施恩于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生活在世上。
50、这一生,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而心像一个筛子,在世事颠沛流离中,慢慢的一些人一些事就漏掉了。对于智者来说,他们漏掉的只是别人的过错与不足,他们不会刻意去记恨一个人,而会记住他人的好和善,并时时充盈自己那颗感恩的心。宽容、大气的生活会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喜乐安然。感恩生命里的每一天。
51、生命都是一样的,再微小,它也是生命。你不尊重别的生命,他们一样会不尊重你。许多流行病是因为不尊重动物带来的结果。
52、慢慢的会懂得,一切,都在来的路上;一切,都在去的路上。智者选择的是欣然面对与接受。你所拥有的恰好是你所需要的,你所没有的恰好是你不需要的。没有偶然,一切皆因缘。每一个此刻,都是前世不同业力的显现,以明了的心活在当下,随缘,努力,未来就在前面。
53、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54、青衣是诗,是散文,是幽咽婉转的那枚红月亮,潮湿,带着三月烟花的味道,淡淡的,却又青青的,是一段说不清的情愫,是柔肠百结间那一寸寸缠绵,出色的青衣出自天然,绝非后天修练。
55、佛曰: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业亦不坏。虚空及涅槃,灭度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诸圣离有无。
57、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59、聪明的人从积聚小善开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终因功德圆满而整个人充满福德。
60、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一样,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6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2、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令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怜悯民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63、狮吃兔子不觉得自己为恶,禾生稻米养人不觉得自己为善。人吃苦瓜不觉得苦。每个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惟有努力自救,没有谁能救得了你。
64、懂理不懂事,能知不能行,此"理"与"知"就如空花水月,要"理事"相应"知行合一",才是真理与真知。
65、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注:听到讥讽毁谤,要能忍辱,听到赞扬,反要生惭愧之心。
66、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六
一,佛学人生观。
因果通於三世;“欲问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问未来果,现在受者是”。
人有身、口、意三业,可为亦善亦恶。
阿赖耶识是生命根本,万法本源,它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含有净染两面。在无始以来,它在六道中生灭相续,永无止境,但若净化,亦可超登圣域。人肉体躯壳虽然短暂渺小,幻化不实,生命本体则是永恒存在。
每个人所具备的本性,原是万德万能,与佛无异,只因一念无明,为烦恼习气所缠缚,才轮回六道,沉沦苦海,但是对我们的佛性并无损灭,人人皆可成佛。佛经上说;“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的众生”。
佛学的大乘和小乘都为运载之意小乘者是自度,大乘者是自度、度人、自利利人。曹孟德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寿几何?”还有;“朝露去日苦多”也都说明了,人生如朝露,生灭无常。杜子美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也说明了人生骨肉流离,聚散无常。又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似雪”。也说明了人的青春无常,人事无常。
二,无我。
世间法,自时间上看是;生住异灭刹那不息,找不出永恒常往。自时间上看,因缘所生法,无真实之我。我们的身体是实中有虚,经不住大自然的磨损,从生开始就走向灭。所谓我就是佛学中讲的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和合体”。从科学上讲人体是由;“碳、氮、氢、氧、硫等十五种元素抅成的。人生一世,就象是一幕电影,放映机中的胶片不停的转,银幕上的影子不停的动,前影即逝,后影即显,银幕上一旦出现空白,表示做事告终。释迦牟尼的根本思想观就是;以空为根,而有的则是;“缘生观”。
三,参禅日记。
著名禅学大师,南怀瑾给弟子金满慈的问答摘录如下;
1,无形无象是用之则有,舍之即空。
2,另一个我,存在于肉体身之我,皆如月亮影子,并非真月。月本无光,反映日光而有
明。性本无我,反映识心而有用。于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类众生万类生。若能心空一念,则万里无云万里天。此性本自圆明清净,即今我尚不可得,何况另一幻我,甚至千百万亿幻我耶!。
3,浮云世事一身轻,成佛登仙也外行。纸上谈兵原梦语,不然何计追今生。
一枕沉酣梦未成,灯前握管过三更。慈云遍洒杨枝露,尽八层楼化雨声。
4,中阴身,是指现有之色身(肉身)已舍,尚未再得新生命而言。灵魂出窍者,指现有
之色身即陷在离魂症状态,即神经肢体有大半停止感觉功能现象。
阴神,只属于自己看得见自己知道,听得到。能接触到外界与自身以外,物质世界
之种种事物与人事。
阳神,便是此色身,别人可见,可听得到。聚而成形,散而为炁之变化身。
涅槃;并非死亡之沉寂,涅槃乃充满灵明活泼、凝静、极寂静,生机未动之初的寂寞
大乐。
练功时自觉人越长越小,是色身在转化中,道家叫返老之象也。
童真不泯,容易入道。
业力不同,色身的果报与心、理、思想都不同。
清净即境界,是境即无常,那个能清净,能不清净才是你的。
有心即错,用心即乖。
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被我们这些大人、老人、白人、黄人、黑人贴满了鬼画符和玩具吗?
