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篇一
今天,我和姐姐一起去看了3d版的电影——“冰河时代4”。
猛犸象曼尼、剑齿虎迪亚哥、树懒希德他们的表现还象前3部那么棒。在地壳板块激烈的运动并分裂漂移后,曼尼、迪亚哥、希德他们被大洪水冲走,他们把一大块浮冰当作救生船,展开了一段海上大冒险。在海上,他们遇到了海盗、海妖,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但是他们齐心协力,战胜了种.种困难,最后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要和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和自己的朋友并肩作战,你会发现自己的力量会增大好几倍。就像有我在校信通的朋友们:艺琳姐姐、婧子姐姐、析析哥哥、酒衷豪哥哥、丁丁开飞机哥哥、聪明男孩哥哥,等等等等,虽然我没有见过这些朋友们,但他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是拿什么都换不来的。
这部电影还很搞笑,我和姐姐几乎是从头笑到尾。现在我给大家讲几段:
“你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
“要告诉他秘密吗?”
“因为我们够愚蠢。”
“你们用鼻子喝水,嘴里有鼻屎的味道吗?”
还有希德的奶奶,那位没牙的老太太,即使是海盗要把她扔到海里喂鱼,她也是一副什么都不怕的样子,真是位“淡定奶奶”,而且她还总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我本来就很喜欢希德,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给大家带来欢笑,看来希德一定是遗传了奶奶的搞笑基因。
最后是那只松鼠,永远都追着那只松果,却又永远都追不上。求求动画制作的叔叔阿姨们,让那只松鼠在“冰河时代5”中得到那个松果吧!
论语篇二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本文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论语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9、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0、"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3、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
14、"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5、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1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7、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20、里仁为美。——《里仁》
21、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2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2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
25、礼之用,和为贵。出处:论语
26、朋友切切思思。出处:论语子路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处:论语
28、"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9、敏于事而慎于言。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处:论语
3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出处:论语
33、不学礼,无以立。出处:论语
34、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出处:论语
3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处:论语
3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3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1、学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43、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
4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
4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4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
4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49、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0、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
论语篇三
暮春时节,青青校园中弥漫着学氛书香。一场别出心裁的小雨,静静的润湿了青青闽科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是这位东方圣人太美,想写篇书评,抒发自己在《论语》的所感所想。也许是我过于灵动的目光常常无法收集心情。竟一拖再拖,以往行事简捷的我,终于沉下心来,踱步来到图书馆四楼,坐下,拿起笔,却已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一位身高九尺有余的智者,满面苍苍的屹立于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在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度。一个民风淳朴的乡村,一位书生,耳闻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眼见世风日下。苦苦思考,与国家,社会,人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将其传之诸门人,这个思想的核心便是国家之善治,社会之序,为人之诚。
然而乱世不用典,他的治世思想,自然没有了市场。虽周游列国九年有余,百般游说,却不为所用。偶然一试,也归于失败。因此他虽有耶稣般的救世精神。他之死一定是郁郁寡欢的。所幸的是他的弟子记录并践行了他的言行和思想。从此便自成一家,流芳千世,造福万代。
千百年来,自汉朝一统后,统治者开始发现。这种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治国可使国泰民安,安民可使民从乐顺。这种以讲就尊上,尊崇社会秩序,鼓吹人人老实相待的思想,正为统治者所必需。于是儒学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大行其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其设为官学,到了宋代更是有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浩然。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皇帝变,而尊儒术不改,经二千年不衰。
回想孔丘他老人家一生,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悲欢离合。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中年周游列国而不得用。老了归家育弟子三千,贤达七十二人。虽死但思想永留万世,他老人家也该含笑九泉呀。
即为圣人也是如此,尔等凡夫俗子,贤达不及圣人,聪颖不逾智者,更应珍惜人生,努力学习啊。
细品《论语》前后不过二十篇,洞察全书以“仁”、“礼”为贯穿。均为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可称得上散文。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点到即止,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可谓“夫子风范,溢于格言”(《文心雕龙》)。整个《论语》以孔子为中心谈到何为“仁”,何为“礼”,何为“君子”;如何做人,如何施教,如何治国,其中字字精髓,句句佳言。《论语》很成功的刻画了一些门人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辨,曾皙的潇洒脱俗等。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论语》中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素质,进德修业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根据(《颜渊》)同是弟子问仁,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仁”。对于颜渊,学的比较深入的学生,以“仁”的本质作答,而仲弓和司马中则以表意向答,可谓夫子因材施教之良苦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