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年味初三字篇一
坐车回老家,过年。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的兄弟姐妹,在这一天都得回到那个远离繁华的小村子。这样的景象,也只有过年才有了。
车开到了家门口,一开车门,看见的果然还是那熟悉的红砖小院的房子,欢欣地跑下车,顺着石梯,一路奔进院里。
院里还是和往年一样,换了新桃。外屋里,姥爷正坐着听唱儿,唱词里咿咿呀呀的依稀能听出是什么贺春的调子。连着外屋内屋的一条廊道,廊上挂着一根线,上面吊着腌的年货——腊肉和小鱼干。腊肉是从邻人家拿的猪肉腌制的,小鱼干是大舅从塘河里钓上来的寸把长的小鱼晒的,晾晒好后就等着下锅。
出了廊道,就是里屋。从前是女眷住的地方,现在也一样。里屋厅堂的盥洗台上,换上了两根新的红烛,上面系着“大吉大利”和“禧迎春来”的红绸。香炉倒是一年四季都摆在那儿的,只不过今天点上了香,萦萦绕绕,缕缕青烟。厅堂四侧的墙上有四轴画,看起来像是年画,有了年头。
除去这些,每年的新春里还有这么两件坚持的事儿。
一是点年香。年香不是香炉里的那种细香,而是香斗。三十晚上,稳稳地立在院子里点燃,然后再点着“高升”。“高升”其实只是一种叫法,准确说来那就是烟花,点烟花的时候,姥爷总会大喝一声“步步高升”,家里的“小辈”们就各自拿着烟花放起来。
二是给红包。红包是用朱砂纸包好的。我曾半夜假装睡觉,偷偷看到长辈们夜里起床,把白日折好的红包塞到我枕下。第二天早上,我意料之中地起迟了,并且错过了早饭。然而我依旧欢天喜地的从枕头底下拿出红包。感谢祖先们的规定,让我们家的红包里还裹着大糕和果子,毫不犹豫地吃完了这些,我又活蹦乱跳地找小伙伴玩耍去。
啊,这才是年味浓浓的春嘛!
年味初三字篇二
“吃水饺喽”奶奶在厨房叫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便马上从楼下下来。
“好好吃啊”一向贪吃的小堂弟在桌前说着,嘴巴还在冒着热气。这水饺是我最喜欢的玉米猪肉馅的,吃进去甜甜的,还有香气弥漫而来。每当这时,奶奶就在旁边笑嘻嘻的看着我们吃。
吃完之后,小堂弟跑到我跟前说:“去不去玩烟花”。记得小时候每天最期待的是在过年的时候玩烟花,尤其在晚上的时候放,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每当我们拿到压岁钱的时候一定会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一袋子的烟花,口袋里,嘴巴里还会有数不清的辣条。我答应了小堂弟,他马上把他私藏的烟花放到前坪。我从爸爸手中拿走打火机。这时他们都会下来一起玩烟花。小小的光,大家都围着,一起聊聊去年发生的事。
年夜饭吃完了,我们大家一起坐在客厅等待春晚的开始,虽然中途堂弟会一直吵着说要看《熊出没》,大家看着他这气鼓鼓的样子,便哈哈大笑。到了晚上八九点的时候爸爸,婶婶,奶奶就会给我们包红包,这是我们一年最期待,也是最喜欢的环节。
看到我想睡的时候,我就趴到床上一睡不起。爸爸会在睡前放一次鞭炮,代表不能再出门了。
到了第二天,我们穿上新衣服跟着爸爸一起去拜年。其次,我们那个地方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能搞卫生,不能倒垃圾,不能洒水。其实,就是不准任何的东西出了家门。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乱七八糟的。
到了大年初二,舅舅他们都跑到了我家来拜年,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小孩儿一起玩耍。大人们打牌,喝酒,一起聊天,我们小孩便聚在一起玩游戏,在我家的大沙发上蹦蹦跳跳还一起陪堂弟侄子们看动画片,其乐融融。忘记过去一年的烦恼,重新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年味也就在这一举一动之间产生了。
年味初三字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到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才发现春节已悄然而至。
收拾行囊,我们一家三口踏上回家的路,坐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家门口了。一进门,就看见年迈的奶奶孤独的坐在那儿洗菜。阳光照耀,根根银丝在风中飞舞。“奶奶我回来了!”我大声的喊到,奶奶连忙抬起头,楞了一下,高兴的说:“哎哟,我的孙儿,你终于回来了!”随后一只手拿着菜,另一只手撑着旁边的小板凳准备起来,但却十分吃力,我飞快的跑过去,扶奶奶起来。奶奶紧紧握着我的手始终不肯放开,十分开心。
放完行李,奶奶给我拿了她事先专门为我准备的一大堆零食,让我边吃边等她做饺子吃,可我哪儿坐得住啊,便和奶奶一起去。奶奶住在农村,用的柴火灶,生火需要碎柴,可家中只有粗柴,我便不顾劝阻拎起斧头开始劈柴,无论我怎么努力,斧头总是不能按照我的想法落地,累的我腰酸背痛,最终还是爸爸来帮了我。
