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菊花元稹教学设计篇一
《看菊花》记叙了小作者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赏秋菊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深秋季节,各色各样的菊花迎着寒风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从中让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品质。把这一个个抽象的方块字化成学生脑海里生动而又可以感知的图像,让其感受菊花的美,并感悟菊花的勇敢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这一课,二、三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沈老师利用课文的插图,投影展示菊花颜色美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绚丽而缤纷无限的公园里,然后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菊花的颜色,来加深学生对菊花颜色美的体验,然后让学生在读中表达对各色菊花的喜爱。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在学生对美的感受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又进一步感悟,体会课文内涵。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同时在教学中沈老师也特别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在教学“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时候让学生用成语进行概括,学生很快说出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丰富了教学内容。
回顾本节课,我认为沈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三个原则:
1、情境性原则。语文学习强调的是“披文入境”,只有深入地感受到课文所展示的情境,那么就能使学生领略到课文的美。
2、体验性原则。语文学习强调在体验中读,在读中体验。
3、师生互动原则。建立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低年级段教学更要落实在文本中,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等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环节的整合,教师的要求应明确。
菊花元稹教学设计篇二
这是一节公开课,是我从教以来的第一次,我很紧张。在上这课之前有很多的小插曲,我就连睡觉都在上课,公开课的前两天晚上我就感觉在梦里也能上课太神奇了!还是因为自己紧张,害怕上不好!但是在之前赵老师的课后的点评中,我吸收了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好的建议,把她们的思想又重新的整合起来,变成了我这节课的思路。我不怕失败,因为我还是一个很年轻很年轻的老师,我有的是学习的时间,这是我的一个优势,我会在失败之后找到自己的原因再及时的进行改正,我想这就为我以后漫漫语文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节课中我觉得幻灯片帮了我很大的忙,因为有了幻灯在教学上比较直观,教学效果也还不错。但是仍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学习第一节的时候,我是出示问题然后再让孩子说说的,结果孩子已经能把课文背出来了,这说明了我提的问题在这里是多余的,而且在图上是根本看不出时间的,这个地方值得反思,或许让孩子自己说说对这副图的感受可能要比我的提问要好点。在学习第二节中,读的时间太少了,基本上都是通过看图理解,尤其是在讲重点的地方如颜色和数量的时候只是从图片上看出来的,并没有让孩子在读中感悟,我觉得这个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可以再让孩子在读的时候不仅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读一读,多读读,这样才有利于记忆。而且再勾画的时候我没有规定勾画的符号,所以这样有点乱,如果我说表示颜色的用横线画出,表示数量多的用波浪线画出,我想这样自学的效果会更好点。在这节课上我运用了小组交流的形式,但是我并没有把我们小班的桌子排成小组的形式,还是没能把小组合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欠考虑的。我的板书也写的很不规范,菊花的美包括了色,多,还有不怕冷,应该三个是包容在美当中的,但是我却把不怕冷写在了和美同样的位置,这样就会让别人以为不怕冷是单独的,不算美的表现,这点当初我是想到的,可是到了写黑板的时候我又忘记了。在讲到不怕冷的这个问题上,我是通过寒风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冷,但是孩子体会的不是很好,并没有把那种不畏严寒的感觉读出来,而是我在那一直讲严寒的,这点引导的不好,可以通过对比其他的花来感受菊花不怕冷,效果会好一点的。最后在写字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步骤有点乱,忽视了老师的示范写,直接让孩子自己去看每一笔的位置,如果我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强调生字的位置可能孩子的印象会深刻一点,也比学生自己说节约了不少时间的。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就会注意到这些环节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可能还有不足的地方,我没有反思到的地方也请前辈们给我提出来,我会虚心去学的!
