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石榴树窗外的石榴树篇一
春风抚摸着大地,树木早已发芽,冬眠的动物们也逐渐苏醒。它们好像都在告诉我:春姑娘又回来啦!这时候,一个个问号又在我心中诞生了:那棵老樱花树还在那片绿草地上吗?如果还在,它是不是已经开花了?它的花开了大概多少?是不是还和去年一样美丽。
老樱花树依然稳稳当当地站在那片属于它的绿草地上。它的树干还是那样粗壮有力,它的树枝还是那样纤细无比。而樱花呢?则像一朵粉红色的巨大无比的云,在空中飞累了,停在树枝上休息呢!可我走近一看,又有了一番新的理解:每一朵樱花都像一个穿着粉色莲蓬裙的小姑娘,不过,有的才展出两三片花瓣儿,那是刚睡醒的一个个小姑娘;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那是活泼可爱的一个个小姑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那可是特别害羞的一个个小姑娘了!
樱花的香味是令人最难忘的了。它的香味不像桂花那么浓郁,又不像玫瑰那么淡雅。如果要形容出来,那就是:远处闻,特别淡雅;近处闻,又很浓郁。
樱花树有很多,可我只喜欢这棵老樱花树。因为它很特别,当你躺在树下时,不自觉地就会睡着,而且在那儿做美梦呢,大多数都和樱花有关的。要是在树下睡几天,等你醒来后,你身体上就盖上一层樱花被了!
我喜欢老樱花树,但更喜欢它的樱花。我喜欢樱花,但我更喜欢樱花雨!
我的石榴树窗外的石榴树篇二
课前2分钟:马上就要上课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组关于石榴的图片。(课件演示)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点击课件)谁来读一读?老师最喜欢看见你们高高举起的小手。
生:读。
师:你读得真准确。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你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真好听。谁还想读?
生:读。
师:同学们今天读得都很准,老师在上节课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词,大家都读对了 。
二、自读感悟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走进石榴园。认真读,仔细想,(点击课件)你在石榴园都看到些什么景物?边读边用笔划划、写写,标出自己喜欢的内容,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请小朋友们把书捧起来,开始吧。
生:自读。(师巡视、了解)
三、研读交流
师:小朋友们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发言会更加精彩。在石榴园都看到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告诉大家听。
△叶
生:我看到了石榴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儿的叶子?
生:我看到的是嫩绿的叶子。(点击课件)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生:“春天来了……”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理解真好。还有什么样儿的叶子?
生:我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叶子,是从“到了夏天……花”这句话中知道的。
师:(点击出示叶子图)这“郁郁葱葱”的叶子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叶子给我很绿的感觉。
生:长得很茂盛的感觉。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这种茂盛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不错,谁能让这叶子长得再茂盛些?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叶子。通过刚才的朗读,现在,说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叶子?(点击课件)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嫩绿的叶子。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郁郁葱葱的叶子。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茂密的叶子。
△花
师:在石榴园,小朋友们还看到哪些喜欢的景物呢?我们接着说。
生:我看到了石榴花。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儿的花?
生:火红的石榴花。
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呢?
生:读。
生:读。
师:这花的颜色多吸引人啊!继续说,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
生:我看到了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枝头的石榴花。
师:“密、挂满”说明石榴花怎么样?
生:说明石榴花很多 。
生:说明石榴花特别多。
生:好。
师:(点击课件)
生:画得不好,因为花不多。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不服气。
生: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花越开……”,我从“密、挂满”几个词知道了花很多。
师: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把画改一改。(点击花1)同学们,行不行?
生:不行。
师:(点击花2)
生:不行。
师:(点击花3)现在可以了吗?
生:(意见不一)
师:小朋友们都很有主见,认为行的小朋友有什么理由?
生:我认为行了,因为花已经很多了。
师: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对着说不行的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真勇敢 ,敢和大家唱反调,大声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不行,因为花还没有挂满,枝头还有空隙。
生:好了。
师:(点击回到文字)能不能把花的多朗读出来?
生:读。
师:花不够多,就像老师开始的画一样。
生:读。
师:花好像多了。
生:读。
师:能再多些吗?
生:读。
师:用心听的小朋友想给他提个醒吗?
