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课篇一
笔者在执教四上数学时,接到数学片开课的通知,反复思量最后选择了四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一开始有的老师认为不可以,因为四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内容之前需要先上三个内容,即: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四上的学生上这个内容就违背了教材内容编排的有序性和知识的连续性。但是,难道一定要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再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难道就不能在学生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了角的分类和会量角之后,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而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最后经过反复思考,笔者作大胆的尝试,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因为我们不能过于迷信我们的教材,不能盯死一套教材,不能过分的依赖教材。正如开头时讲到的,教材是滞后的,生活是现实的,我们教师则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把握教材的体系,做教材的开拓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力,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而把握教材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试教下来,发现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比较明确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探究过程。但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经过反复修改而形成的。因为,这一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就没有深度,而本节课的深度究竟应该挖到哪里呢?事后发现,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能够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进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但是,如果要学生进而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最终发现所有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在这一节课上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定位是学生能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道可以将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肖川认为“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与人的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
所以,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创新与生成,笔者经过多次的实践,本节课最后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如下:从平面图形引入,然后通过长方形来揭示内角概念,通过探究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自然引入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们确定吗?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学生都能想到三角尺中的两个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然后追问:我们手中的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不是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这样通过特殊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认为通过测量可以来验证,但是活动之后用测量的方法难免有误差,于是老师就追问:有的同学量出来是正好是180度,有的是接近180度?这样你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吗?那么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呢?接着教师引导“如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把它的三个内角拼起来,你觉得会拼成什么?”引出了用拼一拼一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而学生对于怎么拼还有疑惑,于是教师就在黑板上演示用撕的方法将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然后再让各小组试试用拼一拼的方法,最后在交流的时候特地找那些量的不准的小组进行展示,所有的小组拼出来的结果都是等于180度,这样就能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练习环节先是知道其中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交流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然后是让学生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这样的题目比较有思考的空间,也有创意性,因为拼成的图形可以是大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如果是看成大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等于180度,即又巩固和深化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而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在一开始上课时已经知道是360度,那么现在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内角和看成什么呢?学生会说看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加等于360度。而接着追问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呢?学生也能自然的说出。最后追问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有学生会说,可以看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不同。但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看成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而得出了四边形的同角和,同时发了练习纸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顺利的达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几节课上下来,笔者越来越肯定,教师完全可以做教材的开拓者,只要合理的对教材进行了整改分析,巧妙的设计练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反复的琢磨教学过程并进行创新,对学习材料进行思考与选择,就能打破教材的编排次序,让学生重新整合知识,实现知识的优化与提升,最终促进学生创造与发展。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课篇二
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我引导小结不够。在练习时基本练习题太少。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课篇三
下面是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教师接着引出这三个角叫做这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画上相应的角的符号。师接着呈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找内角,让内角这一概念得到巩固。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内角这个概念是落实得比较到位的,学生也能很快领悟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时,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或者是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是一个固定的数,有了这样的前提之后才能让学生进行猜测并验证。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把这二个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了。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哪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相加的和最大?通过这一问题,既引出了内角和,也抛出了猜测。在这个问题抛出之后,通过和吴校长讨论,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预设。在课上,问题一抛下去,学生都说是一样的,是180度。面对这样的起点,我就接着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一位学生回答得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坐下了。第二位学生说:因为三角板上有过的,相加的和是180度。这个回答也是在我预设之内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触最多的就是从三角板上获得的,所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回答之后。我就说,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三角板,你发现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那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呢?你们仔细研究过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直接把话题引到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上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了二个层次,第一:学生量教师给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
第二: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这是动手操作的过程。因为前面没有试教过,所以在这里花的时间比较多,我自己觉得课上得有点拖,也有点沉闷。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比如说他先量了二个角,最后一个角就不量了,直接用180度减去前面二个角,就是第三个角。我想如果这样的话就失去了测量的意义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说他们测量的结果是180度,导致另外一些不是180度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想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在交流反馈的时候,再多加一个环节,问你量出来的三个角分别是几度,内角和是几度,这样是不是会减少一些这样的问题。
这一环节,我选择了直接告诉学生,剪下三个角来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了解,其实有一些学生是知道的。(在听课的过程中,旁边的四年级老师告诉我,他们以前组织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剪角、拼角,所以一些学生有这样的基础)因为事先没有了解,所以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我选用抛问题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些亮点。当然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而已,其实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我电脑演示了剪与拼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狐假虎威》教学反思)剪、拼一拼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是不会拼的,不知道三个角该怎样放。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电脑演示的时候,如果再多加引导一下的话,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或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些练习顾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这节课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课篇四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特点、特性、分类、内角和
1、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2、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4、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3.4.5 3.3.3 2.2.6 3.3.5
5、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27 8
五、课堂小结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课篇五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为此我抛出大、小两个三角形争吵的情境,让学生评判谁说的对?为什么争吵?导入课引出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动。我在导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没有按课前设计的进行,学生直接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我本身却没有顺势进行引导,直接抛出“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一任务,更巧妙的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0”入手。这一处成为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例如,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先让学生说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在教学中,由于我对学生了解的不够充分,没有很好的电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另外的原因是教师本身语言枯燥,过渡语设计的不够精彩,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应引起重视。在设计教案时要了解学生,深入教材,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