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书架的第三个共多少字篇一
1、会认13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糟糕、木制品”等词语;
3、会写生字“品、些、此”;
4、初步感知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分析字形字意,会写4个字;
2、初读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送词语
请个小老师说说在读“凳”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名生说)
你读得真好,你教大家读读!
二、读课题,置疑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这个小板凳的课文,孩子们一起读读课题吧!(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想知道什么?(学生置疑,挑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这个小板凳是谁做的?
前两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
看来孩子们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和生字交上朋友,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集中识字、词
1、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呢?(抽生说,谈学法)表扬;
小板凳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糟糕强一些
很笨不像样您好从此态度
3、谁来说来说说他教的怎么样;(学会欣赏的别人优点的孩子,也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4、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齐读)
5、现在老师去掉拼音,看看孩子们还能否认识它们,请自己读一读;
6、孩子们读的可真认真,现在男、女生比一比,我们来比赛读;
四、初步感知课文,巩固识字,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孩子们都与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就请三位同学把他们送回家,谁想来读一读。(指名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孩子边听边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2、谁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出示:爱因斯坦)是呀,这个小板凳就是我们20世纪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时候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的孩子。但是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家,我们再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出示“爱因斯坦”,齐读)
3、请问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指名生说,出示词语:糟糕)
谁愿意来读读?(糟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是怎样理解“糟糕”的?(指名说)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齐读,贴“糟糕”)
谁能用糟糕来说句话?(指名生说)
请个孩子说说我们在读“制”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再来读一读!除了木制品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制品?(泥制品、布制品~~)
5、引读第二自然段。(师生配合读)
6、既然有第三个板凳,,那前两个小板凳什么样子的呢?(指名生说,贴词语:更糟糕)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生读第三自然,出示词语:强一些、态度)齐读。
“态”字是一个形声字,请个孩子来说说它的字形。正是因为爱因斯坦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变了大家对他的态度,让我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他那不懈的坚持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吧!(齐读)
7、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填空。(出示问题: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手工制品_____,老师感到____。后来,大家明白了:这个小板凳虽然_____,但_____。)
8、现在我们再和黑板上的词语朋友打打招呼,送他们回家(齐读粘贴的词语)
五、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品、些、此”
2、“品”字是品字结构,品,本义是众多。“品”有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口”居中,下面两“口”写紧凑。书空,观察老师的写法,描写。
3、“此---些”进行比较,学生自己分析,组词,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写。
教学反思:
优点:整个教学设计不错,以开课质疑的三个问题贯穿全文学习,采用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给识字创造语言环境,不孤立识字。
不足:对教案不熟悉。对教材分析、了解不够,不透。以至于在课堂中没有照顾学生的发言,几次打断学生的发言,感觉我在强加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的欲望促进教学进度。在串讲文章时,郭宇繁杂,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书架的第三个共多少字篇二
我的书架有四个格子,两个格小的,两个格是大的。大的上面那格是爸爸妈妈的杂志,比如:〈好日子〉〈读者〉〈环球〉。大的下面那格是我的书,列如:〈作文100分〉〈马小跳〉〈小百科〉等等......我在另外两个小格子里放了一些小饰品和相片。
爸爸妈妈的书邮是在局里订回来的,看完了,就装订成一本大书。我的书是从小到大购书、别人给书、订书积累回来的。
我最喜欢的书是《马小跳》讲的是四年级的故事,我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
小书架,你在我不会写作文的时候,你拿《作文100分》给我看,谢谢你。
书架的第三个共多少字篇三
1、 复习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的不气馁、不断努力的情景,体会“努力”包含的品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开火车的方式)
2、过渡:看来,每个组的生字都认得很准,那现在我们三个小组来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流利。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爱迪生小时候手工课上制作小板凳,老师对他交上来的板凳很生气,可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于是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板书:老师、爱因斯坦、很生气)
二、新课
1、老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2自然段)
过渡:四个脚是歪的,而且没有挨拢,这样粗糙的样子,就是“糟糕”,是啊,其他同学交上来的是精美的泥鸭子,可爱的布娃娃,这样糟糕的小板凳真让老师生气。
3、老师生气了怎么说的?用直线勾画下来。指名回答。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看看下面的两个句子哪个是老师要表达的意思。
小结:我们有时要想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时就可以用这种带问号的句子,虽然是问句,但我们却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反问句。请生练习说几句反问句。
①冷昀恬的画很棒。②梅洁的字很漂亮。
4、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他,那同学们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这时候的笑是赞扬还是取笑?取笑还可以说成什么笑?(笑话、嘲笑、讥笑)
6、指名回答,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3自然段)师:原来世界上真的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那就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板书第一次 第二次)
根本不像个板凳;第二个板凳的有两个角很斜,但凳面是平的。)
出示: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它”指什么?“这两个”指什么?用“虽然……但是……”造句。
比较这三次的板凳你发现了什么?(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从爱因斯坦三次做小板凳的事,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不气馁、不灰心、不断努力)板书。可是原来老师和同学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读(第1自然段)齐读。
老师也从这件事上看到了一个不怕困难,不断努力,永不灰心,永远追求更好的爱因斯坦,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板书改变了态度)
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做任何事情都像做小板凳这样认真,有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品质,所以他长大以后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我们带着对爱因斯坦的崇敬再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不管干什么事,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板书 第三个小板凳
第三个
( ) 老师很生气
爱因斯坦 第二个
不气馁
不灰心 ( )
( )
书架的第三个共多少字篇四
1、认识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行事要认真、要坚持到底,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读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懈努力,不放弃就会成功的道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读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物,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1、自读要求。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3、自读反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识字。
3、指名读词。
4、教师重点强调。
5、介绍识字方法。
四、书写生字。
1、认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出示生字卡测读。
2、出示文中几个重要句子测。
二 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第三个小板凳。
2、引读课文:这第三个小板凳是谁做的?作的怎样?。
3、教师导读。
4、讨论:老师为什么改变了 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二、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分角色齐读全文。
2、说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布置作业。
1、找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书架的第三个共多少字篇五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3、“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对话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自读自悟: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个小板凳?
