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灾害地理学心得体会篇一
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常见问题,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祸,都给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灾害来临时,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和精神都受到了影响,这是我们不能避免的事情。然而,我们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获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从而提高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在面对各种类型的灾害时,切实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第二段:理性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防灾减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好灾害预防,每年定期检查家庭电气设施,修缮门窗,将大件和杂物固定好,确保它们能在地震等灾害中稳固地保持在原安装位置。此外,我们还应该常备紧急灾害物资,如近期火灾、地震、洪涝灾害中大家都用到的口罩、手套、室内医药箱、盥洗用品等。经常开展防灾减灾的普及宣传也能有效的提高公众的达预警、自救、互救等素质。
第三段:应急反应
遇到灾害时,我们应灵敏地做出应对计划,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例如,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从容不迫地寻找避难点,保持冷静,谨慎行动。另外,在道路或建筑物中,我们应注意逃生口的位置,固定门窗防止阻塞,将充分的清晰的意料到灾害并做出行动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第四段:紧急救援
在灾害发生时,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救助工作,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例如,在排水沟、人阻坝、壕沟、地道等处,我们应时刻留意其他人的是否有卡在里面的情况,帮助那些受灾的人进行救援。此外,在遇到火灾时,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尽全力帮助那些被困的人逃生。这些都需要我们将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生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才能有效地减轻灾害影响,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第五段:结语
减轻灾害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遇到灾害时,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减轻灾害对我们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知识,掌握应对灾害的应急能力,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灾害救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应该牢记的法则。长期以来,我国推进行政、财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为民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牢记防灾的关键,做好自我保护,共同努力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灾害地理学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冰雪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在经历了几次严重的冰雪灾害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面对冰雪灾害时应有的冷静和勇敢。在这篇文章中,将从预防、救援、社会互助等方面来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预防冰雪灾害
要预防冰雪灾害,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信息,了解天气变化。在天气预报中,寒潮和降温天气是冰雪灾害发生的先兆,我们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要注重冰雪灾害的预防措施和技巧。冬季行走时应注意选择安全通道和路线,避免经过危险的地形和道路。驾驶车辆时,注意车辆行驶速度和方向,避免打滑和侧滑。此外,应加强对电线和通信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第三段:灾害救援与自救
发生冰雪灾害时,及时救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学会拨打应急电话,并向相关部门报警求助。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如果被困在雪堆中,要保持镇定,用手臂刨出一定空间,呼喊救援。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正确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绳索、铲子等,进行自救。
第四段:社会互助与合作
在冰雪灾害中,社会互助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关心身边的朋友和邻居。在行动中,关心老人、病人和儿童,协助他们做好防护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区组织,为灾害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冰雪灾害,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冰雪灾害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通过预防、救援和社会互助等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冰雪灾害。未来,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冰雪灾害的科学研究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同时,人们也应增加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为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尽一份责任。
总之,冰雪灾害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应对。通过预防、救援和社会互助等措施,我们可以减轻冰雪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自救和互救的技能,为应对冰雪灾害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灾害地理学心得体会篇三
特大灾: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以下后果之一的:农作物绝收面积30万公顷以上;倒塌、损坏民房5万间以上;因灾死亡100人以上;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7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6.5级以上);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以上。
大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0—30万公顷;倒塌、损坏民房3——5万间;因灾死亡30—100人;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1—3万人;6.0—6.9级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5.5级);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0—20亿元。
中灾:农作物绝收面积5—10万公顷;倒塌、损坏民房1—3万间;因灾死亡10—30人;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5000—1万人;4.0—5.9级破坏性地震;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3—10亿元。
小灾: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小灾。
灾害地理学心得体会篇四
对于地处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危险区域的房屋,每年夏初应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查看房子地基和房子本身的变形情况。如果降雨较大,要查看房屋四周有无积水,排水是否畅通,防止山洪冲击或浸泡房屋;对应急情况下的撤离方向和地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检查用电线路和设施,低洼地区要重点检查,采取适当防范措施,对失修、老化则未及时更换的线路和设施,应提前关闭电源。
走路、车辆行驶应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遇低洼积水应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灾害地理学心得体会篇五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
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