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不会写办篇一
;中班教育随笔:教不会的孩子
本学期,为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开展 了每周故事记录的活动。上星期是我们第一次故事记录的尝试。
我仔细地阅读了每个孩子的记录本,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的孩 子真的长大了,能干了!很多幼儿复述的故事非常完整、动听, 甚至能够掌握、运用故事当中的好词好句。这也让我意识到,孩 子的潜力真的很大, 我们只要稍加努力, 他们的成长将更加快速。
这使我又想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 师。
就拿本次故事记录活动来说吧:有几个孩子为了带个故事记 录本,都拖了将近一个星期。
当其他孩子都已经完成故事记录了, 他的笔记本还在文具用品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每天放 学回家不断强调以外,还请求家长援助,及时通知家长完成配合 工作。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倾听时不专注,语言表达欠佳等原因, 第一次完成的故事记录情节相当简单,甚至还有“丢三落四”的 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利用自由活动时间, 集中几位幼儿, 进行小组式地再次讲述。一来小组活动使得他们的专注力有了很 大的提高,其次,反复叙述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最重要的是 帮助他们跟上集体的步伐,提升自信心。有的孩子一次就能顺利 完成记录,有些相对薄弱的孩子进行了 1次、2次、甚至 3、4 次, 最后都能完成记录。
看着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孩子们最终的故事本上都有了 “你真棒”的盖章,心中欣慰不已。是我们的用心教,验证了那 句没有教不会的孩子!
相关热词搜索:;孩子不会写办篇二
;伴随新课程的一路走来,我们发现,与前两年追求的“热闹”相比,现在的音乐课更注重“有效性”,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施之有效”和学生的“学之实效”。在音乐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感受了、探索了、鉴赏了、表现了。但我认为,有些教师的教学还是缺少了个重要内容——“创作”。
那怎么才能够达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呢?我一直相信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他们能在游戏中发明创造新的玩法:把小草编成帽子;
把报纸变成美丽衣裳;
把废弃的可乐瓶变成花瓶……而音乐创作难道就学不会吗?其实这不是一个多大的难题,问题在于教师能否找到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受奥尔夫“原本性”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在平时参加教研活动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脑海里常常会出现一些创作教学的灵感,于是,我牢牢抓住它,把它放大、充实,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实践,创作教学竟然初有成效。
一、朗诵练习
然后再连起来朗诵。这些节奏可以伴以拍手和跺脚,直至只用拍手和跺脚拍击出来。可经常交换着分配这些声部,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熟悉简单的节奏,这种朗诵练习就是音乐创作的基础。
二、为唱词配节奏
“原本性”音乐理论告诉我们,学习音乐应该从最基本、最朴素的音乐元素开始,如节奏型。任何形式的词语,都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型处理。在教学时,当一位学生将自己创作出的节奏读出后,全体学生立即加以重复,通过为唱词配节奏,巩固了学生对节奏型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心。
三、为现有节奏配旋律
作为配节奏的相反练习,就是为不同的节奏配歌词和旋律。配歌词是为了解决节奏上的困难,同时也可以作为语言上的创作练习。配旋律的时候,可规定用三四个固定音进行配用,并规定结束音用“1”。学生在感受音高的基础上把旋律自由地配放于节奏中,然后用哼唱或竖笛等乐器试奏,感受是否美妙,并将其与大家分享。
四、变化回声练习
渐渐地学生的胆子大了,调换的方式也多了,我顺势利导,把旋律由两小节增加到四小节,这下,创作的空间更大了,他们表现得如鱼得水。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在心里暗自拍手:我们的创作又跨出了,一大步。
要学生能自己创作一段音乐,那就需要在他们心里有节奏、有音符、有旋律,不光有,还要能视唱出来。上例的回声练习,一般被理解为是节奏或旋律的模仿。而我觉得在让学生做自由创作前,以这一变化回声练习作为基础,再创作一段节奏和改编一段旋律,不是一种更加自然而有效的创作能力的培养吗?这样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中就让学生初步领略了音乐创作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
