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诗意的生活篇一
诗意地生活是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淡;是易安居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那份惆怅;是李青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份潇洒。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早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却仍然马不停蹄地在赶路,生怕稍微落后一点就会迷失方向。难道我们不累吗?不,当然累。但我们不能因为累就停下来休息。就像时间,开始了就不能停止。因为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诗意地生活处处可享,却又难以可享,只因我们的心不静。所以,我们要在喧嚣中找寻属于我们的那一片宁静的地方,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做到诗意地生活。
诗意的生活篇二
小溪潺潺,树林葱葱,与三五好友玩玩“曲水流觞”,与鱼鸟共乐。这样诗意的生活对于生在城市喧嚣中的我们,仿佛很远,但其实又很近。
清晨,我踏门而出,在第一缕阳光的照射下,慢跑向瓜渚湖。早春时节,和风拂过我的脸庞,吹过小区边的河面,荡漾起阵阵微波,像千匹,白练,又好似罗纹纸。
跑到瓜渚湖边,面向瓜渚湖,迎面吹来一阵风。带来了丝丝凉意,正好太阳已全然升起,面向阳光,我开始绕湖散步。
我继续踏步向前,怀着对生活的期望,向前方走着。
忽然,一团白色吸引了我。啊!一只白鹭,在这种喧嘈的城市里可不多见了。我并不急于向前,而是驻足观望。只见它伸展着双翼,伸长了脖子,收紧双脚快速向湖岸俯冲过来,像一支箭似的。当它临近湖面低空飞行时,身姿是那样优美,宛如一位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就连湖水都惊叹地为它激起了波浪。最后它稳稳地停在了湖岸的石头上,昂首挺胸地单脚立在石头上,缩紧了翅膀,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子,真可谓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啊!
目光随着白鹭的身影向远处眺望,我看见一位垂钓者,年约五十左右,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手握一根鱼竿,宛如一尊雕塑,纹丝不动。
我又向前走了许久,看到二位老者正在对弈,穿着唐装,长须飘飘,真如两位仙人。秉着“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原则去,我又驻立了许久。
一路返程,太阳似乎又上爬了一点,但仍柔和而不锐利,虽然瓜渚湖里我家很近,但平时常常是奔波途中匆匆经过,却未如此仔细游赏过。
其实诗情画意的生活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我们平时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睁大眼去寻找诗意的生活吧!
诗意的生活篇三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文学的典雅与芬芳。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所创造的不仅仅是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仍然让我们大受裨益。下面是我们从宋词中挑选的充满人生况味的佳作,与你分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北宋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感悟:
苏轼就是在这首词中找到了生活的诗意,找到了人生快乐的真谛,体味人间最有滋味、最简单而有味的人生宴席。
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清欢不讲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平静体味。
生活在满眼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丛林里,听不见鸟语、吃不到未被污染的果蔬,但只要有一颗未被尘世污垢蒙蔽的心灵,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你可能就会在上班的路上看到林荫路上发现阳光的缝隙,在下班路上拥挤的人潮中瞥见那一抹天边的晚霞,就会体味幸福的清欢滋味。
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珍惜,是在执着与放逐间,体味乃至人生的诗意。
粗衣淡饭,赢取饱和暖
相思会
北宋 曹组
人无百年人,刚作千年调
待把门关铁铸,鬼见失笑
多愁早老。惹尽闲烦恼
我醒也,枉劳心,谩计较
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
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
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
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
感悟:
这首词告诉我们知足常乐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悟,更是人生之至理,生存之智慧。
懂得知足方能常乐,就好像纪晓岚老师陈白崖所写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分膨胀自己的欲望只会让心灵疲惫痛苦,因为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淡泊名利是真谛
