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一
第一段:介绍颐和园和听课的背景(大约200字)
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顶峰。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观颐和园并聆听了一堂关于颐和园的课程。这次课程是由颐和园的专家讲解,可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参观和听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颐和园的魅力,也对这座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对颐和园课程内容的介绍(大约300字)
这堂课程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老师讲解的内容十分详细,涉及到颐和园建造的背景、规划的原则以及建筑的特点等。他还对颐和园的景点进行了介绍,解释了每个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听课,我了解了颐和园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三段:对颐和园的印象和感受(大约300字)
在参观颐和园的过程中,我对这座园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颐和园的建筑精美而独特,完美地融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其次,园内的景点设计得非常巧妙,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故事,给人以深深的感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颐和园的湖泊,湖水清澈透明,如同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园中。整个颐和园给人一种宁静、神秘和庄严的感觉。
第四段:从颐和园中学到的东西(大约200字)
通过参观颐和园和听课,我不仅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也学到了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颐和园的建造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难,但它始终坚持了美的追求。这给我教导了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重要性。此外,颐和园的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这也提醒我要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并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大约200字)
通过听颐和园的课,我对这座园林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颐和园让我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正能量。这次听课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的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颐和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将一直激励我追求美和深入学习的精神。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3.那么,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整体感知,首尾连读
1、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2、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3、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3、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这与整篇课文“移步换景”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让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种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同学做个介绍吗?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作业是: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同学作讲解。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游览颐和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激情点题
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读写结合
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五 布置作业
1、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低年级的同学。
2、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三
颐和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也是一座文化名城。作为一名读者,我有幸在颐和园进行了一次阅读体验。通过这次体验,我对颐和园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颐和园之美催生了阅读的愉悦。颐和园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精致的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无论是湖光山色还是翠竹红墙,处处散发着一种静谧和优雅的美感。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变得更加快乐和舒适。坐在一片绿草地上,阳光洒在书页上,仿佛与书中的世界融为一体。这种愉悦的阅读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书籍的热爱。
其次,颐和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为阅读提供了丰厚的素材。颐和园曾是清皇、后储和妃嫔放松休息的地方,也是他们临幸的地方。这里有乾清宫、佛香阁等御用建筑物,每一间房屋、每一座亭台,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对于阅读而言,这些故事和背景是宝贵的财富。在这里读书,就像是在生动的历史中穿梭,颇有一种领悟历史的奇妙感觉。
然后,颐和园的文化氛围对于阅读者来说是很有助益的。在颐和园的读书角落,经常能看到一些读者认真阅读并讨论着书中的内容。这种阅读氛围不仅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启迪,也能够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发现自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书中的内容,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同时,颐和园的文化氛围也使我更加珍视阅读的过程,享受其中所带来的思考和灵感。
最后,颐和园也是一个促进自我反思的地方。在这个美丽的园林中,我常常能够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安静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清静的环境,让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冥想。而阅读恰好是一种引导我反思的工具。通过阅读,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追求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提高了自省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总之,颐和园给予了我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颐和园之美催生了阅读的愉悦,丰富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厚的阅读素材,文化氛围则使我受益匪浅。在颐和园的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享受了美景和静谧,也得到了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次阅读体验的启示,让我更加热爱阅读,并深知阅读对于人的成长和素养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能够继续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并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深入的体会和更广阔的视野。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四
颐和园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历代帝王的行宫和享受生活的地方,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颐和园的独特之处,许多学校开设了颐和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亲自感受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我有幸参加了听颐和园课程,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颐和园课程带来的视觉盛宴
参加颐和园课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这座模仿南方水乡风格而建的宏伟园林。途中,我们穿过了奇峰畸石,穿越了高低起伏的地形,犹如进入一个仙境。在购票大厅里,我首次领略到了皇家园林的规模和魅力,大片的绿树、蓝天和白雪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进入园区,我被湖光山色所吸引,不可思议的美景仿佛使时间静止了。在主景区坎山上,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水面,构成了令人陶醉的景色。每一个角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陶醉其中。
第三段:颐和园课程带来的文化启发
颐和园并不仅仅是一座园林,它还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课程中,我们获得了关于颐和园历史、设计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园林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听取了专家的解说,了解到了颐和园的修建过程和设计思想,比如它整体以山水为主题,营造出了古人崇尚山水意境的精神家园。我们还参观了颐和园中的一些重要景点,如颐和园长廊、万寿山庄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和景点更加深化了我对颐和园文化的了解。
第四段:颐和园课程带来的情感体验
