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能够引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在写公益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突出项目的影响力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公益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一
刚刚散场到家,连忙打开电脑急着抒发出我的观后感。一开始其实没有报特别大的期待去看,只是想说建军节要到了,一定会有类似题材的电影,而且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是我坚信的。
但是开场画面就震撼住我了,成千上万的学生们倒在血泊里面,机关枪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放映厅,告诉我,电影正式开始了,革命打响了。陆陆续续出现的角色也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可能一开始是因为卡司才会买票,可是出影院的时候我没有因为看到了我期待看到的人而激动,反而因为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烈士精神们感到震撼,手中的面巾纸也从平整干爽变得褶皱湿漉。新中国是先辈们奉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牺牲掉了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红领巾的意义我开始明白,虽然迟了一些。报社被轰炸,镇守三河坝的最后200兵力誓死保卫主力军,一次一次的让我泪崩。为了那面共产党旗帜也要战到最后一刻。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不管是友军还是敌军,只要你是拼劲全力战斗到最后的,都值得被敬一个军礼。因为各为其主,可以理解。只不过站错了队伍,错了一生。建军,响亮的两个字,多么响亮的两个字,响彻了井冈山,被满山岗的鲜红旗帜衬托了起来。在所有牺牲的烈士们的鲜血中建立了起来。‘幸存者’活得要更有意义,要把死者的那一份人生活出来。我看到的是无私的牺牲,无私的掩护,无私的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建立起一个能给穷苦人民安稳日子的新中国。虽败犹荣。
过程残忍,艰苦,可是先苦后甜,革命的曙光还是照亮了全中国。至今已经照耀了90周年,还有无数个90周年,带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烈士们所期盼的希望,我们的中国,一定会一路辉煌的走下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二
短短两小时的《建军大业》,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追忆着那段对于我们好像并不遥远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画面。看到了一次次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
“四一二”的惨痛,中国面临的三权政治,让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一群爱国爱民人士觉醒,打开了南昌胜利的大门,毛泽东以“工农”为主发起了秋收起义,继而去往井冈山,开始了革命的进程。共同开启了“河山统一”的大门,开启了为人民的共产党大门。在后来的一次次战役中,依旧奋力拼搏,用他们的躯体,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的灵魂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强大的祖国。
哈弗才女“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中这样说: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祖国固然强大,但今日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是的,我们少年唯有更强,而这更强就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把自己的“拖延症”消除,把“自控力”加强,摆正自己的三观,珍惜现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好好努力,成为更强大一代,为将来的大数据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习主席提出的“三步走”贡献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变成别人敬畏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创新。
能力。让国家的信息技术,军事高新产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走到世界的最前沿,实现中国的又一次技术革新,创造技术历程中的又一次新高。这,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年轮滚滚向前,而我们要做的是缅怀革命先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建立更强大的祖国,成为世界之首!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三
然后再说说我家另外两个,华哥的表现,最让我出戏的是台词,作为粉来讲,华哥台词能讲到这样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客观的说还是台词不好,被别人碾压了……也可能是我作为粉丝比较难入戏吧,感觉华哥这次演得蛮让人出戏的(顺便吐槽一下这霸道总裁的剧情)。
艺兴是我的心头肉,当崽崽来宠的,作为粉丝来讲,感觉艺兴又有了挺大的进步,台词没有什么口音了,身上也没有了之前各种角色的影子,姨母粉深感欣慰。但是,该骂的还是要骂,崽崽啊,文戏演得太单薄,尽管不会让人太出戏,但是角色演得太扁平了,台词和别人一对比就弱下来了,知道崽崽已经尽力让自己的声音沉下来,但是受汽水音的影响就显得有点柔,而且没啥感情。后来紧接着他让同志们快些走,那几声吼就中气挺足的,要是普通的台词也能这么中气十足就好了……然后,就在我这个姨母粉还在思考崽崽的各种更好的演绎方式的时候,卢德铭同志就中弹牺牲了……前一秒还在让同志们快走,下一秒就牺牲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卢德铭同志的遗体被其他同志拖走的时候我泪目了,那个时候真的,不是为崽崽哭的,而是看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生命瞬间消失的悲痛,卢德铭同志的遗体被火化的时候我已经哭得有些看不清荧幕了……后来留二百人断后、杨开慧送别毛嗲嗲的剧情也很感人,三大泪点。
这片子让我get到了朱亚文的帅点(之前看他有一点点眼缘但是没关注过),然后发现这些小鲜肉里面刘昊然真是发挥一级棒的了(其实我直到现在都不太能记住他的脸,对他的印象也只是看起来挺乖可惜记不住脸)。感觉这个片子不及前两部好看,问题多多,作为观众真的,除了被几个桥段感动到就没有然后了,没有二刷的欲望。作为粉丝,对爱豆的表现没有失望但是也没有多少惊喜,因为客观来讲的确演得不太好。
最后,想对我的心头肉说@努力努力再努力x崽崽,知道你有了进步,这个看得出来,但是你和前辈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相信你会努力学习,弥补不足,但也不要太过心急,你一定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发现了问题就要重视,要改正,我们也会努力督促你,前路不平坦,但是xback们会陪你一直走下去的!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四
《建军大业》里的朱德并不好演,因为他的戏套路太死板,脸谱化太明显。当然,以黄志忠的实力,演一个正常水平的主旋律朱德肯定没问题,但他在套路之内发挥到极致,完全超出了正常水平。在三河坝战役,我知道他会这样演,我知道他会这样煽情,但我还是哭了。
黄志忠的朱德是可以收入经典的。他让我又一次相信,真正的实力派演员,即使在有限的戏份里,在严苛的创作束缚下,也能塑造出动人的角色。带着镣铐起舞的美感,挺无奈,但依然是美。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三河坝战役,本片我的泪点之一。这部分除了朱德之外,杨佑宁的钱大钧和白宇的蔡晴川也十分耀眼。香港导演对于服装和男人的品味在这一场对战里显露无疑:同样款式的制服,朱德和钱大钧穿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朱德双手背负,昂首而立,身姿挺拔刚毅,而钱大钧则显得阴沉戾气。不得不服啊!