五、“话语式旋律”练习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对音乐创作提倡“第一首乐曲不应由学生通过跟唱学会,而应由学生主动创作,这样从一开始就可在全体学生中唤起一种创造性参与的感觉。”作为专业的音乐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还需要尽可能多地挖掘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富有节奏感或旋律性的语言来进行启发和相关练习。如用生活中的“你好”、“再见”、“谢谢”、“救命”或“你在哪里呀?”“是谁在笑啊?”等简短的语句,启发学生依据其语调、语气和节奏再配上简单的旋律,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生活中的语言就充满了音乐性。
实践证明,这些简单的带有游戏性质的基础创作练习,学生不光能做到,而且非常喜欢。这些练习中不光有生活的影子还有乐理的元素,而这些都是音乐创作所必要的条件。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动脑、勇于探索,经过六年的辛勤耕耘,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也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孩子不会写办篇三
2016年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试讲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试题大全
你必须要知道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礼仪汇总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需要避免哪些误区及错误
孩子不会写办篇四
如果孩子交朋友发生困难,爸妈不是责备或代替他处理就能解决问题。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怎么办?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积极参与
专家说,大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孩子会自然地就成为朋友。其实,除非孩子能经常与朋友在一起,否则友谊很难增长,有时候,做父母的也许需要为孩子穿针引线。
2、培养自信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擅长,他们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来,并利用这种专长结交朋友。有位专家说:“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你可帮助他培养某些爱好,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父母可以为孩子制造机会,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专长。
3、给孩子选择权
孩子需要父母指导,但父母也需要让孩子对一些事情有自主权。例如,父母往往会为孩子的打扮或发型而操心,但专家说,最好是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作决定。在选择朋友方面,也需要给孩子某种程度的自主权。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但同样也希望他们不要误交朋友。
4、尊重个性
必须明白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异的。比方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数量和质量是两回事。对有些孩子来说,也许一两个知己就已经足够。
1.朋友越多越好
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2、孩子大声说话就表示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3、孩子还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
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4、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5、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有些父母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此外孩子还应该对处于弱势的人(如乞丐、流浪汉)表示应有的尊重,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6、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1、学会与同伴交往
每天放学的时候,妈妈可以多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园门外)呆一会儿,让宝宝和其他宝宝玩一玩。如果宝宝有抵触心理,妈妈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放轻松,比如问他:“哪个小朋友是你们班的?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你看他们在玩游戏,你也去玩吧!”有了妈妈带领,宝宝会放松并且不再害怕。
2、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
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
3、及时鼓励孩子的交往行为
