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期中试后字篇一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它填在下表内,否则不给分)
1、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①弓箭②陶器③打制石器④磨制石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③ d ①②③④
2、半坡氏族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彩陶 b 黑陶 c 白陶 d 黄陶
3、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里受到尊敬,是因为她们:
4、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5、下列哪一朝代的手工业号称“百工”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6、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
a 形成时期 b 发展时期 c 强盛时期 d 瓦解时期
7、要求大臣要勤于政事,要“有功于民”的是:
a 盘庚 b 商汤 c 商纣 d 夏启
8、西周时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指的是:
a 工匠 b 奴隶 c 农民 d 平民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0、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学说是: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道家学说 d 法家学说
1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楚汉之争 d 城濮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1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14、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 汉高祖 b 光武帝 c 周文王 d 汉武帝
二、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6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人,距今约有 万年,期中试题(一),历史试题《期中试题(一)》。
2、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 关系结合起来的,这个生活集体叫 。
原始居民栽培的。
4、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 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 时代。
5、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始于 年,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有 年。
7、《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8、春秋时期 会盟,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9、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开始于汉武帝在 兴办的` 。
三、 列举:(共30分)
1、 列举春秋五霸。(5分)
2、 列举出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位建立者和三个暴君。(6分)
3、 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8分)
4、 列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11分)
四、 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某起义军预言
材料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某起义军预言
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哪一位起义领袖说的?(2分)
(2) 材料二是哪一支起义军的预言?(2分)
(3) 材料二中的“甲子”指哪一年?(2分)
(4) 材料一所反映的起义有什么意义?(4分)
五、 问答题:(共16分)
1、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5分)
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5分)
3、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起了什么作用?(6分)
期中试后字篇二
一、选择题(20×2分=40分)
1、法国烹饪闻名于世是在____。
2、高级西餐厅的午晚餐服务通常以____为主。
a、法式服务 b、英式服务 c、美式服务 d、意式服务 3、___宴会中有中菜、西菜及中西结合的菜肴。
5、西餐服务主菜时,跟配的色拉可用木碗或小碟盛放,摆放在主菜盘的___。
a、上方 b、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6、____菜不重视蔬菜,但水果是每餐后必吃的。
a、英国 b、美国 c、意大利 d、法国
7、中餐派送菜肴应从主宾____侧送上,依次按____时针方向绕台进行。
a、右,顺 b、左,顺 c、右,逆 d、左,逆 8、封建官僚谭宗浚的谭家菜是____时期的。
a、明初 b、明末 c、清初 d、清末 9、俄式服务主要用于____服务。
11、——主动问候客人并为客人拉椅让座,送上小毛巾,问茶开茶 a、值台服务员 b、领班 c、经理 d、服务员 12、通常放在烤面包上提供给客人的是____蛋类菜肴。 15、为了保证宴会预定的成功率,可以要求客人预付—— a、现金 b、定金 c、费用 d、餐费 16、“中心第一”是指___。
a、布局突出主桌 b、以主人为中心 c、突出主宾 d、以主宾为中心 17、宴会致词用的讲台通常放在___位置。
a、主桌的右侧 b、主桌的左侧 c、角落 d、中央 18、宴会预订的.联络方式中___预订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a、电话 b、面谈 c、传真 d、邮件 19、中餐宴会中,主宾一般应坐在主人的___位置。
a、对面 b、左侧 c、右侧 d、前面 20、宴会服务中应注意节奏,不能过快或过慢,应以——为准 a、客人的进餐速度 b、喝酒的速度 c、上菜 d、吃面 二、判断题(10×1分=10分)
( )1、英式菜调味品很少用酒也比较简单,通常放在餐桌上自取。 ( )2、大餐桌每桌可备台号夹15只左右,小餐桌8只左右。
( )3、正式宴会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以及出席规格不同外,其 余安排与国宴大体相同。
( )4、在宴会开始前,为客人摆放黄油和面包,所有客人的黄油面包的种类和数量都应是一致的。
( )5、高近低远是指离主桌近的客人其身份地位低。 ( )6、中餐宴会上菜时可以从主人和主宾之间上菜。 ( )7、对右手不方便的残疾客人应喂他们吃饭。
( )8、当宴会厅出现火灾险情时,服务员应迅速拨打119警电话。
( )9、西餐桌上可以边吃着食物边轻松自由地交谈。
2、传菜部:
3、地方菜:
4、西餐:
5、宴会厅布局设计:
四、简答题(4×6分=24分)
1、一般巡台服务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2、西餐午,晚餐服务中如何接受点菜?
3、简答西餐宴会上肉类菜肴时的服务程序。
4、简答中餐午餐点菜的步骤。
五、论述题(11分)
试述西餐午晚餐服务程序。
期中试后字篇三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 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 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 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t:这两题重点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里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简单看一下。
s:术业有专攻:研究学习;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把??制成 ..
“以??为”是一个固定句式,把??作为。
5、特殊句式
s:(5),请一生分析(3)、(5)、(9)项
6、仿写句子
t:分析考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ppt展示考生答案)
s:请学生分析其中错误:句式不一致
t:展示学生正确答案,请学生分析注意要点。
s分析 t小结
注意要点:“三一致”原则——句式、修辞、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s:郭浩
t:郭浩是什么人?s:宋朝将领
t:(ppt展示)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诗记忆)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7、实词含义(理解b)
t: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家在阅读文章时就应当在文中圈出这些字词。请同学分析这一题。
s:逐一解读。分析方法。 已:学不可以已
8、筛选信息(分析综合c)
s齐:“金人”
t:请一位同学分析这一题,总结方法。 9、信息概括(分析综合c)
t:文言文信息概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请同学分析,总结方法。
s分析
t:分析这一题时,大家是否从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给大家一个做人物传记题的小技巧,拿到题目可以先读一下信息概括题,可能其中会包含错误信息,但是却能够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译,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同时做信息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分析,比方时间点上的变动等。古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放在此处也十分契合。
10、翻译句子(理解b)
t:(分析考纲,ppt)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齐)
技巧解读一:关键先看概括题。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技巧解读二: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技巧解读三:词句找出要划线。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技巧解读四:实词语境很重要。
技巧解读五: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五)诗歌鉴赏
t:相较于文言散文的写作,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可谓蔚为大观。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除了领略诗词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鉴赏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一题得分率只有40.7%,总体偏低。在高考大纲中,对此项的考查集中在唐诗宋词方面。一起来分析宋代诗人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
t:介绍诗题、作者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t:有几问?回答几点?s:2
s:请同学分析首句。《桃花源记》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t:什么题型? s:炼字
t:几步?s:解释含义、联系文本、点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请同学回答总结。
t:诗歌最后一定会落实到情感上。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t:桃花是全诗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上来分析,也可以从手法上来解读。(常见意象:月、柳、红豆等)
s分析 t点拨
(六)练练身手(t:ppt) 1、翻译句子
(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2)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2、意象分析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