摸鱼儿·东皋寓居
北宋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
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感悟:
人活世上,没有人能摆脱名利的纠缠与吸引。
利欲熏心、争名逐利,把名利看得高于一切,就会迷失自我。对于名利,本应采取淡泊的态度,但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为其所苦。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知道想要摆脱名利的束缚是不可能的,但是却能修炼出名利淡泊的心态。
其实,淡泊名利就是保持自我的本真,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地活着。
孤寂是无法排遣的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感悟:
孤独寂寞是午夜梦回时的失落,是“夜静酒阑人散后”的满地狼藉,是思念无端涌上心头的酸涩无奈,是繁华过后的凄凉萧瑟,是灯火阑珊处单薄的身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逃不脱孤独寂寞的纠缠,无论身处闹市,还是独居山林,无论身在庙堂之高,还是身处江湖之远,寂寞都是无法排解的感受。
“古来圣贤皆寂寞”,虽然我们不是圣贤,虽然我们寂寞的理由也不尽相同,但寂寞却是共同的感受。
不要试图逃避寂寞,因为它是心灵的声音,是成功的养料,是人生的一剂苦口良药,能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真实的自我。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玉楼春·春景
北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残照
感悟:
人生的压力、郁闷和不快乐并不是因为你拥有的太少,只是欲望太多,总想着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享受,所以内心永远在疲惫的追逐中憔悴沉重。
心灵没有了闲暇安逸,快乐当然就不再光顾。
不要为金钱丢掉快乐,物质财富的确能给心灵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在这物质极大繁荣的时代也剥夺了人们快乐的美好时光。
人生难得一知己
小重山
南宋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街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感悟:
在人生路上,得一知己相伴是每个人向往的,知己懂得欣赏你的才华,懂得慰藉你的满腹牢骚,甚至无须言语的交流,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读懂你的千言万语。
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如果一生中有幸遇到知己,一定要懂得珍惜。
得失无语,才是人生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感悟:
在人生的境遇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得失都要伴随你一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失的过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失是相依的,有失就有得。
当你失去了明媚的阳光,你却得到了皎洁的月光;当你失去了文学家浪漫的憧憬,你却得到了科学家缜密的头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未必就是一种无法超越的灾难,因为,生命中并没有绝对的失去,失去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而人生也总是在得失之间获得平衡。
人,先回头看,再往前走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感悟:
人的一生总是固执地坚信最好的是在很遥远的前方,总是不愿意停下脚步,回头望一眼,总是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寻寻觅觅,到最后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之时,才明白原来最好的、最想得到的一直都被甩在了自己身后。
暮然回首,是对世界的关照,也是对自己的静观。只有蓦然回首,才能顿然醒悟,然后唤醒在追寻的路上已渐渐疲惫麻木的心灵,然后才能重振旗鼓、继续向前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要记住:先回头看,再往前走。
流年暗中偷换,时光永不还
洞仙歌
北宋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感悟:
她冰肌玉骨,天生丽质,她风华绝代,高洁美好。“流年暗中偷换”,时光就这样一日日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悄悄地变换着四季,也变换着她的容颜。因为,时光是女人的敌人。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英雄白头,美人迟暮,都是让人极其难堪,极其悲哀的。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八声甘州
北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感悟:
面对寥廓江天,萧瑟秋光,柳永害怕牵动乡愁,让归思难收。故乡,就是走出去再也无法回去的地方。
如果,没有离开就没有故乡,也就更没有异乡了。
人走茶凉又如何?