3、交流讨论。
(1)“我来告诉你!”学生将自己找的答案和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同时解疑。
(2)“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4、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爱因斯坦和老师的对话该怎样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书架的第三个共多少字篇六
《第三个小板登凳》以侧面描写的方法交代爱因斯坦和第三个小板凳之间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个小板凳》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糟糕、木制品”等词语;
3、会写生字“品、些、此”;
4、初步感知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分析字形字意,会写4个字;
2、初读课文,明白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送词语
请个小老师说说在读“凳”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名生说)
你读得真好,你教大家读读!
二、读课题,置疑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这个小板凳的课文,孩子们一起读读课题吧!(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想知道什么?(学生置疑,挑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这个小板凳是谁做的?
前两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
看来孩子们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和生字交上朋友,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集中识字、词
1、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呢?(抽生说,谈学法)表扬;
小板凳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糟糕强一些
很笨不像样您好从此态度
3、谁来说来说说他教的怎么样;(学会欣赏的别人优点的孩子,也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4、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齐读)
5、现在老师去掉拼音,看看孩子们还能否认识它们,请自己读一读;
6、孩子们读的可真认真,现在男、女生比一比,我们来比赛读;
四、初步感知课文,巩固识字,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孩子们都与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就请三位同学把他们送回家,谁想来读一读。(指名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孩子边听边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2、谁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出示:爱因斯坦)是呀,这个小板凳就是我们20世纪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时候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的孩子。但是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后来他成为了一位的物理学家家,我们再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出示“爱因斯坦”,齐读)
3、请问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指名生说,出示词语:糟糕)
谁愿意来读读?(糟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是怎样理解“糟糕”的?(指名说)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齐读,贴“糟糕”)
谁能用糟糕来说句话?(指名生说)
请个孩子说说我们在读“制”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再来读一读!除了木制品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制品?(泥制品、布制品~~)
5、引读第二自然段。(师生配合读)
6、既然有第三个板凳,,那前两个小板凳什么样子的呢?(指名生说,贴词语:更糟糕)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生读第三自然,出示词语:强一些、态度)齐读。
“态”字是一个形声字,请个孩子来说说它的字形。正是因为爱因斯坦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变了大家对他的态度,让我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他那不懈的坚持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吧!(齐读)
7、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填空。(出示问题: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手工制品_____,老师感到____。后来,大家明白了:这个小板凳虽然_____,但_____。)
8、现在我们再和黑板上的词语朋友打打招呼,送他们回家(齐读粘贴的词语)
五、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品、些、此”
2、“品”字是品字结构,品,本义是众多。“品”有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口”居中,下面两“口”写紧凑。书空,观察老师的写法,描写。
3、“此---些”进行比较,学生自己分析,组词,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写。
教学反思:
优点:整个教学设计不错,以开课质疑的三个问题贯穿全文学习,采用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给识字创造语言环境,不孤立识字。
不足:对教案不熟悉。对教材分析、了解不够,不透。以至于在课堂中没有照顾学生的发言,几次打断学生的发言,感觉我在强加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的*促进教学进度。在串讲文章时,郭宇繁杂,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三只小板凳》。(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四人小组学习本课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如果身边有小朋友不会读,就帮帮他。)
4、检查生字词。(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形式多样。)
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2、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
3、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作”。
(2)指名生分析“作”字的字形结构。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5)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3、“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对话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自读自悟: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个小板凳?
3、交流讨论。
(1)“我来告诉你!”学生将自己找的答案和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同时解疑。
(2)“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4、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爱因斯坦和老师的对话该怎样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比一比哪一组读得。
四、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学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1、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4、作业展示。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1、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3、收集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本文设计以“执着”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困难和挫折。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体会小板凳“很不像样”和“更不像样”的含义,强调了对比。在拓展想象环节,我设计了小练习“当凳腿短了时,爱因斯坦……”等4个句子,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降低了难度,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理解爱因斯坦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我们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性化朗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提高了课堂实效,增强了语感。
此外,我注重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谈自己捏的小板凳怎么样,但同时这也是不足之处,没有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体验不够充分,以致导入时稍欠妥。在教学中,我对于学生错误答案的评价不够深入,有点走过场,还有就是在想象环节的空间不够大,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想象老师和同学具体会怎么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