这节课是《看菊花》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主要是理解词语,读好课文,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实际情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菊花的颜色和数量时,我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菊花的色彩之美和数量之多,激发学生的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感受菊花的多,我结合文本中“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设计三幅图片,让学生逐一来数,学生被鲜艳的菊花吸引,越数越兴奋,再读“一片片”时就自然地扬起了声调,在读中表达了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在突破难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的优秀品质”时,我用视频再现了深秋的大自然,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气候特点,把月季花的凋谢与菊花的迎风开放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的展示菊花不怕冷的优秀品质,巧妙地化难为易,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我紧扣“好看极了”这句话,按由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诵读过程中,逐层深入对菊花之美、之多的感受。如在整体感知“菊花怎么样?”后,一句一句体会“好看在哪里?”,再整体美读,在读中感悟菊花的美,并通过加入表情和动作的朗读表达对菊花的喜爱,环环相扣,最后学生熟读成诵,优美的范文语言得到内化。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灵动、智慧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课堂上的表现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让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由于有点紧张,在引读时我的语速较快,导致学生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时因速度快而没有感情,我对学生的表现处理方法不够灵活,只是要求慢慢欣赏,但指导不深入,不到位,效果不明显。课后想来,如果当时让学生边读边带动作、边读边数菊花,一定能控制住读的节奏,掀起朗读高潮。
总之,上这节课,前前后后,我收获很多,促动也很大,对新课标下构筑怎样的有效课堂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看菊花》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怎样在阅读起步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执教了《看菊花》一课后,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感培养
阅读起步阶段尤其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或用琐碎的问题一问到底。如《看菊花》这篇课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文中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为什么写得美?”两个问题,通过看画面及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菊花的颜色美、数量多及不怕冷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这就改变了讲深、讲透的观念,给学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重点句读好了,也就读出了菊花的可爱、菊花的美以及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着这种已有的语感读下去,全文的感情朗读也就比较到位了。
二、引导学生迁移生活体验
在阅读起步阶段,我们还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帮助培养语感。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像紧密结合着,脱离了一定的表像,学生就很难人情人景。因此若是空洞地读文,便难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我在上课前,曾指导过学生看菊花,为这一课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提供了生活体验。课堂上,在学习有关菊花颜色、数量的语句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出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菊花,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菊花时所看到的景象。在亲身体验下,鲜明的语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比如,看完画面再读表示菊花颜色的语句时,就不像初读课文时那样一字一顿地读。通过自然的停顿和转声处理,五颜六色的菊花仿佛一下就呈现于眼前。在读“一朵朵,一片片”时,因为亲自看到过一大片的菊花,有过被菊花簇拥的感受,读到“一片片”时就自然地扬起了声调,与前面的语句有所区别,突出了菊花的多。
三、情景创设下的多形式朗读
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结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文插图、录像资料、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下美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一开始,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初步感知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在具体学习朗读描写菊花颜色美、数量多、不怕冷的语句时,我先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读,进人情境;接着又在自由试读、指名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应边想画面边带着微笑朗读的方法,并再次美读课文;最后,还采取接龙读、轮读、小组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激起学生兴趣,掀起朗读高潮。这时,对学生语感培养也比较到位了,也基本能做到熟读成诵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背、同座互背、指名背、看画面配乐背等形式,帮助学生将优美的范文语言内化。
菊花元稹教学设计篇三
《看菊花》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的第一册教材。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通过叙事性的语言,使读者在感受菊花外在美的同时,体会菊花的内在美。
一节好的课,是要从教学和课堂组织上去看的,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教学的第一课时,其主要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这个目标我是这样实现的。首先,让孩子自由的初读课文,并给孩子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并要求孩子把轻声音节画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区分轻声音节的意识,在之后的读书中会刻意的纠正自己的读音。并且,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纠正孩子的读书姿势,并给读书较困难的学生以帮助。
