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景色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感谢大家来青云山赤壁景区游览。今日游览线路为野猫岭---赤壁大桥---乐峰一桥---步行道---乐峰二桥---步行道---珍珠瀑布---天然猴群---乐峰三桥---停车场休息亭---原始梯田---石龙脊---赤壁瀑布---返回服务区。
福州青云山赤壁景区在闽江南港大樟溪畔,面溪靠山方圆23平方公里,大体上划分为赤壁濑下河滩、古渡河鲜、峡谷溪漂、双溪戏猴、原始梯田、云海龙脊、赤壁瀑布、栈道古藤、田园山庄、赤壁天湖等十大景区。以山水奇观构建青云山赤壁生态游的核心要素。
此地为葛岭野猫岭,岭下称赤壁潭,潭下为濑下滩。东离福州方向42公里,西去永泰县城21公里。滔滔奔流大樟溪为永泰母亲河,全长123公里,发源于戴云山脉。赤壁景区由赤壁大桥通过,全长160米,6个桥敦,桥宽6米,六六大顺图个吉利。
走过赤壁大桥,就进入了赤壁景区。赤壁为古渡口,这座大桥修建之前,该渡口是山里人过江进出的唯一通道。古人称赤壁是天匠铸奇险,山因仙出名,庙因神吸引,而“赤壁”却因濑急而远近闻名。前有元朝王翰“赤壁”警示,后有王用文凿“赤壁”提醒,赤壁自古成了争濑险滩的代名词。
“中流砥柱”、“峥嵘江表”是古人在赤壁的另一处摩崖石刻,不管溯溪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依然清晰可见。
赤壁赤岩,好镌存史笔书。这可能就是一种文化亮点。清朝王惟沣《赤壁濑》有诗句:“乱滩无数不知名,至今奔水凝天上。”雨季舟行赤壁那才显得有点惊心动魄。
赤壁河上赤壁滩,赤壁滩上赤壁岸。赤壁北岸野锚岭,赤壁南岸芦苇荡。大家车窗望外是方圆100亩的芦苇荡。
赤壁景区十大景片,365景,四季皆有特色。
景色导游词篇二
从化温泉又名流溪河温泉位于广东从化市西北,距广州市75公里,是广东省名传遐迩的风景区和疗养胜地。这里气候宜人,四面山峦重叠,环境幽静,是旅游和疗养胜地。
早在中国明朝时期,“百丈飞泉”列为从化县八景之一。1930年代,温泉一度兴起开发旅游热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温泉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特别是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改革开放后的开发动作较大。
·明朝与清朝
从化温泉早在明清时已列为游览胜地。明代御史邑人黎贯赋诗赞道:“卷却银河水,青山应更清;等闲寻陆羽,来此续《茶经》”。明崇祯七年(1634年)《从化县志》中有“汤泉”和“百丈飞泉”的记载,并将“百丈飞泉”列为从化县八泉之一。清朝从化知县孙绳称温泉为“枕漱”佳境,适于隐居休养。明清时期,温泉已闻名遐迩,外地名士常到温泉游览。
·中华民国
民国期间,从民国21~20xx年(1933~1936年)在温泉兴起开发旅游热,短短数年,建有各式别墅和房屋37栋。
民国20xx年(l933年),西南航空公司常务理事刘沛泉(又名刘毅夫),在一次驾机飞行中,看到温泉瀑布,甚觉惊奇。便邀好友陈大年(律师)、梁培基(医师)等人前往调查,他们看到这里沿河两岸景色秀丽,有山有水,有瀑布,又有温泉,空气清新,认为颇有开发价值。
当时的从化县县长李务滋也开始注意利用温泉发展地方经济。他首先投资在河东建了一间茶室。同时,由刘、梁、陈、李等4人合资在河边兴建了玉壶溪馆,茅草为顶,四面走廊,中间3间平房,作为他们到温泉游玩和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在他们的倡议下,成立了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从事风景区的开发工作,各界人士纷纷入会。该会规定会员凡捐资300元(法币)以上的,到温泉游览时可免费住在玉壶溪馆,还可在促进会购置的荒地中,投资建筑别墅、楼宇。刘沛泉还雇工凿石,刻了一块题有“温泉”二字的石碑,竖于河东泉眼旁,作为开发温泉的标志(该石碑今迁至广东温泉宾馆河东餐厅侧)。该会在河东建了1座公共温泉浴室,在河西开辟了通向瀑布的栈道,沿途架设几道跨越溪涧的小桥,在陡峭的崖壁上修砌石级;在河西往南2公里处建了一座竹木结构的凉亭,名为“二里亭”,从这里登山直通百丈飞泉。
民国20xx年(1934年),广韶公路修筑到温泉附近,促进会便开辟道路接通公路干线直通温泉,在今河东碧浪桥附近建小亭,从这里沿河北上约200多米的岸边,用鹅卵石筑起渡船码头(今北溪11号楼附近)。码头下有沙滩一片,温泉水溢于沙滩上,人称为“热沙”。游人在这河边戏水游玩,可凉可热,自由选择,各得其趣,更佳妙的是,下水之前,游人可将鸡蛋掩埋沙中,泳罢蛋熟,就地剥食,饶有情趣。
温泉建设委员会对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别出心裁:在河西把原来已有的竹丛再扩大,有计划地扩种成竹林,并兴建别墅,称为“竹庄”;在河西北面,建颐养园于青松间,称为“松园”;在河西南岸植上梅树,称为“梅村”。这些布局,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岁寒三友图”。
景色导游词篇三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陕西景色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
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
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
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
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
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
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
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
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
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
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
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
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xx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 “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xx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0xx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 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
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内容包括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