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我们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宜宾市渔业工作计划篇一
一是我县渔政执法机构严格按照本辖区水域特点和执法任务量,配齐配强渔政执法人员,确保事人相配、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是严格人员持证上岗,落实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渔政执法人员需经渔业专业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取得渔政执法资格后,方可从事渔政执法工作。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渔政执法技能大练兵、模拟执法、交流学习等活动,通过集中执法、联合执法、案件集中评议等,强化一线渔政执法人员实务技能。四是保障执法人员权益,加大与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沟通协调力度,落实一线渔政执法人员立功奖励、水上值勤办案津补贴经费;按照农业农村部《渔政执法工作规范(暂行)》要求,为渔政执法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加强渔政执法服装保障。
(二)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建设
(三)规范渔政执法程序
一是严格按照《吉林省渔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开展渔业行政处罚工作。二是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除重点领域和根据问题线索开展的靶向性监管以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渔政执法检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三是严格按照《渔政执法案卷制作规范》制作渔政执法案卷。四是组织开展渔政执法案卷评查,持续发布执法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五是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开渔政执法信息。六是强化渔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
(四)加强渔政执法监督
明确部门执法权责事项,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和尽职免责,对于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妨碍执法人员正常履责办案、为涉黑涉恶人员充当保护伞的,追究负责人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推动建立“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违法有追究”的渔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
宜宾市渔业工作计划篇二
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市沿海开发与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提高海域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启动实施渔业现代化工程“两步走”战略,为实现渔业比农业提前一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推进渔业大市向渔业强市跨越。
xxxx年度重点工作。
(1)海洋资源管理。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组织对海域使用情况普查,开展用海项目全过程动态监测,努力保障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用海需求,着力保护和修复海洋环境。
(2)渔业经济发展。全面启动渔业现代化工程,加强设施渔业基地、园区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提高渔业产业信息化水平。
在继续做好海域使用日常管理、海域使用确权发证、海域使用金征收等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1)积极服务项目用海。进一步做好沿海开发项目用海的服务工作,特别是推进重点建设用海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全力做好跟踪服务。
(2)全面推进海域物权制度建立。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为用海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加快海域使用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海域使用权流转工作;探索建立用海项目生态补偿的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3)组织海域使用状况普查。对全市所有的填海、围海和构筑物用海现状进行一次普查,全面掌握实际用海界址、面积、用海类型、用海方式、实际用途、开发程度等内容。
(4)加强海域动态监测。开展用海项目管理全过程动态监视监测,全面提升系统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海域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根据“两步走”规划,大力推进设施渔业、科技渔业和质量渔业发展,努力在外向渔业和信息渔业上取得突破。
(1)加强设施渔业基地建设。全市计划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5万亩,新增设施渔业面积5万亩。重点实施百万亩标准化鱼池改造工程,加快老旧鱼池改造;积极推广“双机一饵”、微孔增氧等现代设施渔业装备,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标注化健康养殖水平;加快鱼池硬质护坡建设。
(2)加快高效渔业园区建设。全市计划新建1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新建5个市级现代渔业园区。进一步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渔业规模企业、合作组织,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力度,力争上建成1-2个科技创新基地;依托渔业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加快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计划新建3-4个渔业科技成转化基地。
(3)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技改扩能和资产重组,加快培植一批规模龙头企业,计划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或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水产品加工企业5个;在稳定小龙虾加工,鮰鱼加工、来进料加工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烤鳗加工、罗非鱼加工、淡水鱼加工、南美白对虾加工等精深水产食品加工增加特色品种、提升产品档次。
(4)加大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提升渔业产品质量。全市计划新增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创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15个以上,创建国家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
(5)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巩固克氏原螯虾、斑点叉尾鮰、鳗鱼、紫菜、沙蚕、文蛤等出口拳头产品,积极扩大出品规模,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利用国际水产品博览会、境外推介宣传活动、组织招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我市渔产品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和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外向渔业的发展政策环境。
