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走近高一篇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外交政策不同,国际社会存在着种种矛盾。要科学的认识复杂的国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坚持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正确处理面临的各种国际问题。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8.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知识目标
2、理解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当代国际社会的复杂现状,理解理解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一)引入新课
2005年4月21日,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接受华文媒体采访时阐明了中国在联合国改革、尤其是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沈国放说,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主要有三点:一是解决发展问题应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二是安理会改革应通过磋商以达成广泛一致;三是应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大家熟悉的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组织,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世界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就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这也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十四、 国际社会的构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国家不同于地区,国家拥有主权,而地区没有,如台湾就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拥有主权。
二、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按照不同的性质分为三种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还有英国、法国、国、加拿大、日本等;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构成、语言文字、化传统和历史发展也各不相同。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3)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限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殖民地不具有主权,如日本侵华期间扶持的满洲国,因没有主权不被国际社会承认。
(4)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独立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史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平等权表现在每一个国家在国际会议议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
走近高一篇二
高中生物一个模块结束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认定时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而对此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可借用,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尝试。
育才中学的学生在进行《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平时的学习过程评价、模块评价、模块学分认定等过程。
主要采取的办法是,由值日班干或者科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如实地、及时地做好以下表格的登记工作。
1、有关内容的说明
课前准备:按时出勤,准备好学习用具等。
课堂表现:发言的主动性与正确性,行为规范,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
课后探究:主动提问的次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以前作业改正情况,对布置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2、评价表格记录的方法
可采取正负分值记录。例如,无故迟到一次记“-1”分。主动发言一次记“+1”分,疑难问题回答正确 “+1”,一周小结一次。在下周公布结果。
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学习过程评价操作说明
根据我校新课程学分管理制度,学科类学分以模块为单位进行考核。模块考核必须从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过程评价,模块考试成绩三方面综合评定。
1、 对学生模块学习过程进行多元评价,即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定。
2、 学习目标(指模块学习目标明确,有自己的修习计划并能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等)、学习态度(指学习兴趣、努力程度、互相帮助的精神等)、学习能力(指学习方法、习惯、质疑、反思、动手、创新、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平时的作业、测验、实验的表现等)的评价应该从模块学习的全过程给予全面的综合评定。
3、 评价的等级统一以“a”、“b”、“c”等级呈现,a为优良,b为合格,c为不合格。
4、 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按项目打出自评等级,并对小组其他同学打出互评等级,由小组长进行统计评定小组成员的等级。科代表和小组长负责监督各小组的评定情况。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使每个同学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实行“从多”、“从高”、“三者相等取其中”的原则,小组评定结束后交给老师。
5、 老师汇总学生自评互评情况,结合自己的评价,最后确定该学生该模块学习过程评价的等级。
课程结业、学分认定应该从考勤、学习过程和模块考核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以等级呈现:a(优良)、b(合格)、c(不合格),三方面评定都在b以上(含b)的才能授予学分。
1.突出基础性。不追求太大的的区分度,定位于达标测试。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包括相配套练习,考查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基础性,还有一目的是为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切感到,只要平时认真按要求去做的都能考出较好的成绩。
2.重视能力考查。试题注重了探究性和开放性。例如,由于教材有较大篇幅介绍了有关疾病的情况,并且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这次试题设计了“科技小论文”这道题。大大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以及知识面的检测,其中特别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37题的实验分析,是学生没直接做过的,课本上也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求他们勇于思考大胆作答,较好地考查了他们的实际思维水平和解决新情境下新问题的能力。备用题,本次未使用,主要是结合已介绍的实验进行拓展探究。
3.兼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教师在评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卷面要求,对书写不规范或者不认真的,都要扣去一定的分数。试题尽可能地联系了实验和实际,对促进他们更好关注社会,积极主动参加平时的教学活动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模块考试第37题](8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巴氏小体存在于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是指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可作为雌性细胞的标记。某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年轻女性体细胞用a表示,老年男性体细胞用b表示)
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胞 。
(3)实验2的目的是什么?本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为什么?
(4)本实验能否说明细胞可无限增殖?为什么?
