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一
1.环境自净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1)人类的活动不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而大气、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的毒性和浓度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2)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发生了不良的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于是就造成环境污染。
2.大气污染及防治
(1)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s02、nox、co、碳氢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等。
(2)大气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动、植物生长;③破坏建筑材料;④改变世界的气候。
3.水污染及防治
(1)水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垃圾渗漏等。
(2)水污染物种类: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3)水污染的防治:控制污水的任意排放。
4.土壤的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如果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等。
(3)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中学常见污染环境的气体及其防治
so2 工业上用浓氨水吸收,实验室用naoh吸收。
nox 用naoh溶液吸收。
h2s 用naoh溶液吸收。
cl2、br2、hcl:用碱液吸收,cl2、br2还可用na2s03吸收。
co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
2.全球环境三大问题
(1)“酸雨”。“酸雨”主要是由硫酸、硝酸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的。“酸雨”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气候和地理因素。形成过程一般认为so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s02的富集 h2s04,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2)臭氧层的破坏。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有害物质是:氮氧化物和氯氟烃等。反应机理:
n20+gv n+no
cf2cl2+hv cl+cf2cl
o3 +no 02 +n02
o+no 02+no
0+clo c1+02
总反应式o+03 202
从以上反应和总反应式看出,有害物质no、活性c1都未消耗,均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3)温室效应
c02、o3、ch4等气体虽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像给地球罩上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面的气温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可能导致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世界上许多城市。此外,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消耗的共同影响下,还会造成气候的反常,如厄尔尼诺现象等,导致动物反常迁移,植物反常生长,甚至动植物种类的消失等。
例析:
(上海)(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s02的量,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人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煤在燃烧时,所含的硫转化为 s02,s02与加入的碱性氧化物生石灰反应生成cas03, cas03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不易分解的cas04,这样就减少了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02的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2)本题给出了nh3与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nh2cl比hclo更稳定的信息,要求学生结合新信息,应用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去解释加入液氨后可延长液氯杀菌的时间,因加入液氨后,部分hclo转化为更稳定的nh2c1,当hclo开始消耗后,nh3十hcl0; nh2c1+h20,使反应平衡向左移动,又产生hclo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二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调查、查找资料和研究的内容
帮助班级学生组建九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双休日,按以下内容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展活动。
1、调查内容:
(1)在自己家庭的生活区,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2)调查本市一家有影响的高能耗企业,了解对大气保护的措施。
(3)走访当地政府部门,收集行政机关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情况。
2、查找资料:
(1)通过因特网或学校图书馆,了解当今世界对大气环保的研究和治理情况。
(2)总结大气污染的种类。
(3)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3、研究内容:
(1)化石燃料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2)我国治理“酸雨”应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3)展望新能源。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表课前对环境保护有关的调查、收集资料和研究的有关小结报告。
2、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通过学生各组的发言,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3、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90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也经常有报道。
全球现大气异常现象如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等,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学者所重视。
4、酸雨形成的原因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供环保素材的有关信息。
(1)图片
(2)录象:有关酸雨的几段录像。
5、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
(1)研究性学习小组提供方法。
(2)全体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参考方法:
(1)提高燃料标准。
(2)开发新能源。
(3)研究煤和燃油的脱硫和脱氮技术。
(4)推广天然气,减少煤炭和燃油的使用。
(5)加大治理污染企业,如对环保增加投入和搬迁的力度。
(6)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8)鼓励低耗产品和环保产品的开发。
三、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1、对教学内容评价。
2、对学生课堂及课前的活动评价。
3、教师自我评价。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结合常见的污染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并就所得信息进行研讨,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科研、实践、协作等多种能力。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三
教学过程:
1. 阐明这次活动的目的,引入主题
主持人发言宣布活动开始
3. 同学相互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未来进行想象,活跃气氛
讨论主题:生活中的环保
主持人小结,然后随机抽取几名同学玩垃圾分类的游戏
小结:使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各自的内心发出“我们要共同保护环境”的心声。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四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
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在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印象。
2.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测防治措施。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
3.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
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理过程(扩散、稀释)、化学过程(氧化、还原)、生物过程(降解等)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它是指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海洋环境容量是海洋环境质量控制和产业规划的一个依据。
20世纪以来,人类及其日益发展的技术,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反过来海洋污染又对海洋生物资源、工业用水质量和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教材投产业部门讲述了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危害。从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等。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海水中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污染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赤潮是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古代曾有赤潮现象的记录。但是,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兴趣,教师可作适当讲解。
关于石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的教学分析
关于世界海洋管理的教学分析和建议
世界海洋的管理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海洋面积辽阔,涉及150多个独立国家的国界。维护公海自由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不仅;因海国家对部分海域有主权要求,一些内陆国家也要求分享海洋。
某些国家甚至因各自要求的领土管辖范围上的冲突而发生纠纷。海洋环境区域差异很大,工业发达国家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20世纪60年代初,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关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激烈争论。因此,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领土要求问题与资源所有权等问题始终是国际海洋法会议的主要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40年代,世界海洋还被置于少数霸权国家的控制之下。进入60年代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和已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反对海洋霸权、争取平等的海洋权的要求。早在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就提及海洋和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遗产。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了“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底及其底上的原则宣言”,表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适用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9年会议上的争论,在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公海、国际海底的海洋资源属国际共管、共享。
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行使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的知识内容,对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格局与发展适当予以介绍,使学生理解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与国际海权思想发展、国际海洋权益斗争间的关系。
--方案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
2.提问: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
〖海洋环境保护的教学〗
1.讲述: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海洋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本身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的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受到的破坏。海洋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于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汇入海洋中,危害海洋生物,逐渐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人食用了污染了的水产品,会危及人类健康。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残留的农药随水循环进入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洋中,由于水温较高,往往会影响海洋生物;沿海石油化工工业、石油进出口港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油轮失事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
4.讲解: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破坏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工程建设;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等,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但是,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为突出。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教学〗
1.阅读和读图:课本相关部分内容,并且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2.讨论:专属经济区是怎样划定的;一个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拥有哪些方面的主权;相邻距离小于200海里的沿海国家间,各自管辖的海域划界和拥有的海洋权益如何裁定?(讨论结果略)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五
1、初步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产生和危害。
2、让幼儿懂得不乱扔垃圾,垃圾要放进垃圾桶。
活动准备:
1、各种环境的图片若干张。
2、幼儿在生活中对垃圾的来源有了初步的了解。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瞧,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老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图片上优美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儿风景真优美,有山、有清清的河水、有草地、有花……真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
二、通过观看图片,感知环境的变化,了解垃圾的来源。
1、(出示图片2)教师:可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最近这儿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看什么地方发生了改变?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图中发生改变的地方,并引导幼儿说说都有些什么垃圾,这些垃圾是哪来的。)
三、从垃圾带来的环境变化,了解垃圾的危害。
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的危害:
图一:河面上漂满了生活垃圾,水脏了。
图二:草地上堆满了垃圾,苍蝇满天飞。
图三:垃圾腐烂,臭气熏天,行人路过捂住鼻子。
图四:幼儿园滑滑梯下,瓜果皮满地,小朋友滑到了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片了解垃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不利。
2、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垃圾对我们的危害太大了,不仅使优美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还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像以前那样美呢?