(6)着力提升渔业发展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控制技术,实施从苗种放养、养殖中的水环境控制、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的全程监控系统。加快发展鱼虾病害远程诊疗系统和测报网络,逐步建设市、县、乡、点四级鱼病信息传递网络,提高防控水平。
。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举,落实海洋环保工作责任,努力促进全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发展。
(1)继续组织做好全市海洋环境常规项目监测,做好生态灾害的监视,编制完成全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认真组织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为全市沿海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和示范。落实沿海县(市)海洋部门的工作责任,切实履行各自海环监管、海洋生态建设等各项职责。
(3)继续组织实施海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提高放流效率。
(4)组织开展海洋工程项目全程执法检查。
。积极探索说理式执法新模式,创新管理方法,明确监管重点,创造和谐的海洋与渔业管理环境。
(1)渔政执法。组织开展“护渔20xx”海上执法行动,伏季休渔确保实现应休尽休,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违法生产行为,整顿渔业生产秩序;继续开展春秋两季打击电力捕鱼专项行动和常年的执法检查,在快速反映和综合治理上做文章,确保电捕鱼发生率明显下降;大力推进水生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与工商、兽医卫生监督等部门配合,开展专项整治,在综合执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水生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
(2)海监执法。坚持岸线巡查制度,整合全市海监执法力量,扩大检查范围,加大对养殖用海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完善用海项目执法管理档案,进一步规范养殖用海秩序,维护养殖用海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重大用海项目的监督,开展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执法行动,特别是要跟踪沿海发展规划确定的各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服务我市沿海开发;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海洋环境。
。以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打造平安渔业,构建和谐渔区”为目标,在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1)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责任内容具体化、考评指标定量化、责任追纠制度化的原则,层层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状,保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2)认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渔业安全生产自身的规律,重点抓好重大节日和几个重要汛期前的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好事故隐患整改工作,一般隐患随查随改,重大隐患限期整改并及时上报,所有查到的隐患都严格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3)加强渔船检验和进出港签证。认真履行船检和港监职责,按规范进行登船检验,不符合检验要求的坚决不予检验过关,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渔船坚决不予签证放行;跟踪督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渔船,对擅自违规生产的渔船及时制止和处罚,充分履行好对渔船的`监管责职。
(4)提高渔业海难事故救助效率。在提高市信息指挥中心效能的基础上,督促各县(市、区)加强信息系统在人员、资金以及制度上的全面到位,确保全市渔业安全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渔船编组生产督查力度,严格督促渔业主管部门、基层渔业单位以及广大渔民切实执行编组生产,坚决确保渔船编组生产制度落实到位。
(5)加强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以广泛宣传《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为重点,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扩大声势,注重实效;加强对渔民安全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培训与教育结合,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宜宾市渔业工作计划篇三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1.14万吨,河蟹总产量达0.5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亿元,其中渔业一产产值1.4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9元,渔业生产成为我镇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为渔农民就业创业、丰富和改善群众生活,提高人均收入和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渔业一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已达1.6亿元,并培育了渔网织造、船舶制造修理、渔具生产等一批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蟹虾经济”特色更加鲜明;河蟹、小龙虾、中华鳖、鳙鱼等特色品种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渔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水产品数量11个居全县前列;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22000亩,省级河蟹进出口基地10000亩,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及出口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省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增加到2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家。全镇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达到63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渔民经纪人协会和合作社纷纷建立并发挥作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渔农户的连结更加紧密,方式更加灵活,推动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渔民生产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河蟹及中华鳖等,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品种,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水产品流通更趋活跃,市场供应丰富,产业链不断拉伸。
(四)科技不断进步。
