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贷款营销工作报告篇一
目前国内经济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加大了对节能环保行业的支持,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环保型企业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国内银行业要获得长远利益,必须加大对环保行业的投入,发展绿色金融,这种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一、绿色金融是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金融”主要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是基于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方面是指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另一方面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明确金融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只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世界各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纷纷出台各种文件推行“绿色金融”理念。我国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相对较晚,具有标志性的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是自2007年以来,国家xxx(现国家环境保护部)同银监会、证监会、xxx,相继出台以“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金融”政策,为发展“绿色金融”奠定了基础。从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绿色金融的主要方式集中在银行业的绿色信贷。
(一)发展绿色金融是支撑环保行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责任的提升,环保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作为社会资金的最大提供者,银行业通过信贷杠杆约束污染企业发展、帮助污染企业进行治污工程、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环保产业,而环保产业带来的经济利润也会部分回流至银行业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二)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银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银行业作为运营机构,也要考虑其自身的经营风险和收益。自1994年我国政府确立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后,环境风险已经越来越被金融机构所重视,发展绿色金融成为我国银行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绿色金融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
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不仅需要创新金融理念,践行绿色金融,推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通过绿色金融的发展,助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满足我国发展新经济的需要。
二、国内银行业“绿色金融”相关政策的出台情况
(一)2004年和2006年银监会先后发布《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和《关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切实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六类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和四类产需基本平衡但规模过大的行业(如水泥、煤炭、电力和纺织)实行严格贷款审批制度,严禁银行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长情况,对已投入的贷款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二)2007年5月,银监会联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xxx、xxx、xxx等8部委开展了一次全国性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专项大检查,落实xxx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的通知》,监测、遏制资金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流动,以防止“两高”行业增长过快。(三)2007年7月12日,银监会、xxx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于控制“两高”贷款,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调整和压缩“两高”行业贷款,继续强化对“两高”行业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并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环保部门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并强调“各商业银行要将支持环保工作、控制对污染企业的信贷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一是从三方面着力推进绿色信贷。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严密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关注并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
二是有效控制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关注其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有关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三是加强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树立绿色信贷理念,确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明确高层管理人员和机构管理部门责任并配备相应资源,从组织上确保绿色信贷的顺利实施。
