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起步成长在这里起步篇一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谈
井岸一小
李青梅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谈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三年级又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是作文起步的年段。这对于刚由二年级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
一、鼓励多阅读,坚持勤积累——写好读书笔记
入选语文课本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教学时,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外,我还和学生一起欣赏文中的语言表达,做好语言积累。我要求每个学生设一本“积累本”,每一课至少积累10个好词、3个好句,并定时检查,相互交流。除此之外,还引导学生背诵书本的精彩片段和名人名言。
再由课内引伸到课外。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我结合学校的读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每天午读时间规定是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每周抽出一两节课设为阅读课,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积累的好习惯。
通过课内课外的不断积累,学生丰富了写作语言,获得了间接的写作经验,为习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
二、生活乐趣多,活水自然来——写好日记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根本写不出作文。为此,除了平时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外,作文还要来源于生活。三年级的学生阅历浅,我就从身边小事开始培养。第四单元写观察日记,我要求学生在家长陪同下泡绿豆,连续观察5天,他们可开心哩,有玩啊!学生从观察中真的有独特的发现,他们发现了“绿豆芽像个白胖胖的娃儿向我调皮地挤眼“,还发现了“绿豆芽穿着一身雪白的连衣裙跳芭蕾舞”,也发现了“一些胆小鬼老是缩在被窝里睡懒觉”、、、、、、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活水。
有一天,天气突变,大雾浓罩,气温骤降,我马上布置学生写日记,记录当天所见所感,由于是当天发生,学生拿起笔来,不用多费神就恰当地描述出来了。“天灰蒙蒙一片,七点了,我还以为没天亮,窗外白茫茫,分不清天与地”、“挡风玻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水,尽管爸爸不停地启动刷子刷,雾水还是越积越多,几乎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天气太冷了,下课了,我们不停地跑啊,跳啊,希望把寒气赶走,可不管怎么运动,还是觉得冷”、、、、、、学生真是深有体会啊!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教会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父母的唠叨与关爱,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动物、鸟类的可爱、、、、、、用日记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积极阅读,参与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产生写作的冲动和灵感,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写出心声。这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学。
三年级起步成长在这里起步篇二
长阳实小 王友春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我教三年级,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抓阅读教学 交给写作方法
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孤立的进行,不能只在作文课上去讲,而应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
1.坚持说话能力的训练。坚持从说到写就能利用学生原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过渡到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口齿清楚、完整的说好一段话,经过语言文字的提炼,才能把它清楚的记下来。因此,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并把几个相关的问题用一段话来表达清楚。另外语文课前进行说话训练。鼓励学生讲个故事,朗读一段优美的文章都行,让学生大胆说话。
2、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观察”是写好习作关键。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生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注意交给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3、拓宽想象空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可让续写作文。如教学:《小摄影师 》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教学《秋天的雨》后让学生仿照某一节写写自己听到的秋的声音。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生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二、抓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1、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2、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3、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定时定量进行课外阅读,奖励读书多的学生。
4、在每周的语文课上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运用这些做法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三、抓习作训练 形成能力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习作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外,我经常进行周记训练,多给他们练笔的机会。此 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只要有一个词用得生动,或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就给予鼓励,并给时间鼓励他们朗读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充分利用活动,挖掘写作素材。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
三年级起步成长在这里起步篇三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但作文的要求却比二年级的写话高出几个层次。第一次作文课写《我的课余生活》,笔者花费两节课时间给学生讲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还给学生展示了几篇范文,但收效甚微。有些学生没分段,整篇文章一大段;有些学生文章主次不分,主要内容一点没写次要内容写了一大堆;更有甚者寥寥数语无话可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掰手腕比赛。要大家注意比赛过程,观察人物的表情,留意大家所说的话以及自己的感受。比赛结束后,许多同学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或先景后人。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和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去深刻认识事物。如 “说话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首先观察书包像什么,整个是什么颜色,再观察表面、背面,打开书包观察里面,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书包的形状、颜色,书包到底有什么用途,能讲给老师听吗?”“说话题”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在教学完《小摄影师》这篇课文后安排学生续写《小摄影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小摄影师能够如愿以偿地拍到高尔基的相片吗?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有些同学说能,也有些说不能。笔者让他们说出理由,并为自己的观点展开合理想象,说服大家,然后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在小组中进行修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想象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倡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天才在于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充分说明读书与积累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自由读一篇文章,并用阅读本将看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所发感想写下来。在班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再教给学生们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就能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金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