加强了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了渔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平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新的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造就了一批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用型人才。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较好地解决了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的推广成果。项目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知名品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加快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了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渔民。
(五)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实施了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围网区小区化建设改造,配套了先进的排灌设备,新建机泵站6座,总装机容量1340千瓦,维修机泵站3座,总投资共1400余万元。较为彻底的解决了渔业生产中的排灌问题。实施土方30余万方,改善了养殖区的基础性进出水渠建设3万米;设施渔业建设步伐加快,以上源水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厂化育种养殖设,养殖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年产中华鳖苗种30万公斤,成为苏北地区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华鳖育种基地。
(一)有利条件
1、区位特色优。
地处洪泽湖西岸,泗洪县城东南,三面环水,地势低洼,是典型的内陆湿地地貌和气候。呈半岛状伸入洪泽湖中,生物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明显,距离245省道30公里,距330省道10公里;距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也只有120公里,大交通的建设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物流通道。随着泗洪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设立,为我镇水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资源条件好。
湖区水域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内陆水域面积1.1万亩,湖泊养殖面积4.5万亩;盛产河蟹、中华鳖、小龙虾、青虾等名贵水产品;更有莲子、芡实、银鱼、白鱼、秀丽白虾和洪泽湖多种名优淡水鱼类等多种湖珍产品。水产技术人才资源较好,养殖经验丰富,和省内许多高校及水产科研院所有着广泛和深层次的联系,可以为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市场需求旺。
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食物结构优化、收入水平上升;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将对优质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将会持续增长,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未来水产品消费的缺口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这对优质水产品养殖大镇的是重大利好;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不断催化渔业的高端高质化,将为优质水产品的创造更好养殖生产和精深加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4、发展空间大。
拥有洪泽湖浅水湖滩水域面积约15万亩。发展水产养殖的空间很大,加之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发展渔业的区间优势凸显,加之渔业的生态功能和休闲观光功能等的多功能性,赋予了渔业更多的发展内涵;对发展相对滞后的二三产业,提升的空间很大;随着渔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为渔业提供进一步拓展的潜力和机遇。
5、惠民政策多。
国家和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渔惠渔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对“三农”的扶持不断加大,渔业政策支持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必将为现代渔业建设增添发展后劲。
(二)制约因素
1、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我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淮河上游,安徽境内的排污对洪泽湖渔业水域污染加剧。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趋势得不到根本转变;洪泽湖固有的水位问题,和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渔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渔业生产经营成本呈上升趋势。
2、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不强。
一些生产经营者满足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很难从经验型的传统渔业中转变过来,没有不变不行的忧患意识,对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缺乏紧迫性和主动性。渔业从业者文化程度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产业自身发展和调节能力亟待加强。
3、支撑渔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体系薄弱,池塘老化、病(灾)害多发,装备落后,服务功能较弱、市场监管乏力、信息化水平低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时期泗洪精神为动力,积极创建市级渔业现代园区。大力推进渔业经营产业化、产业基地化、基地规模化、规模标准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以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水面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更加注重渔业新技术承载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旅游抓渔业,抓住渔业促旅游,注重发挥渔业的多功能性。全面提高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注重渔民增收。加快建设高效设施渔业、以质量品牌、科技兴渔和休闲观光渔业来拉动的特色旅游,推动渔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闯出一条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的富有特点的渔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大湖湿地,水韵泗洪”画龙点睛,为泗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原则
(1)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有效集成和广泛应用,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进项目承接和建设工作,做好项目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
(2)用现代渔业理念,统筹渔业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结构
统筹镇域经济发展,统筹生态渔业、高效渔业、旅游渔业的关系,促进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3)大力推进“碳汇”渔业,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渔业产业深度开发;积极配合以“渔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开发。
树立低碳意识,发展低碳渔业、低碳渔区,加强节能减排的推进,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特色低碳旅游的名片。
