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一
信纸是人们书写文字的常见媒介之一,无论是写给亲友的信件还是正式的公文文件,信纸的品质和内容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素养和思维风格。因此,在信纸上书写文字不仅需要注重文字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规范性,更要注意信纸的形式和质感,传达出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与态度。下面,我将从自己的书写经验出发,分享一些信纸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论述信纸的选材
劣质的信纸会影响到文字的展现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读者的接收体验。因此,选择一款质量好、颜色美、质感佳的信纸,是写好信件的重要前提。如何选择好的信纸呢?我认为,首先要考虑所写信件的重要性和功能性,选择适宜的信纸尺寸和材质。其次,要尽量选用中性色彩,避免选择花哨的颜色,以免影响了正式信函的严肃性和可读性。
第三段:强调信纸的排版
信纸的排版也是写好信件的关键。一份优秀的信纸必须精心设计,分配好每一个版面,使得文字和图形更加合理布局,同时也要保持清晰易读,无任何遮挡的贯彻一致的原则。当书写正式信件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包括标题、日期、收件人及发件人的信息等等。在书写前,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绘制简单的版面和标题,确定好每个版面所要展现的内容,有利于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现文本信息。
第四段:文本的文字表达
最重要的当然是信件的文本内容,书写的信息和表达的感受都必须清晰、准确、生动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合适的词汇和优雅的语言是表达意思的前提,同时还要兼顾到受众的背景知识、关注点和理解能力,使得读者可以快速地读懂文本,全面把握准确的意思。在信纸上书写时还要注意手写规范,遵循书写基本规范,使得信件更具有美感和可读性。
第五段:总结
总体来说,写好信纸需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你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把内心的感受以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倾泻在纸面之上。同时,适时的反省和总结也是很重要的,便于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进一步提高撰写能力,让写作成为更加愉悦和自信的过程。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二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陈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专注、忘我。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青年“看鱼”的特别之处,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陈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同时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青年的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让学生想象自己看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三
在画画这一领域中,纸上作图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一种形式。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画家,都需要通过纸上作图来锻炼基本素描和构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使用好工具和材料是纸上作图的基础。好的铅笔、橡皮和纸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作品。选择合适的铅笔硬度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我会用硬质铅笔进行细节勾勒,用中等硬度的铅笔进行线条勾勒,用软硬度的铅笔进行阴影和渐变。而纸张的质地和厚度也会对作品产生重要影响。光滑的纸张适合细腻的画风,而粗糙的纸张则适合表现质感和质地。
其次,要善于观察和捕捉细节。纸上作图的特点是可以进行慢慢细致的观察和描绘。画家需要用心去观察被绘画对象的各种细节,无论是形状、比例还是构造。只有准确地捕捉到这些细节,才能够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重形状的准确和比例的准确。可以通过用画布上的尺寸进行参考,或者利用比例的方法进行测量和估算。同时,观察和描绘细节不仅仅局限于对象本身,还可以着重描述光影的表现,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其三,培养良好的构图能力是纸上作图的关键。构图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美学理念,将画面中的元素进行布局和安排。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在进行构图时,要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和重心的安排。可以通过平行线、对角线等构图原则来调整画面的比例和位置。另外,还要注意画面的线条和形状的流动,以及色彩的协调和层次感的处理。一个成功的构图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故事性。
第四,加强反思和提高自我。纸上作图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每次完成一幅作品后,我都会仔细回顾自己的作品,寻找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细节的问题,如线条是否勾勒得准确、用笔是否流畅连贯等,都需要找到并加以改正。同时,我还会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技法,从而丰富自己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提高自己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要保持耐心和坚持。纸上作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绘画的技巧和素养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因此,保持耐心和坚持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画家需要花时间去细致描绘和丰富画面,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水平。
纸上作图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练习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使用好工具和材料、善于观察和捕捉细节、培养良好的构图能力、加强反思和提高自我、保持耐心和坚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素养,实现艺术的追求和自我表达。希望以上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广大的纸上作图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四
