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写我喜欢课文字我喜欢课字实用篇一
我喜欢文字。喜欢那用一笔一划组成的方形字体,喜欢那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的读音,更喜欢用一个个文字,经过巧妙组合而成的一篇篇美文,一首首诗词。
我喜欢文字,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内涵,每个字都蕴含着不同的韵味。它们让我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品评唐诗宋词的风雅,体会不同时代的离合悲欢,也让我明白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的`真正含义。
同样是文字,让我仿佛看见,朱自清先生描述的那倾泻在荷塘上如水的月光,让我回味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的童年趣事,也让我梦回红楼,在寂寞的潇湘馆,与多愁善感的黛玉促膝谈心、吟诗听琴。
我喜欢文字,我也想用文字编织一首首精致美妙的诗行;用文字去抒写一篇篇清新典雅的文章。不管岁月怎样的转换,我都会用文字去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描述人世间的沧桑变迁,去圆一个我少女时代曾经憧憬的文学梦想。
是这些从远古时代流传下的文字,让我的生活有了多姿的色彩,有了和煦的阳光,有了美丽的诗意,也更不会感到孤寂。
写我喜欢课文字我喜欢课字实用篇二
在小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书本上的一篇篇课文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在这些课文中,如今令我最难忘的一篇课文是上学期语文课本中的《生命桥》。
《生命桥》中有两个故事,我喜欢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课文中讲述: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一片草丛起火了。这时,大家发现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但这群蚂蚁并没有屈服,很快的抱在一起准备突围,蚁群也很快变成了蚁团。蚁团在熊熊火焰的草丛间滚动着,外层蚂蚁因为触碰到了火焰而发出了爆裂的声响,但外层的“蚁国英雄”为了里面的蚂蚁不惜一切代价,依然坚持着。因此,蚁团不见缩小。过了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它们突围成功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要不是外层蚂蚁的奉献,蚁团不可能会突围成功;如果不是那些外层蚂蚁的付出,也许整个大家族都会席卷进灾难之中。因为这些蚂蚁,整个家族都逃离了生命危险。外层蚂蚁们,你们具有舍己为人、舍死忘生的可贵品质,真不愧被人们称为“蚁国英雄”!
其实,“蚁国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处处都需要人们的奉献。大家想想看,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如果不是人们挺身而出,帮助人们指引疏散道路、拯救受困人群,怎能让伤亡人数减少呢?警察叔叔阿姨们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赞颂,要不是他们无私无畏英勇破案,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可能平安无事。
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看过这个故事,可以在网上搜索这篇课文阅读一下哦。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品质,做一名小英雄,做个勇敢的少先队员吧!
写我喜欢课文字我喜欢课字实用篇三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见参考资料③)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用省略号把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具体写自己喜欢的景物、事物,以及喜欢它们的独特情感,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愉悦心情。第1―4自然段从冬、春、夏、秋四个季节说起,分别抒写自己所喜欢的季节以及各具特点的不同景物,表明喜欢的理由。第5―7自然段用一个也字领起,深入抒写所喜欢的自然景物,(梦中所见)进一步抒发自己对这些景物独特的感受。第8―12自然段用我喜欢另一种花承上启下,过渡到抒写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切感悟,描绘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切美好的感情。12自然段以省略号自成一段,表明社会与人生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还有很多,不仅局限上文提到的清瘦的太太的问候、短发齐耳的中学生的风貌、弟弟妹妹的来信、夜晚读书、拜访朋友等。第13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为有这种情感而感到欣喜的心情。我喜欢活着结尾再次点明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用深深从质上说、用这样多从量上说,提升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比热爱与深刻理解。
作者是按先写自然,再写社会的文路抒写自己情怀的。但不管是写自然景观,还是写社会生活,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社会独特的'感悟,表明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流露出热爱生活的情趣,赞美了人世间的友情、亲情、真情。从中可见散文形散而神聚的体裁特点。