(4)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是渔业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打造“平安渔业”。
(三)发展目标
全镇渔业经济跃上新的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更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技术与信息服务,防疫与水生动物测报等公益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生产性收入有较大提高,市级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到20xx年,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年均增长6%;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全镇所有养殖面积均达到高效渔业建设面积的标准。水产品出口量达到3000吨,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要有新的突破,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着力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渔业产品出口额达到2500万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一)沿路优质河蟹示范区。
包括溧河村、二河村、洪胜村、駢台村四个单位。以沿青临线改造和新丝路森林温泉度假村建设为契机,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改造20xx亩老化池塘,科学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养殖区环境治理,对养殖区塘口所有设施进行整齐划一,统一规划改造。应用新技术,规划建设具有渔家休闲观光特色的优质高效养殖基地。
(二)沿堤旅游渔业示范区。
主要以居委会沿东大堤的养殖区和大堤外的洪泽湖浅滩水域,面积约1.2万亩水面。充分发挥湖区浅滩水资源优势,和王沙岛旅游线路的开发。重点发展虾蟹、鳙鱼的生态养殖和芦苇,篙草,莲子、芡实等水生经济植物栽植,壮大发展规模,形成资源再生形的生态观光渔业示范区。积极发展特色渔业及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湖鲜特色餐饮,使之成为泗洪渔业的“靓丽名片”。
(三)沿河优质品种先导区。
主要包括沿汴河以南的小街居委会和溧河村的6500亩养殖塘口。充分发挥其水域资源、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原水产养殖场和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户技术经验较为丰富),稳定常规优质大宗水产品种、地方品种养殖(以大规格河蟹和青虾为主);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品种,扩大以虾蟹为重点的出口创汇渔业,承接沿湖优质河蟹出口基地建设,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引进鳜鱼、泥鳅、匙吻鲟及虾类等新品种和优质品种进行养殖示范,将其建成现代渔业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四)沿湖出口创汇区。
主要包括沿南防洪堤外的洪泽湖水域,含居委会,洪胜村、小街居委会、二河村、溧河村的外湖网围水面。发挥水面和人力资源优势,优化水草和水生动物资源,稳定常规优质大宗河蟹品种,扩大以虾蟹为重点的出口创汇渔业;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建设“三品一标”基地和江苏省重点河蟹出口基地高效渔业基地。对接洪泽湖湿地的旅游辐射,实行小区化管理,规划河道和区域形状,培植水生植物观光带,和连家船旅游,优化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多渠道发展休闲渔业。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资源保护,以iso9000和haccp标准进行管理,确保出口水产品的质量,保证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五)沿镇区设施渔业集聚区。
利用徐圩居委会和洪胜村的现有的设施渔业规模,和上源水产及楠景水产的技术资金等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中华鳖,鳄龟、河魨等名贵高档水产品工厂化养殖,以及河蟹的预冷水暂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满足城市高端消费需求;创新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模式,完善和配套建设休闲服务设施,打造成高起点高标准的集生产、科普培训、餐饮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设施渔业基地。到“十二五”末,规模达到50000平方米。
(六)兴建苗种培育示范区。
在原泗洪县鱼种场的区域附近和駢台村现有的养殖塘口以及北防洪堤外的养殖水面建成一个面积达到1500亩的优质水产苗种基地,专门从事河蟹,青虾及各种淡水鱼类苗种的培育,以保证我镇水产品的品质,组建水产产中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苗种生产合作组织,保证生产投入品的质量。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基础性的源头支撑。
(一)生态健康高效养殖工程
1、苗种培育建设。
加强苗种选育、繁殖、推广,强化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在已有的一家省级中华鳖良种场的基础上,再创建一家河蟹良种场。面积1500亩。年产量400吨,实现主导养殖品种的良种全覆盖。并辐射洪泽湖周边地区。
2、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建成具有特色的集水产品养殖加工、渔网渔船制造、休闲观光渔业、和生态高效、出口创汇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3、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建设。
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检和病害测报等监管体系建设,强化环境、投入品、产品的监测与监控预警,配置水产品快速检测设备,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产业化提升工程
1、水产品加工发展。
利用资源优势,拓展精深加工、淡水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工规模,新培育省级以上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加强沿汴河渔网,渔船制造的整合,改造和产品的提升。
2、水产品市场建设。
重建螃蟹市场,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建立渔业生产、科技、市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促进水产品流通。加强水产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水产品市场现代化升级,完善市场信息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
3、渔业组织化水平建设。
积极优化重组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渔民参合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扶持发展重点合作经济组织10个。
4、休闲观光渔业建设。
利用渔区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与渔业生产、渔产品、渔业民俗、渔业经营活动相结合,拓展渔业功能,建设休闲渔村、休闲园区,提升旅游品质,重点建设10家“渔家乐”。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一个“渔文化”设施馆所。
5、出口基地建设。
在现有的8000亩江苏省河蟹出口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利用楠景水产和绿康大闸蟹的现有基础,改造出口养殖池塘的质量标准,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出口基地15000亩。
(三)科技支撑工程
1、产业技术体系创建。
建立创建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升级改造。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苗种培育、水产养殖、加工技术、渔具生产、渔船制造、等重点领域取得新成果。