在文学史上,题材决定论曾盛行一时,其偏颇乖谬终致遭到今人贬斥唾弃。然而,题材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仍然坚硬地存在。它是作者观察历史与现实所选取的一种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素养和艺术眼光,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此而言,《宣纸上的记忆》在书法散文领域的探险与它的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宣纸上的记忆》副题为“中国古代书法人物小影”,表明该书锁定了这样一种写作意图:对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整体考察。而这样的自觉意识,在这本散文集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读者既可看到对王羲之、王献之、张旭、颜真卿、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文徵明、八大山人、郑燮、邓石如、吴昌硕等书法大家的解读,也可看到对陆机、贺知章、李白、杜牧、陆游等诗人的阐释,还能看到对皇帝书家赵佶的论说,对负面人格者张瑞图、王铎的审视,对戊戌先贤康有为、梁启超的鉴析……然而,如此指点尺幅激扬文字一路走来,呈现于读者眼前的,已非仅限书法的审美与书法家的品评,而是容纳了更为广阔的历史与文化意蕴。这一串长长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解读为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
对这些或居庙堂、或隐于市、或遁山林的古代书家及其书艺的圈点,其实也是对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一种剔爬梳理。这些书家的命运际遇、人生忧欢,与一段段历史的华彩与悲歌水乳交融。中国书画重人格、道德与学问修养,认为习艺者人格高迈、识见宏远方能霞想云思、兴会标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具上下千古之虑,方能腕下呈纵横万里之势。清人松年曾云:“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已亏,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中国古代书家身上太多地浓缩了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精神取向,因而使得系统的鉴识成为一种高难动作,对鉴识者的审美能力与历史洞察力均是一种严格的考验。
《宣纸上的记忆》的作者不惮艰难,力扛大任。他广泛云游,觅览真迹;埋首案头,披阅典籍。不仅深研书法作品,而且参究百科群书。作者或沉思低吟,或激情高歌;或行云流水,或凝重迟疑。知人又论世,品书也论史。他谈陆机的`《平复帖》:“从文字处理到书写,都是极其随意而且质朴无华的。字形的大小倾侧,笔画的粗放,流露着他未经雕琢的急切情绪,与《文赋》的精心和华丽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或者说,随心而出与深思熟虑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中,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无数的可能性。”他解说黄道周之书法精神:“书法是处于诞生状态的语言,自由的语言——所谓以笔墨悟道,它是以一个人的生命内动力为根本的。它不为金钱而诞生,也不为谋取一官半职而诞生,只为自由的语言而诞生。”……一篇篇美文,亦一篇篇论文,那些评述里,有艺术的鉴赏,有道德的扬抑,有历史的反思,美学的、道德的与历史的批判统一于作者的笔下。
《宣纸上的记忆》所书写的那些人物已离我们远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民族文化的珍贵价值更为彰显。作者说,他写的那些人物“就凝结于这些笔墨之中,凝结于这些线条的时空之间”,从中寻找他们,辨认他们,就可以留住文化,记住历史。多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曾有论诗名句“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以此形容刘长春的书法散文写作,我以为亦颇切近。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五
领航是导航一项基本能力,它需要在前行的过程中判断未来的方向,为未来的航线规划出一条可行的路线。领航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提高领航能力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领航心得体会方面的一些感悟,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二、开拓视野
首先,在领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信息,以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世界是多元的,我们不能固守狭隘的世界观,才能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和领航。就像一个旅行者,如果一旦失去方向感了,如果抱怨是毫无意义的,他需要抬头看看周围的地景和找人询问路线,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更好的方向。
三、提高分析能力
其次,在领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我们需要对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考虑,只有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才能确立出正确的方向。所以在分析能力这一方面,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适当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如通过与人交流、阅读、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优化方案能力。
四、建立信念
除了开拓视野和提高分析能力外,领航的成功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想清楚我们究竟要走的路,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行。如果我们缺乏信念,可能会在跋山涉水中迷失方向,最终陷入困境。因此,建立信念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善于总结
最后,我们还需要善于总结,在领航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不断地总结,我们才能在以后的领航过程中更加从容镇定地面对各种问题。另外,总结也能够帮助我们找出自己在领航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的改正和提高。
结语:
总之,领航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一个有着成熟领航经验的人无疑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希望上述的领航心得体会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同时也希望大家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为自己的领航之路不断锦上添花。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六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劳、专注的品质。(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难点)
