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初中物理教案详案篇一
1、过探索发现关节的有趣和有用。
2、能积极参与活动,知道在活动中要保护关节。
3、愿意观察和探索,能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跳响板6副、皮球6个、沙包6个、夹板若干、音乐磁带
2、幼儿经验准备:a、会拍球;b、初步知道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身体。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体育器械锻炼,体验关节的运动。
(1)身体各部分的准备。
(2)幼儿自由玩体育用具。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1)师: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身体什么地方在动?
(2)组织幼儿讨论:运动时为什么腿、手、胳膊能动起来的呢?
(3)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节吗?身体上哪些地方有关节?
(4)教师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是关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
3、引导幼儿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1)游戏“动一动,扭一扭”:教师出示关节娃娃,请幼儿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让关节娃娃学一学,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一做他的动作。
(2)每组提供一个关节娃娃,让幼儿看一看关节娃娃做动作时身上那些关节在动。
(3)发现关节能够弯曲的有趣特点。
4、游戏“机器人拍球”,引导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1)幼儿双臂套纸筒,教师发出口令,幼儿进行拍球,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拍的球多。
(2)引发讨论:为什么不带纸筒拍的快,带了就拍的慢呢?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初步了解在运动中怎样保护关节。
(2)师幼共同小结:我们在运动时,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剧烈活动前还要进行准备活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保护我们的关节不受伤害。
初中物理教案详案篇二
教学建议:设计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找出有图案和没有图案的抱枕,吸引注意!
2.对比讲述,接触新知
出示的几只抱枕图片,让幼儿欣赏,说说喜欢哪几个抱枕,为什么?(引导:是因为图案漂亮吗?说说图案有什么特点)
师:这些漂亮的抱枕都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小小设计师?
教学建议:幼儿对那些画家、军人、设计师之类的职业非常崇拜,而让他们做“小小设计师”的意图,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的美术活动中来!
3.思考问题,想像尝试
告诉小朋友,今天不准备用笔画画了,让大家开动小脑筋怎样在抱枕弄上漂亮的图案呢?
教学建议:在此环节中主张用让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要将教师的意图强加于幼儿。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
欣赏与感受手印抱枕
教学建议:在玩中学,不能只是纯粹让他们玩,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要让他们掌握一些美术语言,掌控好“玩”和“学”的比例来传授一些图案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4.明确目标,艺术实践
教学建议:把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准备一份印染的工具和抱枕。告诉孩子们,接下来我们要做回小小设计师,带领大家一起通过手印画设计出漂亮的抱枕。(播放具有童趣风韵的音乐引领幼儿更好地投身到创作的意境中去。)
5.作业展评,感受成功
教学建议:将幼儿的抱枕作品夹在衣架上,然后挂在教室里进行展示。这种展示的方式更具震撼力,能让幼儿清楚地欣赏到每一幅作品。以幼儿互评为主,教师适当点评。
6.课后拓展,情感延伸
教学建议:这个环节很重要,一定要让幼儿知道除了手印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其他各种东西的纹路进行印染。
部分ppt说课照片:
初中物理教案详案篇三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牙齿和牙齿的作用,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培养保护牙齿的良好卫生习惯。
3、培养幼儿积极、愉快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每天都会进行刷牙
材料准备:
牙刷、牙杯各每人一个(幼儿自备牙刷)、牙齿模型一个、“刷牙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题。
猜谜语。
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
切菜切肉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
提问: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小结:都猜对了,是牙齿,今天是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我们要开认识下我们的牙齿和牙齿的卫生知识。
二、认识牙齿。
教师播放ppt,介绍牙齿,让孩子认识牙齿的样子。
三、认识牙齿的作用。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牙齿,那么牙齿有什么作用呢?
提问:对,牙齿使用来咬东西的,怎么咬呢?
提问:你是怎么将苹果咬下一块的?
请幼儿尝试。
小结:牙齿有许多用处,我们要爱护它。
四、学会保护牙齿。
1、教小朋友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2、请个别孩子示范刷牙。
五、律动:《刷牙歌》
活动延伸:
孩子们在家能够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初中物理教案详案篇四
围魏救赵(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6分钟)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分钟)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交流)(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9----12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
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埋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
四、抓住重点,复述故事:(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场战争,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1、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
(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
2、请生复述。
五、积累词语,结束新课:
(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作业设计:(4分钟)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完成课后选做题)
初中物理教案详案篇五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一块,几何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活动过程:
一、指认几何图形——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1.指认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1)展示几何图形卡片5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提示:教师指着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v^菱形^v^与其对比,丰富对^v^平行四边形^v^的认识,并正确命名。)
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1)提问:几何图形卡片被转动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v^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v^。)
(2)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
(1)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v^三角形碰碰乐^v^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2)提问: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3)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教学提示:教师用2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图1,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完全重合在一起。)
(4)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
(5)宣布游戏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v^几个三角形碰碰乐^v^。
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v^碰^v^(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v^碰^v^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6)迫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
(1)教师念儿歌,幼儿进行拼搭。
(2)幼儿操作后分享:
*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v^全部^v^碰在一起了吗?
*2个三角形^v^碰出^v^了什么图形呢?老师帮你把结果记录下来(见图2)。
(4)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
(1)导入语:2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几何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游戏是玩^v^几个三角形碰碰乐^v^。
(2)教师念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师幼共同记录拼搭出的几何图形。
(4)归纳:4个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样碰出三角形、长方形,可碰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样的。
(5)追问:那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哪些几何图形呢?我们到区域里再去试试。
三、几何图形装盒——运用几何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出示几何图形底座见图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讨论互动。
(1)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请说说理由。
(2)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就是这个底座?请说说理由。
(3)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提问:你们觉得这三个底座中哪一个底座肯定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
3.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v^大三角形^v^底座。
(1)(12个三角形装入^v^盒^v^后)提问:你们觉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们的家吗?请说说理由。
(2)追问:还需要几个小三角形呢?
4.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v^长方形^v^底座。
(1)提问:长方形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归纳: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又太小,12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好合适。
四、延伸问题
这个长方形(底座)是12个三角形的家,其它的几何图形(底座)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如梯形(底座)、平行四边形(底座),行不行呢?我们也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