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摘红旗心得体会篇一
红旗梁是长江三峡航运中的一座重要景点。它矗立在高峭的山岩上,形状如同一面红旗,因此得名。在游览红旗梁的过程中,我深感红旗梁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启示。在这里,我体验到了自然的古老与伟大,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红旗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
我的第一次目睹红旗梁的时候,我不禁为之惊叹。红旗梁高约百米,横亘于江面之上,石壁陡峭、层层叠出,犹如一道高耸的城墙。它直插云霄,如同一面厚重的墙壁,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站在江边仰望红旗梁,我感觉整个人都被其巍峨和壮丽所征服。这样的山峰使我想到了自然界的伟大和无穷的力量,也唤起了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红旗梁位于长江三峡区域,是长江三峡航运的重要通道,对航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红旗梁背后的山岩陡峭而立体,这是因为长江不断冲刷、侵蚀形成的。红旗梁的形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变幻。站在红旗梁前面,我能够感受到长江的浩浩荡荡,滔滔不绝的力量。同时,在出航时,船只只能顺流而下,否则很容易被大江的水冲刷。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时,我们要以顺水行船的态度来应对,与其抗拒,不如与其共享,顺应环境当中的力量。
红旗梁不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也给人以深思与反思。红旗梁上面的石壁上雕刻着众多赞美和咏史的诗篇,让人不由得感叹历史的印迹和时间的流转。在这里,我能够想象到唐朝时期的人们在这片山峰上留下足迹,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在这些文字当中流露无疑。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类文明的悠远。同时,站在红旗梁上,我也能够看见自己渺小,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弱小。
在红旗梁的游览中,我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红旗梁附近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江水奔流,山林葱翠,花草茂盛。这里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和动物。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与人的共生,它们相互依存,互为生命的一部分。站在红旗梁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意义,也意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
红旗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考的体现。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老的自然的力量,也看到了人文的印迹。这一切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红旗梁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景点,它让人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领悟生命的真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保持对红旗梁的关注,去探索更多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和经验。
摘红旗心得体会篇二
我们大家统一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地点——红旗渠后,我们在7月2号早上6:50之前在美丽华广场集合,坐车去红旗渠。此之外我们还查了一些有关红旗渠的历史资料。到了车上我们有说有笑,还讲着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红旗渠的历史资料。
很快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的第一站——分水苑,它是红旗渠的博物馆,他介绍了林县人们苦干了十年,建造了红旗渠,改变了林县人民“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穷苦局面,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又被林县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我们知道了那时林县人民用落后的工具创造了历史的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我们看后都说,啊,当时的环境可真艰苦啊,还要跟大自然拼搏,林州人可真厉害啊!我们要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红旗渠精神。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络丝潭。我们走过了天桥,天桥旁边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瀑布,瀑布的水流下来形成了一条又宽又深的河,这条河的终点就是络丝潭,络丝潭和那条河呈之字形,络丝潭就是之字的那一点。它还是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界处。我们踏着络丝潭上的一座浮桥来到了络丝潭的另一边——神龟洞,离开神龟洞。我们就爬山来到了红旗渠。
我们沿着红旗渠走啊走就来到了青年洞,青年洞很美丽,我们坐了一条快艇游览了青年洞美丽的风景,洞内有许多彩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青年洞洞长六百多米,是林县人民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奋战而成。
之后我们又游览了“一线天”,一线天很窄,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过。然后我们又走过了步云桥。步云桥是在两座山峰之间搭成的,下面是万丈深渊,每踏步云桥一步,都感觉到桥身在抖。虽然走步云桥很害怕,但是我们这些小男子汉都不怕。向周围看,云雾环绕,走过步云桥到了另一个山峰,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给红旗渠增添了一份美景。
返回步云桥,我们就下山回到了景区门口。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争当小记者采访随行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大家都说出了自己游红旗渠的感想,我们要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红旗渠精神。
这次参观旅游可真有意义啊!
