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扶贫心得体会篇一
在上级扶贫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扶贫助学活动。根据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摸底和家访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及其他的相关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安心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我校在扶贫助学上做了一些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的向特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召开“为贫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学校成立了扶贫助学领导小组,由孙莉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落实,通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特困生结成扶贫互助对子,同时教师在“五个一系列活动”中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学校党支部为贫困学生购买了一些日常的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在校期间的幸福和快乐。
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学校还根据他们特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金额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吉林造纸集团老干部资助了2人,每人每年1000元;学校先后资助了特困学生18人,区妇联资助了2人另外每人每年定期资助200元。
在开展手拉手互助的活动中,在20xx年5月1日到来前夕,学校教师带着自发捐助钱所购买的大米、豆油等生活用品的,一起到三年一班韩雪同学家去家访,老师的情谊,使韩雪同学充分感到了集体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一年来,在学校的资助下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将扶贫助学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过完端午节后,听说省里要来检查“双到”扶贫,所以全市这两天又掀起扶贫的高潮。各县区、各单位又是开会,又是讨论,又是要下乡看望帮扶对象,真的很忙。
为了应付统一的检查,我们单位也不例外,昨天就通知大家上午开会,然后下午除了个别没有帮扶对象的人,绝大多数都要下去农村看望自己的帮扶对象。还要帮扶对象给签字什么的,证明自己下去过了。记得去年的时候,我们是被强制从工资里面扣掉500元去扶贫的(副科长800正科长1000依次类推),然后还确定了每人的帮扶对象,很庆幸我没有帮扶对象,大概是领导考虑我还在贫困线吧。那时候他们还下去过两次,都是单位统一的买东西,统一开车过去,到了大家提了东西自己找自己的帮扶对象去,听他们说很多的帮扶对象都是住着两三层的小楼房的,或者开着个小卖部的,看着都不应属于贫困的范围,可是却要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去帮扶他们,大家感觉真的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也没什么行动继续,就如此这般!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吧!
家里的某人也有两户帮扶对象,昨天他也跟单位的人第一次去看望,听说两户家里都是有三四个小孩子的,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感觉很不平衡!凭什么农村就可以生那么多的小孩子!凭什么让我们去帮扶呢?!这样对我们政府机关的人来说实在不公平了吧?!还不如让我们自己生多一个,自己养,不要国家扶贫,素质还高呢!如此这般扶贫,意义何在?真的想不通!真的郁闷!
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决定》,20xx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连贫困儿童,认真履行宣传、督导、调研、联络、帮扶五项职能。动真情、动真格,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扶贫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得到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高。
在贵局的帮扶下,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适龄女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启动以来,贵局在刘斌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我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指导群众如何开展我乡的“新生活运动”。使我乡的教育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贵局在本年度对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本年度,贵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贫共精神,积极投身到我乡教育扶贫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拟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把此项工作纳入他们的目标责任管理工作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基础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贵局针对我乡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二是深入联乡,实地调研。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我乡,全面了解我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为切实开展我乡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乡教育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工作组成员视教育扶贫为己任,深入乡村、学校,召开乡村组干部、教师及群众参加的教育扶贫研究会,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对彝区普高以及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动室的黑板报和下乡深入村组宣传教扶贫、“新生活运动”等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教育扶贫、“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两基”达标迎检。
教育扶贫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贫困儿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状。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使“一帮一”助学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向我中心校捐助办公桌椅12套,价值9600.00元;小型鼓号队器材一套,价值4000.00元;学生服装200套,价值10000.00元;书包文具200套,价值8000.00元;协调50吨水泥价值28500.00元。昨天,贵局又给我中心校送来了学生洗漱用具200套和体育用具,价值5930元。小计:62430.00元。通过贵局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了迎国检工作。
(三 )协助乡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积极致力于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同时,贵局还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乡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合和支持我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乡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使支柱产业花椒、核桃、马铃薯、烟草等上规模、重效益。从而加快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积极配合我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刘局长指示说,要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关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赠物资,提高民生。20xx年春节问尉了30户贫困户:30袋大米(每袋50斤),价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价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计:9600.00元。在启动彝区新生活运动之际,联系了140户贫困户,捐赠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个共价值27583.00元。给乡政府赠送了2台电脑、一台打印机给乡政府,价值10000.00元。
以上共计:115543.00元。
为了及时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贵局安排驻乡联络人员一名,长期驻点我乡,计划帮扶303户贫困户,并拟定了帮扶规划及措施。给乡政府预订了12套办公用具、12张铁床、1个冰箱、1套餐桌、1套会议圆桌、1组文件柜。
总之,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抓好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政策的好时机,和联系单位连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致力于我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创“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崭新局面。
扶贫心得体会篇二
扶贫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贫穷是影响人类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里,贫穷现象更加严重。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全国各级政府广泛开展扶贫工作,社会上也涌现出了众多扶贫志愿者和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扶贫工作并有了深刻的感悟。
第二段:分享内心深处的感受
我去的是一个偏远的山区,那里的贫困情况相当严重。当我看到当地的贫困群众为生计奔波操劳的样子时,我心情格外沉重,想要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与此同时,我又感到自己的无知,对于此地群众面临的许多问题,我还一无所知。于是,我开始与当地的村民亲密接触,深入了解其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正觉醒了,我深切感受到,扶贫除了钱物帮助外,更需要一颗真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段:谈及扶贫收获及感悟
