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金顶字篇一
金顶山在驻马店市西20里处,那里风景优美,是人们游玩的好地方。
春天,小树刚刚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整座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溪里的冰雪融化了,小河里涨满了春水。小草探出脑袋,东张西望地欣赏着清新美丽的大自然。
夏天,山上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茂密的枝叶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早晨,雾从山底升起来,整座山被浸泡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一出来,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到大地上,浓雾渐渐消散了。
秋天,树木的叶子变黄了,整座山变成金黄色的了。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落下来,像一只只红色的、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冬天,树木的叶子落完了,树上积满了白雪。松鼠躲在树洞里,有时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否就要来到。
金顶山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欢迎大家来金顶山游玩!
金顶字篇二
看过云瀑,大家商量着接下来要去的景点,我说老金顶和新金顶都值得去,但看见女队友面露难色,目光躲闪,再看天色渐暗,两处都去恐怕时间不够,于是选择攀登新金顶,女队友如释重负。
新金顶又称红云金顶,是普渡广场南面一座孤立突兀高达百米的石峰,顶部常年云雾缭绕、紫气升腾,每遇红日冲破云霞,霎时彩云炫丽,山顶金黄一片,故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之音。远远望去,石峰拔地而起、昂扬挺立,游客窃窃私语,议论着说仿佛一具雄浑而壮硕的男根,傲然展示着征服天下的实力。金顶基座长满了矮绿树木,和周围的山体浑然一色,只是在与高耸的石峰处呈现一片褐色,可谓泾渭分明。峰顶隐隐约约可见白色的山墙和悬崖边缘围成一圈的石栏杆。从山脚往上,一条窄窄的石梯步道曲曲折折向石峰陡峭处延伸,等距排列的水泥柱加铁链的栏杆紧随石梯外缘,不离左右。金顶时而雾气缭绕、若隐若现,充满了神秘和肃穆色彩;时而雾散云敛、清晰可见,山峰又仿佛一尊孙悟空的石像低眉颌首、盘坐思过。
沿着往下的水泥步道,来到普渡广场,说是广场,其实面积不见有多大,一千余平方,全是长方形石料铺砌的地面,泛着油浸浸的光泽,广场边缘砌了一排灰白的石头栏杆,底下嵌满石头栏板,栏杆上每隔两米固定着精雕细刻、造型奇特的压杆石。广场旁边有一座雄伟的大殿,是承恩寺的前殿,我们路过时见殿门紧闭,匆匆向着金顶山脚的小道走去。
走过沿途陡峭的步道,金顶山脚斜着左上再右折的石梯开始坡度比较平缓,走起路丝毫不觉吃力,视野开阔,边走边看,触目皆是景;云河奇观、峰峦起伏、秀美多姿、叠石遍布------不知不觉间,从山脚到山腰矮绿植被相随的步道已然走完,开始攀爬近乎直立的石峰。
这是一条异乎寻常的登山步道,为了到达山顶,从古至今,不断优化,硬生生地从陡峭的山峰石缝中开凿出了一条叹为观止的险峻步道,我想梵净山集华山的险正是缘于此吧。一路随着水泥栏杆柱子往上,一手紧紧握住磨得油亮亮的铁链,一手攀附着峭壁石头,尽量稳固着身子一步一步往上走,从下往上路段地势较为开阔,步道就是用水泥硬化一梯一梯向上垒砌,有的地段石梯就是将山峰的石头一錾一錾地凿开,刚刚能够放得下一只脚立足,我们手足并用,一路爬行,不敢有丝毫大意,爬过一段近乎垂直的峭壁,台阶也就是峰石开凿而成,顺山势而为,大小高低、形状各异。鼻尖几乎抵着前一人的脚后跟,往后看,脚下就是后一人的脑袋,游客一人接一人,不断地往上挪动步子前行,这样的爬行容不得半点退却,后面向上攒动的人头早已断了你的'退路,裹挟在前进的人流中,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行。
走着走着,一块巨石横亘眼前,遮盖住下面巨石的大部分,中间仅相隔一条窄窄的缝,游人下段紧贴巨石,转角处必须从巨石下面弓身穿缝而上,这里的石阶完全就是在巨石上开凿出来的脚掌大小的石蹬,勉强可以立足,外侧牢固结实的铁链已经磨得油亮,必须手足并用牢牢贴着身子方可穿过,据说这里因此得名“顶胸石”。爬过“顶胸石”一转,一条两尺来宽的路出现在眼前,石面泛光,左边是直立的陡壁,右临深渊,余光扫过,深不可测,只那么一瞥顿觉毛骨悚然,幸有两条铁链横拉在中间,目不斜视,一手扶壁,一手紧抓铁链,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贴壁而过,惊出一身冷汗。不由想起:“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几步,可以算得上最生动形象的写照!
