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回忆故乡字篇一
在诗人的眼里,故乡是一首动情的诗歌;在画家的笔下,故乡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在音乐家的琴音中,故乡是婉转流淌的优美旋律;在游子的内心,故乡是凝结的乡愁,结束漂泊,回归停靠的港湾。
我幼年时代的故乡,是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宅院,大宅院的廊檐下悠闲着的叼着长烟杆,坐在竹椅上享受阳光的慈祥可亲的老人,与孩子们讲述着那些不是故事的故事;大宅园边上的清澈的河流,河上的石拱小桥如彩虹横卧,河边的杨柳在清风中摇弋,垂至水面的柳枝,在平稳轻流的河面上,划出一道道瞬间即失的弧形波痕,还有那极具江南特色的柔婉的乡音。
我的故乡是一个安宁的,清澈得如潺媛水似的故乡;平凡的故乡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朴朴素素,与世无争。我的故乡不是一个天国、一个天堂,它既没有富丽堂皇的景色,那样颇具柔腻之感,悦人心怀,也没有丰功伟绩,孕育着一代代的才子佳人。但,故乡的每一次日升,每一次月落,每一次落雪,每一次丰收……,在我清纯的心里却仿佛如同置身与梦幻一样,红花绿树,碧水蓝天,微风细雨;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温柔秀丽的梦境。
春暖花开,雨醉江南,情落故土。石板路,青瓦片,绵绵不绝的檐廊滴水,叮叮咚咚,随意的弹奏着自然的韵律;那丝丝细雨,轻轻拨动的正是故乡多情的琴弦。千年的传承,千年的繁衍,浸在无言的细雨中,年复一年,岁岁更迭、绵延着。
记得大宅院边上的小河,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炎夏之际,孩子们会搂一把长长柔绿的水草,编织成草帽遮阳;女孩们在小河边,玩起孩童时的家家游戏;调皮的孩子会捡些瓦片,比赛打水漂,大力的扔出去,看瓦片在河面上一次一次的快速的跳过,最后慢慢的落进深处,等到来年天气变暖的时候变成划伤脚掌的利器。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被水底的瓦片割到过,反正只要感觉脚底一阵疼痛那肯定是又一次的被自己曾经扔掉的瓦片伤害到了。而关于过往岁月的种种也都像这瓦片一般,在岁月的河流中打了几个水漂,安静、永远的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它会在某个不知道的时候重新出现,带给你一阵新的伤痛,流出新的鲜血。
八月,桂花树和着收获的喜悦,飘香在大宅院的内外,伴随香甜的月饼,祝福着年年岁岁的团圆和美满。我并没有忘却故乡,也没有舍弃其亘古留下的标志,每当我站在小桥上,赏一回故乡月,听一曲《思乡曲》,忽地发现,故乡的人,故乡的小河,故乡的小巷,故乡的风,故乡的柳——都已经深深的烙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
离开故土已经很多年了,漂泊或者说是流浪在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寻找着自己的故事,渐渐的忘记了那个遥远的牵挂,即使偶尔回去也是行色匆匆,遇见很多不在熟悉的故乡人,寒暄着递上一根烟,恍惚之间才知道原来的我已经长大,以前那个躲在墙角偷偷抽烟的少年现在终于可以堂尔皇之的在别人面前点上一支烟了,只是,这烟却再也没有那年少岁月时的味道,有了许些的苦涩。
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故土,连气息也是陌生的,所见的已面目全非。想从角角落落之中苦苦寻回当年失落的童年,失落的童年梦想,失落的古老温情……可绝望透顶,尤如这三月的春风,纠缠般地怀绕着我的全身。
……
当年的故乡,远去的故乡,无奈地成为今天的一段美丽回忆、一段动听的传说。
回忆故乡字篇二
我的故乡在山西黄土高原,那里的雪景虽没有高山冰川的圣洁和壮观,但却别有韵味。
小时候老家的冬季雪特别多,既给人们增添了乐趣,也给生活带来不便。如果早晨起来一片白雪,第一件事就是清扫庭院、门口及周围路面的积雪,以给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如果积雪厚度达到数寸,庭院的雪扫起来足够堆雪人了,可以堆成大头娃娃、牛、马等等,或坐或卧,再用废灯泡或小炭块嵌上眼睛,用红萝卜或玉米棒插上鼻子、用红墨水、墨汁画上眼圈、嘴唇。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槐树,是老舅在我满月后栽下的,是它们一直陪着我成长,所以我很看好它们。在我的记忆中,总是有上树掏鸟窝的情景……而如今它们恐怕早已年过古昔,苍容满面了。
上学的孩子们喜欢打雪仗、堆雪人,还喜欢在路边的雪地里随手写写画画,将内心的真情洒落在终冬不化的积雪上。孩子们又怕下雪。记得小时候生活困难,大家都穿布鞋,而且多数都是“大舅先出来看望老舅”(脚指头露出来了)的漏风鞋。一到大雪天,从家里一路走到学校,多数人的鞋早已湿透,到了学校连烤带暖好不容易干了,放学回家的路上又该湿透了,那时候很羡慕个别同学有雨靴。一个冬天下来,不知有多少孩子的脚趾头,脚后跟,以及手背上都长了冻疮,又红又肿,晚上被热炕一烤奇痒难忍,重者到了春天还会溃烂化脓,手指无法自由伸曲。