这篇课文,内容上不难理解,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所喜欢事物的独特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欣赏作者独特的审美品位,体会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精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2.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要鼓励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见参考资料④)要边读边想像,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及独特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3.本文是抒情散文,抒情线索即文题我喜欢。文章12个自然段,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像诗歌一样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散文的内容由广袤的自然界写到繁杂的社会生活。行文所到之处,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1.本文像一首散文诗,语言简洁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不应作过多分析,主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感受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阅读的体会,深入体会课文第10自然段中的两句话:我不能自抑地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旺,事务的迭代本来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鼓励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铺垫和准备。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学生写完后,可以在全班交流,激发写作乐趣和成就感。
本课8个生字比较难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形声字,如:莓、炫、凰;再找出形近字,如:峦(山峦)―恋(留恋)、遂(遂意)―逐(追逐)、澈(清澈)―撤(撤离)、稚(幼稚)―难(困难);最后学习笔画多、易错的字,殷共10画。
1.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这道题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并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在教学中以朗读为主,可以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可以重点指导一个段落,其余段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互读互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
2.你喜欢什么?试着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朗读、重点体会。如第八自然段,第一句总说我喜欢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另一种花。为什么喜欢呢?对门的太太在寒冷早晨的问候,使我感到世界的亲切与温暖,这是绽放在大人们脸上的花儿,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则是活泼、富有朝气的花儿。课文仅用这两个例子就告诉大家我喜欢另一种花的原因,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仿照的例子。在写之前鼓励学生多方面选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我喜欢课文字我喜欢课字实用篇四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见参考资料③)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用省略号把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具体写自己喜欢的景物、事物,以及喜欢它们的独特情感,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愉悦心情。第1―4自然段从冬、春、夏、秋四个季节说起,分别抒写自己所喜欢的季节以及各具特点的不同景物,表明喜欢的理由。第5―7自然段用一个“也”字领起,深入抒写所喜欢的自然景物,(梦中所见)进一步抒发自己对这些景物独特的感受。第8―12自然段用“我喜欢另一种花”承上启下,过渡到抒写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切感悟,描绘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切美好的感情。12自然段以省略号自成一段,表明社会与人生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还有很多,不仅局限上文提到的清瘦的太太的问候、短发齐耳的中学生的风貌、弟弟妹妹的来信、夜晚读书、拜访朋友等。第13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为有这种情感而感到欣喜的`心情。“我喜欢活着”结尾再次点明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用“深深”从质上说、用“这样多”从量上说,提升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比热爱与深刻理解。
作者是按先写自然,再写社会的文路抒写自己情怀的。但不管是写自然景观,还是写社会生活,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社会独特的感悟,表明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流露出热爱生活的情趣,赞美了人世间的友情、亲情、真情。从中可见散文“形散而神聚”的体裁特点。