答案:(1)衰老的原因(或增殖的原因)(2)比较年轻细胞与年老细胞增殖的情况;便于标记和区别不同细胞(3)探究衰老细胞的物质究竟在哪里。 不能,并不知道衰老的物质在哪里,因为用到细胞核时也同时用了同一个体细胞的细胞质;(或者:能,因为有年轻个体细胞核存在时就能增加分裂次数)。(注:仅答“能”或“不能”,未答原因的一律不给分)
(4)不能。 因为年老细胞的增殖是有限的。(本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模块考试第38题]科技小论文:结合所学内容,列举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要求:1.字数不少于300;
2.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3.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答案与评分标准:
《科技小论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但解答时要求他们结合教材和生活实例展开,也就说进行了一定限制。江苏版教材关于健康的话题主要在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因为学生未学遗传内容,对遗传因素以及设计到遗传机理的知识评卷时不做要求。下面选取了部分样卷,并就有关评价问题进行有重点的进行简要点评,欢迎读者讨论批评。
(作者:辛 雨)
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
1.大气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有氧呼吸。被污染的大气在呼吸过程中进入到人体,这对健康的危害很严重,易导致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2.癌症也时常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它因抑癌因子失效,原癌因子过度活跃而导致细胞组织癌变。它与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为预防癌症,有规律地合理地作息,科学的饮食都是十分重要的。
3.农药过多地残留在人体是十分不利的。其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生长中过多使用农药以及在清洗中未洗净有关。残留的化学农药很可能引发人体细胞癌变或中毒。
4.水质污染,臭氧层破坏,滥用抗生素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为生物无时无刻都需要水,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能引起紫外线和皮肤癌,白内障;乱用抗生素使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大。
[点评]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能结合生活和部分教材实际或实例,但观点不够全面和准确。本文给了6分。
(作者:吕盛盛)
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大自然每天都用它最美好的一面迎接太阳的升起。在这美丽的伊甸园中,人类正在忙碌地挖着陷阱,让自己跌落的陷阱。
首当其冲的罪行便是无数无知的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树是多么神圣的灵魂啊,它们是人类最知心的朋友。也是干活干得最多,却一直默默无闻的圣人。人们啊,你忍心吗?当你很心杀害这千万条生命后,你们终将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人类健康迟早会因为这绿色的消失而遭到威胁,甚至随绿色一起消失。若是光合作用不再,太阳也会因此逊色几分。
人们,你们还记得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祖先吗?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已老少皆知,可为什么你们对待自己的同胞仍是如此残酷呢?果子狸是无辜的,禽类们是无辜的,牛和羊何罪之有?是人类过分的贪婪造成了sars的蔓延,禽流感,疯牛症的风波,是人类用双手陷紧了自己的脖子,自己愚蠢的行为威胁了自身的健康。
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它们为人类造就能量,而树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为呼吸提供氧气。那善良的人们,就手下留情饶过一颗小树吧;人类每天都要进食,可怜的动物们已经成了餐桌上的牺牲品,那善良的人们,就不要再责备它们了,饶它们一命吧。
人们不要再干“坏事”了,否则海啸将代表大自然再次冲上大陆。
[点评]语言流畅,字里行间包含情感,有感染力。但未能联系本模块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有关健康的实例,观点不全。本文得4分。
(作者:李欢蓓)
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有射线和创伤。许多有害射线会引起人体细胞癌变,如血癌,皮肤癌等。
化学因素是指一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造成人体疾病,甚至死亡。如,一氧化碳进入肺部,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以致体细胞不能正常呼吸,造成死亡。亚硝酸根离子进入人体会致癌,腌制的,烤的,炸的东西以及生有黄曲霉菌的东西有亚硝酸根离子(编者注:此处有误)我们一定要少吃,不吃;还有,如碘离子摄入过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要提倡在食用加碘盐。