导学过程
自学质疑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下面词语:
花港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泉白如玉: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赏心悦目:
工笔:
速写:
二、交流解惑
1、细读课文,思考: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在文中找到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2、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理解“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展示点拨
这篇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四、达标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港( ) 澈( ) 壶( ) 缸( )
巷( ) 撤( ) 壳( ) 缺( )
罢( ) 绣( ) 徽( ) 聋( )
摆( ) 诱( ) 微( ) 笼( )
2、我会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笑了。 他笑得那么甜。
他画金鱼很专心。
池水很清。
3、小练笔。
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五、教学反馈
课件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七
写作是一种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不仅可以让人们进行传递,还可以让人们思考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无论是学生还是专业写作者,写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然而,许多人发现难以将他们的心得体会写到纸上。那么,如何将你最深刻的体验和想法转化为文字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以帮助你把你的思考转化为清晰、连贯、充满力量的文字。
第二段:记录你的观察和想法
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先记录下你的观察和想法。你可以从自己的经验、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朋友和家人的故事中获取灵感。关键是要将你的关注点缩小到你最感兴趣和最有经验的领域或主题。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可以写一篇有关你的烹饪技巧、你最喜欢的烹饪食材或你最喜欢的做法这样的主题。不要忘记记录下你的体验和感受,以便后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三段:组织你的想法和观点
当你记录了你的观察和想法,你需要组织它们,以呈现出一个清晰的结构和有条理的论点。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你组织你的思维。例如,你可以使用流程图、思维导图或框架来记录你的想法并将其组织成逻辑结构。将你的观点以支持论点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让你的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思路和论点。
第四段: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引用支持
词汇和引用支持可以帮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深入和可信,这也可以让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引用支持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加富有情感,也可以让你的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你的想法。在选择引用时,确保你在文中引用的信息能够为你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要确保你使用的引用资料来自可信的来源,这样读者才会更容易相信你的观点。
第五段:审阅和修改
最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阅和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审阅和修改中,你需要仔细检查文章中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并删除那些重复、冗余或不相关的内容。确保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都与你的论点相关,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还要检查文章的格式、字体和排版,使之整体看起来美观、整洁和专业。
结论:
写作是一个技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提高才能够得到改进。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技巧,来帮助你把你的体验和想法转化为清晰、连贯、充满力量的文字。使用这些技巧并不需要过多的时间和努力,只要每天花一些时间练习,就可以逐渐提高你的写作能力。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在写作中体察到自己思考的深度,并将你的思考与其他人分享。
纸上的心得体会篇八
“纸上谈兵”大家都听说过吧!可纸上站兵就很少有人听过,而我,却经历过纸上站兵。
一天上午,老师说要玩游戏。同学们疑惑不解,真的吗?不会是骗我们吧。到了中午,大家半信半疑地等待老师。一会儿,老师来了果真带我们来到了操场。我们被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8个人,老师又给每组发了一张报纸,说:“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纸上站兵’。”同学们在底下窃窃私语“‘纸上站兵’怎么玩啊?我们只听说过纸上谈兵,‘纸上站兵’我们还是头一回听说。”
老师开始讲游戏规则了“你们要想办法,让这张报纸上站最多的人,条件是脚不可以碰到报纸以外的地面上。站上去后坚持5秒,就算成功,看哪一小组最快、站的人最多!”
游戏开始了,只见同学们有的背,有的单脚站,有的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一窝蜂的就往报纸上站,可是5秒还没有到大家就散开了,我们开始商量对策,先让身体娇小的颖站在报纸中央,我们再单脚站上去抱着许颖,可是还是失败了。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许颖先上去,然后赵海娇上去,再让……等我们全部站上去后,里面的同学就撑不住了,又失败了。这是传来了一阵欢呼声,已经有一组成功了,“第一被抢去了,第二可能再被抢了,可是怎么办呢?”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我们组的一位同学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立刻得到了其他组员的肯定。经过前两次的失败,大家难免有些灰心,但还是抓着一丝希望不放,又开始尝试了:我们单脚站在报纸上面,抱在一起,留一个缝隙让一个体积小的同学站进去,踩在我们的脚上,大家摇摇欲坠,同学们感觉5秒时间过得非常慢,终于我们成功了!第二名得到了,同学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个游戏过后,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团结一心,就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