另外,这一场戏更赞的是镜头的运用,从空中俯视的大场景到人物特写的切换,不断交错。你可以远远地看到战场上的个体多么渺小,但贴近他们时耳畔回响的又全是痛苦的嘶喊,满眼血肉横飞。你看到穿着同样制服的中国人在彼此仇杀,你死我活,炮火中你根本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最后钱大钧站在胜利的高处看着死在面前的敌人,同样也都是黄埔校友,临死决战前却撕下了青天白日的帽徽。这一幕我相信刘伟强的言外之意观众都体会得到。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五
几日前,观看了2017年号称半个娱乐圈加盟的电影《建军大业》,影片主要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故事。
看完影片后,直观的感觉就是震撼,影片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领导革命的不易,看到了许多烈士为了换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了缔造一个新中国抛头颅撒热血。在那个时期,人民生活于水火之中,蒋介石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黑暗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优秀的领导先驱,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决策从无到有创造了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人民革命军队,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震撼,影片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不要忘记那个时代领导人的艰辛,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和平生活。现在目前国际的局势基本稳定,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日本右翼分子蠢蠢欲动,而我们这些时代的青年要做到就是努力学习知识本领,建设我们的祖国,“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哪里都不过时。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六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9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建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建军大业》延续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特点,整个影片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潮迭起却又感人至深,影片结束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内心都无法平静。
导演刘伟强大胆选用了很多青年演员:刘烨扮演毛泽东,朱亚扮演周恩来,马天宇扮演林彪、刘昊然扮演粟裕,等等。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甚至略显稚嫩的面孔才更能拉近我们与伟人们的距离,褪去近乎神秘与崇敬的光辉,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当年领袖们对革命的激情澎湃与艰难探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中国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完完全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内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各种反动、帝国主义势力在苦难的中华大地上竞相角逐。
国际上,列强环伺,鲸吞蚕食着中华大地。这一时期正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如奥匈帝国、德国同老牌儿的资本主义强国如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并最终演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当时的中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列强争相瓜分的目标。
国内,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复辟失败最后身败名裂而死,北洋集团分裂,军阀林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各个军阀争相投靠帝国主义做其在中国殖民统治的代理人。这一时期军阀混战、互相攻伐,国内土匪横行,商人投机倒把,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已经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年轻的共产党人也曾天真,轻易的相信了国民党反动派,真心诚意的开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建黄埔,想再造共和、救民于水火。可是随着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独裁的野心也就日益膨胀,逐渐排挤共产党员并最终演变成4、12反革命政变。影片刚开始描绘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当反动派举起屠刀时,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已经被收缴了武器的工人纠察队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般,任人宰割。
在经历了惨痛的屠杀之后,共产党人痛定思痛才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清醒认识,才下定决心要组建属于自己的革命队伍。影片着重重现了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为我们逼真的还原了人民军队建立初期的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而这句话也是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时和毛泽东说的八个字。
影片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当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第一次问战士们革命苦不苦,大家都不敢说话,当第二遍问的时候,大家都说苦。本影片不再是像某些千第1篇律的主旋律电影一样,而是逼真的展现了大部分战士面对失败时的真实想法,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没有天生的强者,面对死亡和挫折会动摇会喊苦永远都是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第二个镜头是三河坝战役后期,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朱德下令要留下两百人殿后,并说父子或兄弟都在队伍里的,父亲和兄长留下。面对死亡,慷慨激昂的主动请缨确实让人心生敬佩,但是兄弟之间争相赴死而把活着的希望留给对方却更加的催人泪下。面对死亡,想活着这是人的本能想法,能慷慨赴死把活着的机会留给亲人甚至是和自己非亲非故的其他人,这种精神着实震撼人心。
当井冈山会师的欢呼响彻云霄的时候,毛泽东、朱德这两位伟人四手相握,面对朱德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的八字感慨,毛泽东同样也用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胆而又坚定的对未来的中国革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最终经过二十一年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斗争,共产党人最终领导人民军队,荡涤宇内,扫平四海,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改天换地,建立了新中国。
看完本影片我感触良多,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坚持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处于生活安逸的新时代的我们,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候,我们怎么还能有理由轻言放弃!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七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100年风雨兼程,100载不屈不挠,100个岁月如歌。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公司组织在哈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戏、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老红军身体健康,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军万事如意。