生物因素更是非常多。如感冒病毒会引起感冒,hiv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起艾滋病;还有肺结核,痢疾等是由细菌引起的;蛔虫在腹中引起腹痛等。
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环境,有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点评]既联系了生活实际,也联系了教材实例,既讲到各因素,也分析了其原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本文得7分。
(作者:钟琳)
当心威胁你健康的因素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人类的健康问题又浮出了水面,越来越多的新疾病不断出现,危害到人的生命,同时还有各种因素也同样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我认为存在着外因和内因。
一、外因
1.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严重,大量的的废水和废气导致饮用水受到污染,人们一旦吸入有毒有害的气体或饮用了有毒有害的水,就会危及人类健康,一些传染病也会因此被到处传播。
2.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谋私利,在食品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生产劣质产品。或是大量使用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的原料,不注重卫生,人们吃了这些食品,想不得病也很难。
3.城市汽车数目增多,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人长期居住在被毒气包围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城市交通事故也威胁着人类生命。
二、内因
1.不良的嗜好,如酗酒,抽烟,喜爱吃腌制的食品等,这些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而且一旦发作起来,那威胁可是不小的。况且抽烟不仅对自身的身体造成影响,也同样危害着他人的健康。
2.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劳累导致体力透支,而又缺乏有规律的锻炼,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
3.来自生活和工作的的压力也危害健康,如果不懂得释怀,为自己减压,总抱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总有一天会崩溃的。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生理上,更体现在精神上的。
[点评]联系了生活中的实际,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影响人类的因素。但对这些因素是如何威胁健康这一问题未做交代。本文得6分。
[建议讨论的问题]
1、如何更好地通过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如何使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走过场。
3、如何做好前后模块评价上的连续性
[教学反思]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评价,评价的质量本身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由于高一学生刚接触到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如何更好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便成为开展评价的重要思路。从我校实验班测试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积极性较高,准备较充分,99%的学生在模块考试中均取得了合格(60分以上),平均分80分。当然,试题中科技论文题目的设置,不仅是考查能力所需要的,也能克服少数学生在考场上出现时间富余的现象。从学生的反映的情况来看,总体上认为试题难度适中,感到生物学的学习很有趣。对他们树立信心,对今后更好地学习有帮助很大。
2、评价过程,既是对他们前一阶段学习的检查,也是促进他们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引导他们自评互评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自评和互评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1)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评了“a”。这是否说明他们对前一阶段的学习状况都是持肯定态度呢?他们果真都那么自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都评“a”呢?某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为此老师多次找他谈过话,且学科的模块考试成绩不及格,按理他的自我评价应该是“b”或者“c”才符合事实,但还是将自己评成了“a”。一些表现并不优秀的学生为何也将自己评为“a”?一是“自卫”心理。部分学生担心学分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升学。从他们获知的信息看,高考会与学分或多或少挂钩,若评价太低,势必是自我“伤害”。二是从众心理。大家都打“a”,为什么我不打呢?三是敷衍心理。认为平时的评价没什么实际用处,将来怎么样还是看高考,因此,随便写上a,也没人来计较你。四是虚荣心理。只有评上较高的等级才能在同学和家长面前有“面子”。五是学校态度使然。学校对各“等级”的人数没有指标限制,没有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组织这样的评价活动。再说,多点儿a,对学生、老师都没什么不好。正因此,间接鼓励了更多学生去选“a”。当然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而与教师的评价存在反差。此外,获得好的结果是人的基本愿望,只是部分人只重结果不重实际过程而已。