四是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绿色信贷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信贷创新,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授信政策,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标识和统计制度,完善相关信贷管理系统。
五是在授信流程中强化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加强授信尽职调查、严格合规审查、制定合规风险审查清单、加强信贷资金拨付管理和贷后管理,从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方面加强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
六是完善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绿色信贷的全面评估工作,将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建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公开绿色信贷战略、政策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三、国内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项目风险度偏高影响银行业拓展的积极性。目前绿色金融主要方式还是绿色信贷,除了承担社会责任外,商业银行参与绿色金融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规避风险,拒绝向污染企业贷款,避免企业遭环保部门查处而导致贷款不能收回之风险。二是谋取收益,银行可以通过抓住环保带来的机遇,参与一些节能环保项目来获利。然而这两种情况却由于种种现实的体制和技术原因难以达到。“绿色金融”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银行和企业的风险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当前污染企业并没有完全承担污染风险,一部分风险仍由地方政府承担着。同时,污染企业因为少了治污成本,经营状况反而可能好于普通企业;而一些环保项目由于投资期限长、管理成本高,收入不稳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商业银行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迫于盈利和市场份额的压力,缺乏发展“绿色金融”的动力。
(二)绿色金融缺乏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
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但相关配套措施尚未跟进,没有明确银行绿色信贷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没有对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以及有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行业制定更加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几乎所有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多元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另外,绿色信贷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从而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由于缺少推进的激励机制,对环保做得好的企业和银行缺少鼓励性经济扶持政策,也难以有效吸引商业银行支持环保项目。
(三)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完善。
金融机构获得及时和有效的企业环保信息,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的信息沟通不及时,阻碍了企业相关环保记录的传导和共享,导致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项目积极性不高。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该明确分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信息平台和企业征信系统等方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提供先决条件。
(四)绿色金融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绿色金融涉及的专业技术十分复杂且处于不断更新中,从实践经验来看,银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对于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促使商业银行倾向于将信贷资金投向于传统经济领域。
四、国内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的几点建议
(一)成立绿色专项基金,完善政策扶持方式。
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基金参与到绿色金融业务之中,为优质重点绿色金融项目担保,发挥专项基金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少量专项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庞大的资金资源。一方面有助于分担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业务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绿色金融业务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有序发展。
同时,对投资绿色环保产业的企业,应在税收、贴息、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亦或对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领域的税率给予一定差别化政策,以鼓励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上向相关企业提供优惠,同时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建立配套制度建设,促进绿色金融有序发展。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绿色金融等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诸多领域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不利于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应根据科技、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变化,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出修订和完善,为推进绿色金融的有效实施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应在理念、制度、产品和服务方面全方位加快创新,探索建立与绿色经济相适应的客户评价、业务管理、市场管理、风险定价等模式,建立专门的贷款审批流程和信用评级体系与标准,创新考核免责机制,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增加绿色金融人才储备。