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军队是祖国统一的保护神。“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下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谱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八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也。90年风雨兼程,90载不屈不挠,90个岁月如歌。当日历退下七月的外衣,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在这欢腾的时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公司组织在哈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我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戏、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在世的老红军身体健康,祝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健在的人民解放军万事如意。
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军队是祖国统一的保护神。“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他们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压力下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谱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九
恰逢建军90周年,电影《建军大业》也将上映。18日,影片众主创亮相上海电影节。首次执导主旋律电影的刘伟强带着一批90后演员,如何在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演绎出当年的青春与热血,值得期待。
90后饰演粟裕叶挺当年将领们也才20来岁 。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
一个月前,女儿就说有一部好看的电影《建军大业》将在八一建军节上映,一定要看看。按照惯例我对战斗片不感兴趣的,但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就应允了。然后劳工提前网购了两张电影票,昨天晚上我们娘俩去电影院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军大业》。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电视上、电脑上看差别是很大的。在电影院里音响效果逼真,如临其境,人物呼之欲出。上次看电影是什么时间?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吧,我还记得当时看过《红河谷》,还有《河东狮吼》,后来上班,结婚生孩,忙忙碌碌,为生活所累,离时尚久远了。
《建军大业》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建军9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真实地展现了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朱毛会师的一段历史。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_的第一枪,从此,共产党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_的至理名言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自己有了武装队伍,才不会被动挨打。虽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被镇压了,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种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建军大业采用的都是老牌帅哥美女加小小鲜肉。刘烨扮演_、朱亚文扮演_、黄志忠扮演朱德、王景春扮演贺龙、欧豪扮演叶挺、刘昊然扮演粟裕、马天宇扮演_,蒋介石竟然是老干部霍建华!哈哈,女演员也很强势呀:宋佳扮演宋庆龄,张天爱扮演宋美龄,李沁扮演杨开慧、关晓彤扮演邓颖超.......还有陈晓、张艺兴、陈赫、李易峰、周冬雨、鹿晗、陈伟霆、等等.....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女儿也是来追星的吧。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部电影,让这段历史得以重现。让我们重新温习了这段历史,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中心意图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一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二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的开篇,描述着血腥而真实的场面、悲壮的背景音乐,每一刻都在让人的心纠、泪盈。手无寸铁的热血青年用生命告诉人们:没有武装不行,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一张纸带来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令全室人员肃静脱帽、那门外小兵眼眶的泛红,压抑的气氛,让我想起读过的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那篇文章描绘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总在家烧掉一些纸张,但却从不让自己的孩子问这些是什么。当初我亦不知道“钊”怎么念,只牢记他被捕时的坚定和坦然。
南昌起义的枪声,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粟裕那一记漂亮的“杀”,叶挺指挥开炮时摔帽的洒脱,贺龙看似满口粗话的自负,朱德设圈成功后那难忘的微笑,周恩来对着天空发射的那三记枪声,昭示一个新的黎明的到来,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酣畅淋漓。
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家,在孩子不断的呼唤声中,杨开慧一边流泪一边对毛泽东说:“别回头!”就这样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为革命,无怨无悔。
惨烈的三河坝战役,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朱德走过战壕时两边不断的微弱的呻吟“娘,我好怕,我不想死,我想回家了”涌出无限的同情与敬意。面对尸体如山,朱德缓脱帽,泪水沿面颊流。选断后二百人,朱德说,父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舍生取义的精神,我们为民族娇子为战士英杰而挥泪致敬!阻击战尾声,蔡晴川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从南昌起义,朱德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20000名战士,只剩下800人.此刻,我耳边又响起毛泽东熟悉的话语“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三