(2)如何对待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其中谦虚和诚实,更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倡导。然而,部分学生的评价结果中却很难找到它们的“影子”。事实上,也有极少数在模块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将自己的学分打成了“b”。但个别分数很低、学习态度欠佳的反而评了“a”。应该说,敢于给自己评上“b”的同学是有一定勇气。他们有的认为,这次反正没考好,只要不打“c”(不合格)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人认为,这次确实比别人差,但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力争在下个模块取得好的等级。
不管怎么样,在评价过程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到位、不诚实和不谦虚的倾向,令人深感不安。它直接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若对他们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会影响到今后评价工作的开展,更是对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谦虚和不诚实的直接肯定,而威胁着一些传统美德在后代的发扬光大。事实上,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张扬自我和谦虚诚实的关系问题。在积极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我很重要”、“我能行”的态度的同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理解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3)学生自我评价过程面临走过场。虽然学生自评的结果并不准确,但若组织到位,其意义仍然不可低估。首先,自我评价过程可以成为生动的自我教育过程,通过在自评、互评活动中的表扬和自我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可更好地认识自己。其次,评价过程本身能唤起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虽然课改前,部分老师也开展类似总结评比工作,但毕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再次,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看学习态度和能力等。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这一活动呢?其中关键的措施是,评价时应对每个班的各等级的人数有一定硬性指标限制。例如,至少要限制a(优秀)的人数,“a”的指标数一般不应超过班级总人数的50%,否则,评价的激励价值将会减弱。
走近高一篇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智哲的话语,阐释着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理念,传达着一份仁爱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责任心。
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在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受到暴力威胁,他不惊恐,不低头,对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满信心,加上得当的措施,终究化险为夷。他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实践了这个道德信条的。
他深邃,他博怀,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最重要途径。他创办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他因材施教,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因而,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他总结了私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深刻印象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他仁爱,他乐观,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他认为人应积极乐观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所以,他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他构设并执着的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以及“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他沉稳,他灵动,许多人认为,保守、守旧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其实,“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走近高一篇四