生:我发现他把“盛”也读成了“密”。
师:你再读读,老师相信你能行。
生:读。
生:读。
师:你读得特别慢,好像花儿在一朵一朵地盛开。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师: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读。
生:走近看……
生:活泼、可爱。(板书:活泼)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吹什么?
生:吹喇叭。
师:是怎样吹的?
生:鼓着劲儿吹的。
师:鼓着劲儿吹是怎样的?(生自由表演)谁来表演表演?就请你们吧,打扮得很可爱的小姑娘。
生:(演)
师:她们表演得真好,从她的表演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调皮!
师:对,这句话就该读出石榴花的调皮,谁来试试?
生:读。
师:调皮吗?谁再读读?
生:读。
师:还不够调皮,谁再试试?
生:读。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挂满枝头的石榴花。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调皮的石榴花。
△子儿
师:在石榴园,小朋友们还看到哪些喜欢的景物呢?继续汇报。
生:我看到了石榴的子儿。(板书:子儿)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儿的石榴子儿?
生:玛瑙般的、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师:对,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石榴子儿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点击课件)
生:美丽、漂亮。
师:你真会读书,这样的石榴子儿让人看了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知道什么是玛瑙呢?
生:是一种宝石。
生:好美呀!
生:因为它们都很美。
生:因为它们都很晶莹透亮。
师:谁来读读,把它的美丽诱人读出来。
生:读。
师:读得有滋味,书读到这儿,说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子儿?(点击课件)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玛瑙般的石榴子儿。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红白相间的石榴子儿。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晶莹透亮的石榴子儿。
△ 石榴
师:在石榴园,小朋友们还看到哪些喜欢的景物呢?我们接着说。
生:我看到了熟了的石榴。(板书:石榴)
师:你看到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呢?
生:有的咧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师:(点击课件)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样的石榴是怎样的石榴啊?
生:我觉得石榴很高兴。
生:(演)
生:想。
生: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师:你试试。
生:读。
师:老师听到了高兴,但还不够,谁再试试?
生:读。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兴的石榴。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这个感受的?
生:从“急切”这个词读出来的。
师:你知道“急切”什么意思吗?
生:“急切”是着急的意思。
师:对。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感受到石榴的什么呢?
生:调皮。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
师:对,你真会读书。再读,看还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石榴的什么呢?多读书,每次都会有意外的惊喜。
生:(生说不出别的感受)
师:没有新的感受吗?不着急,我们先来替石榴娃娃想象一下,它现在会说些什么?书上说(点击课件“成熟的喜讯”,变成红色)它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如果现在它看到有人来到它身边或从它身边走过,它会对看到它的人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生:快看看我吧,我熟啦!
师:对,这就是成熟的喜讯,把这喜讯叫得响亮些,让更多的人听到。
生:(大声喊)快看看我吧,我熟啦!
师:它还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熟了,我多了不起啊!
师:现在你们对成熟的石榴有了新的感受了吗?
生:它很自豪。
生:它很兴奋。
生:练读。
师: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生:读。
师:你读得很调皮、兴奋,再急切点就更好了。你再试试。
生:读。
师:真不错,谁再来读?
生:读。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高兴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骄傲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自豪的石榴。
生:在石榴园,我看到了急切报告喜讯的石榴。
四、操练
师:刚才同学们走进课文,借助语言文字,仔仔细细地浏览了石榴园,有了许多新的感受、新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写一写 。(点击课件)
生:写(配上音乐)
师: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我们看他们都写了些什么?
生 :在石榴园,我看到了嫩绿的叶子;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看到了熟透的石榴;看到了像玛瑙般的石榴子儿。石榴园真美呀!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文中的词变成自己的呢!
生 :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茂盛的叶子;看到了活泼的石榴花;看到了自豪的石榴;看到了晶莹透亮的石榴子儿。石榴园真让人流连忘返呀!
师:你说的真棒,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了。
生 :在石榴园,我看到了茂密的叶子;看到了鼓着劲在吹的石榴花;看到了乐得笑破肚皮的石榴;看到了红白相间的石榴子儿。石榴园真让人喜爱呀!
