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航模啊篇一
什么?你也知道我喜欢航模?哈,你可真是我的知音!如果有一天我真能坐着我自己发明的“h2o”型氢氧飞船在天空中神出鬼没,能开着自己设计的等离子超光速赛车在马路上风驰电掣,那我一定邀请你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当然,要实现我的这一梦想也真不容易。这不,由于我再三申请,我们学校高手云集的航模小组里才多了我这个二年级的小不点。老师要我先学着玩模型赛车。什么?这是“小儿科”的玩艺?你可不要小看!玩赛车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的赛车是我亲手装配的.。不仅外型漂亮,全身上下透着蓝幽幽的冷光,而且配置精良,花了我不少银子和精力。光速的马达、生铁的轮子,充电的电池,再架上龙头凤尾,使我的车看上去十分威猛,充满战斗力。只要打开开关把它往跑道上一放,它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兴奋地向终点冲去??哎,可不要高兴得太早!强中更有强中手,我那些航模小组的师哥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你瞧,我的车一跑到弯道时就要比他们的车稍逊一筹,从高处往下俯冲时甚至时有飞车出轨的尴尬情景。这让我大伤脑筋。
怎么办?还得靠自己。我把车拆了装,装了又拆。那些小螺丝、小起子老跟我作对,不是这个和我捉迷藏,就是那个和我较劲,折腾得我够呛,可我的宝贝赛车还是依然故我。怎么办?我就偷着学。师哥们装配赛车时,我就一个劲地给他们“打工”,调制赛车时,我就边看边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窍门:原来我的赛车是马达内部出了些小故障,不是安装的问题。我把马达从车上取下来,打开外壳,把磁铁上的铜丝取下来,再把新的铜丝绕上好几圈,最后把马达装到车上就“ok”了。哈,可真神!我的赛车再也不翻跟头、不飞车了。看来,学问就在绕铜丝上。可惜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到现在还没弄懂其中的具体原因。
不过,你也不要失望,等我的书越读越多,我就会把它弄明白的。你别忘了,我还要请你坐我亲自设计制造的飞船、赛车,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呢!
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航模啊篇二
星期五下午,我们三年级将要举行航模比赛。我有些期待,有些激动。
在星期四下午,我们从科学办公室领到了自己的飞机模型。我买的是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小口袋里有一些做飞机航模的零件,让你自己开动脑筋来做一架漂亮的飞机。我当时信心十足,觉得这小玩意儿做起来挺简单。可是一回家,打开说明书,就有些为难了。于是我便请妈妈来帮助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飞机做好了!
比赛前,大家都在操场用小动力试飞。我也兴致勃勃地和伙伴们比谁的飞机飞得久,飞得远。我右手持机,左手扶浆,用力往上一掷,不一会就掉在地上了,我有些不高兴了。同学说:“你要橡筋缠绕100—120圈。”“哦!原来如此”我又高兴起来了。
该我了,我放松心情,也像吴小月一样往上一掷。“呼”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嘻嘻,我的飞机只飞了2秒3。但是我觉得自己并不差,总比一掷就落的同学好些,不过我还得努力哟。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在一片加油声中,航模比赛和我们大家说再见了。
航模啊篇三
;时光如梭,转眼我已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这也意昧着,我再不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了。回想5年的航模生涯,从最初的因好奇心与航模结缘,到现在的航模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一路上有汗水,也有泪水……我想以此刻为节点,把我对航模的感悟记下来,说说与航模的相处之道。
与很多队友不一样,2014年我才正式入模。不过在此之前,我已对多彩的航模世界有些了解:p2b(线操纵特技飞行)项目考察运动员操纵模型做特技飞行的能力,整套动作酷炫、华丽;p3a(遥控固定翼特技飞行)项目同样考察运动员操纵模型做特技飞行的能力,只是从线操纵变成了遥控器操纵;p3k(手掷模型滑翔机)项目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出手模型时的力量感;双机空战项目中,紧张刺激的竞赛体验让人血脉贲张……然而当教练问我想从哪个项目入手时,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p5b(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项目。因为在我看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成为航模高手,p5b项目是必修课。
在学校操场练习出手p5b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
2017年我上高一,课业压力相对小一些。7月中旬学校一放暑假,我便来到上街航校的训练基地,备战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p5b项目的训练过程相当枯燥:炎炎烈日下,飞手得一遍遍地重复操纵模型爬升、在空中盘旋、平稳地留空飞行。这一系列动作看似简单,但想让模型的飞行姿态稳定,运动员必须一边开动大脑飞速运转,准确预判模型的下一步动作,一边让双手拇指不停地微动,拨弄遥控器的操纵杆。二者配合的好坏,决定了飞手的操纵技术。试验操纵手法的过程,有无穷的奥妙和乐趣。除了留空飞行,定点着陆是p5b项目的另一个难点。比赛时,需要做到精确地规划航线、完美地把控时间、精准地操纵模型击中靶心,每个环节都对运动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此之前,我就知道模型滑翔机的升力主要来自机翼,原因是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流速不同: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将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乘以投影面积,便可算得机翼升力。留空飞行时,p5b模型正好处于无动力滑翔状态。所谓“吃气流”,就是让它在无动力的前提條件下获得更大的升力,从而获得更高的飞行高度、更长的留空时间。而让模型“吃气流”的关键,是飞手的操纵技术。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运动员可以通过观察模型飞行姿态的改变,判断其所处空间上升气流的大致方位和大小。模型在平稳飞行时,如果突然朝某个方向偏转,那么在与z相反的方向上,就存在上升气流。此时只要操纵模型朝有上升气流的方位飞,并数次盘旋叠加,就能用较少的动力时间,获得更高的飞行高度。