踏着重重叠叠的英雄足迹,学校里组织教职工参观了林县红旗渠,感受颇多……
初次踏上河南这片土地,新奇而略显惴惴。听说这是个资源相对匮乏、贫瘠,而人口众多的地方。当大客车驶入河南境内,巍巍太行山早已变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整齐的梯田和绿油油的远山随处可见,立即抹去心头略显灰蒙的“印象”。来到林州境内,一条黄色的巨龙盘距在悬崖绝壁之上,看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
红旗渠的故事也曾听说过,但一切都只是“故事”,抽象而遥远,而那天,当我们一行人来到红旗渠后,面对眼前的壮丽奇观, 一幕幕情景浮现在脑海里,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创业艰辛,大家无不感慨万千:几十万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简陋的工具、落后的技术手段,以一颗火红的心和坚韧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的千古伟业。悠悠十年风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山石险峰却无怨无悔,在这千里长渠上,又洒下了多少林县儿女的鲜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东流!不由得,我对老一辈的林县劳动人民又多了几份敬畏之情,不同以前,这种情,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实在而具体。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后勤劳的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超然心态,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洞、遇河架桥,改变了林县面貌,创造人间一大奇迹。由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曾几何时我也感到压力大,节奏紧张,琐事繁多而且充满矛盾,现如今见识了修凿红旗渠艰辛苦难,才觉得,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做一件事,有决心,有勇气,有耐力,那么任何事情都难不倒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上的小困难,更是如此。在参观红旗渠的同时,我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种骄傲,我们的先辈在几十年前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作为一名后生,感觉骨子里也流淌着英雄先辈们的热血,我更应该继承好这份红旗渠精神,带着一种乐观,坚韧的心态投入到工作教学中,更进一步,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更是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我的教学工作当中去,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急难险重我先上,勤俭节约创优秀!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红旗渠精神,才能不枉此行!
这次参观已经超脱了简单的参观旅游,这是一次红色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西边天际抹上一片艳红的时候,坐在车内通过车窗再看一眼缠绕于太行山腰际的红旗渠,我为林县人无畏天地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为林县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潇洒气度所折服。
我决心,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更要结合我的教学工作赋予其更多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与新时期我校建设相结合,在教学之路上把“红旗渠精神”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摘红旗心得体会篇三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摘红旗心得体会篇四
红旗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着团结、勇敢和奋斗。它是一条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红色的河流,给了人们无尽的力量和动力。我有幸参观了红旗河,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红旗河的心得体会吧。
首先,红旗河给了我一种深深的骄傲感。站在红旗河岸边,红旗迎风飘扬,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和威严。这座摆放在河边的红旗塔,高耸入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永恒。思想瞬间被红旗的力量所感染,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我为中国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复兴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其次,红旗河教会了我勇敢和坚韧。红旗河是红军长征的征途,经过无数困难和艰险。站在红旗河边,我可以想象当年红军战士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渡过了这条河流,继续向前行进。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被种种困境打倒,坚定地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一种无私的精神,也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在红旗河的旁边,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激励我在困难面前勇敢坚持,永不放弃。
再次,红旗河让我体会到团结之美。红旗河是红军长征的胜利之河,正是因为红军战士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今天的红旗河岸边,我看到了人们手拉手,携起手来,一同走过河流。这种团结的力量使人感到温暖和安慰,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红旗河教会我们要相互帮助,携手前进,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梦想。
最后,红旗河教给了我坚守信仰的勇气。红旗河是一条红色的河流,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站在红旗河边,我思考着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不忘初心的精神。我明白了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守着一颗信仰之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追求梦想。红旗河告诉我,只要有信仰,就有无穷的力量。
总的来说,红旗河给了我许多珍贵的体会和感悟。它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勇敢坚韧,团结美好,坚守信仰。红旗河是一面爱国的旗帜,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到红旗河边,深深感受到红旗河散发出的力量和国家的激情,坚定追求梦想,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摘红旗心得体会篇五
在建党89周年之际,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党委的组织下奔赴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
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一小块土地上,
曾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境,就有5次。
民国初年,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
而在腊月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
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
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
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
这次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修渠的故事。
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平时他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
有次他的这个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车当逃兵。
任羊成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这四两套子,往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州,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
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外边大下,里边小下。
由于长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得了关节炎,还仍然坚持在工地。
民工们从家带口粮,每人每天1斤多粮食,吃不饱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
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
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
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回忆起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
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
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