绿色金融业务涉及到较深层次的技术领域。发展绿色金融就要求金融机构须增加人才储备、加快专业化队伍建设。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专业队伍建设首先应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金融机构可选择业务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授信决策分析师,组成团队,参与项目评估、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方案拟订和实施,积累经验、学习技术,力争短时期内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国内同业交流、储备一定数量的业务人才。
贷款营销工作报告篇二
主要负责
1、签订合同后,催客户开信用证,并与收到后审核,有问题并通知及时修改。
2、按制定的出货及相关要求与货贷联系租船订舱。
3、与客户确认相关得出货资料后,整理单据,办理木托熏蒸。并准备熏蒸证书。
4、协调好生产部门,按客户不同的包装要求,安排拖车发货。
5、核算出相关的出口数据,制作单据,委托办理出口报关。
6、根据信用证要求,制作并准备相应的出口单据,去银行办理交单议付,有时办押汇。
7、登记相关的出口资料,并按客户要求,每周提供装箱图片、箱封号、船名航次等资料。
8、将资料整理归档,并随时与银行核对每笔货款得到帐情况。并将每月的出口资料提供给财务。
此项工作繁琐且重复率高(自七月份起,几乎每周重复一次),占去了近80%的精力。
期间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也犯过不少错误:
1、拖车订晚了,害同事及工人加班装集装箱。
2、与车间及其他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好。打件时缠绕膜的包装方式出现错误,检查工作没做好。
3、车间加班不及时,常被叔叔点名。
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使我个人的耐心、细心程度及对工作的合理安排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在繁忙之中找条理,危难之中找希望。
主要负责与韩国bestselection公司联系关于此出口美国货物的细节内容,一般通过邮件来回确认。包括三种货物的`包装、结算、出货期、产品质量、木托干湿度、法兰克福展位、新样品及相关产品的变动等等内容,其中大部分是协助王总来完成。
期间曾因业务经验少有过失误:在事情紧急、误解了韩国意思的情况下,与美国客户直接联系。结果给客户造成误解,给王总带来麻烦。
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原本欠缺的英语写作及口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学到了好多与客户交流的技巧及业务上的知识。但离一个成功国际贸易业务员的标准还差得很远,在今后工作中,定会多多注意,加以改善。
将王总与客户的谈判结果(有时旁听并记录)及产品要求、变化等内容传达给采购及生产部门,并负责监督并随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按双方协商及客户要求,准备样品并负责发到美国或韩国。按不同要求,为客户提供图片、报价等,通过邮件反复确认。
通过对此业务的接触,使我对公司的产品有了更好地了解,但距离还差得很远。这对于业务员来讲是一大缺陷,希望公司以后有时间能定期为新员工组织学习和培训,以便于工作起来更顺手。
催goodfela生产并尽快发货;订emicro的细太空,并与收到货后,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邮件联系。由于出口美国货物的任务加重,后来都转给小毕负责。
联系法兰克福展位的装修及邀请函的办理;为领导办理迁证准备资料;与车队、熏蒸、货贷、报关行、快递等搞好关系并与之定期结算费用;服从领导日常安排的各项工作;协助行政部制定部门职责;联系复印机维修,电脑维护等等日常工作。
总体说来,对于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都已比较顺利、较好的完成了。
展望20xx年,我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的去对待每一个业务,也力争赢的机会去寻求更多的客户,争取更多的订单,完善进出口部门的工作。相信自己会完成新的任务,能迎接新的挑战。
贷款营销工作报告篇三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县坚持以林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把林业小额贴息贷款与全县速生商品林、油茶、核桃、绿化苗木、木材深加工等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林业贴息贷款在林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贷款375万元,涉及贷款户34户,共造林1.18万亩,其中速生商品林1.09万亩、经济林0.09万亩。总体来讲,通过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拓宽了融资渠道,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我县速生商品林基地、核桃等经济林基地的建设步伐,极大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政府重视。我县高度重视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在9月22日全县林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县长安排部署了林业融资工作;分管领导曾多次在商业银行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林业贷款机制、办法;林业局领导多次与银行部门沟通协调,为启动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林农贷款做好了铺垫。
(二)目标明确。我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积极搭建林权流转和林产品交易“两大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林政执法、产业产品研发和林业经营服务“三大体系”,以打造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为目标,从规范林木林地流转、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及发展林地经济等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赋予林农经营活动自主权,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发展林业的热情,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党政重视、群众参与、各界投资”的多元化林业发展格局,为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龙头带动。我县通过行政引导,走“公司+基地+林农”的发展模式,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木材加工暨林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培育了龙头企业--华海木业,搭建了经营、加工及销售平台,带动了全县林业发展。在经营销售平台的搭建基础上,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的启动,融资容易了,林农造林积极性高涨,加之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林产品和市场、企业、林农对接的良好平台。