;“以前对日本的了解太片面了”
“牛拉多纳”是一个愤青的网名,他的愤青史并不长,和大多数愤青一样,他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反日入常热潮中“下海”的。但和大多数愤青不一样的是,他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从湖南长沙一所不起眼的大学毕业后,牛拉多纳找了一份不算很满意的工作,决心有所作为的他,现在正在加紧复习,想要考上南开大学的法学硕士。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他不忘精心料理着网上心爱的自留地——他的博客,“抗日根据地——爱我中华勿忘国耻”。
博客开张时间并不久,但已经有700余篇帖子,都是他平时在网上浏览阅读筛选下来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如今,他的博客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5万。这700余篇帖子,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日本。
今年上半年,北京抵制日货的游行吸引了远在长沙的牛拉多纳的目光,大学即将毕业的他开始真正关注起中日关系。“抗日根据地”也是那时候办起来的。
之所以把牛拉多纳定义为愤青,因为他和绝大多数愤青一样,从没有接触过任何日本人,他对于日本人的认知几乎完全来自于互联网等媒体的讯息。刚刚开始做“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他一下子从网上搜集了许多“一读马上就能激起抗日激情”的文章,在网上交了一大堆朋友,经常一起讨论,谈论日本的可恶,一直说到群情激愤。
说起那一段时间,牛拉多纳笑称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青”,对日本怀有强烈的鄙视和不屑的情感,胸中时常燃烧着怒火。
牛拉多纳给了记者近百个愤青的qq号,还有好几十个qq群的号,他热心地建议记者到群里面去看看愤青们都在聊什么。“申请通过验证的时候写个‘抵制日货,爱我中华’,后面再多加上几个叹号,应该就没问题了。”牛拉多纳指点记者。
记者按照他的指点,将这些按照地区分类的抵制日货的qq群一一申请,结果是:61个qq群,逾半数(35个)已不存在。牛拉多纳告诉记者:“很多群是游行那会儿搞的,热度过了,群也没了。很多都是这样的,其实好多愤青群里都是假愤青跟着凑热闹的。”刚开始热闹那阵子,他也加入过好些爱国qq群,但是后来都一个个退出了。“整天就是谩骂,没什么意思。”他说。
那一阵子热劲儿过了之后,牛拉多纳继续关注日本,充实他的博客。同时,他也在慢慢补充自己的认识。接触的资料多了,逐渐了解到日本的发达,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反省的地方,他感到以前对日本的了解太片面了。于是,他开始在博客中陆陆续续地增加关于日本文化、政治、经济之类的文章,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几乎都是关于日本的负面报道和评论。牛拉多纳自己也渐渐冷静了许多。
牛拉多纳现在专心料理着他的“抗日根据地”,他非常仔细地划分了10个板块,希望能够使他这块博客阵地尽可能全面地提供关于日本的情况。他也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够到日本去,亲自去了解这个国家,了解生活在那个岛屿上的人民。
他很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个弹丸小国居然能侵略那么多国家,战后几乎是一片废墟,然后却迅速崛起,这其中肯定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正因为此,牛拉多纳把“抗日根据地”的宗旨概括为“牢记历史,声讨日本;学习日本,反省自己”。
李磊:要考虑到社会安定的需要
和去年一样,李磊和他的朋友们早早地为今年的“9·18”纪念日筹划了一次活动,计划在洛阳的东周广场里组织烛光晚会,内容包括唱国歌、诗朗诵、演讲和默哀。
李磊是“洛阳爱国联盟”今年活动的主要联络人,这是一个由八名年轻人组成的网下爱国组织,宗旨是通过举办展览、印发资料和传单等形式来号召大家牢记历史,认清现今日本军国主义的面目,并鼓励大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年前,在洛阳网友举行的“7·7事变”纪念活动中,有一个共识在五名年轻人当中悄悄产生了,那就是“从今以后,要将在特定历史纪念日举行活动这件事固定下来,并且要去公安部门申报备案,让活动真正合法化”。
于是,在随后的“9·18”活动中,他们按照这个想法,向当地公安局申报举行了一次烛光晚会,这时候,又有三个年轻人加入进来。
200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之际,“洛阳爱国联盟”配合登封的朋友一起举办了历史图片和抗战实物展,在洛阳几乎所有的高校做了巡回展览。
2005年4月,“洛阳爱国联盟”不仅配合中央电视台为抗战老英雄耿諄(中国劳工案原告,日本花冈暴动的组织者)录制了战地重游,还组织参与了多次反日签名活动。
今年29岁的李磊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的生活很简单,工作之外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和朋友们在一起。五年前,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激起了他的愤怒,使他萌发了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念头。那时候,朋友们都受不了“愤怒青年”李磊,因为跟他说话,三句话就要说到日本。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李磊的声音已经理性了很多。
