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点亮小灯泡象教学反思篇一
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经验,更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级级下册安排《电》这一单元非常有必要。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 教材从认识小灯泡着手,然后组织学生安装电路,再对多种电路进行尝试的设计,我认为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点亮小灯泡。出示小灯泡、导线、电池。问学生,谁能点亮小灯泡。
二、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在学生能点亮小灯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三、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四、猜测小灯泡发亮的原因,并说明电流的方向。
五、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点亮小灯泡象教学反思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1)电和我们的生活(2)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察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及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提供给学生灯泡、电线和电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怎样接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借助课件认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只有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接通了才能让小灯泡发亮,突破教学难点,再趁热打铁,迁移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接不亮的原因,了解一旦电路不通,形成短路或断路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而且短路会很不安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合作,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并学着画完整的连接装置图。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内容,如何想办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4、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需要那些材料?
5、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
(二)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用实物线路图表示。
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
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
(三)探究实验,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4、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
5、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简单的整理和分析。重新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丰富。知道“短路”是连接过程中的失误。)
(四)发布信息,提升思维
1、学生发布自己小组点亮小灯泡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发布新的问题。
2、交流电路的意义。
3、多媒体播放: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4、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发布信息时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交流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
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直接用做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点亮小灯泡象教学反思篇三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
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
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
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点亮小灯泡象教学反思篇四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察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及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提供给学生灯泡、电线和电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怎样接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借助课件认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只有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接通了才能让小灯泡发亮,突破教学难点,再趁热打铁,迁移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接不亮的原因,了解一旦电路不通,形成短路或断路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而且短路会很不安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合作,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并学着画完整的连接装置图。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内容,如何想办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4、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需要那些材料?
5、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
(二)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用实物线路图表示。
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
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
(三)探究实验,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4、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
5、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简单的整理和分析。重新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丰富。知道“短路”是连接过程中的失误。)
(四)发布信息,提升思维
1、学生发布自己小组点亮小灯泡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发布新的问题。
2、交流电路的意义。
3、多媒体播放: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4、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发布信息时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交流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
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直接用做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点亮小灯泡象教学反思篇五
在田老师《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在课程的导入上,田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由两个黑暗的箱子,提问怎样能使它变亮?进而导入课题。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的导入形式是否可以引入到我的书法课程?例如:在讲楷书时,可以用篆书、隶书来导入。因为这些字体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上学期石老师的信息研修课与田老师的科学研修课,他们的课程都是围绕着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模式在书法教学中也能体现出来,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书写知识。书法教学有其特殊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讲解与示范不能忽视,不可让学生胡乱的进行书写。特别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上,教师得站主导地位。
语言艺术在教学当中非常重要,在书法课堂上,这一点我做的不够,经常有重复话的现象,显得有些啰嗦,不够严谨。校监和谌老师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们将上课要说的话语全部写出来。我想以后我会注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语言艺术(包括语音的抑扬顿挫)
学生上课良好的动、静习惯,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书法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在老师讲授时认真听,在练习时静静地写的习惯。这些需要狠抓课堂常规,并且要一如既往,逐渐的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
百仕达小学实行的是小班制教学,家长看重的也是这一点,所以关注每一个学生显得格外重要。上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并不是个别的,应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上课的内容。以往课堂中有所疏忽了,在给学生单独示范时,也是给个别的同学示范,没有照顾到全部。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其它因素,以后我会多加注意,以小组示范的形式来进行。
让学生把汉字写好,关键在于培养其兴趣,进而勤加练习。对于这,我还得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