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启明星的诗词歌赋篇一
所谓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虽然如此,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业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其中,诗词在人们的通常思维中是有着严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韵和对偶等严格要求)的两种诗歌体式(古体诗的平仄略微放宽些),是不能乱行押韵和误用平仄的;究其实,所谓的赋,其实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对仗规则和平仄要求,只是当今一些习作者因不知而写着罢了。
元宵诗词: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作者: 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辛亥元夕
作者: 何中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折桂令·元宵
作者: 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
作者: 向子諲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
台城路·上元
作者: 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春节诗词:
迎春歌
作者: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春节看花市
作者: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已酉新正
作者: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迎春·律转鸿钧佳气同
作者: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凤城新年词
作者: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启明星的诗词歌赋篇二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8、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1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1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14、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
1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1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二首》之一
2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2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6、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水浒传》
2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遗怀》
2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3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3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白居易《琵琶行》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3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刘邦《大风歌》
4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4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4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4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45、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史记·苏秦列传》
启明星的诗词歌赋篇三
1高山流水雾朦胧,草堂共邀诗侣行。阵阵琴韵网海递,欢歌同唱夕阳红
2鸭绿江边一玩童,才高八斗赋诗雄。碧波荡漾载千古,对岸异国风情浓
3执笔且筑万座城,构思何须伴月明。小苑诗风笼翠墨,怡亭雅兴拜青藤
4把酒千杯敬友人,轻吟浅唱醉诗魂。望月怀远独惆怅,举樽邀月莫徘徊
5海角墨客都聚来,推心置腹抒情怀。虚拟网络真情在,草堂接龙百花开
6舞文弄墨并蒂开,花落砚池云香斋。挥毫落笔书情志,殷殷有请待月来
7荧屏接龙两相连,情投意合结金兰。书味本长宜细索,笔到传神缺补圆
8满腹经纶也枉然,笔走龙蛇舞翩翩。青山长揖逢诗友,绿水多情翻波澜
9浊酒对饮朗月光,纱窗风静墨花香。草堂聚贤书韵雅,冬景毫不逊春光
10筝曲曼妙韵菊黄,红袖添香读书忙。中秋圆月谁共赏?笑邀吴刚品酒香
11皓月当空影对窗,潺潺流水有声香。黄菊寒霜枝头傲,红梅一举笑脸扬
12精美诗篇翰墨香,荷塘月色着靓装。剑园接龙第一姐,字字珠玑谱华章
13字字珠玑谱华章,每天赋诗到草堂。温文儒雅人亲切,大家竖指齐表彰
14余音绕梁荡书房,赋诗填词品茗香。丝竹管弦请弹奏,歌舞霓裳舒衷肠
15迷醉九州梦悠长,黄粱醒来思故乡。游子拼搏千里外,惦记家中爹和娘
16指点江山写华章,挥斥方遒壮志藏。浪遏飞舟长江水,风华正茂少年郎
17老大度日勿悲伤,天天晨练迎朝阳。忙里偷闲学上网,知识行囊需充装
18世人翘盼美德扬,二十四孝心中装。中华文明传千古,立足世界榜样强
19唐唐我墨没文章,晨星谦虚且贤良。有目共睹才华显,草堂接龙美名扬
20剑侠草堂闪金光,小院秋菊绕篱墙。香花氤氲蜂蝶舞,寒烟冷翠结轻霜
21寒烟冷翠结轻霜,微风摇曳瘦枝黄。南燕排阵鸣啾远,月移竹影照轩窗
22四海墨客皆赞扬,五洲诗坛接龙忙。六窗清寂抒妙笔,七彩云霞自由翔
23万事如意幸福享,千里迢迢送吉祥。百步穿杨人称赞,十畦芳草深秋黄
24九鼎大吕声传扬,八斗之才谱华章。七嘴八舌连巧句,六尺之孤莫彷徨
25五洲同庆歌飞扬,四季轮回品花香。三山五岳滴翠墨,二龙戏珠天上翔
26一副丹青画满廊,微风送来雪花香。纤手敲键填诗阙,语句新颖人赞扬
27共写友谊诗龙长,依然小妹着靓装。眼似秋波面带笑,鲜花一朵亮草堂
28笑迎海角浪花扬,喜看枫林染秋霜。石投西湖微波荡,七彩云霞映残阳
29童心未泯度时光,秋风劲扫西湖塘。花残难以牵春手,意冷何堪雪带霜
30改革开放赞歌扬,百姓心中有度量。新政贯彻反失败,贪官污吏无处藏
启明星的诗词歌赋篇四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启明星的诗词歌赋篇五
曹操是汉末动乱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和忠实记录者,他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将见证的历史事实通过自己心灵的痛苦歌唱展示出来。
千古奸雄数曹公 天下枭强当孟德
义伐黄巾初建功 诛讨董贼奉天子
进身丞相执黄牌 从此号令从诸侯
扫灭群雄显霸气 稳固中原施仁德
三分鼎足已成势 创立曹魏开新风
海纳百川招智勇 深谋远虑汇英才
治乱四方有文武 威镇八面是相将
严肃军纪强士卒 整理政令安百姓
纵横一生不称帝 乱世谁人谓天子
后人不知时势趋 硬将正邪论刘曹
沙场明中飘烟火 权谋暗里战刀枪
煮酒谈笑诗词 意 执戟论兵机势谋
《短歌行》里展文才 《观沧海》上见坚志
兵将中军威令严 歌舞相府风流乐
骄霸懦雅盖世才 非凡乱世真豪人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是汉末动乱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和忠实记录者,他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将见证的历史事实通过自己心灵的痛苦歌唱展示出来,达到了社会现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管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如何?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单就从文学的角度看,曹操在地位也是当时的一些文人诗客所不能企及的。毫无疑问曹操的诗歌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後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充分说明曹操具有诗人特殊的感发气质,所作诗歌的水平之高,在日常的诗歌创作后,合乐而能被演唱。从现存的曹操诗歌来看,多为写实抒怀之作,虽落寞而不失豪情,亦有游仙之作,这其中无不贯穿着曹操的真性情与真品格。曹操的诗歌,不仅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观照,还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自己人生的反省和体悟。可以说,曹操不只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哲人,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所以,他的诗中闪烁着哲人的智慧和参透天地的心境。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出身低贱与建功立业之间的矛盾;政治理想与现实残酷之间的矛盾;生命短暂与霸业难成之间的`矛盾;戎旅生涯与思乡求贤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曹操在其慷慨激昂的背后,有其内在独特的另一面。即在曹操诗文中始终贯穿着其别样的心志与品格:悲凉之气,孤寂之怀。
但是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也有着辩证思维,他尊重自然规律,承认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却提出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建安风骨”充满激情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