途经“观音洞”再往上,就进入“金刀峡”,可谓鬼斧神工之杰作,浑然一体的山峰中间齐刷刷一分为二。相传红云金顶原是一块完整的石柱,释迦佛与弥勒佛来到此山,观其地势绝妙,都要把它作为修行之地,二佛争执不下,就上天宫告御状,玉皇大帝手执金刀,朝金顶一刀劈下,释迦分得左岩,弥勒占了右边,这场纠纷才算平息。
从此分成相距约三、四米的两个顶,两顶中间的狭缝就是金刀峡,深约90米,最窄处不足1米。峡底有石径通顶,拾级而上,如登天梯。在峡中仰望,只见一线天光,峡壁缝隙处竟然杂草丛生,濛濛雾色中湿润欲滴。更为神奇的是峡中绝壁上竟有一处泉眼,涓涓细流渗出,常年保持有约一勺,不枯不溢,刚好够游人抿一口,据说饮上一口,立即神清气爽、气平心定,因此人称“定心水”。遗憾的是,我们路过时,时间仓促,没有寻得并抿上一口。
穿过金刀峡,沿着陡峭的石梯,攀到峡顶,一座长约五米的石拱桥凌空飞跨峡谷,赫然眼前,卷拱用的石砖极为考究,拱桥下石缝间清晰可见古时候所用砌筑材料石灰和泥泛白的痕迹,桥顶两侧砌有石栏杆,下层的石栏板上镂刻有精美的器皿图案,桥头一侧竖立有一块长方体石碑,上面写着“金顶天桥”四个大红字,古朴遒劲,历史久远!
山顶两边各建有一座古庙,左边一殿里面供奉着现在的佛——释迦佛,右边一殿里面供奉着未来的佛——弥勒佛,暗喻着度过现在不简单,奔向未来不容易。据说这两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来时毁时建,如今虽按古时的风貌恢复重建,但古庙已然失去了时间久远的痕迹,虽然如此,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无法想象,在那个肩扛手抬的年代,真不知道这些石料是怎么一点一点运上来再一点一点垒砌上去的,想着想着,不由得对古人肃然起敬!
来到释迦殿,时间已晚,两扇朱漆殿门紧闭,只能闻见香火燃烧的余味,一道圆拱形的殿门框写着一副金粉隶书对联:时观雷雨生峰底,欲摘星辰置掌中。可谓大气磅礴,雄壮豪迈!殿后有一块巨石,人称“说法台”,巨石是梵净山典型的叠石,上部横支出去,下部基座较窄,凸出于峰顶巍然不动。
走过天桥,来到弥勒殿,这边的殿门门联竟是毛泽东的词句: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贴切地诠释了弥勒佛面向未来,身居危岩、知足常乐的乐观心境。殿后的“晒经台”与对面的“说法台”隔空相对,静默无言,无怨无悔地展示着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层层的叠石如一卷一卷堆积的经书,边缘似乎带着煤炭样的光泽,数亿年的风化,叠石断面已经变得参差不齐,巨石顶上的杂草、野花顽强地在风中摇曳,一代一代传承,见证着叠石悠然跨过数亿年时间长河所创造的自然奇迹。峰顶栏杆一角,一副木制的长方体海拔标志牌上赫然“2336米 梵净山红云金顶”两行白漆大字。
一阵风吹来,伴随着雾气氤氲环绕,凉意袭来,不由缩身拉拢起雨衣帽遮挡灌入脖子的冷风。峰顶周围一片云蒸雾绕,不时有一团团的雾气随风快速地涌来,更加增强了雾气的厚度,整座峰顶笼罩在浓雾中,白茫茫一片,纵然身处极高的海拔高度,凭栏远眺,视线所及,除了雾还是雾,刚才清朗时的山峰、云海、岩壑------转瞬间销声匿迹。
风起云涌,云消雾散可以说是梵净山独有的自然景观,这样的景致每天随时都会发生,因此,为了拍一张峰顶鸟瞰的清晰画面,只有静静等待,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迅速拍照留念。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刚才遮得严严实实的浓雾在我们执拗地等待中开始快速散去,薄暮时分,太阳的出现已是不可奢望,得以实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已然心满意足。峰顶四周的群山渐渐恢复原来的轮廓,日趋明朗,极目远眺:群山巍峨、层峦叠嶂、万壑千岩、雄浑磅礴、更远处则峰天相接,云光迷蒙------近处的山峰雄奇险峻、了了可见、遍山皆树,满眼是绿,间或在山峰中露出嶙峋的岩石,壁立千仞,时刻昭示着梵净山的险并非浪得虚名。看着眼前的一副天然画卷,感受着云、雾、风的瞬间变幻,波谲云诡,更增添了梵净山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金顶字篇三
我和家人一起乘车去泌阳,走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往窗外一看,旁边山上到处雪白。再仔细一看,是满山槐树花在盛开,无数的小蜜蜂在满树花丛中钻来钻去,嗡嗡的声音离着很远都能听到。
从泌阳,又来金顶山风景区。我山下清澈的.小溪,便高兴地在小溪里趟着水走来走去。溪水一浪接一浪,地抚摸着小脚丫,痒痒舒服。我顺着台阶一步步向前走着,溪水非常淘气,直往我脚上、腿上钻。
回来的路上,我兴奋地唱起了歌。,我玩得真是高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