浣溪沙
北宋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感悟:
王安石的这首《浣溪沙》是对“人走茶凉”寂寞无奈的充分诠释。
此词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所作。回到江宁后,他建起了“半山园”,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表面上安然自适,淡泊宁静,而实际上,满眼的惆怅与落寞。
虽然他已经退出政治舞台,但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然而辉煌的岁月已然逝去,等待他的只是繁华过后的凄凉和人走茶凉的落寞。
苦难是我们的成长史
卜算子
南宋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
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
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
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
谁听哀鸣急
感悟:
这首《卜算子》是在战乱时代,作者所受苦难的写照。逃难途中,他忍饥受渴,举目无亲,颠沛流离,困顿不堪。
翻天地覆的战争磨难让他失去了家国,失去了听歌醉酒的温柔乡。他开始意识到生命的渺小脆弱,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过像那只失群的大雁般孤单无助,于是,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磨难既让他痛苦的呻吟,也让他在痛苦的蜕变中走向成熟。
人生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
北宋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琤琮
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
点检如今无一半
感悟:
故交零落,人生无常,死亡是谁也无法阻挡改变的结局。所谓“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只道是寻常。
书画半亩
传统文化、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茶道、天籁琴音
插花艺术、旅行摄影、养生美食
诗意的生活篇四
生命旅程人们无法摆脱寂寞、困难、红尘扰事,像第一个导游那样平实的看待,生活未免过于清苦;而学习另一个导游,别凹凸不平的道路看做迷人的酒窝大道,多几分诗意去生活,人们可能观的更美,得到的更多,无限欢愉。
如今,多少人在平实的生活中,看的愈少,少了追求。又有多少人以平实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遭遇。学业不顺便自暴自弃的人,职场遭阻便一生隐然的人,多于身之薄缕,就连遭遇困难便弃生命于不顾的人,也难一一数清。可他们因此得到了什么?一分失败,几分忧愁罢了。
何为诗意的生活?仅读几本名书,听几场音乐会,集几些书画字帖,哪些称得上诗意,顶多算是附庸风雅吧。苏子于风雨中,无车无盖,亦能“竹杖芒鞋轻胜马”;李白于无人之地,形身倶寡,亦能”对影成三人“;林和晋老先生,身居清贫,无子无妻,亦能“梅妻鹤子”;这种精神上的诗意才最为纯正。诗意的生活于精神本无优劣之别,若硬要画个界定,诗意也便平实化了。也许是经历的不同,也许是本质的差异,李白、苏子、林和晋等志士所达到的如叔本华提出的“自失”的状态,我们没法比了,其实也不必相比。潘没有埃涅阿斯的俊颜勇敢,但他同样是森林之神,如此美好。生活中难道要为了一次失败而哭泣吗?难道要为了旅途遭雨而抱怨吗?难道要为一次受伤而伤心吗?当然不,笑着面对,把这些当做一次挑战,或者一种享受,像那个导游一样,坎坷道路便是迷人大道,如此诗意。
伏尔泰说:”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里,一切都为了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人因有思想、有追求而不被被轻易打败,又因人们立定追求的前提是对事物有积极正确的看法,所以诗意地看待生活也便成了树立追求或达到追求的目标的重要因素了。因此可以说你一个见识平平的人,失去了许多风景、许多美丽、许多追求。世界不曾完美,追求梦想的道路亦是如此,但我们不得不怀一腔莫名所有的酸甜苦辣认下它。酸甜苦辣定要全部经历,若人对生活充满诗意,那对挫折亦能美好对待了,这时不就多了几分甜,少了几分酸甜苦辣了吗?一颗美丽的行让人们看见美好的事物,同时积极的诗意的生活,人们所见的许多,也将对人们的心有所裨益,或使之坚毅,或使之乐观;并以一种积极的力量影响着周围的人。
生活中,读些书,听些音乐会,虽不能称得上真正的诗意生活,但这些活动亦能对人们追求诗意的心有所熏陶。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能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追求诗意的生活亦是如此。充分认识了平实的生活,才能对诗意的生活有所突破。世界上有两个上帝,一个代表黑暗,一个代表光明。同样我们所得到的与所面对的也存在不同的两面,辩证的去看待,功名、金钱满身未必敌得过端然一世。或许我们可以树立一个全新的信仰,快乐、美好的过一生;这样诗意的生活也便来的自然简单,立的长久了些。