进屋,妈妈和奶奶已准备好肉馅,开始包饺子呢!只见妈妈拿起饺子皮放上馅,两手向内一挽一个生动可爱的饺子就完成了。奶奶包饺子的速度当然比妈妈要慢,包好一个后总会瞅瞅看看,一是看包的好不好看,二是看哪里没包好紧在捏一下,奶奶包的饺子个头大,馅多,像一个个金元宝似的。
饺子下锅了,这是个煎熬的时刻,阵阵香味从锅内飘出直钻我的鼻孔,我像盯着猎物一样盯着锅里的饺子,终于煮好了,我不顾它的烫便来一碗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我心中的`年味,是奶奶包的饺子,也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吃饺子的滋味。
年味初三字篇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到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才发现春节已悄然而至。
收拾行囊,我们一家三口踏上回家的路,坐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家门口了。一进门,就看见年迈的奶奶孤独的坐在那儿洗菜。阳光照耀,根根银丝在风中飞舞。“奶奶我回来了!”我大声的喊到,奶奶连忙抬起头,楞了一下,高兴的说:“哎哟,我的孙儿,你终于回来了!”随后一只手拿着菜,另一只手撑着旁边的小板凳准备起来,但却十分吃力,我飞快的跑过去,扶奶奶起来。奶奶紧紧握着我的手始终不肯放开,十分开心。
放完行李,奶奶给我拿了她事先专门为我准备的一大堆零食,让我边吃边等她做饺子吃,可我哪儿坐得住啊,便和奶奶一起去。奶奶住在农村,用的柴火灶,生火需要碎柴,可家中只有粗柴,我便不顾劝阻拎起斧头开始劈柴,无论我怎么努力,斧头总是不能按照我的想法落地,累的我腰酸背痛,最终还是爸爸来帮了我。
进屋,妈妈和奶奶已准备好肉馅,开始包饺子呢!只见妈妈拿起饺子皮放上馅,两手向内一挽一个生动可爱的饺子就完成了。奶奶包饺子的速度当然比妈妈要慢,包好一个后总会瞅瞅看看,一是看包的好不好看,二是看哪里没包好紧在捏一下,奶奶包的饺子个头大,馅多,像一个个金元宝似的。
饺子下锅了,这是个煎熬的时刻,阵阵香味从锅内飘出直钻我的鼻孔,我像盯着猎物一样盯着锅里的饺子,终于煮好了,我不顾它的烫便来一碗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我心中的年味,是奶奶包的饺子,也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吃饺子的滋味。
年味初三字篇五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红红火火。我们一家吃了午饭后便启程前往外公家。过了三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
我向家人打过招呼后,立刻拿起了红包和烟给外公,外公见到喜笑颜开,外婆则嗔怪道:“又给你外公买烟,吸烟可不好啊。”我看着外公迫不及待打开烟的样子,笑着说:“唉,没事一年到头了乐呵乐呵。”之后,我走进正屋,看见两桌人正一边烤火一边打牌眉欢眼笑,好不快活。平日懒懒的舅舅见我爸爸来了,马上找出一张桌子,铺上桌垫,摆上果盘,放好烤炉,又连忙找了四张椅子,急忙喊上我爸,小姨夫,大姨夫过来打牌。之后,四人便专心致志地投入了“工作”之后。我见大人都去打牌了,便去卧室拿吃的与我的表兄弟姐妹分享。我一开门,就被惊艳了:果然是春节,派头就是不一样。坚果,水果,饮料……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我犹豫了很久,才抱着堆积如山的零食出去。
出去后,便是小朋友的游戏时间。
表弟邀请我和表哥一起玩游戏。表姐虽然不会玩,但她也没闲着。原来,她正和舅妈一起看综艺节目,笑得合不拢嘴。外屋打牌的人打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里屋娱乐的人则笑逐颜开。谁说年尾已经淡然消逝了?在我看我,不论什么形式,只要阖家团圆,年尾依旧在。
玩了这么久,也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了。
年夜饭应该是一年之中最令人期待的一刻吧。果不其然,外婆陆续端来了十多个菜:牛肉、鸡肉、鸭肉、糯米粑粑……我兴奋不已,抓起筷子夹了许多菜。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这就是家的味道,是温情,是年味。紧接着,外公作为一家之主发表了新年祝词。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家举杯同乐,一片祥和。年味充斥着整个房间。
吃过饭后,大家又回到各自“岗位”,有打牌的,有看春晚的,大家都喜气洋洋,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随着春晚一步一步接近尾声,零点钟声敲响了。在那一瞬间,外边鞭炮雷动,五彩斑斓的烟花高飞着又绽放,留下绚丽夺目的光彩。我知道,充满美好的狗年来了。
