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认真篇一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我通过近期的学习,提高了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明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学生管理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尤需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学习,并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清晰、精辟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这一论述的理解,我觉得,我们应该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的目标、各个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本职工作来深入学习和体会这一思想的内涵,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把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步入了重传授而轻方法、重分数而轻能力、重理论而轻应用的学习误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忽视,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政办公室副主任是学校领导的参谋助手,在学校整体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努力做到“三勤”,即腿勤、手勤和嘴勤。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为领导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助手参谋作用。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教学改革的几年里,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发出了许多好的校本课程;在课程整合方面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了课程的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感觉到,现在的课程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定出符合于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目标,更明确了方向,这对减少行动的盲目性,同时也为今后探索实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途径,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基础。
如何认真篇二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新《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第一步,教师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为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一般不作具体的修改,也不批成绩。
第二步,在对学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再进行面评面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仔细体会批语,然后将他们逐一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就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如对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帮助他们分析,指导他重写;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段改好;对基本功较好,文句通顺,结构合理,但不够具体生动的`,引导他们丰富内容,再提高一步。
第三步,在面批面改之后,让学生动脑动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地删、补、调、换修改。
第四步,教师一边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一边对誊清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然后批上成绩,这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着重表扬能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鼓励他们再作适当的修改。
经过师生双方这样反复多次的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自己再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先进行集体讲评,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也由人人面批面改改为按需要进行面批,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后来进行的两次调查中发现,他们不仅能百分之百地按照教师批阅的要求进行认真修改,还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初稿交给教师之前就已经作了多处的修改。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如何认真篇三
一、率先示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的。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做题、计算马虎不认真,天长日久,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每次板书完了再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如发现错误,当着学生的面订正。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有的居然帮我一起来检查。于是,我就趁机把检查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让他们一起来给老师检查。有几次,他们居然查出了我的错。“老师,你把小数点点错地方了。”“老师,你把这个数写丢了一个零。”学生在给老师检查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师出错是很稀奇的,自己能给老师检查出错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们在检查中也品尝到了乐趣。
二、语言激励
在平时的每节数学课上,都有独立练习的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各异。先完成的那一部分同学,我就督促他们认真检查。一开始,我经常提醒:“做好了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检查”,然后开始检查。这样几次下来,细心的学生就会记在心里,有几个学生做好了会在座位上自言自语:“做好了,赶快检查。”我就趁机抓住话语:“真好,某某同学能督促自己认真检查了。”跟着一部分学生也开始检查起来。在检查的过程中也有学生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些“我再检查一下单位名称”、“错了,错了,又错了”之类的话语。我又抓住这些机会把它夸大:“某某检查的真仔细,连单位名称这些细小的地方都能检查到了”,“某某检查得真认真,又发现了一个错误”,这时会有很多学生争着告诉我“我也发现了两处错误”,“我又发现了三处错误”。此时,更需要教师用充满激情的、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我说:“真不错,看来大家都很认真,请继续努力。”“加油!睁大你的火眼金睛,把错误消灭光。”一次又一次的语言激励,同学们开始自觉地在完成作业之后认真的检查起来了。看得出来,每个改正了错误的学生都很兴奋,脸上都绽放出难以抑制的笑容。老师也真诚地给予回应,向他们或点头示意,或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或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此时,师生情感不断交流,心灵不断交汇,共享一份喜悦。学生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体会到认真检查的好处,在不知不觉中寻找出一个个错误。
三、方法传递
在一次测试的时候,我发现了有一位同学没检查,然后我就走到他的身边,叮咛他:“做好了要认真检查啊。”他拿起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写起来。你知道他是怎么检查的吗?他竟然将这道题原本原样的抄了下来。这时我恍然发现一个问题:原来有学生不会检查。是啊,平时的课堂,考试只知道叫他们拿起笔检查,可也没真正关心过他们是怎么检查的。看来,认真检查的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一句提醒、再三叮嘱就能形成的,检查的方法也是培养检查习惯的一个方面。在实践中,要把养成良好的认真检查习惯作为一项常规训练。举以下几个例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1、回头再算。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俗语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即按照做题时的`顺序“回头五看”:一看题目要求是否看清,;二看数字、运算符号是否抄错;三看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四看答案是否合乎实际,五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答案是否相同。
2、用逆运算进行检验。逆运算也就是根据乘除法、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用乘法检验除法,用减法检验加法等。如检验326+269=695,只要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可以用695-269看是否等于326,或者用695-326看是否等于269。又如:( )+7=60 ,可以用60-7的方法来计算,或者是想多少加7等于60的方法。当你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出题后,可以用另一种算法作为检验的方法,检查自己是否算对。这是检验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3.用估算法检验。估算是利用数的性质、运算关系,对事物的数量或结果做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例如:计算98乘32,通过估算,因数98可以看作是100,32可以看作是30,100×30=3000,因此98×32的积应该接近3000,如果相差太大,显然不是正确的结果。
4、划出关键词。在刚入学时,就教孩子们如何检查,在做完题后,用手把做好的答案遮起来,像刚开始那样,重新做一遍。如:“◇、○、☆、☆、□、⊿、☆从右往左数,第2个图形是什么?”因为学生容易把左右搞错,所以建议用符号划出关键词,“从右往左”提醒自己引起注意。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