2、渔业科技项目承接与推广。
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承接省市科技项目,完善项目申报和管理机制,积极用项目的开展来提升产业水平。示范推广优质特色水产品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和微管增氧技术应用等;深入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使规模基地和生产大户全覆盖。
3、鱼池标准化建设。
按照规划合理、塘口规则、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环境美化的标准,积极应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战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开发的规模化鱼池(基地);按照“标准化鱼池建设”标准,对全镇现有的老旧鱼池全部改造一遍、养殖模式优化一遍、场容场貌整新一遍,提升传统规模养殖场所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对外形象。
4、渔港建设。
重点建设中心渔港、在提高渔业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渔港打造成休闲景点,对应螃蟹市场的建设,中转王沙岛的旅游开发,对接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1、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制订与实施建设方案,建立与新型推广服务相一致的快速高效反应网络,加强必备的推广服务手段,健全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建设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基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手段和社会化服务次序。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和技术培训,加强对台风、大雨暴雪、寒潮冰冻等气象灾害及蓝藻等水质性灾害的防范。
2、渔业信息化建设。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加强渔业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渔业技术、商务和专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渔业信息化进程。
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渔业发展理念。由注重速度、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并重转变,由注重一产发展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善于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渔业。二是建立渔业合作化机制。引导企业、渔民和其它组织在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并强化龙头企业。鼓励渔业科技人员创新合作形式,将更多的生产经营者吸引到合作组织中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会员、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渔业行政管理的有效补充。
(二)强化科技支撑。
切实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一是加强渔业科技攻关。在良种培育、生态环境保护、水产生物技术应用、测报监管、防疫检疫等重点领域取得实用的经验成果,为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友好型渔业提供技术储备。二是强化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镇农业中心为骨干的公益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渔业技术服务框架。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办法,打造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团队,培养与渔业建设相适应的科技推广队伍、管理和生产队伍。
(三)策应政策扶持。
一是策应省、市、县对高效渔业、设施渔业、现代渔业、生物渔业、渔业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水产品加工集中区、水产品市场等扶持政策。二是策应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渔港码头、鱼池标准化改造、渔业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渔业信息化等扶持。三是策应渔业补贴政策和制度,主要是水产良种、生态修复、资源增殖放流、燃油补贴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四是支持渔业招商引资、和合作交流。
宜宾市渔业工作计划篇四
我局高度重视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工作,把提升渔政执法能力作为渔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项推进落实。落实工作及时、高效,渔政机构、人员、装备等建设成效明显,推进渔政执法能力提升显著,使省级相关渔业支持项目给予重点倾斜。
(二)做好协调沟通
我局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加强与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加强调研分析,不断改革创新,运用新思路,研究新政策,解决新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宣传加强渔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强调渔政管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做好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长白朝_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1月19日
宜宾市渔业工作计划篇五
沿海镇农业(渔业)服务中心、局属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不断推进渔业“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三项活动”,现结合我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实施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渔业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以及监管队伍建设,促进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进程,为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安全环境。