在李磊通过邮件发过来的“洛阳爱国同盟2005年9·18纪念活动章程”中,记者看到了“不喊口号,不准有过激言行”的活动要求。李磊解释说,这是考虑到社会安定的需要,因为“情绪有时候是很难控制的,我自己就是很感性的人,有时候演讲的时候,我会激动得讲不下去,说实话,我也希望能够把有些情绪喊出来,但是在那种时候,人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更不用说是一群人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李磊一直没有组织过游行。
郭泉:真正的愤青
郭泉今年37岁,他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民主同盟南师大文科主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1月22日,民间因为日本人在安徽修建王直墓引发争议。1月30日,郭泉和浙江丽水学院的一位计算机教师在晚上7点,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在找到了王直的墓后,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王直与日本倭寇勾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害沿海居民。随后,郭泉在网上声名大振,并为众多网友赠号为“愤青”。
郭泉声称自己从小就是高度独立思考的人:“我认为我的成长是没有教材的。我有我自己的抗战史。”郭泉告诉记者,他是属于天马行空的那种性格,做事情从来不跟别人商量。他的家人知道他砸墓的事情还是从报纸上知道的。
“我是原本意义上的愤青,真正意义上的愤青。”郭泉强调说。
1990年大学毕业,郭泉当着同学的面砸了第一样日货——一个日本电子表。这之后,郭泉不仅把自己家里不用的日货拿出来砸,还动员自己的学生把家里不用的日货“拿出来,我们一起砸呀”,郭泉称这是在“锻炼身体”。至于有用的日货,郭泉表示要“等用坏了,再用国货置换出来”,然后再砸。
有调查显示,对于砸日货的行为,多数中国人都不赞同。
郭泉是资深的背包一族,他称自己为“老驴”,因为他曾经背着帐篷去过川西贡嘎雪山。他还是一位枪模爱好者,叫做狗友,不过他说自己还只是“新狗”。对于小资和愤青,他认为并不矛盾。他认为愤青是情绪,小资是生活。
愤青还是粪青
在互联网上,愤青仿佛是一种铺天盖地的存在,可是当你拿着愤青这个词去寻找它的主人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一种“大象希形”的尴尬。
“别人都说我也是愤青儿呢……”然后突然刹住话头,迟疑:“不过……”最后是否认:“我不是愤青。”而更多的人则明确表示了对“愤青”一词的蔑视以及记者将其称作愤青的不理解和愤慨:“我怎么能是愤青儿呢,愤青儿是什么东西?”仿佛记者说他犯了什么罪行一样。这是记者整个采访过程最常见的一幕。
这或许又要回到网络。
民族主義愤青在中国早已有之,《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宋强就对记者说:“从1983年起,我一直就是愤青。”但是,愤青队伍的真正壮大发展,则是网络及中文论坛出现之后的事。
据记者调查,民族主义愤青的网络生存场所主要有两个,一是各大中文bbs,一是qq群聊天室。而网络交流的匿名特质,正是造成愤青迅速变质的重要客观原因。偏激的声音往往容易压倒其他的声音。于是乎,刺激眼球的句子开始频频出现。论坛上随处可见的“是中国人就进来看看”,曾经让很多中国网民从激动到麻木再到厌烦。
充斥论坛的,还有各种谩骂和煽动性的“爱国言论”。不仅有粗鄙的人身攻击和诋毁,还有对战争的无原则鼓吹。一些无理性宣泄,在网络上竟不乏应和之声。
由于这些“头脑发热、极度冲动”的“爱国”愤青的存在,论坛上但凡沾上点边的主题帖都难逃一大堆与主题内容无关,却只具备谩骂煽动性质的帖子蜂拥而至,最终淹没理性发言,使之彻底沦为发泄口欲的场所。
说到论坛里的这种“爱国主义灌水”,郑强感到颇为头疼。作为已有逾四万名注册会员的中华抗日联盟的超级版主和管理员,郑强必须及时对这样的帖子进行处理。“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在谩骂,我们禁止不了。警告过,删过帖子,也封过id,但是一放松就立刻不行了。这样的人,大概占了30%之多。”郑强无奈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正是这一部分人的言行为中国愤青带来了恶名。“愤青”这个称谓渐渐地带上了贬义的色彩。“极端”、“褊狭”、“无知”、“粗鄙”……这些评语已成为中国愤青缠身的噩梦。
2002年底,原《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很快招致一片骂声,网上各个爱国论坛充满了对“对日新思维”的言辞批判,其中不乏谩骂和人身侮辱。这种谩骂最后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作者的名字一时间几乎成了“汉奸”的代名词。
由于这些谩骂里往往充满了污言秽语,甚至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因此,这一部分人被赐予了一个新的称谓——粪青,取其“满嘴喷粪,污染环境”之意,并以此与愤青相区别。
马瑞彬是百灵社区“反愤地带”的版主之一。这是一个宣扬以“观察互联网愤青现象,反对网络中不良的左右倾愤青现象,提倡真正理性的愤青精神”为己任的板块。在这个互联网的角落里,从来就不缺乏争论声和谩骂声。
“我们反对的其实是极端思维,说起来任何成为主义的东西都有它应该反对的地方。主要就是反对粪青,他们的危害很大。他们几乎都是反理性、反常识的。不光如此,他们的言行还直接损害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马瑞彬对记者说。在网上,他没少被骂为“汉奸”。