幼儿都喜欢被表扬。家长对于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并经常与幼儿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幼儿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4、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使交往无法继续,甚至出现争吵打架等不良行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我们一起玩”等,这些神奇的话在与人交往时很有效,其次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孩子不会写办篇五
在我国民间,尤其是许多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曾流传有“未婚先孕孩子聪明”的说法,认为婚前怀孕的孩子智力发达些。这是以讹传讹,一些男女青年不明事理,以身效仿,以至于一些女青年挺着个大肚子做新娘,尴尬万分,他们全然不顾社会舆论和计划生育法规的约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未婚先孕的孩子真的会聪明些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一个人聪明与否取决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后天教养以及自身的努力发挥和刻苦程度。要想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首先必须按科学措施实行优生优育。优生是聪明的前提,优育优教是聪明的基础条件。决定优生的因素有多方面的,它包括父母双方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商结构、受孕时机和环境、母亲孕期的营养状况以及心理情绪状况等等。
怀孕期是奠定孩子聪明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为什么?因为人的智力高低与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有密切关系,而脑细胞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正是胎儿期及婴儿期。发育所需的营养是否充足,受母亲营养状况的影响。而不少未婚先孕的女子未达到婚龄,自身发育尚未成熟,骨盆及内脏难以承受怀孕所带来的生理重负,摄取的营养难以保证母体及胎儿的需求,因此很难说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更不用说生一个出类拔萃的聪明孩子了。
青年人谈恋爱期间同居,未婚先孕甚至先育是极不明智的。且不说这样做有碍社会风气,仅就自身身心健康及优生优育角度来讲,也是贻害匪浅的。
首先,未婚就怀孕,相当一部分女青年面对社会舆论的指责或嘲笑,整日处于惶恐不安的精神压力之中,对腹中的胎儿十分不利。长期忧郁、焦虑、紧张和不安,都会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有损胎儿健康发育,对优生不利。其次,未婚先孕,大多数女青年为避人耳目,采取束腰、裹腹等土办法,试图加以掩盖,使胎儿受到挤压,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生长发育不良,或造成胎位不正。
特别是这种非法妊娠,使她们不可能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监护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致发生各种妊娠合并症也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未婚先孕者发生难产较多,母婴死亡率也高。第三,因为是未婚,怀孕后不可能得到正常孕妇所能享受到的某些特殊照顾,如孕产假、岗位工种照顾等,生活缺乏稳定和规律性,营养和休息难以得到保证,这对于其自身体质和胎儿的健康发育都是十分不利的。
此外,有的未婚先孕女青年因怕人嘲笑或躲避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管,孕期终日躲藏在家中,深居简出,与外界隔绝,正常活动受到极大限制,长久无法接受阳光的沐浴和呼吸室外新鲜空气,使骨盆肌得不到正常的锻炼,又会造成难产、婴儿缺钙及体质和免疫力下降等。
凡此种种,都不利于优生,更何谈使孩子聪明呢?
孩子不会写办篇六
;妈妈总是想
给宝宝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偶然或者必然。
我们遇见绘本,
这mix图画和文字艺术的美丽读物。
可是,茫茫书海中
如何找到
最适合宝宝年龄段&性格特质的优秀绘本呢?
有哪些绘本是宝宝的美丽人生不可错过的呢?
看看hers为你奉上的最中肯建议吧!
让宝宝的童年更有趣、更阳光、更温暖。
编辑、文"画眉 图|蒲蒲兰绘本馆提供
hers:如果孩子1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绘本,会不会有点晚了?
林静:不晚,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绘本都有其特别的意义。
hers:你心目中的好绘本什么样?
林静:(1)富有真情实感。儿童跟成人不一样,对抽象化的东西接受起来比较难。通过艺术的形式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展现出来的绘本,连阅历颇丰的成年人都能够感受到它是真实的:“嗯,它就是这样的”。这样的绘本让父母和孩子心灵相通,能够看得到彼此心中的风景。(2) 美的。讲道理是很枯燥的,直接说道理孩子会难以理解。好的绘本表达方式是艺术化的,孩子能够捕捉到这种美,并且理解、懂得。(3)好绘本是文字和图像结合的艺术。文字有文学之美,图像有图像艺术表达的特点,好的绘本中文字和图像的表达绝对不是说明性的,而是相结合的。
林静:阅读习惯会不同。如果宝宝从1个月大就开始阅读,长大后对书本兴趣度和专注力会更强。像我们家,老大比老二更喜欢读书,很多时候她会用书里的故事向我表达心里的感受。她现在11岁,能一个人把《战马》那样很厚的纯文字书读完。很大原因就是她小时候,正是我最初接触绘本的时段,给她提供的绘本阅读氛围好像轰炸似的。
hers:通常新手妈妈们给孩子选绘本有什么误区?
