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土壤质量提升三年工作计划方案篇一
坚持以群众对教育的期盼为着眼点,扎实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提升全体教师执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力争常规工作有新路,重点工作树新势,教学质量创新高,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全力打造区域内品牌学校。
二、工作要点:
1、推进精细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师教学目标管理考核的科学性。
2、推行任课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提升教师整体执教能力。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制度建设。
4、推进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推进课后延迟服务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质量兴校,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首要任务。
1、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转变质量提高方式,以“优质轻负”为目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提高效益为追求,全面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全面落实教学常规要求。
方位地将有效教学落到实处。要把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着力把好“四关”:即严把备课关,着力突出“研究”;严把课堂教学关,着力突出“有效”;严把作业批阅、讲评关,着力突出“精细”;严把辅导关,着力突出“勤实”。要切实提高教学自查的有效性,做到凡考必严、凡考必评、考前必备、考后必思。
二是要大力加强有效课堂建设。
切实加强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等不同课型的研讨,以追求有效、高效为目标,形成一定的课型范式。以教学基本功大赛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有效课堂大展示”活动,推广有效课堂的成功范式,展示有效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三是要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机制,通过校本教研,凝聚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益,增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推进校本教研和师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2、切实加强体艺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创新、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和冬季长跑、跳绳,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丰富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表演的技能水平。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1、抓骨干,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名教师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体
现,也是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的基本保证。要切实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从示范教学、论文发表、教学实绩、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名师队伍建设水平,争取培养出一批镇、县级名师。
2、抓考核,完善教师教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认真贯彻《x校20_教师质量目标责任书》,《x校教师岗位竞聘实施方案》,把实施质量目标绩效考核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落实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校内教师聘用合同制和教师岗位目标完成奖励制,坚持公平合理、规范有序、优绩优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继续深入教师岗位开展大练兵活动。学校将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并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积极参加网上教研活动,实践资源共享。加大教研力度,规范教研行为。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积极参加小教部组织的各项教学展评活动。选派部分教师到省市名校参观学习,讨教经验,开阔视野。
(三)强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三是要强化考核。要加大管理过程的考核力度,以严格的考核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考核机制建设,明确专人负责,加大考核的力度,提高考核的精度,增强考核的效度。
2、抓好持久管理。一是要使常规成为师生的习惯。要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各项规范要求,做到熟记于心,并逐步内化为素养、外显为习惯,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要自觉地遵守常规要求。教职员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接受规范要求的培训,清楚工作程序,明确行为要求,逐步成为习惯。二是要使管理成为常规工作。学校师生要形成“常规管理人人有责”的共识,每个人都要在清楚行为规范的同时,明确自己负有的常规管理职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强化“工作即管理,管理即工作”的责任意识。要努力使“常规管理”成为“管理常规”,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事事都有人管”的管理状态。
(四)抓好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1、认真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三会”: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会、成绩分析会。每学期每会至少3次,各校要做好记录备查。跟踪好毕业班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毕业班的教学策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落到实处。
进行研究,使考试内容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教师,树立大循环长远的教学思想;三要经常化,使考试内容落实到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
土壤质量提升三年工作计划方案篇二
(一)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因此,启动并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体育课,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提升中小学体育质量,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增强学生体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渠道。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推进我省广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到2015年: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体育骨干教师团队,打造200个优秀体育教研组和120名体育教学名师;在省、市教研中心评选的体育优秀课或市级体育精品课基础上,评选表彰200节省级体育精品课、构建示范性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库,搭建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使85%以上的中小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评选400所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先进学校;创建30个辽宁省中小学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示范县区,推动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区域性的普及与提高;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辽宁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项目
(1)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发展;通过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每年对100名体育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一次省级培训,培养省级体育学科带头人,并通过逐级考核推荐每年评选出30名优秀体育教学名师,充分展示他们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利用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带动我省体育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
(2)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城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均衡发展。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难点问题,在促进城乡体育教师互动交流中,实现体育教学均衡化发展。每年组织一次省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深入基层学校,尤其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上一周体育课,同时对当地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薄弱问题。
(3)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形势,定期举办体育教学现场观摩会、研讨交流会、外出考察学习,开拓体育教师与教研视野,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经验与我省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
2.体育精品课建设项目
(1)加强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要按照省教研中心下发的《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学科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密度,打造有效课堂,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挖掘具有特色与实效的校本课程,聚集优秀的运动项目,使之成为学校课程中的教材,并发挥教师教育潜能,拓展教学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土壤质量提升三年工作计划方案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学生培养思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现存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土壤质量提升三年工作计划方案篇四
