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字篇一
初次得知要读的书是关于拖延的,我打心底没有感到像听到共读的第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名时那么有归属感,那么亢奋,仿佛自己正需要这种正能量,仿佛生命会因为这部书而更加完满……因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经八百”的拖延者,我从来不无故不拖延约会,老师布置的任务,家务……只是简单的把自己所有延后完成的事情或因时间期限已过而不能做的事情归结到自己的懒惰上。
但是,读到第二章,我便惊讶的发现,作者分析的案例分明就影射着我自己。为了不让自己的朋友因为自己太优秀而疏远自己,或者不愿意取得成功后面临更大的退步的空间,就故意拖延自己的前进——这听起来好像恰恰和我想要获得进步的目标背道而驰,但这无疑是真的。虽然我从来没有在心里总结出这句话,但是只凭“自己取得较好成绩时感到的焦虑甚至超过了取得很差成绩的所感到的焦虑”这一点,我就断定:我是一个拖延大亨,一个不自知的隐性拖延者。因为我的拖延在我浑然不知中竟在我的大脑里自动生成了一个框架,目的竟然还是保护自己——用一种近乎伤害自己的方式。
读完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我知道,它已经逐渐被我接受,并且逐渐被我实践到具体生活中了。
今天中午,拎着暖瓶,穿着大出两个码的绿胶鞋,有气无力地走在楼梯上,正是脑袋一片空白的时候。随着我“啊”了一声,暖瓶跌破了,我呈狗熊装趴在了楼梯上,手按在了壶胆的碎片上,血流出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上楼,拎着我刚刚牺牲的暖瓶,让舍友看看我流着血的手,安慰我一下。但是又转念一想:现在上楼,拖着不去买暖瓶,中午洗刷没有热水;而且即便是有了舍友的安慰,木已成舟。于是我没有拖延,而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我更喜欢的自己。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导致拖延的原因有各种,这些令人讨厌而我们却不得不依赖的拖延行为,大都发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且治愈拖延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重在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但是改善自己的拖延行为只有一个结果——优化我们的生活。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字篇二
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此以往,自己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对于竞争的很多事情,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戏,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归根到底是害怕失败,而这很容易让自己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软弱和恐惧。
总觉得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要进大家一起进,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锋芒显露,就会局促不安,把锋芒藏起来,怕让别人认为自己刻意表现,影响其他人。
这是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直伴随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外面享受着父母劳动成果换来的相对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关的决定,特别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决定的时候,不断地犹豫拖延,试图希望时间来通过最终没有选择的方式来做决定。反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更大。
在做决定时,太过犹豫,总是不断比较各种方案,觉得选择很困难,然后通过拖延,让一些方案自动退出可选行列,在没得选时做决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导致可能为找人商量件事,打电话咨询或约定时不断拖延,总想找一个好的状态再去做,反而最后影响自己的事情安排。这两点重要原因是一对需要做决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对自己没有自信。
以前发现自己总喜欢找一个状态再去做事,否则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断地拖,最终不了了之或者随随便便完成,然后觉得自己做事情和预期相差很大,放弃了必要努力,对自己失望,状态低迷,此时又觉得做事不合适,不断往后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是个问题,需要不断修正,但是修正前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冲动“,本来没有问题,创造了问题,这样就不好了。上面的9点是自己隐隐约约发现存在于自己的行为中的问题,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断思考。找到根,然后逐步改善,最终摆脱拖延的负面影响。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字篇三
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换言之,以前的统治形态有最后不得不崩溃的重大缺陷和非理性,自由民主也许没有这种基本的内在矛盾。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法国、瑞士这些今日已安定的民主国家没有不公正或深刻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仍源于建设近代民主的自由平等“双胞胎原理”不能完全实施,并不是原理本身的缺陷。目前一些国家也许不能达成安定的自由民主;其他一些国家可能回到神权政治或军事独裁这一类更原始的支配形态。可是,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
历史终结,终结于什么?福山的答案是:自由民主。即经济上遵行资本主义;政治上,尽量给予人民自由,对政府的权力有所限制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福山看来,历史的终结并非他自己首创,尽管在后冷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重述历史的终结看起来极具煽动性(这也是福山期待的结果)。但其实,讨论历史的终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关乎普遍史的问题。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都相信人类社会的进化不会无止尽,历史终将止步一个社会形态下,只要这个社会形态满足最深又最基本的人类憧憬。福山与前人的不同在于,他是第一个把历史将终结的社会形态指向当下的人,他凭借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自信掐除了种种未来可能性。
在这篇或可归类到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理论的博士论文中,福山直言他的思想来自于黑格尔专家,法国哲学家柯杰夫(kojeve)。通过理论梳理和经验总结,特别是对国际政治社会近两百年各种事件的分析,福山努力证成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
与其说《历史的终结》是一篇知识之作,不如说是勇气之作,或许也是顺应美国人心的时代之作。不过,福山也许应该对下述问题作更为详尽的讨论。
首先,针对当今世界各种新权威主义大行其道,并日益找到自己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福山需要更具体的`观察分析与批判。
第二,福山以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名,把自由和平等(民主)一体化。但是我们知道,自由和平等两大价值是时常冲突的,并在各自优位中形成派别对峙。那么,诸种派别对峙仅仅都是美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吗?还是或多或少和自由主义以外的社会形态与价值理论发生联系。
最后,虽然康德、黑格尔都提到了历史终结,但是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古典时代很少有人再从哲学层面讨论历史的终结性。因此,福山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哲学的经验方式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知识接续恐怕难以避免貌合神离之嫌。
批评别人总是件容易的事。虽然福山历史终结论常成为众矢之的,但反应最激烈的第三世界国家,谁不把自由和民主当作口头禅和掌中宝?现代社会谁又敢否认自己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因此,我们需要导向对另一个问题的追问:到底什么是自由民主的理念?当我们把这种理念与某种实存的社会建制一一对应时,它依然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