极端排外的隐忧
年初,韩颐和“后羿射日”的广告创意,在网络民族主义愤青中赢得一片叫好之声,被誉为继日本丰田“霸道”广告和立邦漆“盘龙滑落”创意之后的有力民族主义反击。而网民自行设计的“奇强洗衣粉”广告flash更是广为流传,网民称之曰“大快人心”。中国愤青群落中流露出的极端倾向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忧思。
郑强已在深圳工作了六年,他一直践履着自己的誓言。他很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最近“又抵制了一次日货”。公司每年需要更换上百台打印机,一直以来都用的是日本品牌,而这一次,在郑强的建议下,公司选择了他推荐的非日品牌。这一次小小的“胜利”让郑强快乐了许多天。
愤青之前世今生
19世纪的政论家白哲特在谈到“民族是什么”的时候说:“你要是不问,我们都知道它是什么;但要马上对它作出解释或定义,却是不能。”对于“中国愤青”,白哲特的话同样适用。
“愤青”一詞本源自西方,它的产生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欧美左翼思潮的兴起,西方媒体渐渐开始用“愤青”这个词来指谓那些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在美国的代表便是60年代的嬉皮士。
中国早在70年代,香港就出现过“愤怒青年”的称呼,用来指称对社会现状不满、急于改变现实的年轻人。而在内地,最早的愤青是指那些“文革”时下乡的知青,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造就了他们愤世嫉俗的人格。改革开放后,一些当年的知青把当时的经历写了出来,名噪一时。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国际上,中国却不断遭遇制裁与“遏制”。外部环境的变迁,刺激了民族主义在90年代的初潮。标志性事件便是1995年的“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和随后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全国风行。
1999年以后,连续出现中国大使馆被炸、李登辉抛售“两国论”、中美撞机事件、小泉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在这些强刺激下,中国的民族主义迅速崛起。而此时,愤青概念也开始异化,逐渐与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联系在一起,以反日反美为主的排外式愤青被冠以民族主义愤青之名,又称作极端民族主义者。由于近年来中国与美国、日本的摩擦频频发生,愤青也渐渐成了“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代名词。
2003年,互联网上先后出现两次大的签名活动,一是“反对京沪高铁使用日本新干线技术”网上签名活动,二是“9·18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均由民间爱国网站自发举行,分别在短短的时间内征集了数万乃至上百万的网民签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2003年也因此被视作所谓“网络民族主义”的发轫之年。人们惊讶地发现,不经意间,民族主义愤青已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互联网里大大小小的山头。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热词搜索:;走近高一篇五
秋风,吹走了繁华似锦、夏鸟争鸣的夏天,向人们推出了一幕幽美的秋景图,一种清爽怡人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你看到图中那柔长的雨丝了吗?细细的,斜斜的,闪着光,带着声,一股一股分得清清楚楚那么齐整地飘落着这可是秋景中最美的景致啊!走近秋雨,贴近它,你会感到它正给大地梳妆打扮着,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喜悦,带来了收获的希望。
多美的秋雨啊!那么透明、闪亮透明得像空灵的水晶明净的美玉;闪亮得像灿烂的碎银耀眼的钻石。不,用什么比喻都不像雨丝,比水晶还要透亮,比美玉还要纯洁,比碎银还要明亮,比钻石还要耀眼!
看着他,我总舍不得德离开,总一次又一次地丢掉雨伞,在雨中行,任那凉爽的雨丝洒满了我的头发,他总能给我的头发装上粒粒闪光是细小明珠,也任他丝丝地洗着我的眼睛,眼前便晃过一片明艳的亮光,那么,从此以后我必能有一双慧眼!他又绵绵吻着我的嘴唇,好温柔啊!每次在雨中行走,望着这班美丽的秋雨,常有种种缥缈地诗意涌来。
我想去吻雨了,又想去抱雨了;想在雨中欢快地踏出一条道来,又想默默含笑伫立路旁,保持一份静谧;想雨快快停住,露出一片水洗的天空了,又想永远下着,永远不停……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美丽的啊。可望着那秋雨我常常做不出抉择来,只是在雨中一回又一回地走,心里拼命得问:“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而这时雨已打湿了我的整身衣服。因为,真正美丽的东西是具有怎么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啊!
多美的秋雨啊!细细的,长长的,一缕缕一条条,像少女的秀发,自然地披散着,荡漾着一股温情。他凝聚了所有雨的美,有小雨的温柔,有大雨的坚韧,有春雨的温馨,有冬雨的典雅……你看它飘飘逸逸地落到绿色的水面上,一圈圈细小的涟漪,梦幻般地从里向外一点一点地荡漾开来了。看着那满塘珍珠般的很圆很小的水纹,斜撑一把雨伞立于水边,你心中会有着怎么的安宁与喜悦啊!
走近秋雨,贴近它,在秋雨中生命也是新的,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