1.生源情况:枣庄二中地处枣庄市所辖最小区县台儿庄区,服务人口28万人。近几年,每年招生1100名,而报名生源在1400名左右,每年招生分数在440分左右,超过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均为个位数。
2.师资情况:教师队伍缺编严重,学校自行招聘的教师工作不稳定,无编的青年教师一个接一个考调出去,学校成了培育优秀教师的试验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优势与潜力:枣庄二中拥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优良的教风、学风,师生拼搏意识强,教学改革风气浓郁,三六五课改、分层次教学已成为学校亮点。台儿庄古城建设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明年九月,学校将完成搬迁,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我们将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重点工作,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教育质量激励机制,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和训练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努力完成“三项任务”,实现“一个目标”。
三项任务:一是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二是完善课改,注重实效,落实课堂教学提升效益的主渠道。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一个目标: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业水平考试比上学年合格率提升5%,优秀率提升10%。
开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提升,提倡三个抓好,做到四个有效,严格五项管理。
围绕一个核心,就是把提高质量作为开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活动的核心任务。
坚持两个提升,就是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的提升。
提倡三个抓好,就是提倡全体班子成员一是静下心来抓好管理,二是潜下心来抓好质量,三是沉下心来抓好落实。
做到四个有效,就是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
严格五个管理,就是严格领导班子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常规管理、教育资源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研究,扎实推进课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1.落实“六制四清三达标”制度,全面提高管理质量。首先,学校教学质量“一把手”责任制,坚定不移地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和质量的核心意识。其次,教学质量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直接责任制,实施科学管理和指导,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第三,年级教学质量责任制,责任人为包级干部。第四,学科教学质量责任制,责任人为学科备课组长。第五,班级教学质量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责任制。第六,教师个人学科质量责任制。这样,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班主任作为学校工作“终端”管理者、落实者的作用。二是落实“四清”管理,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要求师生向每节课要质量,利用自习课、错题集,实施学生“日反思”,努力做到学习内容自查、自纠、自清。任课教师和年级组精心组织“三达标”考评。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研修培训模式,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利用校本培训、集中培训、暑期培训、远程研修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教学与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培训,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三是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教研意识,营造人人参与教研、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赛课、评课、研讨交流,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紧紧抓住质量这一生命线,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好分层教学,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关注所带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站起来能摘到桃子”,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奠定基础。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注重鼓励性,学科在制定“堂清”“日清”“周清”“单元清”目标时,通过分层练习,设置不同“阶梯”,从而让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加大评价奖惩力度,全面提高教学与管理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优化奖惩办法,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学与管理过程的精准性、实效性,促进教学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二是完善评价机制,落实末位淘汰,及时兑现奖励结果,提高教师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面对高中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将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寻找差距,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沉下身去,静下心来,从现在做起,从细处着手,向教学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充分挖掘师生潜力,创新工作,锐意进取,力争下一年度教育教学质量有更大提升。
土壤质量提升三年工作计划方案篇五
(一)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因此,启动并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体育课,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提升中小学体育质量,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实施《体育质量提升工程》,是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增强学生体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渠道。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目标
通过《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推进我省广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体育骨干教师团队,打造200个优秀体育教研组和120名体育教学名师;在省、市教研中心评选的体育优秀课或市级体育精品课基础上,评选表彰200节省级体育精品课、构建示范性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库,搭建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使85%以上的中小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评选400所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先进学校;创建30个辽宁省中小学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示范县区,推动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区域性的普及与提高;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辽宁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实施项目
1.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项目
(1)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发展;通过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每年对100名体育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一次省级培训,培养省级体育学科带头人,并通过逐级考核推荐每年评选出30名优秀体育教学名师,充分展示他们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利用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带动我省体育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
(2)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城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均衡发展。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难点问题,在促进城乡体育教师互动交流中,实现体育教学均衡化发展。每年组织一次省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深入基层学校,尤其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上一周体育课,同时对当地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薄弱问题。
(3)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形势,定期举办体育教学现场观摩会、研讨交流会、外出考察学习,开拓体育教师与教研视野,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经验与我省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
2.体育精品课建设项目
(1)加强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要按照省教研中心下发的《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学科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密度,打造有效课堂,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挖掘具有特色与实效的校本课程,聚集优秀的运动项目,使之成为学校课程中的教材,并发挥教师教育潜能,拓展教学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