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我发现贫困人群中有许多人都很勤劳、很善良。他们生活在困苦中,却从未丧失勇气和希望。他们努力工作、勤俭持家,有时甚至走遍附近几个县,到处打工赚钱。他们的努力和勇气深深打动了我,也激励着我更好地进行扶贫服务。与此同时,我发现扶贫并不只是一次性的帮助,更是一项长期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让穷困人群摆脱贫困,走上幸福之路,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需要集社会的力量,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付出。
第四段:讲述扶贫中的心酸经历
在扶贫的路上,我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有的地方交通不便,有的地方情况复杂,有的地方对外来人员持有怀疑态度,许多贫困家庭还是不愿意接受援助。但是,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明白了,扶贫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帮助穷困人们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贫困原因和推进地方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多角度去关注和帮助贫困人群,不能光靠短期的资助来解决问题。
第五段:总结扶贫工作体验,展望未来
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最大的体验就是扶贫过程是互助过程,只有携手协作才可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此外,在扶贫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沟通和接触的。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我更加明白到扶贫需要的是一份深情和耐心。我的扶贫之旅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以扶贫为己任,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扶贫心得体会篇三
扶贫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参与扶贫工作的青年,我深刻体验到了扶贫的重要性。在扶贫工作中,我不仅看到了贫困地区的深重贫困,还感受到了扶贫之路的曲折困难。因此,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分享自己在扶贫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具体分析扶贫方式
扶贫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接财政援助、发展产业、推动教育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贫困地区,需要采用不同的扶贫方式。比如,一些海岛地区,因为地域狭窄,资源有限,发展旅游产业可能是其中的出路。而一些山区,由于地势险峻,发展旅游产业就显得不太现实了。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文化特色,科学制定出适合当地的扶贫措施。
第三段:强调扶贫要考虑到长远效益
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跟踪和支持。太注重短期效益,可能会导致扶贫工作无法持续下去。因此,我们在扶贫的过程中,需要着力培养当地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帮助贫困地区摆脱眼前的贫困,更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让当地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还需要帮助当地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
第四段:强调扶贫需要积极借助外部资源
扶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撑。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各地的友情设立,国家的扶贫计划,等等。而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渠道,举办募捐活动、发布公益信息、联合其他组织或个人等等。
第五段:总结
扶贫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出现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当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扶贫努力的时候,扶贫这条路才能走得更稳健,贫困的居民们才会尝到脱贫的果实。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扶贫的目标,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扶贫心得体会篇四
公务员扶贫是一次帮助基层建设的重要基础,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务员扶贫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叁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优良政策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范围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本站成为一个重要塬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叁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法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幺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主动、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叁、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担当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主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主动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法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范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幺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叁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叁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指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幺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优良政策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范围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本站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法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主动、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担当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主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主动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法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范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指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扶贫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扶贫工作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扶贫任务也在不断加大。观察扶贫工作,我们深切认识到,扶贫不仅仅是提供金钱援助,更应该关注贫困地区的根本问题。扶贫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了解扶贫工作,我们收获到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一个关键词。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贫困群众受益较少、扶贫资金浪费等问题。这是因为以往的扶贫工作缺乏对贫困状况的准确评估,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而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找准贫困人口的来源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以实现贫困户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只有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段:产业扶贫的可行性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一种手段,在贫困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可以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曾深入一些贫困地区参观考察,发现在倡导发展种植业和特色产业的推动下,贫困户的收入以及整体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而且,与与其他的扶贫方式相比,产业扶贫更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贫困地区可以逐步实现自给自足,摆脱贫困的命运。
第四段:教育扶贫是根本
贫困地区的儿童普遍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而教育扶贫正是改变贫困地区人们命运的关键。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我们深刻感受到教育是扶贫的根本。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可以提供孩子们充分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品质,让他们具备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同时,教育也是扶贫工作的长期任务,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我们认识到,在扶贫工作中,重点要放在教育上,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
第五段:扶贫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共同参与
