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学情分析篇一
1、教材特点
《爱吃的水果》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让学生把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作为讨论的内容,说说自己对水果的了解,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见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低年级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及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对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抓住水果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像力。能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水果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激励学生敢于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的难点在于: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特点。
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实物水果激发这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采访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口语交际要使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学说普通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因此本节课创设多种交际环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针对以上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教法:
(1)、指导观察法。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交际的基础。本节课,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有顺序、有重点,抓住特点细致地观察水果。
(2)、实物辅助教学法。借助实物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在小组中、在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问、评、议等口语交际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交际课的特殊性,坚持听、说、评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说”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在激趣中交际。
一开始,准备几个谜语,让他们猜猜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猜出水果后。紧接着,让孩子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再指名学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一说。学生说完之后,有问他们这么多的水果,想吃吗?光想可吃不着,得用嘴来说,说得好才吃得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爱吃的水果。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理想的课堂教学不应是刻意雕琢的几个程序或环节,应是一种无缝的,无痕迹的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和链接。采用聊天似的语言来打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里距离,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参与、喜欢表现的特点,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看着水果说水果,吃着水果说水果,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介绍一种水果的要求,从大小,颜色、形状,味道等。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聊天,能主动参与、乐于参与。这样的教法才是学生喜欢的,也应是我要努力达到的。以“香蕉”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有条理地说说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
①先仔细观察自己所带的水果,然后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把带来的水果给小朋友介绍一下,要说出它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这样以小组为单位,面向每一位学生,认真参与,互相交流,听说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
把自己当做水果,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及时发现口语交际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不仅让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在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以补充和帮助,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学情分析篇二
《蚕姑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课文以蚕姑娘为题,以拟人的手法来写蚕,可以看出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春暖时节,蚕从卵里孵化出来。
第二部份(第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次蜕皮,从又黑又小变成黄姑娘。
第二次蜕皮,从又黄又瘦变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从又白又嫩变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从又白又胖变成亮姑娘。
第三部份(第六、七自然段):讲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姑娘的情况。
由于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①掌握9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识5个二类识字。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本课的难点:我认为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因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蚕,多数学生缺乏对蚕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童心,他们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昆虫强烈的研究兴趣,应作为本课的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字,学写其中6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注意指导读好“姑娘”中的轻声,二类字中的“卵”不要读成“软”“裳”是轻声。
3、在教学生字词时,可以用上猜谜法:15天是半个月“胖”;24小时是1天“旧”;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撇“盖”。再用部件法学习“蚕”天虫;“姑”女古;“娘”女良;“床”广木;“响”口向,“桑”三“又”加一“木”。这些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学习生字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课文中那些形象、生动的语句,蚕的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相似的、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有利的因素,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目标,出示课文后的一组词语正好可以复习词语的同时回顾课文内容.
衣裳 蚕姑娘 又黑又小 又白又嫩
漂亮暖洋洋又黄又瘦 又白又胖
因为是科普性的文章,我认为教学这样的文章,应该有意地培养孩子探究的意识和提问的意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要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把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后筛选,选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
2、是怎样进行变化的?
3、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
4、你不明白的地方是什么?
接下来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读读、想想、划划、写写,在文中寻找满意的答案。整堂课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教学,问题都由孩子们自己来解答,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只是听众,必要时做补充或者提示,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即使孩子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阅读,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上,重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气。如“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把春天来了和小蚕出生时的喜悦语气读出来。在读“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来,要盖新的房。”这是蚕姑娘的最后变化,要把蚕快要完成它一生的历史使命和就要结束蚕姑娘的日子,那种充满激情的语气读出来。这样读,能加深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对阅读情感与语气的指导,能使学生融情于文中。
在对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划的方法,把一些重点词语勾画下来。如脱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丝儿、茧子、开了窗、蛾姑娘,学生们能记住这些词,也就基本记住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对背诵这篇课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学生边理解内容,边勾画词语。
在对课文理解后我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把为什么叫蚕姑娘的问题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
学了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关于蚕的资料,正好是养蚕的时节,可以让孩子自己养几天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熟记住蚕的生长过程,我采用了如下的板书。
2、蚕姑娘
春(暖洋洋) 蚕卵 钻
又黑又小 (不吃不动) 变 黄
又黄又瘦 变 白
又白又嫩 变 胖
又白又胖 变 亮
吐丝结茧 开窗 变 蛾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学情分析篇三
《享受森林》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享受森林》: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樱、樟、杂、铺、繁、丫、阴、嘻”8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
本课语言儿童话,通俗易懂。有一句描写樟树的句子,值得学生积累。文中还有较多描写树木的词语,比如“茂盛、繁密、朝气蓬勃”。这几个词语说明了在樱樱的
这是课文学习的的情谊目标,是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所能感受到的。初始时的情景创设,几次想象说话训练,都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最后他们也完全能通过自己的读和说把这样的情感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能够读有所获,积累语言。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注意语言的积累,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实践
1、词句的积累。
“茂盛、繁密、朝气蓬勃”这些描写树木的词语是要重点积累的。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解释,理解应是明白作者用词的意图,用词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给“茂盛、繁密”找找近义词,通过补充词语“枝繁叶茂、枝叶繁茂”结合理解。接着再通过媒体的演示,从视觉感官上形象地感受到,这“茂盛、繁密”的樟树就是朝气蓬勃的,就是充满生机的。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好句子,读出气势了。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要求学生积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较关键的。教师不是把要求学生积累的语句直接从文中呈现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圈划出关键的句子。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说话的训练。
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画面转换成语言时,就学会了“使用”语言。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创设情景,给予他们语言训练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借助媒体,先说说自己描述一下森林,初步感受森林与人之间的关系。话不求多,一句两句即可,但务必要求语句完整、通顺。了解了樱樱对森林
二、在读中感受情感,学习语文知识。
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之一,本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有疑问,就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会很快地关注到相关的内容,反复阅读,所以质疑意识的开启、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学情分析篇五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寓言两则》中的《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这篇寓言通过给孩子们讲述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基本上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有恨强的吸引力,易引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 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1、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读书”的作用,通过朗读这些段落了解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天有多大,为什么看法会不同,并感受语言的美。
2、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课标指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注重阅读的过程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故我将本课时的重点定在了阅读中获取人文性目标,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二 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领悟情感的重要途径,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在朗读中入情入境,抓重点词语来体会情感,读好对话。
2、谈话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教师在运用谈话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儿童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3、讲读法
教师运用讲读法能点破难点,说清关键。我在运用这种教法的过程中注重抓重点,少讲、精讲,并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在讲述的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4、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思考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为什么会不一样?从中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片面要全面。学生不仅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更是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指导学生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动手实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从读中感悟道理,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复习课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演读入境——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一课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二 )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那谁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故事中你所知道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那青蛙和小鸟都说天有多大呢?为什么它们看到的天会不同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提出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整体感知)
(三 )细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品读重点段落:
①感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然后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c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分角色朗读。
e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f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g 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h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i分小组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② 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b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 )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五 )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用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青蛙为什么会错?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六)拓展延伸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如下练习:
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清课文思路、突出学习重点的目的。故板书设计要求简单扼要,同步延伸,形象主观和优美规范。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20、坐井观天
启示: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