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大纲篇一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上升到20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汽车的保有量及高速公路交通量将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省来说,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应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比如甬台温高速与上三高速交汇处的吴岙枢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通车后发生多起恶性事故,后通过改善安全设施,运营安全性显著提高;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段,在开通之初,事故频发,后通过在落差较大的危险路段加高护栏,引起驾驶员的视线警觉并在防撞时提供有效的阻挡,在嵊州东二桥等重点防护路段,还增加了警告标志、防撞水马和爆闪灯等,上述措施改善了道路安全性,事故率明显降低。从全省高速公路事故统计来看(见下表),随着交通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虽然高速公路里程在增多,但事故数量在逐步减少:
高速公路历年事故统计表
年份上报事故数死亡人数
1550472
789371
644318
注:1、上报事故指有车辆损伤或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含轻微碰擦事故;
2、2006年数据为1~10月份的统计数据
(三)设计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基础工作方面
(1)勘察设计尚存在“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设计周期偏短,设计单位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理念落后、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不注重细节设计等,导致设计文件深度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工程数量难以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技术方案与实际环境有出入等。
(2)设计管理和设计审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查深度不够。尚未制定出台设计管理办法、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要点不够明确,编制单位内审不严,外部单位审查深度不够。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设计监管。同时设计审查人员数量、政策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3)前期阶段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在设计中不能统筹处理、把握全局,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大局。
2、管理方面
(1)有些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尚未全面落实,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2)对前期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大,对各地执行国家基建程序的稽查力度不够等。
(3)交通设计市场培育滞后,设计招投标没有有效开展。
3、人员素质
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建设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熟悉理解以及业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研究与工作措施
从本质上讲,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确保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是确保优质工程的前提。设计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好坏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首先,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路线走向、结构形式、投资概算等;其次,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方案决定,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受设计影响,因此设计好坏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营运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如何提升设计理念、有效地确保设计质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和我省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科学管理就是确保设计质量,全面落实设计思想,抓好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有序运营的必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设计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大纲篇二
二、工业提升门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工业提升门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大纲篇三
二、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公路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大纲篇四
人类居住和赖以生存的地球,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已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情况非常重视,特别是西部地区戈壁、沙漠面积大,生态自我调节能力很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目前,草原退化、植被破坏使得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为避免生态环境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加重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每一位普通公民,都把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关注的热点.
作者:韩晓玲作者单位:兵团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刊名:新疆农垦经济英文刊名:xinjiangstatefarmseconomy年,卷(期):2003“”(2)分类号:f3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大纲篇五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01—1013—2000)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可行性研究应从项目的基础条件、技术、资金、效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论证。
第三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按照以下程序编制:
(一)签订委托协议。项目申报单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完成时间、劳务费用、质量及成果提交要求。
(二)组建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
(三)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实地踏勘。有关人员根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需要进行实地踏勘,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五)分析研究。在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划方案,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得出推选方案,并形成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六)项目效益分析。对推选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行性研究初步成果完成后,要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