(四)项目拉动。我县坚持把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与林业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整合中低产林改造等项目,用项目推动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的发放,让林农真正得到资金支持。
(五)政策引导。林改“还山于民、还林于民、还利于民”,让农民成为森林的真正主人,随着改革的深入、政策的落实,林地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拓宽了村集体和林农的增收渠道。特别是我县鼓励以承包、租赁和转让等方式搞活山林资源,村集体和林农从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林业经营收益明显提高。高良乡大高良村、五龙乡箐口村户均造林80余亩,采伐收入户均约6万元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贷款难,贷款期限短。目前,各商业银行对林业贷款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正处于探索阶段,造林贷款相当艰难。林业投资周期长,收益期大部分在8年以上,而贷款期限短,无法让其发挥最大效益。盼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与商业银行协调,制定便于操作、利于贷款的有效管理办法,为林农打开筹资渠道,促进林农增收。
(二)林木、林地权证抵押操作难。林木、林地权证抵押,国家虽有指导性意见,但具体操作难,加之中介评估机构对森林资源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极不规范,各商业银行很少发放林木、林地权证抵押贷款。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结合林改尽快出台林木、林地权证抵押操作意见,有效盘活林木、林地资源。
贷款营销工作报告篇四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一日 印发农发行字〔1996〕6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管好用好扶贫贷款,提高效益,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法规,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性质。扶贫贷款是为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设置的政策性贷款,是有偿有息信贷资金,专项用于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支持贫困农牧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第三条 贷款原则。扶贫贷款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借有还,到期收回”等基本信贷原则,依法管理,确保扶贫贷款周转、安全和效益。
第四条 贷款方针。扶贫贷款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项目管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把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扶贫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第二章 贷款范围和用途
第五条 贷款范围。扶贫贷款投放范围,为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
第六条 贷款用途。扶贫贷款主要用于:
一、重点支持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效益高,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服务业。
二、支持能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量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
三、支持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建设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商品生产基地及支柱产业。
四、适度支持既富民又富县、增强贫困县自我发展能力的县办工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及国营农业企业项目。
二、三产业。
六、适度支持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
第三章 贷款对象与条件
第七条 贷款对象
一、列入扶贫规划的贫困户。
二、贫困乡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安排贫困户劳力就业的农业、工商、商业及服务业等各种企业。
四、承担扶贫开发任务的各类经济实体。
第八条 贷款基本条件
一、生产经营项目列入扶贫开发规划,扶贫任务明确,措施具体,产品符合社会需要,预测经济效益可靠。
二、项目权属清晰,承贷主体明确。
三、贫困户申请1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可不受自有资金比例限制,可以放宽担保;其它项目贷款应有不低于20%比例的自有及自筹资金,有符合抵押、担保贷款条件的抵押物、担保人。贷款企业应参加财产保险。
四、贷款企业必须有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筹建许可证;在经办行开立基本帐户,并向经办行报送经营计划和财务报表。
五、贷款对象必须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恪守信用,保证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第四章 贷款种类、期限和利率
第九条 贷款种类。扶贫贷款分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非贴息贷款两种。其中,扶贫贴息贷款全部用于覆盖贫困户面广、收益率较低的特困乡村办产业和项目。扶贫非贴息贷款,重点用于项目周期短、收益率较高的产业和项目。
第十条 贷款期限。
一、贷款期限根据贷款项目不同的生产经营周期和借款者综合还款能力分别确定。
二、贷款期限一般为一至五年;建设周期长、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最长不超过七年。其中,五年以下贷款,不定宽期限;五年期以上的贷款,宽限期为二至三年。
第十一条 贷款延期
一、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和借款企业应当提前向经办行申请贷款延期。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延期还应当由保证人、抵押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是否延期由经办行决定。