近期,《建军大业》热映,我也赶着热潮去看了,该片以九十年前建军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影片中年轻的毛主席、周总理、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旋律、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游行的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这一幕看得触目惊心,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中有着无数这样伟大的战士,有的甚至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看着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前行,气势磅礴,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主席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的粟裕大将军只有19岁。还有贺龙大将军,还有……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斗争,有着舍我其谁的豪气,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一群意气风发,充满智慧的中国青年,怀着“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他们打响了武装反抗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三河坝战役是“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转战广东最关键的一战,一大批年轻将士用生命守护着革命的火种。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硝烟并未散去,敌人的突袭随时可能就要来临,需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大家个个争取留下断后。可见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将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真叫人看的热泪盈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起点,它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久,发生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井冈山会师。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如今,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井冈山精神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不忘峥嵘岁月,铭记先烈功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些要求,指引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今年是建军xx周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一部《建军大业》让我们看到了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在纪念建军xx周年的红色八月,向人民解放军致敬、向革命先烈致敬。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四
看完《建军大业》之后,让人心潮澎湃。电影起初看到“四一二”清共使无数...人,百姓,学生,工人无辜牺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是中国人,却互相残杀让人心痛不已。
绝不能让蒋介石等人的阴谋得逞,毛泽东领悟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点醒了无数优秀...员,.....人临危受命,在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的领导下,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取得成功,后期攻打城市失败,帅军会师井岗山,最后以毛泽东“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而结局。让人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期望。
此刻回想起南昌起义,从大伙全力反张国焘,让我感受到当时革命先辈者青春激荡的风采。
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三河坝战役,朱德率三千战士誓死抵御钱大钧三万大军,最后需留两百人死守三河坝时,无人退缩的场景使我感动不已。
电影结束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永随。我必须要向他们学习,热爱祖国,塑造更好的自己,为人民服务。等回首自己的一生时,正如朱德所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今生足矣。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五
《建军大业》,让我们重温那年轻的鲜血与生命写就的历史,追忆90年岁月峥嵘的精神传奇,作为没有亲历过这段历史的新时代的年轻人,也被那个时期的年轻人“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家国”的承诺深深震撼,他们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坚定地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并最终成为迸发出光芒的英雄。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周恩来,毛泽东,贺龙,朱德这些英雄人物。同时也让我记住“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我们不能放弃一丝期望!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六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影片《建军大业》为纪念建军90周年上映,众多当红明星的加盟,与红色题材相结合,该片一时成为同期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
片中演员既有“老戏骨”,又有“小鲜肉”,很多观众在未上映之前便对“小鲜肉”的演技表示担忧,对此,片方也专门作了回应:“剧中主角在故事发生的时代都还很年轻。”监制黄建新称选角标准“慎重而严苛”,南昌起义时,粟裕19岁,林彪19岁,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是年轻演员,事实上,这些演员比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要大出一些。
所谓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罢!20来岁的年纪,革命先辈们个个怀揣梦想,信仰坚定,一心为国,誓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和平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我们,20岁时还是个懵懂的少年,或初入社会,或活在校园的象牙塔之中。
20岁是个令人向往的年纪,如同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光明,满是希望。生在和平年代,我们感恩先烈,也要致敬先烈,学习先烈,怀揣梦想,坚定信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正是因为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战火中奉献生命。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青年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谋人民利益、建群众感情、学为民本领、干富民实事,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个青年干部都应当有立足自己实际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竭诚以赴。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七
最近在班主任林老师的推荐下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建军大业》,我也是刚刚听说这一部电影,起初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再加上自己对军事方面也未曾有过的理解,所以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去观赏。
在电影开播前,显示屏上出现一段字幕,上面写的日期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再看看主要人物表:有朱德、陈毅,周恩来……看到最后一行,诶呦,毛泽东!“老朋友了。不由得把我的胃口又调动了起来。
电影的主要简介讲述的是周恩来总理领导革命,结识了毛泽东,并与他从两头掘起,共同打江山,历经千辛万苦,但周恩来总理因临时生病在上海养身,后来由毛泽东和朱德两人兵合一处,最终取得极大的胜利!