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再深入,证知心,能转物之效果,则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二空;指人空(我空)法空。
认清;静、虚灵为安乐,不知不垢不净、非动非静、即垢即净、即动即静之大机 大用也。
夜半子时,乃地球与天体相接,正阳之气发动,自身内外与之互相感应,甚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人的生命,无始无终。凡夫现有之生死,只是无始无终分段而已。故意长生或分身它类往生它方,大抵属变易生死,只有大成就、大澈悟、了了生死一切自 在。人生烦恼,都是庸人自扰之。人生要看得开,放得下。
梦中非中阴身,中阴又名中有,是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也。人死了才叫中阴,未死前叫灵魂或叫识神。空气动而生风,风相何在?如不见树上叶子摇动或吹到人身上,谁知道有风呢?这就是虚空借物而显其用。而灵明自性,亦无名无相,它是借人而显其用,而人又借之以灵,互为因果。无佛处莫留恋,有佛处急走过。一切不住,一切住,住即不住,方为解脱也。宋代诗人苏东坡说;世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印度人永远是躺着度过生死的,佛也要高唱智觉也!白黄之光,均是祥瑞之征,目乃心之机。
雪能变水,水能结冰,冰复变水,转来转去水性不变,这就叫随缘不变。变者是相,不变是性。
佛菩萨已无男无女相。观音是过去无数劫前之古佛,化身千百万亿,为悲念女人,才在此世化身为女相。清朝一女诗人,“金云门”诗;神仙坠落为名士,菩萨慈悲现女身。
人死后,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因为业是无影无形的可以随身,有形有相的东西一样也带不走。
古德说;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道起不起是烦恼魔。
元神是体,识神是用。识神象聪明、顽皮的孩子,作祟的是它,瞬息万变,它作起乱来,元神也要退位。我们练功就是训练识神,不让它兴风作浪,它就成了元神之用了。识神妄念之府在脑,心则无所不在,不在内外中间亦含内外中间。修道人未达心脑虚之境,故千般苦不得证见。
意想身体某部位有火就象火,有江河象江河之原因,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人与人有感情,分别时难受为何啊”
答;“菩萨有情终有累,如来无相亦无心。情与无情之际,诚难也”。
问;“人死后,灵魂从那出去”
答;“人死时,灵魂出路在头顶,百会穴”。庄子说;“明生死无常之理也,不可执着生与死“。
真正修道人,没有昼夜之分别,只要心存在“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烦恼,并非痛苦之意,烦——惑也,恼——乱也。
修炼空了,不是活着没意思,是真空含妙有,视生死如涅槃,皆如昨梦。万法本闲,唯人自闹,虚含万有,生灭去来,本无动摇,本非生灭,寂然不动,感而随通,又有何动何定之别,心无所住,即佛、魔不到处。
如果说清净心是万里晴空,妄念就是朵朵白云,实际上是不相干的。
肉团心只是这部机器一个重要零件,而真心虽无形无相、无方所、空灵如虚空、它是这部机器的主宰。肉团心随人体这部机器共存亡,真心却永远不朽的,它另找一部机器 以显其用。经修练者把它练成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来去自如,那么它就可独立存在了。
神是法身起用,法身是神的本体,神是法身之用。
无业禅师,皇上屡召不去,却从别道走了,多么自由自在。隐山(龙山)和尚两首偈其
一,“三间茅屋从来往,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凿不相干。
答;“然真彻悟者,顶门梵穴必通。顶门乃中脉,直经之正门也。未经道体之空者,识为识神,亦可谓之为阴神。证悟元空者,方为元神,亦可称谓阳神”。
问;心无所住,算不算心体离念?无心是否是真空?
