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花的演讲稿篇一
菊花,没有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它傲霜抗寒、高洁幽雅,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
菊花进入文学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虽然此诗中菊花还是点缀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咏菊诗,但却成为后世浩如烟海的咏菊诗词的滥觞。
魏晋时期,咏物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阶段,纯粹的咏菊韵文也开始出现了,如成公绥的《菊颂》、郭璞的《菊赞》、袁山松的《咏菊》等作品,或描写外形、或赞叹妙用、或颂扬品质,都是对菊花的集中表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饮酒》等诗中对菊花的吟咏,更是在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宋时期是咏菊诗词创作的高峰,几乎所有著名诗人、词人都曾创作过吟咏菊花的作品,表现特点也大多由重外形描写而转趋于重内涵发掘,使菊花的历史文化意蕴得到逐步定形、强化。
元明清时期直至当代,咏菊诗词创作一直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局面,在沿承传统咏菊主题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较有新意的作品。
综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述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则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菊花被历代文人所咏叹,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而菊花意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古代的诗人大多怀有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许多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于是菊花也便具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这一类的诗歌数量很多,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这首诗中,菊花是远离尘俗、孤芳自赏的隐士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洁身自好、高标独步的人格情操的映射。
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主要归功于东晋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据载,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归隐田园、适情足志,以追求性情的本真,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成为后世文人心目中的隐士典范。他酷爱菊花,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写下了不少咏菊名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等名句,堪当咏菊诗中的经典。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位至诚至静的自在之人陶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态,感受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他在《和郭主簿》一诗中也写到: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如果说陶渊明之前的咏菊文学还大多停留在对菊花外形、功用的描述,那么从陶渊明开始,咏菊文学就逐渐转向了对菊花内在品质的赞美歌颂。菊花傲然不俗、坚贞不屈的品性,与传统文人理想人格中的清高淡泊、固守穷节等品质相契合,成为一种隐逸文化的固定象征,菊花也成了隐士的化身。咏菊诗词中常用常出的“陶令、东篱、白衣人送酒”等有关陶渊明的典故,也与菊花意象融为了一体。
古人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诗人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块垒。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杜甫的《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最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自己的丈夫所作。最后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为脍炙人口。这三句用西风吹卷帘幕,露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她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语言清丽高雅,文雅优美。