扶贫工作不是一家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参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扶贫资金,社会各界提供技术支持和公益捐赠,个体通过自我奋斗实现脱贫致富。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合力,才能够取得扶贫工作的最终胜利。而且,我们发现在扶贫工作中,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发挥政府的优势,可以将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以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部分:通过观察扶贫工作,我们深切认识到扶贫的重要性以及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的必要性。我们明白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并期待未来扶贫工作能够更加精细化、全面化。“观扶贫心得体会”,正是我们对扶贫工作的一种思考和反思,也是我们对扶贫希望的表达和期待。
扶贫心得体会篇六
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我们走进了坨村。驻村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坨关怀的具体体现。驻村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我们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家庭,静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我们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几个月来,街上的路好走了,土围墙换上了铁艺墙,村民广场还新装了健身器材等等,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坨村群众们的幸福指数,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二、基层干部接触多了,对基层的了解更深了
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经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我们发现:一是基层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二是基层财政所保障水平低;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乡镇职能不对称;四是乡镇财政缺乏自主财源,管理不规范;五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落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没有调动起来;六是乡镇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直接应对广大人民群众,业务量大,服务项目多,服务难度大。这次调研使我们对乡镇财政及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完成各项财政工作奠定了必须基础。
四、去田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更加热爱了
干起活来更起劲了。田间劳作不仅仅使我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并且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并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热情与艰辛。经过田间劳作,使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热土,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会更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五、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也更多了
经过这次驻村帮扶锻炼活动,我们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青年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锻炼,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景,“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本事,学习基层干部直接应对一线、应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本事,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经过锻炼,助力成长。
驻村期间,我们学习了锄草、浇地、对花、挖地、施肥等农活,亲身感受了农民的不易;对基层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基层工作难”的心声有了切实的体会;对基层财政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做好财政工作的本事;经过和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密切了干群关系。经过驻村锻炼,小组成员互相信任、互相帮忙、互相理解,大家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情。驻村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收获颇丰,这些收获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扶贫心得体会篇七
扶贫是一个渐趋热门的话题,近年来,为数不少的社会团体以及政府机构都积极参与到了扶贫事业中来。我作为一名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事业中。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段:了解贫困和扶贫的背景
贫困是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据国际贫困线,目前全球有9.2亿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度劣化,往往无法解决住房、营养、医疗、教育等基本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各国都出台了不同的扶贫政策。在中国,扶贫已经从纸上谈兵变成了实际行动。各地积极筹备开展扶贫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政策资金、人力物力。
第二段:我的扶贫经验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加了不少扶贫行动,以下是我几点有意义的体会,首先,尽可能多了解当地贫困的原因,为解决分析问题提供参考。其次,参加扶贫行动不要看“表面”,多去了解当地贫困的真实情况,更多是和当地人交流,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其三,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投入精力、时间和资源,不能“急于求成”。
第三段:扶贫的意义
扶贫不仅是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更是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扶贫可以激发当地的人口创新性和创造力,使他们逐渐成为自给自足、自立自强的生活状态。同时,扶贫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改变当地的面貌,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段:如何有效的开展扶贫工作
首先,必须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扶贫计划,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和捐款资助。其次,扶贫工作的过程需要充分的交流沟通,建立一个互动双向的沟通机制,促进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最后,扶贫工作的执行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心一意做好扶贫工作,才能真正成为此项事业推进的核心推动力。
第五段:总结
扶贫是一个重要的事业,也是当代大众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贫困的根本原因,拥有了尽可能多的了解和经验,我们还认识到,扶贫不仅仅是解决当地贫困的问题,它能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改变当地的面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的积极参与并在其中总结积累,为扶贫事业的推进和进步营造更好的环境。
扶贫心得体会篇八
扶贫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任务,是一个需要持续而深入思考、切实解决的问题。而“真扶贫”作为一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扶贫工作理念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坚守真实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基本原则。在亲身参与和实践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真扶贫”更多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发掘、持续推行。
二、真实性
“真扶贫”诠释了一种真实的态度,一个真诚的作风,需要一份真实的态度来面对贫困群体和扶贫工作。众所周知,让一个人真实地表达出他的需求和感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困难,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进行扶贫工作时,我们必须尊重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收支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等,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适宜的和可持续的帮助。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贫困群体的信任感,让他们更乐意向外界传达自己的真实情况。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与村民一起开会,介绍社会公益项目和各种扶贫政策,耐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想法,以及快速回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一旦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信任,村民会更愿意向我们披露他们的实际情况,我们也会在合适的时候主动给予他们更好的帮助。
三、实效性
“真扶贫”不仅需要真实的态度,同样需要高效的方法和管理体系。当我们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帮助手段和方法时,也需要考虑其实际效果。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贫困群体、不同制度间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适合的决策或帮助方案。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很多细节工作都做到位,进行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保证及时追踪和评估帮助效果。例如,当我在扶贫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刚到手的零彩物品,我会第一时间将它们分配到有需要的地方,同样,如果发现扶贫效果不佳,我也会及时调整减少扶贫资源浪费。