在我心里,年为大小取决于亲情浓烈程度。一家老小可以团聚,便是年味最浓时。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年味初三字篇六
年的味道是什么?我想,年味就在我们身边,一定是藏起来了,不叫人发觉。
年味藏在大扫除中,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小雪的腊月二十四,我们家迎来了大扫除。首先,擦窗户是必不可少的啦!你看那窗子上一层因雨而成的灰印,随着我们挥动着擦玻璃器一点点被擦掉,露出原本光滑无瑕的镜面,我和妈妈一边擦一边说笑,欢乐的气氛洋溢着屋子。然后就是打扫厨房了,厨房天天被油烟缭绕着,虽然不算得上很脏,但油垢污渍也是随处可见,我和妈妈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随着时光的流逝,房子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家具擦得崭新得像刚搬进来一样,地板也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可以隐隐看见自己的倒影。家里有了年的味道。
年味藏在装饰中,在白雪皑皑的腊月二十八,我家一起去超市采购新年装饰。我们来到新年装饰品区,一排排货物架上那一堆堆金光灿灿的饰品,直晃得人眼光缭乱。经我们的几番研究讨论后,我们终于选到了几样不错的装饰:一幅“一帆风顺”的水墨对联,素净雅致,上面也不失一些喜庆的花纹;两张剪纸似的“福”字,一张上面印着竹影,清高,淡雅,一张上面有鱼,喻示着年年有“余”;还有一个大大的中国结“福”字,金色的纹路绕着“福”字;另有一束鲜花。回了家,我们分工合作,爸爸贴对联和挂中国结,妈妈贴剪纸“福”,我负责插花。不一会儿,家里就变得喜气洋洋,恰到好处的喜庆大红,美丽的鲜花让人心情愉悦。家里的年味,更浓了。
年味藏在团圆饭中,在冰雪未融除夕夜,我们一边吃团圆饭,一边看着春晚。团圆饭上,一满桌的食物,琳琅满目,令我目不暇接。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这些美味。唔,这烤鸭不错,不光卖相好,而且沾上了酱汁,更加美味多汁呀!这蒸鱼好吃!白嫩的鱼肉沾上汤汁,真是鲜嫩可口!还有这个!那个!……我不知不觉就“扫荡”了桌上的美味,与长辈们有说有笑着。电视里的春晚也是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美丽多姿的舞蹈,喜气洋洋的歌曲,笑料百出的小品……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了年味的温暖。家里的年味,浓稠得像蜂蜜一般。
年味,好似一坛上好的老酒,一年复一年,年越长,味越浓。
年味初三字篇七
我老家住在一条坡上,每到过年,整个坡上都洋溢这浓浓的年味。
每到过年,大大小小的车辆在窄窄的坡上来来往往,载着正在要回家的人和大包小包的年货。走上这条坡,可以看见每家每户都早早的贴好了喜庆的春联。一个个红灿灿的“福”字是如此耀眼,催促着福气快快到来。走到坡的一般就是我老家了,我们每年都自己写春联的“福“字,这个重任当然交给爷爷奶奶,虽然他们不像以前写的那么顺,但心意在就好了。
年味最浓的当然离不开放鞭炮了。我们老家那边有个普通的习俗——就是家家户户每到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都要放长鞭炮。这就跟我么每个人都知道的一个故事有关了:从前有个怪兽叫年,经常在新春之夜食人,搅得人们不得安宁,但在一次战斗中,人们偶然发现这个怪兽很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每到新春之夜就会在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和”福“字,在自家门前放鞭炮。爷爷奶奶就宗使用这个故事吓唬小朋友,让他们不要乱跑。当晚饭过后,三个弟弟也总喜欢在后院的水泥地里放烟花,有”冲天炮,满天星“等等一些漂亮的烟花,女孩子们就总会负责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最浓的年味就是吃年夜饭了。一桌子满满当当的饭菜,全家人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叙说亲情的一些祝福语。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年味是家庭团圆,是挂灯笼,也是贴春联,更是一家人好好的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但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出现,这些年味逐渐消失殆尽,变成抢红包,传微信。年味是一家团聚一起叙旧情而不是捧着手机,是感受民族习俗带来快乐的过程。这才是我希望的年味,这才是真正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