二、一年以上贷款,贷款延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一至五年期贷款,贷款延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五年期以上贷款,贷款延期不得超过三年。
第十二条 贷款利率。各类扶贫贷款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和规定,及时计收利息。对项目贷款和企业贷款,实行按季收息;对贫困户贷款,实行按年收息。如遇国家利率政策和规定调整,按调整后的利率政策和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贷款贴息。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有三种:中央财政贴息、地方财政贴息和部门贴息。
一、中央财政贴息,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即由总行与财政部统一结算后,再与各省区分行结算。
二、地方财政贴息办法由各省区分行与地方财政部门商定。
三、部门贴息,由主管部门将应贴补的贷款利息直接贴给借款人。
第五章 办理贷款基本程序
第十四条 办理扶贫贷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一、受理借款申请。经办行受理借款单位或贫困户提出的借款申请后,要对所报贷款项目进行初审,并签署审查意见逐级上报。
二、贷款评估。经初审同意的项目报上级行列入计划。上级行批准项目计划后,经办行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续建项目和流动资金贷款要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审批行。
三、贷款审批。审批行对经过评估的项目,按照贷款条件进行审查、决策,并履行审批手续。
四、签定借款合同。对已经审查批准的贷款,借贷双方按照《借款合同条例》和有关规定签定书面借款合同,办理借款手续,按生产进度适时发放贷款。
五、建立贷款登记簿。经办行在贷款业务发生后,要逐户建立贷款登记簿,记载、反映贷款发放、收回、占用形态、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内容。
六、贷款监督检查。贷款放出后,对借款人执行贷款政策、借款合同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和违约的要及时纠正处理。
七、按期收回贷款。要坚持按照借贷双方商定的贷款期限收回贷款。贷款到期前,书面通知借款人准备归还借款本息。借款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如期偿还贷款,可以在到期前申请延期归还,经银行审查同意后,银行可以按照新约定的期限收回贷款。
八、经济活动分析。经营扶贫贷款业务要注重经济活动分析,掌握扶贫贷款运用状况和影响正常运转的因素,研究改善贷款管理的任务目标和提高贷款经济效益的政策与措施。
九、总结报告。要经常地或定期地总结贷款管理工作经验,并向上级行报告。要在项目建成和收回全部固定资产贷款后,按项目分别进行竣工总结和项目总结。
第六章 贷款管理
一、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的数量及贫困程度;
二、上年扶贫贷款计划完成情况和贷款管理、效益水平;
三、申报的贷款项目计划;
第十六条 合同管理。
一、扶贫贷款要按照国家发布的《经济合同法》、《借款合同条例》和有关金融法规,由借贷双方签定书面借款合同,依法管理。
二、借款合同必须符合法律程序,明确借贷双方权利义务,手续完备,依法成立。容易引起纠纷的合同,要办理公证。
三、依法业经收回的贷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追索。
第十七条 项目管理。扶贫贷款实行全面的项目管理。各级行申请扶贫贷款的项目计划,要正式行文上报,内容包括:计划说明、项目分类、效益分析、市场预测等。每年年末之前各省级分行上报到总行。
第十八条 限额管理。要根据项目贷款风险度、自有资金比例以及资产负债率等,合理确定借款人的贷款限额,具体由各省级分行自定。
第十九条 核算管理。
一、各项扶贫贷款要准确记入总行规定的会计科目。
二、各行要建立半年报制度,按总行颁发的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反映扶贫贷款进度和执行效果。
三、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要在总行规定的扶贫贷款有关科目中记载核算和反映。
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各级行都要建立健全扶贫贷款经济档案和项目档案。档案按项目分别设立备选库、执行库、资料库,记载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贷款发放、信贷制裁、贷款检查及经济活动分析等情况。
第二十一条 审批权限。建立贷款的分级审批制度。要根据贷款项目风险度、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以及自有资金比例确定各级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在审批权限以上的贷款,必须报上级行审批。
第七章 贷款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二条 建立扶贫贷款使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投放要与使用效益、贷款的回收挂钩。对贷款使用效益好、回收率高的地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反之,要扣减下年度贷款计划。
第二十三条 建立严格的扶贫贷款年度审计制度,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扶贫贷款,不准贷前扣息,不准从贷款中预收风险保证金,不准以新贷抵旧贷,违者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贷款对象实行信贷监督。主要监督下列内容:
一、是否尽了扶贫义务。
二、在贷款使用上是否执行国家的扶贫政策;
三、是否履行借款合同;
四、是否遵守信贷政策和规章。
对违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依据情况给予下列信贷制裁:
一、加息或罚息;
二、停止新贷款;
三、扣收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对一个贷款对象可同时适用两种以上的信贷制裁。
第二十五条 贷款内部监督。主要监督下列内容:
一、执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二、执行贷款管理规章;
三、贷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安全保障和周转运用。
贷款内部监督的主要方式为:行长和上级行贷款管理机构对下级行、基层营业单位和贷款管理人员的贷款管理进行监督。同时,下级行、基层营业单位和贷款管理人员对上级行和贷款管理机构的贷款决策进行监督。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注:宽限期--所谓宽限期就是在这期间内只付息不还本。确言之,系指银行规定的借款人开始第一次还款的最低期限,该期限不是贷款期限的延长或附加,而是小于或至多等于贷款期限。如其借款人向银行借得贷款100万元,银行定的贷款期限为5年,宽限期2年,即该借款人从第三年起,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开始归还贷款,直到第五年要全部还清100万元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采用宽限期做法,这是国际惯例,目的是为了减轻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一次性还清全部贷款的压力。