林静:首先是过早把文字书给孩子。包括出版业也有这个误区,很多低幼绘本文字量太大。其次家长不相信自己的感觉。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比较迷茫,不太相信自己的感受,而是相信专家和广告宣传的所谓标准,还有什么大奖、书单推荐,请记住:真正能打动自己、表达自己情感的绘本,就是好绘本。没有功利性。很多父母把绘本神化,期待宝宝们读了绘本,写字能力、绘画能力什么的都会提高,其实是赋予绘本太多东西了。读绘本就像游历世界,会令孩子眼界和心境不一样,想象力更发达。好绘本令孩子对美的东西更敏感,情感更细腻丰富。但这不一定体现在学业上,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注重逻辑性。读绘本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营养是潜移默化慢慢渗入到孩子的人生中,不可能几次就有什么显著效果。很多东西你是看不到的,但会在心里播下一粒种子。
hers:宝宝们喜欢同一个故事读很多遍,令很多父母很头疼啊。
林静:哈,这是因为喜欢。就好像你很喜欢一个朋友,不是说见过一次就不想见了,而是一次次想见他。孩子在世界上知道的事物还很少,但他知道这个绘本的结局是什么,这让他有安全感。还有,孩子们第一遍读,跟第十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会慢慢吃透这个故事。
hers:对不同年龄段选择绘本有什么建议?
林静:0~6个月的宝宝对情节不是很理解,而对有节奏感的、童谣式的语言更容易接受。像《蹦》这本书,第一页是青蛙在蹦,第二页是猫在蹦,最后一页的高潮换成了小孩子在蹦。绘本有翻页的艺术。对婴幼儿来说,能够从翻动的画面中看到变化、受到吸引,就是阅读了。
随着年龄增长,绘本故事里给予的压力、紧张感是递增的。对于小宝宝来说,可能拉、冰淇淋掉在地上就是一种考验,再大一点可能妖怪的出现是一种考验。孩子们需要帮助他心灵成长的书。就好像成人要经历很多苦难才能成长的道理一样,书里有一些压力、紧张的情节,最后化解了,能让孩子在心灵上受到历练。一派祥和环境中出来的孩子,跟大风大浪中出来的坚忍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后者对事情看得更开。
hers:什么情形下给宝宝读绘本效果更好?
林静:建议睡前读绘本,因为孩子睡觉前需要安全感。还有,一些妈妈会带着宝宝一起读绘本,一次读两三本,好像一起去看一部电影,令孩子们懂得更好地把感情抒发出来,更有集体意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社交。因为孩子年龄段不同,小的会被大的孩子带动,坐得更久。
诚意推荐
《鲁拉鲁先生》系列3本(日)伊东宽 文、图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推荐理由:把深刻的人生道理,通过特别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
《天空在脚下》 (美)麦卡利 文、图
适合年龄:5~6岁
推荐理由:人要克服自己的局限和恐惧,这本书能够给予孩子们力量。
“卡梅拉”系列(法)克利斯提昂兄弟 文、图
适合年龄:3岁
推荐理由:这套书讲的是梦想和冒险,让孩子们敢于认知,并且承认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不代表不守规则,“我表达我的情感,但没有冒犯你”,这是需要平衡的艺术。卡梅拉与众不同,但没有伤害别人,没有侵犯性。
“巴巴爸爸”系列(德)安娜·缇森、德鲁斯·泰勒 文、图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推荐理由:就是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一个大家庭里,爸爸给予安全感,妈妈给予温柔的爱,有的孩子爱美,有的爱动物……这会让孩子们看的时候特别有带入感:嗯,这个人像我。它的形象是无形的,变化多端。还有很多现实的元素,环保啊、学校教育啊。
相关热词搜索:;孩子不会写办篇七
真正会“宠”孩子的家长,不是包揽孩子的生活,而是在他人生最好最美的时光里,赋予他一双勤劳的手,造就他独立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早在怀孕时我就想,等宝贝儿生下来,我绝对不要她干一点活儿。当然,这想法是有出处的。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少有假期,下班也很晚,我放学回家带妹妹的同时,晚饭也要做好。因为长得矮,炒菜蒸饭都要踩着凳子,有一次不小心摔了一个仰八叉,摔碎的碗割破了手,我还被妈妈骂了一顿。后来长大,工作结婚,我非但没有轻松,反倒担子越来越重。回想起来,儿时在妈妈身边的日子,仍然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于是我一万次下决心,一定要尽我所能寵着我的孩子,给雪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可是事与愿违,雪杉不听宠。刚会走路,她便像一个执拗的小跟屁虫,我擦桌子,她一定要块小抹布跟着擦;我拖完地刚走开,拖把就被她拉出来有模有样地再拾掇一次;我给她穿好衣服扣好扣子,她小手一摆要自己来,如果执意给她穿上,她的头就摇得像拨浪鼓,非要脱下自己重新穿一遍。
雪杉爸忍俊不禁:“孩子觉得是乐趣,你何苦阻止她呢?”
