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篇一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导入的时间还是有些长,原计划8分钟完成,结果用了10分钟,孩子们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导致了课堂的后半部分学生们学的不积极,显得有些乱,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到科学实验室上课,难免不适应,显得有些兴奋。当然也与我的教学组织有关,比如小组在设计建造方案和制作生态瓶时,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没有及时给学生展示老师提供的材料,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这是我今后对实验教学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4。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忽视了评价的标准,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了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本模式,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实验室上好科学课?我想这将是我们所有科学老师今后都要思考的问题,值得探究。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科学课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篇二
《做一个生态瓶》一节课的时间,仅仅足够让学生自主意识到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数量方面还难做深入探究。
《改变生态瓶》来自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课在学生设计制作生态瓶之后,在单元总结之前。在学生认识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并且设计制作生态瓶后,研究生物、非生物的数量变化对生态瓶的影响,也是对上一课生态瓶制作的进一步研究,希望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修改自己的生态瓶。
整节课有这么三个实验:
1、改变水的量;
2、改变鱼的数量;
3、拓展实验:改变水草的量。
对于前两个实验,学生能够预测到水少鱼上浮次数多;鱼多则上浮次数多……但是最后一个实验,大部分学生认为水草量少鱼上浮次数多,小部分持相反意见。所以课堂安排要将三个实验统统做完……时间比较紧,大概需要30分钟的实验时间。
在与学生明确:这是三个对比实验+鱼上浮是它的嘴巴碰到水面,之后让学生进行一分钟的模拟测数,就可以开始正式实验。其中“鱼少”一组借鉴“水多”组数据;“无水草”借鉴“鱼多”组数据。表头内鱼数量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借鉴。
实验的数据都可以,但是要注意一下几点:
1、周围没有人员的干扰。
2、鱼缸太小,所以放在展示台,看得到侧面的看侧面,看不到的看上面。鱼浮起来的时候,脊背上会有白色的水反光。
3、数据统计时,由于学生的数据有偏差,教师需要考虑到全部,并且让学生将偏差较大的数据抛弃。(黑板写出全部数据,要抛弃的数据则让主人举手,人多则不抛弃,人只有1,2个则抛弃该数据)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篇三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
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因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等。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我在第一个班教学时,一开始就叫写方案,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晚上回到家里,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导学思路。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环节时,先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准备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来生活?方法与步骤?生态瓶模型图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做一个生态瓶”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觉、视觉的刺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当学生看完视频后,知道了做生态瓶所需材料,制作方法与步骤,再进行方案设计,就容易多了,然后再请几位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准备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做一个生态瓶了。但基于城市学生条件,在课堂完成生态瓶的制作是不够现实的,因为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还需要制作工具。我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从屏幕上分享其他学校学生做的生态瓶作品,模仿借鉴,学生看后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生态瓶了,思考自己回家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瓶。孩子们回到家,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瓶。两个月过去了,鱼儿还在生态瓶里快乐地活着。
生态瓶制作好了,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态瓶,然后让他们讨论,生态瓶放置在何处?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篇四
《生态平衡》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中第八课的内容。该课除了使学生认识草原上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还要让学生认识沙尘暴的形成及明确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对生态系统平衡和沙尘暴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整堂课的教学以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为主,至始至终课堂气氛都十分的活跃。我还利用教室内的电视,播放了沙尘暴的图片和沙尘暴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觉到沙尘暴对我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明白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如讨论鹰、兔或草减少了会有什么现象,推测沙尘暴的成因,我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把握住时机,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这样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
通过教学,我也发现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课一开始,我以复习导入,提出:“上节课,我们讲了往生态瓶内添加动物或植物,之后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呢?”强调:“当生态瓶内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时,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大自然也是一样,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维护生态平衡。”我感到这种引入方法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如果在开头能引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效果会更好。
2、本课的结束,我没有用一段很好的话来概括总结,只是草草的结束了。我认为要是能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这样效果会更好。
3、课标上说到:科学学习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是这节课都是我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回答,这点做得还不够好。
回顾本节课,有成功也有遗憾。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索,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篇五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同学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同学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同学最感兴趣的一课。我安排了同学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我为四大组的同学提供了6个网兜。对同学强调了一些平安问题。要到农田旁边的沟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动物。上午安排以后,中饭吃完,我就带领同学去抓水生小动物了。共捉了有20多条的小鲫鱼,有5-6只小龙虾,还有大量的水草。也有一局部同学是买来了金鱼、卵石等。这样的区别是这些同学失去了一次仔细观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情况的机会。同学的平安问题使我很担心。因为安排这个任务带来任何一点过失都会给学校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希望科学课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不然老师不敢安排这些是必需的却又有一定平安隐患的活动。对上好科学课有很大的阻力。
把抓来的鲫鱼放几条进去,又放了几个螺蛳和小龙虾。这样一个生态瓶基本完成了。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小鲫鱼游得很欢畅,螺蛳也爬得很闲适,那小龙虾更不用说了。这些小生命不知能够存活多久我可心里没有太多的底。开始我担心同学找不到水生动植物,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同学不只找来了鲫鱼、龙虾,还找来了乌龟。有的组找来了很多的蝌蚪。经过同学制作以后,发现有的组还很有经验。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这样,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为有很多同学从小河小沟中找来了大量的水草,够小鱼们吃的了。
建造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同学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全封闭型的生态瓶制作,因为很多同学通过查资料真正的生态瓶是要全封闭的,有的同学还对制作全封闭型的生态瓶感兴趣。我就在课外与同学制作了全封闭型的生态,还选择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就是比较开放型的生态瓶与封闭型的生态瓶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
对老师来说,做一个投入型的教师最要紧。但是,同样一节课,投入与不投入区别很大。假如投入了,还要冒同学平安问题的风险,这是很多科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很多科学教师不敢让同学去捉鱼和虾等水生小动物。他们怕万一出了什么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自身的一生的名誉。科学课,关键是让同学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同学研究的能力。同学对生态瓶感兴趣了,能够坚持观察研究生态瓶了,我认为这个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至于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生态瓶的好坏,这是在同学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我想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际教学过程,同学对封闭型生态瓶内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就是同学在研究开放型生态瓶的基础上,他们自然而然想到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同学有机会去研究这样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