颐和园课程不仅带给我们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园中漫步时,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青翠的树木、鲜花盛放的花坛,伴随着微风的吹拂,使我心旷神怡。在颐和园的湖边,我看到了一只白鹭翩翩起舞,仿佛给整个园区增添了一抹生命的色彩。由于颐和园开设了专门的亲子课程,我还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参与,亲身感受到了园林对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家庭团聚的温暖。
第五段:颐和园课程的意义与影响
通过听颐和园课程,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意识。颐和园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充满意义的教育资源。颐和园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颐和园、感受其魅力的机会,使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种课程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参加颐和园课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座园林的独特之处,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这次听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开拓了思维,丰富了心灵。我相信,这次体验将深深地激发我对美和文化的热爱,也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五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颐和园的专题课程,通过这次课程,我对颐和园这座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便是我参加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我们通过老师的介绍对颐和园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经过多年的修缮和保护,颐和园得以保存下来,并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课程中我们还了解到,颐和园总面积达290公顷,其中镜湖面积约为540亩,占整个颐和园18.7%的面积。听到这些数据,我对颐和园的亲密程度也随之增加。
接着,我们开展了一次颐和园实地考察活动。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如乐寿堂、奥秘园、宜芸馆等。在乐寿堂,我被其华丽辉煌的建筑所震撼,这对于建筑艺术的追求与充分展示可谓是完美的体现。在奥秘园,我们迷失在曲径通幽的景色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传说的仙境,感受到了无尽的宁静与祥和。我们还参观了宜芸馆,颐和园中最大的园林建筑,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敞篷楼阁建筑的奥秘与魅力。在实地考察中,我被颐和园独特的园林设计和细致入微的布置所感染,我深深地被颐和园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然后,我们参加了一次课堂讲座,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了解到,颐和园充满了中国古代园林特色,融入了乾隆皇帝对文人雅士情怀的追求,所以整个颐和园的设计风格显得含蓄典雅,富有灵性。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众多小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比如“大东沟”代表了乾隆皇帝的爱情故事。“十七孔桥”上曾经登过的名人足迹等等。通过这些讲座,我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对颐和园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在课程的结尾处,我们展开了一次集思广益的讨论环节。每个人都积极发表自己对颐和园课程的看法和感想。有人表示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带给他们深深的震撼,有人表示颐和园的人文内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讨论中,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颐和园的保护是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颐和园的保护工作中来。通过这次讨论,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结交了一些共同爱好的朋友。
通过这次听颐和园课的体会,我对颐和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独特魅力,还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底蕴的重要场所。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学习颐和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六
请同学们背唐诗,老师引语:“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是最美的音乐!同学们,你们给了老师最美的享受,谢谢你们!这节课,老师想和你们一同去游览一座美丽的园林,请看背投。”
1、让同学们仔细看影片。
2、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美)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课文。
(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2、听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比看到的更美,因为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引语:是的,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看来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要想有更美好的感受我们还是来读景,看看我们有什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家预习时候圈画出来的词语读一读,准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介绍给其他同学。
2、班内交流。
3、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交流,也可以找老师交流。
4、默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准备给同学交流。
5、班内交流。
(示范)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幻灯出示)
分析:这句话写出了湖面的平静和湖水的碧绿,写出了昆明湖的美丽。
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自己的读给读出来?
指导朗读。
6、你还画了哪些句子?给同学们说说。
7、自己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大声读出来。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同学们走进了语言文字中,更深一步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景吧!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用解说的形式给同学介绍。
通过主题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景点运用多种形式,准备给同学介绍。推荐自己的旅游路线。
这篇课文在施教过程中,我明显感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有个很好的展现过程。看景,在于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资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听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这里的想象是建立在相关的情境之中,建立在相关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之上的,不是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其实这是对于文本的创造性阅读。读景,让学生披文入情,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陶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达到文字情感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汉语不仅仅是我们用来了解和表达我们周围世界的工具,他还包含着浓郁的爱国情节。奴化教育首先就是从文化载体的文字入手的,《最后一课》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著名的特级教师都很重视对于文字情感的培养,《课标》也有阐述。)说景,则是语言的运用。
读颐和园的感悟篇七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两课时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 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 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2、 初读课文
(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怎么样,说说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
(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3、 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
(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我们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队。
(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
(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
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小导游。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9)问生游览的顺序。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得像一块”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地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d. 出示下面两句话: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 :写一次游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