在这寂寞、困难、平实,如洋中滴水的时代,为了美好,我们需要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篇五
江南之韵
留恋着马致远的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让人联想到小家碧玉的江南。
小雨淅淅沥沥的洒落着。雨点像串串的珠帘,又像幕布,把时光依稀涂抹在天上,把记忆唤回到飘雨的季节里。青石板路上溅起一朵朵冷艳的花。听着窗外的霏霏淫雨,再也忍不住了,撑起那把油纸伞,踏过青苔石板,享受着绵绵细雨的沐浴,听着那已远去的木屐声,让雨为我洗去一身的风尘。
金秋之魂
徜徉在山间,感受着秋天的气息,我理想中的秋是那一道道的山岭,一座座的山峰,铺满落叶的山径,曲曲弯弯,向枫林深处无尽地伸延。满山遍野的枫叶,铺展成红色的海洋。那一抹抹、一簇簇的红,叫人心襟飘荡。层层叠叠枫叶伸展着的随风飘摇,那红色是不变的情愫,是生命的激情。正可谓“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的美,美在傲然临风,美在从容飘逸。它不比春花的妩媚,不比夏花的妖娆,不比冬梅的傲骨,却在秋色中独放艳丽。又到满山枫叶红,那条被秋枫染醉的溪谷,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因为那满山的霜叶是秋之魂。
当枫叶再度霜红,我依然会徜徉在深秋的枫林,漫步在飘满红叶的小径上,把枫叶夹进喜爱的书中,把秋天收藏在记忆里,用一生的岁月记下那如诗的意境。
婵娟之情
月亮总是用来抒发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的月亮被这情充斥的亮又圆。
那韵,那魂,那情,交织在一起便有了诗意,只求你细细去品味,其实生活自有诗意在。
诗意的生活篇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清幽,琴声回荡,此乐何极!自然,让生活充满诗意。
清晨时分,骑上自行车,径向花园骑去,清风拂面,穿彻衣衫,凉意袭袭。
小园逐渐映入眼帘,一片花影重重。初入小园,满目繁荣,模糊了朝晖,烟雾朦胧,若轻纱缥缈,嗅花香,赏芳草,流连戏蝶时时舞;观朝阳,慢踱步,小圆香径独徘徊。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啼鸣,反而衬出一番生机蓬勃,鸣时的欢悦,集时的宁静,彼此交错;心中,不由得暗暗赞美如此诗意的自然。
沿径前行,杂驳花影渐而融为青绿。仰头,才觉朝晖已退,却感长烟一空,眼前,一碧万倾。
树梢,白露为霜;枝上,白露未唏;脚下,白露未已。望深林,自沉思,寒林空见日斜时;吟诗篇,忆往昔,蒹葭杨柳似汀洲。
阳光垂直而下,冲破蓝空,穿过清风,透过树丛,让那厚重的叶片都微显透明,叶脉由粗而细,从深至浅,自叶片中央扩向两侧,则是映着自然的鬼斧神工。树林阴翳鸟声杂,斜晖又驻西山腰。
树林深处,不知何人置下石桌石凳;一杯清茶,一缕书香,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停滞;心中,朦胧地产生了对诗意自然的向往。
深入小园,却见微动涟漪,环顾四周,却觉晚霞满空,星星点点的野花,随着最后一缕余晖舞动,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风,拨动着绿叶,将草抚向一边,叶悄悄飘落,轻点湖面,又舒展,愿作一叶小舟,将云卷余晖载向远方。却看湖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静眺望,独赏月,夜吟应觉月光寒;缓乘船,记此景,尝求古仁人之心......心中的赞美、向往,不禁与充满诗意的自然共鸣。
既是繁花似锦,又是一碧万顷,且是皓月千里;诗意,从何而来?是自然无疑。
诗意的生活篇七
诗,在我的理解中分为两种:古诗和现代诗。不管古诗也好,现代诗也好,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意义。
人生亦如此,人生没有了灵魂还是人生吗?古诗讲究练字练意,人生亦讲究练“字”练“意”。古诗中的练字就是一个字要当几个用,而人生中的“练字”就是知识,是能量。古诗中的练意,练的是意境,是思想。人生中也应有“练意”,人生中的“意”好比人生的理想,人生有理想,有目标,就可以冲出一切困难,勇往直前,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加油,诗亦是如此,诗没有了意,就没有了方向,不知何从。
现代诗,虽然没有古诗要求那么严格,但它表现出来的意,却比古诗重要,古诗要一个字当几个字用,而现代诗却可以用多个字来写一个字,所以现代诗的意要比古诗的意更好,更美。现代诗讲的是一种美,一种烂漫,一种感觉,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的就是烂漫,要的就是感觉。
人生亦是如现代诗,人们希望如“现代诗”那样,不喜严格,单调的生活,喜欢多姿多彩的生活,喜欢自由地生活。现代诗可以没有目的没有意义地写,但人生不能这样。
我喜欢诗意般地生活,喜欢古诗那样的理想,有目标的生活,我喜欢现代那样的生活,没有压力,只有自由,像现代诗童话般地生活,美,烂漫。
但人生不可能始终诗意地生活,人生是有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