答;“无无所住,即心体离念。念本无住,何须你离,既云真空何有无心?凡情无心 实乃大昏沉,大失念也,心即无心,心乃真心,真亦不住,何处觅心?”
“ 空即有之空,有为即空之有”。其意是;空中含有,有中含空,有自空起,空自有立。事理无碍者,空是理,有是事。
大觉法庆禅师谓侍者曰;“吾化后,汝可唤之,若能回是有道力也”他不但予知 报谢,而且能唤回,真正成道者。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阅世五千年,求术者众,求道者寡。
修行三大劫,感德者少,报怨者多。善恶到头都不着,方知此是本来人。
僧曰;如何离生老病死?
师曰;青山元不动,浮云飞去来,白云与我共无心。
因人施教,并无定法。
答;周流六虚,变动不居,隐现无常,鬼神莫测。
缘会则聚,缘散则灭,生而无生。成天吃饭,抓不到一粒米,成天穿衣,带不走一根线,一切无非是因缘的凑合。
在做功中或睡醒,似醒非醒时,不知什么东西在我眼前一恍,立刻与我合而为一 了,吓了一大跳,都是神气凝聚之,“行阴境界”既心既物,并非外来,只是人具“受阴”习气之惯性,妄自作种种解,种种着相而已。
人的虚灵心,想找找不到。它不在上下左右内外,遇缘即显,无缘不现。它无所住无意中又到处碰到,它与觉性有关,只可体会,不可言传。
修道人当他要坠崖之际,在一瞬间,他应能用定慧力,一念从顶门抛出,身心立即 分开,灵之觉性独立存在,借此脱壳,岂不妙哉!。
缘生法的道理是,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念上起念,法中生法所形成,最后一切皆 幻,归于空寂。所以说;空能生有,有复归空,用过去事物可证到。无明四相,既生、住、异、灭是妄念四想。妄念由心起,空是体,妄念是用,如水之与波,波平即水,妄灭归空。
佛在灵山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在灵山塔下修。
时间它无形无相,却能使人衰老死亡。一年四季,花开花谢,时间无始无终。年月日 是人划分的。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之别,它是幻化的、生灭的。
欲坚道力,凭魔力。心即性,性即心。心性即法身,因它有不变,随缘二义,犹如水性,能随方就圆,去了规矩仍然是水。它遇冷缘即凝为冰,遇暖缘复化为水,冰水无 二,心性亦然。所谓迷时凝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所以说心性不二。
人住房子如住笼,鸡笼今天提到那里,明天又放到那里,这批被宰了,下批鸡又来住,谁来住就是谁的家。所以说;人生如寄。诗曰;水中明月镜中花,把捉劳心乱似麻,飞出红尘脱俗网,大千世界住为家。这才是真正的家。
一个人如果到了日落半山时,还不能如倦鸟知还,是很可怕的。一定要等阎王下请贴 的时候,就不自由了。别说普通人,很多大师不是也没逃过此关吗?。
性格造成命运,性格为因,外境为缘,因缘相会,一拍即合,于是注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我不是宿命论者,从不算命和看相,但我却相信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它的道理。我不迷信,我却相信鬼神之说,宇宙之大,无奇不有。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七
仓央嘉措(1683—1706年),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仓央嘉措: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一个把帽子戴在头,一个把辫子甩背后,一个说请你慢慢走,一个说请把步儿留,一个说心儿莫难受,一个说很快会聚首。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心上。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八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 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 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问曰:“为何人有善 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 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 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 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仓央嘉措佛语语录篇九
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3、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5、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8、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1、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3、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1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5、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7、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18、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19、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0、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2、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23、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24、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5、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6、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7、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8、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30、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31、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3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4、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5、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3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37、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3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9、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4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41、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4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3、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44、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4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6、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8、众生界即诸佛界。
4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0、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5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2、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53、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5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5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7、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58、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9、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