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赛龙舟字篇一
;那一天,正值伏天酷暑。在金华,你站在任何角落,都会大汗淋漓。只有躲进有空调的室内或车内,方可获得一丝喘息。这倒也好,在三伏天下江南把汗出透,或許会应了中医所说的除寒祛湿,有益健康。
在酷暑中来到金华,也是因了朋友的一片盛情。这里是我所敬仰的著名前辈诗人艾青的故乡。他们希望我们到这方土地走一走,看一看。我欣然应允,便与曾凡华、木汀同行。因为,艾青曾经在新疆生活过多年,甚至住过地窝子。他平反昭雪回到中国作协,住在北纬饭店,我就去拜望过他。他的诗性睿智,他的达观、他的友善、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人们都记住了他的著名诗篇《大堰河》,我却多记了一句他的名言:“蚕在吐丝的时候,吐出了一条丝绸之路。”那胸襟气势如虹。
当活动组织者告诉我,下午的活动是金华作家协会与金华游泳协会座谈时,我觉得有点蹊跷。不过,客随主便,我和他们一起来到深藏于一片居民楼一层的金华游泳协会。浙江省游泳协会副主席、金华游泳协会主席居然是《金华日报》著名记者金建民。金华体育局局长邵国龙介绍,金华体育口有36个协会,为推动金华全民健身和体育运动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年前,由时任金华市政协委员、现任文联主席李英提出应恢复金华赛龙舟活动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责成由市体育局牵头,由金华游泳协会具体落实,成为金华市民广泛参与的一项赛事。三年来前来观看的观众日渐增多,已达十万之众。今年的赛事将在十月举办,对此他们从现在就开始投入筹备工作。
其实,赛龙舟是一项群众性传统体育活动,尤其在农村,以村为单位组织龙舟队进行竞赛,对村民移风易俗,提升精神文化风貌,具有巨大潜力。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这方土地的龙舟被作为“四旧”破除,龙舟被砸毁烧尽,几乎荡然无存。他们南下广东取经,他们坦陈那边的人比他们精明,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广东乡村也没有真正砸毁龙舟,而是悄悄沉到河水塘底,保护下来。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浩荡,他们喜气洋洋地把沉在水底的龙舟重起出来,重现赛龙舟这样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赛龙舟本身就是一项众人齐心协力,随着鼓点,节奏一致奋力划桨,奔向胜利终点的团队精神所在。可以说,这就是龙舟精神。
在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东上叶村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龙舟桨,还有一个二百多年前清代的龙舟桨。这些发现充分证明金华赛龙舟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江南,赛龙舟应当是群众性参与度最高的活动之一。赛龙舟已经成为全运会赛事项目,并已纳入亚运会赛事项目。
邵国龙告诉我,他们尤其重视游泳协会推进的赛龙舟活动。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下,浙江省委提出了治理江河水源。金华有三江六源,经过治理,河水清了,赛龙舟就是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座谈会后,我们移步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婺江岸边。令人感动的是,金华作协组织了一个龙舟队。作家龙舟队总教练(也是市游泳协会副主席)翁时文告诉我,过去,到了江边水都是臭的,别说比赛了,站都难站,现在好了。婺江也称双溪,源自李清照的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武陵春》)他们在总教练的统一指挥下,手持木浆在岸上练习划桨动作。天气晴朗,但闷热难耐,我站在那里都浑身冒汗。金华市作家协会的这群会员龙舟队,个个精神抖擞,齐力划桨,由动作生疏到逐渐划一。于是,由我敲响第一声鼓,宣告金华作协作家龙舟队可以试水。队员们头戴红色运动帽,鱼贯走向码头。不一会儿,在船首鼓点指挥下,作家龙舟队的队员们奋力划桨,那叶龙舟似一首诗行在江面舒展流淌,桨点着水虽不统一,却是抒情前进,信心满满,应当说自成一景。
当作家龙舟队歇桨上岸时,个个显得兴奋。他们说,要将龙舟赛从金华带向“一带一路”,带向奥运会。金华人的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艾克拜尔·米吉提,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原主编。
相关热词搜索:;赛龙舟字篇二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在悠闲的逛来逛去,可真美啊!
只听裁判的枪“呯”的响了,江面上的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擂鼓手奋力的敲锣打鼓,每敲一下,就划一下桨。龙舟健儿用有力的双臂划着桨,向终点冲去。这时我看见六号龙舟渐渐拉开了距离,其他队员也不甘示弱,尤其是八号龙舟,他们像发疯似的划着双浆,奋力向前冲去,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队员划桨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也更用力了。就在这一瞬间,二号爆发了,一口气超过了八号,变到了第二名的位置,和第一名的距离也渐渐缩小了。就在二号和六号争第一时,四号超过了二号和六号,到了第一名的位置,最后,四号得了第一名,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今天的龙舟大赛真壮观啊!同时我也明白了,学习也要付出努力,才会取得好结果!
赛龙舟字篇三
“加油!一二……”这是哪传来的声音?喔原来是我们小记者在赛龙舟呀。
今天是我们小记者在当阳夏令营活动的第二天,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把我们带到了青龙湖,进行赛龙舟的比赛。
前两场,我们都力胜对方。可对方队员却大叫不公,,说他们男生少,鼓手差,晕船多。老师只好调整。
调整后,两队的实力就差不多了。我们队也都知道,接下来的比赛要想取胜可不容易了,要靠团结,而不只是力量了。
“好,开始!”随着鼓手的一声吆喝,比赛开始了。“加油!一二!加油!一二!”我们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大声的呐喊着,心中燃起了斗志。大家随着口号声,一起用力,一起使劲。
已经超过他们了。我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只件他们手忙脚乱,正互相埋怨,前面的在划,后面的在说,动作极不一致,更没有领头羊喊口号。我心想,我们还是团结力量大呀!
可渐渐地,我有点体力不支了,但终点还没到。休息会儿吗?不行,我要坚持,为了胜利,我要坚持,为了团队,我要坚持,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也要坚持。最终,我们队取得了胜利。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在赛龙舟中,不仅要团结,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更是这样!
赛龙舟字篇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1.揭题。
如果有赛龙舟的影像,可以播放。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场面,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2.初读。
在初读课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几项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标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
学生反馈进,教师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就是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3.再读。
让学生围绕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热闹场面的问题,先独立阅读,圈画答案;再在小组中交流彼此的看法,接下来进行汇报。这样就发挥出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汇报中,师生共同总结,课文是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情况、围观者几个方面,多角度地再现了当时的热闹场面。
4.精读。
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例如描写龙舟“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插蓝天”;描写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描写比赛情景“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尔这条在前,忽尔那条在前”。注意指导学生读这样的句子时,用语气、声调、语速的变化,读出当时那种热闹、紧张的气氛。文中的比喻句也用得形象、贴切,如描写龙舟划过来,“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让学生看插图,体会当时壮观的场面,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贴切。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如果有不懂的词,教师可采用灵活的方式予以解决,如自己查字典(例如理解“咬得可紧了”中的“咬”)、请教别人、换词(例如理解“忽尔”,换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结合画面造句等。
5.悟情。
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说一说这赛龙舟除了热闹以外,还留给我们些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读文,体会出那种积极竞争向上、振奋人心的精神。
二、积累内化。
1.文中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可以让学生摘抄或背诵精彩句段。
2. 独立完成课后的自选词语。
三、识字写字。
1.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读准生字字音,初步认识字形。
2.在第2课时中再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3.指导书写生字。
4.练习。
(1)让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其他资料。
(2)对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可以让学生选取一种来进行仿写、练写。如踏青、包(吃)粽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