四、学做“环境小卫士”
1、师:为了保护环境,当我们看到垃圾时应该怎么做呢?在生活学习中,有了垃圾又该怎么办呢?(鼓励幼儿自由说说,进一步了解不乱扔垃圾,有了垃圾应放进垃圾桶,增强环保意识。)
2、“小卫士”在行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到室外学做环保小卫士,把垃圾送回家,现在我们出发吧!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六
踩着落叶回家,漫步在林荫道中,赏花开观花落,听流水潺潺流…… 蓝蓝的天,淡淡的云,我们的家园是多么美丽;无际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我们的家园是多么舒适;柔柔的风,茂盛树林,我们的家园是多么温馨!
但是,随着科学渐渐地发展,万里晴空的天气似乎变少了,灰蒙蒙的天气越来越多,我们的地球都已经被我们人类弄得一团糟了!大街上到处都是纸屑、垃圾,也有许多人砍伐树林里的树木,乱捕乱杀森林里的小动物。如果,大家都树立环保意识,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一草一木,不乱丢垃圾,每人每天捡一份垃圾,清洁地球,变废为宝,我们的地球就会恢复原来那张美丽而又整洁的面孔了!
还有4天就是“绿色行动日”了!环境科学工作者把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概括为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酸雨,第二方面是二氧化碳,第三方面是大气臭氧层受到了破坏,第四方面是化学公害,第五方面是土地沙漠化,第六方面是水质受污染,第七方面是热带雨林逐渐减少,等等。
我们应该节省资源,如果每天我们把空调提高一度,就可以节省十三亿元。
要是爸爸妈妈不是每天开着汽车上下班,排气管老爷爷就不会吐着烟,就不会有一架汽车开过,后面弥漫着排气管排出来的烟,弄得乌烟瘴气。
要是我不是经常开着电脑听歌,就不会浪费电。一点一滴都靠人们双手得来的,不要白白从这儿溜走了,不浪费资源,也就是保护环境。
让我们采取环保措施,保护地球美好家园!让我们弯腰捡起每一份垃圾,创造地球美好家园!
环境保护类环境保护字篇七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无比的星球。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不断困扰着人类。正疯狂地侵吞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有关资料统计,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万公倾的速度扩展,我国沙化的土地也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积延伸。目前,我国已有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潜在沙化的土地差不多也有15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为危害全球环境最严重的问题。
我曾看到一个寓意很深的漫画,画面上两辆汽车一前一后行驶着,前面一辆车上的人敲锣打鼓,还用红纸写道:报喜,化工厂增产,产值3万元。后一辆车上的人愁眉苦脸,一张纸上写着:报忧,因化工厂污染,粮食减产30万斤,附近居民身体严重受损,周边几条河流无法使用,法院判其限期整改并处罚金。孰喜孰忧,显而易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告,它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和那些惨痛的教训。这也就提示我们以后一定要保护环境。
环境污染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损害。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就需要我们的社会提高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啊,我们不该将大量的污水排到它的血管里,将大量的垃圾埋在它的肉体中。地球不是垃圾场,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烟头等杂物,不注意环保。让口香糖使它长满了黑斑,乱扔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还使它寸草不生、龌龊不堪,到处都是浑浊的世界。这些行为完全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相悖。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人类能及时弥补,能保护树木;节约用水;减少废水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中学生应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让我们共同保护生活的环境,首先使自己的校园变的清洁,然后为城市的清洁出力。朋友们,献一份爱心和努力吧!必须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再犯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了。
我们是祖国的公民,是21世纪的主人,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祖国和人类负有责任,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社会成员的素质直接反映着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讲公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将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要加强社会公德,社会需要公德。我们不能做不拘小节的人,讲公德、守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习惯来自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从小事事处处“想到别人”,讲文明,守秩序,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才可能具有文明礼貌的自觉行动。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要向所有的人们敲响警钟,我们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呀!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治理污染,绿化环境,不让污染的悲剧重演。争做“文明小卫士”。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主是拯救未来,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