这电影别的我还没有学到,但是我目睹了全过程的牺牲。我很奇怪,为什么我军牺牲如此多的人。而对方牺牲的人数比我军少一点?对此,在种种战役中,我主要关注每次军队的牺牲。
牺牲的人有好多好多,多的数不清。战争的场面惨不忍睹,有的掉了脑袋,血浆飞溅,尸首横飞,到处都是断手短腿,每每看到这里肚子里的味蕾都在翻个,眼泪都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特别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德为保护周恩来等人能安全的撤离,去阻击另外一支部队,他们在三河坝这个地方阻击敌人。那个激烈劲啊,就别提啦,三千人pk两万多人,想想都可怕,随时都面临着牺牲的危险。看到这里,嗓子眼不由得提了起来。随着人数一个个的减少,让我没有勇气看下去。
后来只有几百人在共同奋斗,他们团结了呀,但毕竟在数量上已经输给他人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朱德只能让老的留下,年轻的离开。离不开自己的亲人的士兵,与他们抱头痛哭。最后忍着伤痛离开了,而那些年纪大的最后也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自己死了做了英雄,也不要活着成了狗熊!”不由得按下了暂停键。闭上眼睛,私谧着:是啊,如果不死,怎能为后方部队争取活的希望,就算活了下来,也是一具空无的肉体,还不如死了当一回英雄!如果没有将士的牺牲,哪会有毛泽东后来打的江山,那会有新中国的成立!
牺牲的只是肉体,换来的是精神上的寄托!换来的是下一辈的胜利!
所以我说:“牺牲是革命的本钱!”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八
刚刚散场到家,连忙打开电脑急着抒发出我的观后感。一开始其实没有报特别大的期待去看,只是想说建军节要到了,一定会有类似题材的电影,而且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是我坚信的。
但是开场画面就震撼住我了,成千上万的学生们倒在血泊里面,机关枪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放映厅,告诉我,电影正式开始了,革命打响了。陆陆续续出现的角色也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可能一开始是因为卡司才会买票,可是出影院的时候我没有因为看到了我期待看到的人而激动,反而因为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烈士精神们感到震撼,手中的面巾纸也从平整干爽变得褶皱湿漉。新中国是先辈们奉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牺牲掉了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红领巾的意义我开始明白,虽然迟了一些。报社被轰炸,镇守三河坝的最后200兵力誓死保卫主力军,一次一次的让我泪崩。为了那面共产党旗帜也要战到最后一刻。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不管是友军还是敌军,只要你是拼劲全力战斗到最后的,都值得被敬一个军礼。因为各为其主,可以理解。只不过站错了队伍,错了一生。建军,响亮的两个字,多么响亮的两个字,响彻了井冈山,被满山岗的鲜红旗帜衬托了起来。在所有牺牲的烈士们的鲜血中建立了起来。‘幸存者’活得要更有意义,要把死者的那一份人生活出来。我看到的是无私的牺牲,无私的掩护,无私的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建立起一个能给穷苦人民安稳日子的新中国。虽败犹荣。
过程残忍,艰苦,可是先苦后甜,革命的曙光还是照亮了全中国。至今已经照耀了90周年,还有无数个90周年,带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烈士们所期盼的希望,我们的中国,一定会一路辉煌的走下去。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十九
终于看完了最近刷爆微博的《建军大业》,最初对影片的情节并不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还是一部拼凑了各种明星的常规红色献礼片。
让我没想到的是热血,刺激,流畅,感动是我观影的第一感受,中途几度哽咽落泪,感谢导演和编剧,感谢不管是那些老戏骨还是略显青涩的青年演员,让历史差生用这种方式了解了九十年前先辈们那波澜壮阔的烽火青春。
整个观影过程中,扑面而来都是满满的青春洋溢和澎湃热血。很喜欢人物介绍名字旁边添加了年龄,那一个个数字,让我惊讶于这些人在那时候才那么年轻。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之前都是存在于历史书中严肃的革命者,仿佛他们一生下来就是运筹帷幄的伟人。
我不曾想象过他们也有过的青春岁月,他们也曾顽皮的计较着谁的生月大谁就是大哥;他们也曾在船上喝着酒吃着肉畅谈他们的远大志向;他们也曾装作没有收到上级不合理的命令而自己做决定……那时候,他们正年轻。
我印象中的毛泽东穿着中山装在天安门城楼对着世界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年的他穿着大褂子在长江游泳。他“任性”的拒绝了一个更好的“职位”,去了他心之向往的地方。他用几个大银元从土匪中逃脱,来到卢德铭的军中说他想吃粉蒸萝卜。