这篇课文,内容上不难理解,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所喜欢事物的独特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欣赏作者独特的审美品位,体会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精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2.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要鼓励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见参考资料④)要边读边想像,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及独特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3.本文是抒情散文,抒情线索即文题“我喜欢”。文章12个自然段,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像诗歌一样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散文的内容由广袤的自然界写到繁杂的社会生活。行文所到之处,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1.本文像一首散文诗,语言简洁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不应作过多分析,主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感受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阅读的体会,深入体会课文第10自然段中的两句话:“……我不能自抑地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旺,事务的迭代本来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鼓励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铺垫和准备。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学生写完后,可以在全班交流,激发写作乐趣和成就感。
本课8个生字比较难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形声字,如:莓、炫、凰;再找出形近字,如:峦(山峦)―恋(留恋)、遂(遂意)―逐(追逐)、澈(清澈)―撤(撤离)、稚(幼稚)―难(困难);最后学习笔画多、易错的字,“殷”共10画。
1.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这道题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并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在教学中以朗读为主,可以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可以重点指导一个段落,其余段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互读互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
2.你喜欢什么?试着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朗读、重点体会。如第八自然段,第一句总说“我”喜欢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另一种花。为什么喜欢呢?对门的太太在寒冷早晨的问候,使我感到世界的亲切与温暖,这是绽放在大人们脸上的花儿,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则是活泼、富有朝气的花儿。课文仅用这两个例子就告诉大家“我喜欢另一种花”的原因,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仿照的例子。在写之前鼓励学生多方面选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我喜欢课文字我喜欢课字实用篇五
我喜欢文字,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而灵魂是人类的一种意引,美丽的文字随着人的意引,流露出人的情感、思想、观念、道德与品味。
虽然我很喜欢文字,但却从来不敢说爱好文学,因为文学对我来说是那么深奥,奇妙,高雅,只敢仰视怯怯不敢涉足的境地。偶尔在累了的时候,我也常常喜欢把一个个的汉字组合成句子甚至段落,寄予浅浅的文字与心灵交汇的那一种释然。
夜,幽深寡静,那浩瀚无穷的天空,沉重而深远,庄严而肃穆。不是这眼前一轮明月能点缀或诠释了的,黑夜的空灵似无形的神笔,挥毫点灯,星星闪闪,如流动的文字淌佯在无际广袤的苍穹。神奇的宇宙,深邃神秘,孕育着无穷的魅力,无处不勾起人类以欲知无尽的兴趣。
沏一杯香茗,拂一缕清风,端一份心情,撰一段文字。每一支小小的绿色尖芽都是一个美丽的文字,几经沸水冲击,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又似浓厚的墨香,妖娆着思绪、牵动着灵魂,浮浮沉沉,如古老茶道上精美的文字,在杯中川流不息。有品不尽的人间苦涩与甘甜。
晴朗的`初夏之夜,灵魂在笔下的文字里幻化成色彩斑斓。周围似乎没有蝉鸣和蛙声,没有湖水的荡漾和晚风的轻盈,没有杨柳的摇曳和萤火的闪烁,一切的一切却能在一页纸墨上活灵活现。我似乎没有了耳朵,没有了眼睛,只有了文字与灵魂。这会儿,我超拔了,超拔了烦嚣,思维的海洋里,流动着无不是美妙的文字,幻之不尽,挥之不去,言之不出。静静地咀,悄悄地嚼,尽情享受灵魂深处的芬芳。此刻心情只有驾驭在文字中才能描摹出来那种快感。
人的形态是多样的,累的时候,疲劳的身体,窝着像一砣坍塌的泥或是蹬在角落里呆若木鸡;愤怒的时候,就分不清场合的狂吼或嘶骂;兴奋的时候精神焕发,顾不及形象的轻狂或像快乐的小鸟造作地舞乱身姿。总是不拘一格地随着自己心情显露形态。但在文字里,人是最完美的,只有在文字里,人才能深入独有的精神气质与心灵体验,文字能把人墨化成端庄稳重,举止儒雅,风行洒脱的美景。人只有在文字的演绎中,才能被渲染得有声有色,绚烂无比。
