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手抄报篇一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重阳节手抄报篇二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____赵时春《原州九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____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重阳节手抄报篇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喜悦之情
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宁静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中,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喜悦之情,并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赏美丽景色。
思亲之情
重阳节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思亲之情。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在两篇作品中深切表达出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令人恻然。
忧愁之情
重阳节也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悲伤之情。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虽然诗中表现出诗人的在重阳佳节的喜悦之情,但却又透露着丝丝的忧伤,暗喻了诗人在官场受挫,壮志未酬的无奈唏嘘。南唐后主李煜在成为亡国之君时又到重阳节,写下“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不禁让人愁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