她爸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就是不想要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嘛。”
虽然不赞同她爸的说法,可雪杉爱做啊。我拗不过她,只好由着她的性子去。
老师偷偷告诉我,雪杉前一秒还哭着找妈妈,后一秒就兴致盎然地帮老师给小朋友分花卷儿,可利索了。相比其他新入园的孩子,她会自己吃饭、能自己穿衣,帮老师干这干那,频频被老师称赞,所以她自信心爆棚,很顺利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她爸笑着说:“雪杉平常就喜欢做这些事。你看,培养她做力所能及的活儿是正确的。”可我还是不以为然,长大之后恐怕想偷懒都不可以,何苦现在就开始呢。
朋友周末要给孩子洗校服,我家雪杉自己扔进洗衣机,还顺便把我刚换下的衣服一并洗了;同事在淘宝下单给孩子买学习用品,我家雪杉自己早已采办齐全;同学拾掇好的房间被熊孩子分分钟弄乱,她抱怨的时候我浅啜清茶,心中难免也有些得意——多少年了,我家雪杉物有定处,用完复位是雷打不动的习惯。
观念的改变,是在雪杉五年级的那年寒假。
处理完单位的事我急急往家赶,推开家门,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餐桌上的八菜一汤已经被吃得露出盘底儿,几个孩子正在边品尝未烤成功的蛋糕边分析失败的原因,见我回来,齐刷刷地一起凑上来,七嘴八舌地跟我讲今天做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趣事。
他们不无崇拜地告诉我,雪杉是总指挥兼主厨,他们打下手,饭菜味道虽然离妈妈做的差很远,但大家还是开心得不得了。
晚上,孩子们各回各家之后,雪杉调皮地问我:“平时学学做饭特有好处呢,今天的饭不算好吃,可也不难吃。”雪杉爸听说后,用颇有些显摆的语气跟我感叹:“你看,她不依赖大人,自理能力强,这都是平日做家务的隐性收获嘛。”这一次,我嘴上不说话,心里终于暗暗认同了她爸的观点。
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勤劳的习惯也日渐充分影射出其正能量的一面。
因为平日她对家务的参与,也体验过劳动的辛苦,所以雪杉从不挑剔饭菜,知道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对这个家的感情也格外深切,出了门更是如此。她明白,每一个付出过辛劳的场合都应当维护,每一位付出辛劳的人都值得尊重。她会时不时地走上街头去做做义工,也会回老家陪爷爷奶奶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周末。从这些方面来说,自小的劳动习惯很大程度上塑造了雪杉的品德与行为。而且,从小的劳动训练,让雪杉体能颇佳,不怕吃苦,当然也不服输,还极有挑战精神。
每当看着她快乐劳动着的背影,我都禁不住记起自己执拗地要“宠着”她的那些年。而这一刻,我非常感谢雪杉爸的坚持,也特别庆幸雪杉的“不听宠”。
真正会“宠”孩子的家长,不是包揽孩子的生活,而是在她人生最好最美的时光里,赋予她一双勤劳的手,造就她独立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后,在长长的一生中,她才可能轻松自如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