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代诗人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一、二两句对比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诗人以池塘岸边的菊花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对比,意在表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中,菊花此时成了高尚人格的写照。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又赋予了菊花新的内涵。他在《题菊花》中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他的另一首诗《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的诗中也有一种凛然傲骨。郑思肖在南宋亡后,隐居苏州,但时时不忘故国。他在《画菊》一诗中托物言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他借菊花独自开放,宁可枯死枝头也决不落地的高尚品格,表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向元朝统治者屈膝投降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菊花名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寄托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人格理想,花之形和诗人高尚的灵魂融为一体,造就了永恒的美。千秋万代,士人百姓,不论是否知道屈原与陶渊明,是否读过他们的诗作,都可通过凌霜盛开的菊花,与诗人的灵魂相晤,走进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心灵世界。
菊花的演讲稿篇二
金秋十月,我们金笔作文班全体师生去开封游玩。
星期六早上我去金笔作文班,因为我们作文班全体老师生去开封赏美景。上午我们去了龙亭公园。龙亭公园的门口有两只用菊花做成的“大老虎”,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缠在老虎身上菊花分别是黄色和白色。进入龙亭公园,门口的正对面是一个母亲背着一个小孩。母亲的脸上满脸是幸福,小孩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不过他们是石头雕刻出来的,真的栩栩如生。他们的身旁摆放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菊花。
品种多样的菊花真是太漂亮了!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有“绿朝云”“大红袍”“墨菊”等。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
再往前走是一个长廊就到了皇帝办公室——龙亭。皇帝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桌子什么的,只有一张像床的东西,即能坐上面又能躺上面。看完皇帝的办公室以后,我们就去吃午饭。吃过午饭,我们又乘车铁塔公园玩。
铁塔公园也是以菊花展为主,路边放着许多盆各式各样的菊花。我跑到路边,摸了摸放到路边的菊花的花瓣。我发现我的手湿湿的,好像是花粉,我闻了闻很香。其实黄色菊花的花粉最好闻。那种味道就像菊花精的味道。
只走了一半的路程就看见铁塔。我问老师:“这个铁塔是用铁做成的吗?”老师回答道:“不是的,它是用玻璃砖瓦做成的,颜色很像铁的颜色——灰褐色,所以被人们称为铁塔。”我们走到铁塔面前,有人在表演节目。还有小朋友在画画。
看完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去了。今天,我又增长了很多知识。
菊花的演讲稿篇三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冬景》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苏轼《浣溪沙·咏橘》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曹雪芹《残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菊花的演讲稿篇四
秋天深了,秋意浓了。
或许是秋天不够寒冷吧,路边始终也没看见菊花那点缀金秋的身影。
许久不见了金黄。
依稀记得,乡间的小路旁,到处都是野菊花。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的花冠,一瓣瓣狭长而柔顺的金发密密麻麻。没有蝴蝶儿四处纷飞,没有蜜蜂儿其间点缀,却有她那娇小,朴实的柔情,默默地为秋风拂过的大地送去一缕缕清香。
把目光转向花店。五彩缤纷的菊花比比皆是:龙爪菊,“千手观音”,一簇簇,一丛丛,朵朵争芳斗艳,下垂的花瓣好似一股股五颜六色的喷泉,但却散着异香,引来无数人驻足观赏。
但那终是人为“加工”的“菊花盛宴”。
我眷恋的是野菊花,那在金风中摇曳,在寒霜中绽放的野菊花。
古人也有爱菊,赏菊,赞菊的,如与菊同为“隐士”的陶渊明。
春桃。夏荷。秋菊。冬梅。
众所周知,菊是秋的代表,而秋又是夏冬的过渡季。在酷热与严寒的双面压力下,菊在默默承受着。
秋风袭来,略带寒意。纤细娇小的菊在风中轻颤。她没有瑟缩一团,也没有入土为安,她是在用她柔弱的身躯肩负着秋的使命,用顽强的生命搏击,她看似弱不禁风的身体里却蕴藏着一颗火一般炽热的心!
她没有生活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但她却有着春桃般的活力;
她没有生活在炽热炎炎的夏天,但她却有着夏荷般的恬静;
她没有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但她却有着冬梅般的刚毅。
我惊诧瘦小的她竟会成为秋的宠儿,得到秋的青睐;
我感叹顽强的她能与秋风搏击,绽出金色光彩;
我赞美无私的她会不受世俗影响,开出属于她自己的花。
绽放吧,菊花。
菊花的演讲稿篇五
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有人喜欢绚丽多姿的玫瑰花,可我就喜欢小小的菊花。
菊花的茎是细细长长的圆柱形,茎的下部是翠绿的,上部是嫩绿的。茎的功能可不小呢!它能给叶子、花朵输送水分、养分,更重要的是它能托住叶子和菊花,正是因为有了它,菊花才能更加旺盛。
菊花的颜色有红、黄、白……数不胜数,它的蕊有雌的,也有雄的,像向日葵的小籽深藏在花朵中间。它的花瓣像丝条,如果来一阵风,那丝条轻轻舞动,有的像蛟龙的爪子,有的像威尼斯漂流的小艇,还有的像姑娘的小辫子在俏皮地摇动。
菊花的功能有许多,可以泡茶,菊花能清火解毒。杭白菊就是有名的.药材。菊花还是好吃的食材,菊花炒蛋就是一道美味佳肴。菊花还可以给家添色彩,送芳香,给人们带来视觉、嗅觉、味觉的盛宴。
我喜欢菊花的品格!它不华丽,却有一种朴实的美。它能与风霜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品格太值得我们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