察觉红寺堡飞行场上空的气流瞬息万变,我在赛前演练判断上升气流的方法。
我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p5b项目候场区等待比赛,远处的道旗被风吹得笔挺。
飞行前的每一项检查,都为模型正常飞行增添了一份保障。
2017年8月,我作为河南队的一员提前来到宁夏红寺堡,做场地适应性训练。由于红寺堡上空的气流瞬息万变,使我在一次赛前训练中判断失误,导致模型在空中与别队的模型相撞。虽然在奋力抢救下,只有机翼受损,但我却慌了神,训练状态变差。记得那几天,随行教练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地修理模型,带队教练则多番开导我,在后续训练和比赛中放宽心。在两位教练的鼓励下,我终于稳定心神,使用备机继续做场地适应性训练。
站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最高领奖台上,我激动得不能自已。
转眼到了比赛的日子。当天场地刮起了大风,跑道两旁的彩旗被风吹得笔挺,还呜呜作响,这意味着比赛难度陡增。我却依旧满怀信心,认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一定会有回报。终于轮到我上场了。看着自己的模型直冲云霄,我的注意力顿时高度集中,很快进入了状态。两轮飞行过后,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做到了正常发挥,比赛已无遗憾。但是当晚知晓夺得了冠军的消息时,我还是激动得不能自已。
河南队有一个优势项目——p2日。练习p5b项目的间隙,我时常跑去p2日的场地,看高手们操纵模型飞行。那种人机合一的操纵状态,让我羡慕不已。软磨硬泡下,教练终于被说服,允许我同时进行p2b项目的训练。上手之后我才知道,要做到教练那种境界,需要积累几百个起落的认真飞行,而且没有任何捷径。明白这个道理后,我虚心向教练求教,并加倍努力训练。最终我获得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p2b-d(线操纵特技编队)项目的第五名。
模型培养了我做事细致、精准的态度。这是我参加结构设计大赛的现场照片。
完成两轮飞行后,我(右)觉得做到了正常发挥,开心地同教练合影。
飛行前仔细检查模型
多年参加航模活动的经历让我感悟到:航空模型更像是“细致”和“精准”的代名词,从技术角度讲,能否取得好成绩,三分看操纵、七分靠调试。以p5日项目为例,每一次飞行前,我都要依序检查模型:看螺旋桨是否松动,机身连接位置是否开胶,机翼是否安装到位,模型的左、右副翼和升降舵是否正常……每一项检查,都为模型的正常飞行增添了一份保障。飞行结束后,及时地填写飞行日记、描述当天的操纵状态,也是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种做法,与课堂学习不谋而合。飞行前检查,对应课前复习已学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填写飞行日记,对应课后细致地总结和归纳知识点;航模精神中的“细致”、“精准”,对应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从航模运动中领悟到的这些“玄机”,让我受益匪浅。我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航模人,感到光荣和自豪。
相关热词搜索:;航模啊篇四
同学们,你们会做航模吗?告诉你们吧,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到少年宫学习做航模了。起初只是感兴趣,现在,我觉得航模课越来越有意思了。
在航模的学习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做了很多的模型,如:f-14战机、滑翔机、直升机、高达静态模型、光能使者qiāng、坦克……在这些模型中,最难的要数坦克了,因为我们一共花了四节课的功夫才完成,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
同学们,你们别看我说的一帆风顺,其实呀,我也有不顺心的地方:有一次,我在剪零件的时候,一不小心,“砰”的一声,只见零件破了。我刹那间呆住了。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买呀!我只好把零件小心翼翼地再粘起来,放好。有时怎么都装不好,我把坦克拆了装,装了又拆。那些大零件、小零件老跟我作对,不是这个和我捉迷藏,就是那个和我较劲,折腾得我够呛。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第一个完成了这个坦克模型的制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瞧,我亲手装配的坦克不仅外型漂亮,全身上下透着绿油油的冷光,而且配制精良,威猛无比,充满了战斗力。
航模制作不仅有趣,而且还能锻炼我做事有恒心。同学们,你们做事有恒心吗?快来加入做航模的队伍吧!
航模啊篇五
今天,我去参加海淀区的航空飞机比赛。一大早我就和大大拿着那架已是伤痕累累弱不禁风的“雷鸟”来到了海淀公园。
在登记处,我遇见了我的同学——张力夫,张力夫他可是获得过全国航模比赛第五名。我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心想这次他赢定了。
只听一声响亮的哨响,比赛开始了。我们先转好皮筋,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放飞手中的飞机。第一个同学,实力相当强大,他放开手中的小飞机,只见他的飞机就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翱翔。过了一会儿裁判宣布成绩,59秒。者成绩使我目瞪口呆。
第二个同学也飞完了,飞了56秒。
过了几个同学之后,就是张力夫了。他放开手中的飞机,只见飞机在天上盘旋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最后计算时间他居然只飞了46秒。
我心里开始嘀咕起来:张力夫才飞了这么短的时间,那我这个没有准备的不就只能飞的比他更少吗?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成功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我没有准备,当然就没有那些有准备的同学要发挥的好。
下一个就是我了,我灰溜溜的放开手中“伤鸟”,只见他像惊弓之鸟一样颤颤微微地飞了5秒,所有的人都指着我笑了起来,我失望的无地自容。我心想:这次可惨了,真丢人。诶!本来能飞几秒的,结果才飞了5秒。还差点儿挂树上,还是赶紧用《三十六计》中华最牛的一计—走为上策八!
于是我灰溜溜的“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