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桩基工程质量承诺书篇一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工程建设和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勘察测绘研究院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
2、建筑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设计图纸、图纸答疑记录和工程变更单;
4、强制性标准规范、工程验评标准、工程施工规范、监理规范;
5、本工程有关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及其它补充说明;
6、《建筑基桩检测报告》;
8、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评定等级的依据:(1)《工程建设监理规范》gb50319--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g329-1-9;(6)建筑施工企业操作工艺标准。
1、施工企业工艺标准执行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能够按照该施工企业工艺标准执行施工,能够满足该施工企业工艺标准的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运行正常,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得到执行,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有资格证、上岗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
3、施工合同履约情况:
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均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合同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四、工程分包内容、承建单位及质量管理情况 本工程没有工程分包。
五、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施工企业严格执行了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未出现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的情况。
六、新技术应用及施工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本工程未运用新技术。
七、勘察、设计单位配合情况,设计功能指标实现情况:
足设计要求;设计功能指标(抗震、安全、承载力)在施工过程及子分部工程完成后得以实现,未出现影响结构及使用安全的情况。
八、监理合同履约情况,工程质量监理情况:
1、监理合同履约情况:
监理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宗旨,受建设方委托,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的约定,遵守监理规范规定的监理职责。编制监理规划、细则,严格按照监理程序和监理规范开展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体系,按照设计文件和现行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严格把好质量关。
监理部以质量目标为管理目标,着手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力求按监理规划中的“施工阶段工程控制程序流程图”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单位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验,监理按照监理程序进行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认,否则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定期召开监理例会,检查上次例会议定事项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未完事项原因等。遇到需要各方及时沟通、协调的问题时,召开专题会会商解决。
事前控制:对施工单位的原材料、半成品,由施工单位报送质量合格证,监理人员现场目测原材料、半成品质量情况,对构成工程的主要原材料、半成品见证取样、送检。对目测质量明显有缺陷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绝对不允许用于工程实体。
事中控制: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对检验批、隐蔽工程进行平行检查和巡视,对工程的关键工序桩身砼浇注进行全程不间断旁站监理,对砼试块的取样进行见证,检查施工配合比,不定时抽查砼坍落度,遇到问题视情况通过口头通知、书面监理通知等形式要求整改,严格监督工程质量。为了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失误,监理和甲方在每根桩成孔后均下到井底检查成孔质量,如入岩深度、扩大头直径、高度、护壁质量、沉渣厚度、垂直度、孔径等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详细检查,遇到存在问题需要整改的桩孔在二次清孔后还要下井复查,合格后才允许浇筑桩身砼,保证了施工过程的质量。
事后控制:依照工程检验批验收为基本单元,各检验批完成后,施工单位对各检验批进行等级自检,报送监理单位复核审查。监理单位对工程资料和工程实体复查,符合要求后,准许下道工序施工,各分项工程所含各检验批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统计分项工程并由监理复查签认,本子分部工程所含各分项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统计子分部工程并由监理复查签认,复检工程实体,符合要求后制定监理评估报告,对桩基子分部进行综合评价。
九、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在护壁成孔过程中,监理抽检发现个别孔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要求按规范允许偏差整改,监理复查后该孔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143#桩护壁未放置钢筋并浇筑c25砼,监理巡视查出后当即责令返工,并在现场监督直至其拆除;成孔后发现有的井井底沉渣厚度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要求清除积水及沉渣,在浇筑桩身砼前的二次清孔后还要下井复查,合格后才允许浇筑桩身砼;浇筑桩身砼的过程中,有时施工现场砼震动棒操作人员违反施工方案中的操作程序,擅自减少振捣次数,均被旁站监理人员发现并立即纠正。
十、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100%
; 本工程桩基子分部共有
3个分项,合格
3个分项,合格率为
100%
; 本工程桩基子分部质量验收经统计后评估为
合格。
十一、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及工程技术档案归档、整理、装订情况
按照监理程序,依据国家监理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等要求,对承建单位报验的质量主控资料、验收资料、管理资料进行了审查。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经核查齐全。符合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条件。质量控制资料具体情况见附表。工程技术档案已整理整齐,制订成册,待整个工程竣工后归档。
十二、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 桩基子分部共有人工挖孔桩0根,桩基承载力检测要求3根桩做静荷载实验(预埋载荷箱法单桩竖向静载实验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桩完整性检测),桩号分别为57#、98#、14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取10161kn,17791kn,20465kn(未考虑桩侧阻力),满足设计要求;在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144根基桩中,ⅰ类桩130根,ⅱ类桩14根,桩身波速范围3460~4030m/s,桩身平均波速3770 m/s;实验结果均合格;所有桩均做低应变动测,实验结果均合格。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十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无。
因本工程为地下隐蔽工程,无法进行工程观感质量验收。
十五、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质量验收规范合格要求和合同规定质量条款提出明确结论意见 本工程桩基子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及各分项工程施工情况良好,能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施工中偶然有不规范行为发生,均已及时整改或返工处理,未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和妨碍使用功能隐患,经监理部门评定本工程质量达到质量验收规范 合格 要求和合同规定质量条款,评定为合格子分部。
桩基工程质量承诺书篇二
;( ( 一) ) 沉桩达不到标高
现象:
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
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
桩身断裂
现象:
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
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
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
桩身偏位、倾斜
现象:
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
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
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
接桩处开裂
现象:
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
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
3)上下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桩底平面和桩顶平面结合缝隙超标。
4)连接铁杆及法兰面不平。
预防措施:
1)接桩前清理桩边接处的杂质、油污等,填平接桩面。
2)接桩时严格要求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
3)法兰面或连接铁杆要求平整、焊接牢固。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好像没什么人指出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呢。
相关热词搜索:;桩基工程质量承诺书篇三
;【摘要】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控制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3.桩倾斜过大。4.预制桩接头断离。5.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
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二、质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一)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1.桩沉入深度不足。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3.最终贯入度过大。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三)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錘击产生的弯曲等。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四)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二)中1至5,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五)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三、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二)补桩法补桩法
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
(三)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四)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五)扩大承台法
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3.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六)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3.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七)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2.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膨胀土层)作为持力层。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4.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