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组教研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教研美术是一门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研究的学科,通过教研美术,可以让学生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素养。在教研美术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我就分享几点给大家。
第二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研美术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我尝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自由表达。例如,我通过组织绘画比赛、设计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教授各种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出色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外,教研美术还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和内涵,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我会选取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同时,我还会围绕主题组织一些参观展览、画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眼光。
第四段:建立合作学习氛围
教研美术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和指导,也应该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在教研美术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联想,注重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我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展示作品,鼓励他们交流思想和技巧,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兴趣,也能够增进他们对美术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段:个人成长的收获
通过参与教研美术,我个人也得到了很多的收获。首先,我深感到自身对于美术知识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了我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热情。其次,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让我获得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丰富了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这些收获将成为我成长的动力和支持。
总结:
通过教研美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建立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而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教研美术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持续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美术教育,让他们在艺术中发现乐趣,并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
美术组教研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美术教研是一项对教师进修与提高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参与教研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机会,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与思考,我收获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经验。这不仅仅让我提高了教学水平,还提升了我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热爱。在教研美术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价值观的重要性、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思维的引导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参与教研美术,我深刻认识到了价值观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和品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明白到只有了解并尊重不同的艺术观念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审美情感和信心的培养。
其次,跨学科教学是教研美术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语言、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通过教研美术,我学会了如何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将抽象的艺术概念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相结合。例如,我将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和美术中的图形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教研美术鼓励创新思维的引导。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教研美术的过程也同样要求老师具备创新思维的引导能力。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我看到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这激发了我对教学的热情。例如,我尝试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参观名画,这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和学习艺术作品。这种创新思维的引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他们开拓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美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教研美术中,我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学习和进修,还要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和其他老师的研讨和观摩,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对于我提升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同时,教研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分享的平台,让我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与其他老师共享,进一步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教研美术对于我个人的教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研美术,我加深了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教研美术让我明白了艺术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让我更加热爱并投入到美术教育的事业当中。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
美术组教研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希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可以画,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终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美术组教研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西省文联举行的美术教研活动,为了探究小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活动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许多美术教师都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特别是通过参观江西省少年儿童民俗体验美术作品展,给许多老师带来的新的关于美术教学的思考。
在这次美术教研活动中,主要以参观优秀儿童美术作品为主,展出的作品来自江西省的各个地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都是通过课外美术学习提高了自己绘画等各方面美术相关能力,在某些方面都要比仅仅只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要高出一筹,这不禁使在校内参与美术教学的老师有所反思。
在参观过程中,主要策划这项展览活动的研究课外美术教学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目的,以及这次美术作品展出的形式和内容,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省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为激发少年儿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弘扬江西民族文化意识,搭建少年儿童民俗体验活动和美术作品展示平台,举办了以“秀美江西·共筑梦想”为主题的画展,展示了小画家们的才华,并凝聚了教育的力量,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儿童创作的线描画、水粉画、水彩画、彩墨画、版画、中国画等充满地域特色的作品,分为红色精神、绿色共享、古色传承等板块,展示江西革命传统、人文文化、自然风光、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城市变化等主题内容,这些儿童绘画作品生动有趣,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新,所以在最后也不免要讨论课外美术教学与校内美术教学的不同。
校外美术学生有较大的.创作空间,而在学校里,大多数时间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创作,受到了时间空间题材和材料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在校外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和专研技法,所以在校内教学的美术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美术课堂学习的优势,和专家编制的美术教材围绕美术学习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究几个模块,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感知力,再鼓励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与校外美术相结合,成为弘扬江西传统文化优秀的小画家。
美术组教研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一。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所教的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以此,在课堂记录的组织上,再提问方式等方面,我因人而异,防止依样画葫芦,这样,学生鲜明的个性不会被抹平乃至同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美化环境和自身。这样学生兴趣特高,积极的探索剪纸的方法。每位同学都到达教学目标。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以赞美,这样可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教师的赞美愈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尽头越足。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要有爱心。
教师的爱,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有幼小的心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对低年段的学生我做的比较突出,结果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我的美术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既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语言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快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一味的追求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去迎接课改,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相信在农村美术教育这片沃土中定能开出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