师:从你的回答中老师看出了你对石榴的喜爱。(板书:喜爱)
五、小结
师: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仔细读书、大胆表演、敢于想象、用心朗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了课文,看到了石榴园里诱人的景物,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相信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学语文,会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对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语文会越学越好。下课。
附板书:
石 榴
叶 花 石榴 子儿
喜 爱
我的石榴树窗外的石榴树篇三
《石榴》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石榴》一文语言清晰,颇有美感。课文按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生产过程。第一节用简练的语言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闻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节写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第三节写石榴结果,渐渐成熟。第四节写石榴内部的状况,以及子儿的滋味。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拟人等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写水果特点的方法。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导入
一起走进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训练
(一)师: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石榴圆。喜欢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提炼板书——春 叶绿;夏 花美;秋 果趣(如果学生一下子概括不出来,就打个?说:待会儿,我们学习这一段课文的时候再来想这个词)
师评价:我们班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大,读了一遍就能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二)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夏天的石榴花好不好?(课件图片欣赏)
1.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美了)
3.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谁还想读?
4.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让学生多说一些)
(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2)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3)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
5.师:你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最美?
生:火红的石榴。
出示句子:
美?为什么?
生:火红是像火一样红,红得都快燃烧起来了。如果只是红的,就没那
么红,那么美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火红”这个词用得真好。请你把书上的
这一句读一读。
谁能够读得再红一点?(再指名读这句话。)
师引读:这些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说。)
师:请大家再到书上去看一看,你还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很美?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很美。
出示句子,请你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喇叭吗?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让我
们一起来吹一吹吧!你吹的是什么曲子?(全班吹喇叭)
师:哇,多可爱的石榴花呀,好热闹的石榴园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把夏天的石榴花连起来读一读!
秋天的石榴园,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石榴园什么最吸引你?(生自由轻声朗读。)
生:小石榴。
师:为什么呢?
生:很有趣。(板书:趣)
师:什么地方写得最有趣啊?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指名读。读好。
生自由说。
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生过来表演。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它是怎样长成的?
[课件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课件出示]先是 逐渐 最后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四)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我们看!
[课件出示石榴子图]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三、小节全文。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欣赏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我的石榴树窗外的石榴树篇四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嫩绿郁郁葱葱
可爱花火红小喇叭
美果高兴地笑
(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酸溜溜甜津津
我的石榴树窗外的石榴树篇五
(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
1.共读报纸
(1)出示刊登石榴园广告的报纸选段。
(2)借助报纸内容理解“驰名中外”,朗读课文开头。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认读二类字“榴”。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检查预习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2)随机出示含有生词的句子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随机指导学生确定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查字典明确文中容易误读的多音字的字音。
(4)随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甚”和“至”。
2.理清文脉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理解第4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4)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课文2、3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对话,体会表达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出示课文2、3自然段: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学生自读,谈谈对这段文字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寻找描写有趣的地方。
2.师生间互动对话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有趣的地方。
(2)重点研读以下两个语段,教学时随机安排先后顺序。
语段一:第2自然段关于石榴树开花的描写
①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随机标记关键词语)
②图示感受本喻体的形似,学生朗读对应语句。
③引导学生感受本喻体的神似。
抓住“火红”一词,拓展科学书籍中对石榴花色彩的描述。
补充“火红”用于石榴花的根据(即相关诗句)。
让学生诗文对照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画面,深化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
④发散学生思维,给喇叭吹奏的乐曲起个名字。
语段二:第3自然段中的两个拟人句
①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相机介绍“拟人”手法,随即标记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②引导学生体悟“甚至”的用法。
观察画面,讨论是否可以调整顺序。结合对“甚至”一次的体悟进行有感情朗读。
③带着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抓住“张望”一词展开想象,透过文字,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1.情感升华
(1)让学生猜猜本文原作者。(揭晓:是一个孩子,后由编者适当改编)
(2)组织学生讨论小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预设:从观察、情感、修辞手法等角度寻找原因)
(3)随机引导学生再看课文开头,抓住“家乡”二字升华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课外延伸
(1)课后品尝水果,下节课学写一种水果。
(2)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拿《石榴》比对着读,在阅读中积累写好一种的水果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上课时带一本字典。
老师:课前谈话需要的物品,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