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日字春节字篇一
“叮铃铃,叮铃铃”床边的闹钟响了,翻过身子按下按钮。我拖着疲倦的身子起了床,惺忪的眼睛看到窗外一片艳阳天,心中涌出无限欢快,走阳台上双手扶着栏杆向下俯视。楼下绿地上的花儿竞相开放,朵朵争奇斗艳好似在比美。在一丛丛艳丽的花朵中,我发现了两株花格外显眼—一株石榴花,一株君子。
“哦,想起来了,是那两株花!”原来那两株花是我们家的,因为爷爷他们搬回了老房子。所以将两株花移植到楼下,由物业人员帮忙照看。那株淡绿的君子兰是爷爷的最爱,他将其余的君子兰都带走看,他说:留下一株就像爷爷在陪着你。
初看君子兰,那硕大的淡绿色叶子,让人眼前一亮,细看君子兰,那端庄,大气的花叶;清透艳丽的花朵,一股淡淡的清香,透人心扉,让人心情莫名的欢快,这大概就是爷爷喜欢它的原因吧!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教我种花,当时我还小,不懂事。经常把爷爷撒下的种子挖出来,要不就把土中灌满水,但爷爷并不生气,还是反复的种着,爷爷还问我想种什么花,我以为是问我想吃什么水果,我就顺口回答到:石榴。于是爷爷跑遍了花鸟市场才找到了一袋石榴种子。但石榴很难种,爷爷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爷爷每次都会握着我的小手,拿着小水壶,慢慢地浇着水,或是拿着小铲子,教我慢慢的培土,在虫季到来时爷爷还会撒上一样杀虫药,那些花儿在家中时,一年四季都是亭亭玉立,从未有过虫害或枯萎。
我看着看着,下了楼,在那片绿地上,细细观赏着两株艳丽的花儿,看到迎着阳光开放的花朵,我想爷爷了,我走到了君子兰旁边,用手抚摸着秀丽的花朵,厚实、美丽的叶子,心中无限欢乐。
我拨通了爷爷的电话,告诉他:“爷爷,君子兰和石榴花开了。”
春日字春节字篇二
人们常说,人生无悔再少年。青春岁月稍纵即逝,但对于我们而言,青春还是未知的漫长,我们才刚刚将它紧握在手中。
“这节课测试800米。”天气很凉,我们穿着厚重的冬装。“加油!等会儿我们一起跑吧!”大家纷纷互相鼓励着。我感受着冷风吹过脸颊带来的寒意,暗地里为自己打气。哨声一落,我们拔腿就跑。带着萧瑟的阳光像一卷绸带,飘荡在我们的身上。红色跑道上,是一个个向前追逐的身影,我们既追赶着风儿又与时间在赛跑。
由于发力过猛,我渐渐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我顾不上拂面的冷风,有些潇洒的把校服随手一甩,我们有青春,我们有何畏惧?又到了第二圈的弯道,我腿脚有些发软,有一步没一步的跑着。在我前方不远处的小h看到我,喘着气向我伸出手来,笑着鼓励我。冷风中,醒目的红色跑道上,两个花季女孩手牵着手,相视一笑地向终点冲刺着,无疑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的风景。我们跑着,耳边又听到风的呼啸声。“4分零7秒!”我再次“滚”过终点,但这次身旁还有她,还有我们互相击掌的她们。
我们有青春,我们还有这永不停歇的梦,有着向着梦想永不停歇的脚步。
我们有青春,我们定不辜负!
春日字春节字篇三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2 ppt课件准备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2、课前分好学习小组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词语: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学生板书题目
3、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读的时候结合注释。
4、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5、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10)总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总之,太好了!让我们自由的大声地读一读,你想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你就怎么去读。
7、明诗意,配乐读。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
听,远处传来了春的声音,让我们和着春的旋律,一起来读读。(师生配乐读,师先读,生再读)
(生交流,教师补充朱熹求学的故事)
2 默写《春日》
春日字春节字篇四
《春日》教学设计
总第4节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2、出示四字词语: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 春到三分暖。
● 春天三日晴。
● 春雨贵如油。
●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春日字春节字篇五
睁开的第一眼,便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那光既不刺眼,又不逊色,而柔美,带着说不尽的缠缠绵绵。
透过窗,活力的太阳,反衬出了那比水还清澈,比色素还纯的天,湛蓝的天。几许白云像是泛着浪花,为天空锦上添花。薄的,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嵌在空中;厚的,宛如一匹匹似乎光滑的丝绸,华丽又不失生机。属于春的蓝天,有时并非万里无云。
往天边看,情不自禁地被一片嫩黄给钩住了,舍不得将目光移走。
到油菜花地了。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样,我被眼前诗情画意的美景迷住了:疑是黄蝴蝶落在了叶尖,揉揉双眼原来是油菜花坐在叶子上,像一个小精灵,保持着甜蜜的微笑,任由风儿摆动着自己的双腿。花构造倒简单,有四片像用黄丝绸制成的花瓣,中心点缀着精巧的细花蕊。它有莲花的纯洁,茉莉的芳香,太阳花的活力。此情此景,我不由得忆起一首诗:《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闻着花香,看着花海,吾虽未曾饮酒,却早已醉矣。吾尚未小命归天,但已赏识了天境。
望着花海,像似一堆金沙洒在绿毯上,闪闪发光。凑近一瞧,别有情趣。细细品味着精致的花蕊美化着青叶。嫩叶上仿佛有身穿黄色的鄂温克姑娘似的,既稍有羞涩,又大方坦然。
风儿淘气得很,玩弄着花海,海上翻滚着忽起忽落的波浪。风吹呀,吹呀吹,吹皱了一池春水。我的春心也泛起了阵阵涟漪。
春日字春节字篇六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春日》教学反思。(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春日字春节字篇七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