我印象中的周恩来穿着呢子风衣风度翩翩为新中国外交鞠躬尽瘁,那一年的他星目剑眉,为了给中国共产党建立一支武装部队四处奔波。南昌起义并没有得到中央的同意,那一刻,拍板当做没有接到命令的他就像是一个不听班主任话的“叛逆”少年。
我印象中的朱德是那张定格在教学楼走廊上伟人画像里带着淳朴的微笑的脸,那一年的他会露着“狡黠”的微笑甚是可爱的问周恩来要经费宴请南昌城中的所有军官,为起义做局。宴会上的他举着酒杯拿着雪茄,像极了那个时代摆弄风云的城中大佬。
我印象中的叶挺是那个在国民党监狱写下“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铁军军长。那一年的他在南昌起义中终于攻占城楼后,在硝烟中,他如少年般的呐喊,那么骄傲,那么青春飞扬。
实用建军大业观后感大全(20篇)篇二十
九十年前的8月1日凌晨,南昌城墙头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在电影《建军大业》开头时,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因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下,遭受了“灭顶之灾”,然而共产党人能及时进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这一血的教训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深刻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使得中国共产党下定决心去建立一支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子弟兵。于是电影就此展开。
观看《建军大业》时,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在每次犯了错误时能及时改正过来,并且能够视挫折为起点,遭遇困难及时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见贤思齐焉,这使我联想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也应该学习先辈们的这种精神吗?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遇见困难与挫折,好像很少有人能认真的思考与总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反思与纠正。
接下来电影中让我感动的是共产党人那一个个坚定的信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好像很难再听到有人谈信仰了,然而一个没有了信仰的人,也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电影中一个个共产党人以坚定的意志力与行动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们以建立一支捍卫国家主权人民利益的军队及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为信仰,因为有了这个信仰他们才能不畏苦难,无畏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去奋斗。不论是三河坝战役中“中国的希望是属于你们的”还是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无一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这种舍己为人,为了一个大家心目中国共产党同的国家,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在三河坝战役中,面对着十倍于己的敌人,共产党人毫无畏惧,一个个以舍身取义的精神,成功的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一步步的由弱小变强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看这部电影时我就在想,平时我们在工作中可能多加一会班就喊着累,恨不得把手里的活“拱手让人”,更不用说去主动帮助同事,与革命前辈们比起来我们真的自愧不如。那么这是怎么了?是我们的安逸生活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与忧患意识了吗?是我们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信仰了吗?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好好的反思。
九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人民军队从鲜血中一步一步走过来,传承人民军队的这些革命精神也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与骨髓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铭记光辉历史,铭记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更要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以实际行动立足自身岗位,奋勇拼搏,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