贷款营销工作报告篇五
1998-6-16 中国农业银行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和依据。为切实加强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依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贷款通则》、《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性质。康复扶贫贷款是为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而安排的专项信贷资金,必须坚持借款自愿、贷款自主的原则,严格履行借款合同,有借有还,到期归还。
第三条 贷款方针。康复扶贫贷款坚持开发式扶贫、扶持到户到人的方针,以扶持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为目标,依据政策导向,强化资金管理,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 贷款范围和用途
第四条 贷款范围。康复扶贫贷款用于非国定贫困县(市),只能安排在计划规定的、配套资金落实的县(市)内,以残疾人贫困户作为资金投放、项目实施和受益的对象。
第五条 贷款用途。康复扶贫贷款只能用于扶持农村残疾人贫困户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主要以“小额信贷”的方式直接扶持到残疾人贫困户。
第三章 贷款对象、条件及方式
第六条 承贷主体。康复扶贫贷款由县级残疾人联合会确定的承担扶贫开发任务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或扶贫经济实体承贷承还。
第七条 贷款条件。残疾人服务机构要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在经办行开立基本账户,地方配套资金必须按规定到位;必须向经办行报送贷款使用计划、扶持残疾人贫困户清单及生产经营项目,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恪守信用,保证贷款按期归还。
扶贫经济实体除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生产经营项目要有市场,有效益,列入当地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扶贫任务明确,扶持对象落实,措施具体,项目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10%,预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靠,并向经办行报送经营计划、财务报表。
第八条 贷款方式。实行小额信贷扶持到户的贷款,承贷主体资信良好,确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经过当地行审查评估,可以实行信用放款。扶贫经济实体承贷承还的贷款,一般实行担保贷款方式。
第四章 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九条 贷款期限。残疾人服务机构承贷承还的贷款期限为5年,5年内滚动安排使用。贫困户贷款收回后,存入残疾人服务机构在经办行的专用账户,并由残疾人服务机构确定新的扶持对象,经当地行审查后继续周转使用。
扶贫经济实体承贷承还的贷款,期限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生产经营周期和承贷单位的综合还款能力分别确定,最长不超过5年。
承贷单位要负责及时归还贷款。无故拖延不还或挪作他用的,要按规定加罚利息。
第十条 贷款利率。康复扶贫贷款执行国家统一的扶贫贷款利率,向借户按季按年利率2.88%计收利息。财政按扶贫贷款利率与农行向借户收取利率2.88%之差,按季给予贴息,贴息额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负担一半。中央财政贴息部分由财政部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审核上报的康复扶贫贷款的规模确定,并直接拨付给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省级财政贴息部分,由省级财政根据当地残联核报的康复扶贫贷款数确定,贴息拨付给中国农业银行各省级分行。财政贴息期限与贷款期限一致,贷款期限5年,贴息5年。
第十一条 贷款使用。经办行要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做好康复扶贫贷款的调查、审查和审批,及时发放,加强经营管理,确保贷款效益。要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依据残疾人服务机构或扶贫经济实体申报的贷款使用计划、残疾人贫困户清单以及生产经营进度及时拨付资金。经办行要在每年第四季度将本年度康复扶贫贷款使用情况逐级上报。
第五章 贷款管理
第十二条 计划管理。康复扶贫贷款计划由总行根据有关考核指标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协商确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一年一定,不搞基数化。康复扶贫贷款计划分配的基本依据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年度贫困残疾人数量和贫困程度、贷款使用效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等。康复扶贫贷款计划不得挪用,当年未用完,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中国农业银行各级分行在每年第四季度根据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申报的贷款项目,编制下一年度贷款项目计划,逐级上报。
第十三条 合同管理。康复扶贫贷款必须由借贷双方依法签订书面借款合同,按合同内容和要求依法管理。
第十四条 核算与监测。康复扶贫贷款要准确计入总行规定的会计科目。各分行要建立康复扶贫贷款经济档案,建立贷款监测分析与报告制度,逐级准确及时反映康复扶贫贷款执行进度和使用效果。
第十五条 贷款审计。各级行要建立经常性的贷款审计制度,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康复扶贫贷款,严禁以各种形式变相提高对贫困户的贷款利率。要与国家审计部门和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康复扶贫贷款的使用情况的检查。对投向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纠正。对地方配套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贴息资金不到位的,中国农业银行有权停止发放贷款。
第十六条 建立贷款使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贷款计划安排要与贷款使用效益、回收挂钩。对贷款使用效益好、回收率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要给予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解释和修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