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安全及渔业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法制意识,促进渔业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推进渔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使渔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硬、技术精、效率高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不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1、认真宣传、严格执行渔业安全法律法规,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常年工作)。渔政大队结合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认真宣传渔业安全法律法规,加大渔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省局搞好《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和《省渔业无线电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为渔业安全生产立法工作献计献策。各镇(农办)渔办在年内要全力抓好所属渔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和上墙工作,渔政大队要加强督查,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推进渔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常年工作)。各渔业企业要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渔业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渔政大队强化渔船安全、通信设施的配备力度,规范培训、检验、考试、事故处理等工作,加大渔业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我局会同弶港镇分别确定不同类型的渔业生产经营单位作为标准化建设的典型,并组织实施,认真总结经验,推动全市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
3、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初)。市政府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逐级分解落实渔业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年初,市政府与市直相关部门、沿海渔业镇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状,沿海渔业镇政府与所属的渔业村(生产单位)、渔业村(生产单位)与船主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强化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船东、船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搞好应急能力建设(常年工作)。制定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敏捷、高效运转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立以渔政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并结合渔业行政执法工作,每年进行一至两次实际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落实渔业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责任制,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渔业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渔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加速渔业安全科研成果的应用(常年工作)。充分调动渔业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及时运用渔业安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改善渔政装备,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和能力。渔政大队在年底前完成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岸台建设和渔船终端设备配置及渔港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3、建立健全渔业安全风险保障机制(常年工作)。督促重点渔业镇扎实抓好海上养殖企业职工的人身保险,动员所有渔业企业为职工办理易外人身伤害保险工作;渔政机构抓住渔业船舶检验、捕捞许可证发放(年检)的契机,认真抓好船东互保工作,动员所有的船主、船东、船员参加船东互保,提高渔业生产者防灾减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
1、进一步明确职责,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年底前)。市渔政大队为全市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全市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安全措施落实、渔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渔业事故调查处理等渔业安全监管职责,大队内部要搞好人员调剂,明确岗位和职责,认真履行渔业安全监管职能。弶港镇要全面抓好基层渔业安全组织建设,在村(场、渔船)全面推行渔业安全员制度,坚决按照《三化五覆盖实施方案》的要求,配备渔业安全员,并组织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培训的组织工作由弶港镇负责,业务培训、考试发证由渔政大队负责。加强与市水务、农机、公安等部门和镇的协调配合,建立每季联席会议制度,共商共管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完善渔业安全监管体系。
2、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监管队伍良好形象(常年工作)。在渔政机构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示行政许可事项,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公开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健全民主评议制度,渔政机构继续参加有关镇组织的年度评议活动,虚心接受镇人大和政府批评建议,强化整改,不断改进渔业安全监管工作。
3、积极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常年工作)。认真组织渔政人员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执法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的理念和精神抓好渔业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在抓好自学的基础上,每季集中学习不得少于一次,同时,积极组织所有渔政执法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思想觉悟和履职能力。
。为保证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活动的扎实有序开展,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局长周能智任组长,纪检书记陈亚平任副组长,方锡进、臧生群、沈阳、李荣茂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臧生群兼任办公室主任,沈阳、李荣茂任办公室副主任,赵进、姜月华、冯益宇、邓忠年、叶荣、曹球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活动的日常工作。各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层各级都要充分认识当前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活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突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重点,坚持做到统一领导、上下配合、协调一致。渔政大队要在局统一领导下认真搞好内部渔政、港监、船检等有关科室分工明确的基础上,搞好与有关部门和重点渔业镇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形成分工明确、监管有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要继续强化和完善与公安、水务、农机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促进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合力的形成。
(。各层各级要认真回顾总结以往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和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关心渔业安全生产良好氛围的形成,推进渔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