寒假或星期天下大雪,就是我们改善生活的好机会。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野鸽子、麻雀无处觅食,就会围着村庄、院落盘旋。人们就会在院子里清扫出一块空地,撒上糜子、谷糠,用拴着长绳的短木棍支起一个大筛子或是木板,人藏在暗处,待饥饿难耐的麻雀在一两只胆大者的带领下钻入下面忘形地进食时,猛拉绳子,就会扣住或压住几只、甚至十几只。把抓到的麻雀用废纸一个个紧包起来,再用水蘸湿,埋进炕洞里的火灰中,过上半个多小时再掏出来,将烧成焦糊状的纸和麻雀皮整体剥下,挖其内脏,再吃麻雀肉,那种肉香味比现在的韩国或巴西烤肉不知要香多少倍。还有一种办法可以抓麻雀,那就是到了晚上,拿上梯子,爬到生产队的大草垛上,顺着一个侧面摸索一遍,当手摸到小洞时,不能抬起手而是顺势捂紧洞口伸手探到洞底,如果有毛茸茸、热乎乎的感觉,一把抓出来肯定是两只麻雀。
只要冬天有了积雪,冬麦苗就不会被冻伤、来年春天土壤墒情就会好,麦苗会健康成长,春田能顺利播种,收成自然会好一些。
弹指一挥间已经是十几年过去了,不管经历了多少艰辛,故乡的雪记载了我童年的梦想,更承载了我对生活的期盼,留给我无尽的眷恋和美好回忆。
回忆故乡字篇三
想故乡便是童年,我也只是在那里从出生起留恋了九年的时光。那里有你曾经儿时的伙伴,你曾经游戏的场所。还有老屋、老人、老的东西,那都是些自己曾经喜欢的,只是岁月不经我的允许,便将他们掩埋。到头来,只是慨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悲哀。
比起现在周围都是高楼林立的情景,我越来越多的回想起故乡田野上那一望无际的感觉。我并不想说大自然的构造总是让人觉得很美,但是故乡那没有人工做作的意境总能令我暂时忘却自我。至少在那里我真正能感受到那“天圆地方”、“水天一线”,虽然客气中常会弥漫着烟灰的味道,那里时常会有一堆一堆的秸秆在焚烧。我们这些小孩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拿着各自家里的番薯放到最底层的秸秆里去焖。其实一堆秸秆放在大太阳下晒,它是会自燃的。在那股子烟熏火燎下,番薯很容易就熟。在那时,我们感觉很自由,也很快乐。
小学时上学的路只有一条,从我们这个村子越过一个村子到位于另一个村子的学校的大路,这是我们整个地方唯一的车行大道。而放学时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车驰大道,刚好另一条就是羊肠小道。这条小路,通常是牧羊人必经的小道,所以小路上通常充满了要么是黑珍珠状的新鲜的羊粪,或者要么是已经变成了“饼”状物体的风干的老粪。
依着这条路的旁边是一条河,沿着这条河一直走,就可以走回到我们那个村子。最新奇的是河两边的风景,稀疏的林立着一些早已过时的老房子,几乎都是只有阿公阿婆住在那里。在那里,有着唯一的一家商店,房子和店主一样古老。房子是木质结构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以前是一座土地庙,而这个老头以前肯定就是这座庙的庙祝。后来,老房子旁边建了一所能住人的房子,店主也变了,肯定是也只有是老头的儿子愿意呆在那里。河旁边都会有属于各自家的菜园子,甚至有时还会有一篱笆围起来的竹子,其实说怪也不怪,竹笋能拿来吃,竹子又能做扁担、竹蓖等一类的竹制品,这都是有它的经济价值的。
其实我们并不顾及这些,我们只知道当有时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飞也似的从校门冲出,或者跑到河里去“徒手抓鱼”,或者就这样直接着跑着回家。因为根本不用顾及大道上那些飞驰的车辆会在这里撞上我们,而如果上学父母就不会允许我们走这条路,并在疯玩。最重要的是我们是真的觉的我们属于那个安静的世界,并且那个世界能够无声息的接受我们。而不是大路上嘈杂的鸣笛声、大人的说话声,令我们无法随心所欲的大声说话。
故乡时的童年,我们向往自由自在,就和我现在还在追求的一样。
回忆故乡字篇四
仲夏的艳阳,遍洒在山庄上,暖暖的南风倦了疲惫的双眼。突然,一声长鸣震醒了我。我摇晃着从车上走到这思念已久的故乡。
一看到这美丽的故乡,我一路上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来到爸爸儿时的小屋,屋里已破烂不堪。看到门口这无边无际的原野,感觉心旷神怡。步入田野,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咦?是什么?原来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发出的清香。再看,到处都是小白菜、番茄、玉米、土豆、花生……还有许多农民在摆弄那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田地。
走到那乡间的小路上,有一种漫步在宁静的天堂里的感觉,在这里走路,可以随意地走,随意地跳,随意地跑。这里的田野里什么都是自由自在的,都是无拘无束的,一切似乎都有生命力。随意地问一声,好像旁边的油菜花也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萎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这里的湖水清得能看见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用手轻轻一点,便从我的手指处轻轻漾开一圈一圈的波纹。用手轻轻一划,后面的波纹追着我的手在嬉戏。
这美丽的故乡,纯朴的故乡,可爱的故乡,你永远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