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一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二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三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树叶们不约而同地换上了彩色的装束,微微泛黄的柳条、红红的树叶、黄黄的银杏装点着秋天的大地。在如此美好的秋天们里,带着孩子们与“秋天”亲密接触,把大自然的”、“痕迹”带进活动室,真是无比惬意而又富有教育价值。《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散文诗《落叶》是主题活动《秋天多美好》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落叶》这首散文诗虽短小,却充满趣味,又不乏优美的意境,动态感很强。幼儿散文诗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片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我把本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知道落叶是秋天典型的季节特征。
2、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描写的落叶飘飘的优美意境,想象落叶和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
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结构进行仿编。
本次活动的问题是: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活动一开始,让幼儿猜测树叶会飘落到哪里?接着出示四副背景图,再猜测会被谁看到?在此基础上,引出散文诗的提问,被谁看到了?它们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在一个个的问题中,幼儿很好地理解散文诗,为接下来的仿编奠定了好的基础。整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勇于说的环境。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权利,使他们说话的原意得到了满足。
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四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拜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拜年》这一课时,我认真聆听了这首音乐,说实话我以为上好这节课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当我在听这首音乐的时候,自己就深深的被音乐浓郁的“过年”气氛给激动了,非常好听,也非常亲切,不禁使我忆起了自己小时侯在过年时的点点滴滴。我想,小孩子嘛最喜欢过年了,所以他们一定会被我感染、会被音乐所感动!于是,我大概构思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谈谈一年之中你最喜欢的节日,我想肯定有许多孩子会说到春节。然后引出春节,再让学生说说春节的趣事。
让学生听着《拜年》进行情景表演,营造一幅过年图,接着让学生在初步感受“过年”喜悦的氛围。
指导学生用饱满而有激情的音色演唱《拜年》。我认为在学唱的过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重点是要让学生用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歌曲伴奏。
这就是我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我以为我会轻而易举的上好这节课,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很快就被学生打败了……在我进行本课的导入提问时,我问学生:“小朋友,我们的祖国一年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你们知道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呢?”不出我所料,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我知道!”、“我知道!”,可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回答中没有一个说到“春节”,却有将近一大半的同学说到了“圣诞节”,还有的说是“国庆节”和“劳动节”。
我愣住了,学生的这种回答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没办法,我只能告诉他们是“春节”,于是又有几个小朋友跟着我说:“对!对!最隆重、最喜庆的应该是春节!”。我又问:“那么说说在春节里有什么让你们高兴的事,好吗?”,我再一次的期待着孩子们的回答,孩子们又“唰”的一下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最高兴的事是我们全家去大饭店吃饭!”,有一个小朋友这样站起来回答之后,下面的小朋友全都议论开了,有的说是他们家是到“民族饭店”,有的说是到“开元大酒店”……我又问没有去过饭店吃饭的同学,他站起来想了一会儿说:“老师,我最喜欢的事是可以天天看电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我这节课在起步时就已经令我感到走不下去了。在失败之后我总结了原因,应该说如果我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我们就会拥有一堂令彼此难忘的音乐课。我之所以失败是我不了解学生情况。另外,学生只知圣诞节而不知春节,实在令我们所以中国人感到悲哀!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是我们的责任!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性等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学生的情况也会随之改变,要上好课就得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2)一年级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人,我不该忽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小看他们的能力,其实他们也具有学习功能,即具有主动向课外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3)过年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了,我如果仅靠教材中的两部作品是难以感染学生的,所以,我应该寻找更多、更生动的资料,让学生对“过年”有更深的感情!
(4)尽力创设教室环境,渲染过年的气氛。
也许,大家看到我的教学设计后也发现了,我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稍微调整了教学顺序,但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学气氛异常的热烈。它使我明白了——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当我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的时候,我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音乐与学生生活自然结合,并且通过让一年级小朋友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也使他们对过年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这比教师简单的知识性传授要好的多。
新的事物,总能激起幼儿求知的欲望。二快板这种富有节奏、朗朗上口的句式,配以清脆的竹板伴奏声,更易引发幼儿的探究之心。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接触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学形式所带来的愉悦。
活动目标是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要求的。一是幼儿在这个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知识面的进步。二是学习中所运用的不同策略。三是幼儿在活动中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这三条目标,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乐于探索的心理特点,也为幼儿合作学习等社会行为的形成,营造了自然的学习氛围。
《拜年》这首儿歌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让孩子掌握儿歌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一些书面词语“张灯结彩”“左邻右舍”等词语,还是比较难的。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提示,将儿歌展示出来,如“张灯结彩放鞭炮”我就画一个灯在再画一串鞭炮表示;“左邻右舍贴春联”我写下文字“左”“右”再画一副春联来提示孩子,而这些提示都是孩子们好我共同讨论,当时在黑板是画出来的,这比老师事先准备好要更能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接着教师示范打着竹板,快乐之情从语言、神态、动作中自然流露。无说教的表演,蕴含着教育的目标,激起了幼儿探索使用竹板的欲望。幼儿通过观察按照一定的节奏来做打快板的动作,来模仿快板。然后再请一部分孩子用快板来表演,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没有使用真正的快板,我将快板投放到小舞台,让孩子可以课后尝试,并体验创编快板的乐趣。
在宽松、自然、互动的氛围中,幼儿积累了打竹板的不同经验。之所以选择快板这种语言形式,是因为可以寓教于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获得发展。活动中,幼儿自己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来记住这段快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乐趣与自豪感。但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快板,十分的感兴趣,所以儿歌的内容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只有少数孩子记住的儿歌的内容,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不理解。
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篇五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生字、问句和答句的读上。
首先,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本案例中,坚持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问题学生,需要注重对他们在课堂里参与感的建立,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语文课堂习惯十分重要,尤其在一年级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一些习惯,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我们正在做着,或者曾经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堂课当中还有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就如识字卡学习,不仅在识字卡教学中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在每次的识字当中,增强对已认识字的巩固。其次,再进一步增强学生认字方法的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文采用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描写,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文中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进行观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认知特点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我就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比尾巴比赛导入新课,让学生情绪盎然地投入学习中去。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始终沉浸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学习兴趣浓厚。可见,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探索新颖的、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导入方式,巧妙地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进行导入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学习的始终。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等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注重分散识字,将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大量复现、说话落实。识字、记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钟的写字的环节,在学写三个生字时,首先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更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写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课的“公”字,写的时候要把重要的笔画“捺”要写得舒展,起笔时不要太往左,还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笔,而不是把笔画送到头。从孩子们写字的情况看,孩子们都能写得很漂亮,记得也牢固。
首先,带着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收获的阅读,我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清老师的问题:
(1)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
(2)它们都比得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接着,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并且让男女生对读,同位互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三问三答的方式,体会文章的结构,了解六种动物尾巴各自的特点。
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我就耐心指导,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我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朗读课文,同学们的朗读热情被激发起来了,朗读的情绪更高涨了,朗读的效果也特别好。
真正的语文学习,要将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引向课外,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如牛、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等,学生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接着我让学生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进行即兴编儿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了解其它小动物的兴趣,真正讲课内学习转向课外。
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书写指导不够全面,没有照顾到程度稍差的同学,还是有往前赶课的嫌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今后,我要在兼顾所有的学生上多下功夫,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