四、可持续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扶贫过程中确保可持续性尤为重要。我们希望的不仅是帮助贫困家庭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更是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自给自足、富足的生活。
因此,在实际扶贫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尊重民间技能、创意、创新的力量,充分激发贫困居民自我发展带动整村带动整区的能动性,让他们持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生产和经济。例如,在山区中,我们会教授贫困居民种植、养殖等技能,同时也会考虑大面积的发展市场快速导入当地,着手引入种植意向者,通过推销做到销售,加大产业带动效益。
五、结论
总的来说,“真扶贫”代表着一种真实的态度、高效的方法、可持续的效益。在扶贫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真实、实效、可持续这三个威严为指引,以高质量的扶贫工作推进扶贫事业,为快速解决贫困问题,创造更多符合各地实际氛围的、全面衔接的、共同持续发展的帮助模式贡献我们的更多力量。
扶贫心得体会篇九
扶贫攻坚,责任在我心,欢迎各位阅读扶贫攻坚战心得体会范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
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
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
正如习*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习*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
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
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
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2014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
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
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
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
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
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
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
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
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
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
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
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
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
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
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
贯彻落实习*平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
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要层层落实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
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
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习*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
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
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
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我县所有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组织部安排,10月26日,全县106名干部前往西南财经大学参加了“县2015年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第二期)”。
认识了当前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明确了新时期下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学习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政策吃透很重要
扶贫心得体会篇十
按照市委关于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工作部署,我行与**区东沟乡**村结为定点帮扶单位,我作为工作组成员随工作组前往**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我始终坚持“服务、协调、办事”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履行职责,严格自律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能够严格按照市委、区委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是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在驻村工作期间,我先后深入3个生产队的100多户家庭了解以增产增收为核心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并形成了《关于**村基本情况调查》和《**村建立养殖小区》两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组将要包扶的重点任务,并积极开展工作。二是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在工作组长的带领下,我认真遵守工作要求,坚持吃住从简,不搞特殊化,尽量不给基层添麻烦。三是深入群众,访贫问苦。我始终坚持以特别能吃苦和特别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家中,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把党的温暖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受到了村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改善**村农田水利设施和为群众办实事
一年来,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帮扶对象和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突出帮扶重点,积极协调我行与乡政府,保证了扶贫帮困政策、资金、物资和措施的落实到位。通过加强协调,资金扶持,为**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困难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困帮贫,情系困难群众。根据市委安排,我行在**村开展了一对一帮扶工作,积极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志,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业。经过村两委的推荐,我制定了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及帮扶对象确定标准,并根据村两委的推荐,认真筛选,最终确定9户家庭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并向全村居民进行公示。今年六月,我行9家支行党、团组织分别与9位贫困户签订了一对一帮扶协议,并无偿向其提供价值1500元的鸡苗及饲料,帮助其发展家禽养殖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在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期间,我行帮扶单位分别前往帮扶对象的家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和价值300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三是鉴于**村村民科学文化水平有限,尤其是青年学历普遍不高的问题,经工作组协商,为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实现大学梦,实现智力脱贫,由我负责起草了《**村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并上报行党委审批,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通过国家统一高等教育考试的本、专科学生,每年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
四是改善**村农田水利设施的问题。针对**村农田灌溉水渠年久失修、灌溉效率低下的现状,我与工作组其他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村民对改善农田灌溉干、支渠的迫切性。工作组积极寻找门路,多方协调,争取**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上报行党委,经行党委研究决定,在月牙湾村至沙坝段、沙坝至泄洪渠段、**村六队投资152.89万元为**村捐赠干渠、倒虹吸引水暗渠、**村六队农田灌溉斗渠三个项目,三条水渠全长约4.5公里,基本覆盖全村2200亩耕地(全村共有2802亩耕地),集中解决**村二队和一队、六队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的问题,从而解决农作物亩产量低的问题,实现增加人均收入的目的。
五是做好双向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市委的要求,在经过多方实地论证后,我起草制定了20xx-20xx年**村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并向村民公开承诺,公开未来的工作计划,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将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工作做到实处。
通过参加扶贫开发工作,身体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正确。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使我们更加了解群众疾苦,体验群众感情,自身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锻炼,自觉净化了思想,增强了群众观点和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