我喜欢文字,我更喜欢女人笔下的文字。我不是一个囿于闺阁的女子,喜欢自由浪漫又不乏严肃,风行洒脱又不乏儒雅,灵动妩媚又不乏清纯。女人笔下的文字流淌着女人细腻的心思,她的文字里有她未来的理想,美好的渴望,生活的热情,感情的忠贞,命运的主宰,内涵和外在搭配的注重以及与人结缘和道德善良的理解。女人看上去温柔似水,文字却像内骨坚如钢韧。在女人的文字里,写得更多的是生活,是琐碎,也是幸福。傍晚的女人,绾起乌黑的秀发,围着洁白的围裙,回旋在厨房那闪亮的瓷碟清脆的碰撞声汇合烹饪的肴香飘绕中,那弯曲的弧度和洁白身姿,如紫色细长的一瓶葡萄酒,韵味甚浓。那气韵透着巧慧,如一首流传千古不朽的诗,让人百读而不厌。
一个喜欢文字的女人,诗意盎然,学养品行,心灵意绪,雅韵并存,她的文字如风一样飘逸,如花一样烂漫,如雪一样清纯,如月一样神秘。她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一串美丽的文字。即使女人有一天红衰翠减了,女人笔下的文字不会逊色,依然洋溢着高贵的韵致,充满灵秀之气和万种风情。
写我喜欢课文字我喜欢课字实用篇六
在佛教礼仪中,早晚课是佛家一种醒觉,反省自己的活动。是行者个人专注用功、抒发宗教情操的时机,也是对众生、社会的关怀与祝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教早课晚课文字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约在寅丑之间)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其中,《楞严咒》为一堂功课,《大悲咒》、“十小咒”等为一堂功课,有些寺院这两堂功课轮流念,只有在佛教节日才念两堂功课。
如果在初一、十五,早课之前加唱“香赞”,即《宝鼎赞》:“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天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如果在佛菩萨圣诞或普佛时,则唱《戒定真香》。
一般寺院在平时都是直接从《楞严咒》开始。《楞严咒》又称为《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卷。在藏文经典中称为《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西藏各喇嘛寺院也是每日念诵的。经中说,十方诸佛以此神咒而成无上正觉,诵持此咒有降魔息灾、拔济群苦、制伏外道的作用。《楞严咒》的咒文较长,有427句,2620字,其本身就构成为一堂功课。宋元以来一直盛行,特别是南宋和元两代,丛林每年于安居结夏中定有三月(农历四月十三至七月十三为期的楞严会制),节日、祝愿、祈祷、荐亡等无不讽诵。
两序大众出班绕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几百声。接着,转板念“阿弥陀佛”,大众归位,跪下三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如果逢初一、十五朔望的时候,早课完后,顶礼三拜,不问讯,仍然向上立定,维那师鸣磬三声,独自称各位祖师名字。顶礼完后,仍然站立,维那敲磬三声,然后维那呼:“时维佛历xx年,公元xx年xx月xx日朔(望)旦良辰,大众师云集大殿普礼三拜”。维那敲三下磬,接三下大钟。这样,早课全部结束。
晚殿有三堂功课,就是诵《佛说阿弥陀经》和念佛名;礼拜八十八佛和诵《大忏悔文》;放蒙山施食。诵《阿弥陀经》和念佛名是祈愿自己往生净土。
八十八佛中,前五十三佛名出自《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名出自《决定毗尼经》,是十方世界的佛。八十八佛都可以为众生作忏悔主,因此向八十八佛申述自己改悔罪恶的愿望,是可以灭罪的。
《大忏悔文》也出于《决定毗尼经》,唐不空三藏曾译有《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可见在印度也是日常遵行的。最后一句“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则是依据《焰口经》而增入,合为八十九佛名。
本来,诵念佛号时,要求配以礼拜的'动作,一佛一拜,再加以礼佛开始前的诵偈和发愿文时所行的礼拜,及后来念诵《大忏悔文》时所行的礼拜,总共合成一百零八拜,表示愿断一百零八烦恼的意思。
一百零八礼的礼法是:初四句、金刚上师、归依佛法僧三句、“我今发心”至“三菩提”、尽虚空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各一礼,如来十号一礼,八十九佛八十九礼,“如是等”至“今皆忏悔”、“今诸佛世尊”至“我今归命礼”、所有十方世界中八旬、于一尘中尘数佛八句、以诸最胜妙华曼十二句、我昔所造诸恶业四句、十方一切诸众生四句、十方所有世间灯四句、诸佛若欲示涅槃四句、所有礼赞供养福四句、愿将以此胜功德十六句各一礼,合满其数。
我国古人虽把忏悔文定为一百零八礼,但是实际除了个人如法礼诵以外,在丛林里多是跪诵而不礼拜。
八十八佛后,大众问讯转身对面而立,进行蒙山施食。蒙山施食仪是宋代外国甘露法师(或是不动)所作,他居住在四川雅安的蒙山,他依据《救拔焰口饿鬼经》以及《水陆施食法》,并且以“威德光明如来咒”及“甘露咒”为主,集中各种密教的咒语,成为《施食仪》。在施食时,先准备一杯净水及一些米。行者(放蒙山者)作一定的观想,口中念诵一定的咒语,双手作一定的手势,三密相应,才能成就施食。
放完蒙山后,维那起腔,唱:
“四生登于宝地(行者向上礼拜),三有托化莲池(行者向左拜,大众问讯以答),河沙饿鬼证三贤(向者向上拜),万类有情登十地(行者向右拜,大众问讯以答)。
阿弥陀佛身金色(行者向上拜),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至班首前一拜,问讯,往回走),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在中间原来的位置向上一拜),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至维那前一拜),九品咸令登彼岸。
接着,用引磐跪白“十方三世佛”等《大慈菩萨发愿偈》或宋代遵式大师所作“一心归命”等《小净土文》。然后,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前半句偈是‘警策大众偈’,是《出曜经》中叙述佛陀因见三条大鱼被惊涛浸灌,流入浅水,各自争脱厄难的情景而说的偈子;后半句偈是“普贤警众偈”,是警策行人应当奋勇前进,不可稍有松懈。
此二偈合在一起,很早就被丛林念诵仪中采用,北宋《禅苑清规》卷二《念诵》条中便录有此文,以后各种清规和念诵集也多收录。
明清以来,早晚课成为寺院共同修行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有些寺院五堂功课全部念完,有些寺院则没有。而且,在腔调上也有所差别,但总体上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