其次,出示了一些重要的词语,把词语附上颜色,让孩子找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词语来读,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氛围变得很轻松。并且配合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这一点,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最后是通读全文,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只是匆忙的让孩子全班的齐读,感觉大部分孩子都在读书,但心里总感觉没有实施到位。听了师傅的教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在这个环节,我自己都没有明确各种形式读全文的目的是什么。读书应该有目的性,每一遍要学生注意什么,要说出来让孩子和你一样明白,这样在读的时候孩子也会有意识去特别的注意,而不会造成浑水摸鱼,学生也只是单纯的读读读,而是每次的读书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菊花元稹教学设计篇四
《看菊花》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课文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开头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写8个生字,认会9个字,理解生词。读好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是本课的难点。
《看菊花》这一课,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展示菊花颜色美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公园里,营造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绚丽而缤纷无限的公园里,然后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菊花的颜色,来加深学生对菊花颜色美的体验,然后让学生在读中表达对各色菊花的喜爱。
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读“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时,注意不顿读“的”,而要读轻声。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时,要注意“一”的变调。这句话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有小到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老师的范读,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另外,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指出了别人的缺点,还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利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菊花的颜色、形态、长势来说一说“菊花好看吗?”学生只会从菊花的颜色上说,至于说到菊花的形态、长势,学生的语言就显得很贫乏了,只会说“菊花很多”、“菊花全开了”,这可能与我事先考虑不全,没有提供句式有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积累。
在讲菊花不怕冷这个问题时,我本来想通过寒风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冷,从而体会菊花不怕冷的特点,但是孩子体会的并不好,朗读时也没有把那种不畏严寒的感觉读出来。课后,我想:如果通过其它花与菊花进行比较,来感受菊花不怕冷,也许效果会好一点儿。
今天学习了看菊花这篇课文。之前的第一课时,觉得孩子读得还是不错的,现在不用我多说什么,孩子已经知道读书不能拖音,每小节开头要空两拍。昨天听他们下课读的时候就发现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那么在课堂中还要不断进行巩固,直到他们养成习惯。
片段一
“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
“哦,你知道了时间。”
经过我的概括,有灵气的孩子已经知道怎么回答我的问题了,“我还知道了人,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还知道了地点是公园。”
“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此时,没有孩子举手了。)
“爸爸、妈妈带我去干什么啊?”
“看菊花。”
“这就是事情。”
“瞧,小作者用了一句话就把文章最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都告诉我们了。”
反思:不记得是谁说过,作文教学并不单单是作文课上的事情,而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听过两节李静老师的课,发现她在每节课中都会有阅读方法和作文方法的渗透,我想每节课如此的话,那这个班的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肯定是很了不得的。虽然我的孩子才一年级,但现在就开始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对孩子的写话来说是很有益的。最低的底线能用一句话交代清楚事情吧。
片段二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谁能给好看极了换个词?带到句子里面来说一说。”(板书:好看极了)
“公园里的菊花很好看。”
“公园里的菊花非常好看。”
“公园里的菊花十分好看。”
“公园里的菊花特别好看。”
反思:一年级的孩子词汇量很贫乏,写起文章来经常是像白开水。通过换词的练习来丰富孩子的词汇,使他们积累一些好的词语。
片段三
“从哪里看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公园里的菊花有很多的颜色。”
“读读书上的句子。”
“想想,还会有什么颜色?”
“……”
“我们可以送它一个成语。”
“五颜六色”(板书)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看到这么多的颜色,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还从哪里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还从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这说明菊花怎么样?”
“多。”
“真的是数不胜数。”(板书)
“可以把这三个词换个顺序吗?”
“不可以。”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从小到大的。”
“是呀。”(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让孩子体会这是从少到多。)
“因为这是从少到多写的。”
“说的真好!”
“看到这么多的菊花,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还从哪里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因为菊花不怕冷。”
“你真会读书。”(板书:不畏严寒)
“看到这样勇敢的菊花,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师投影书上的插图)
“你还从哪里看出菊花好看极了?”
“菊花很像人把头发给烫卷了。”
“你真会想象,菊花像妈妈的卷发呢。”
“菊花像个小碗。”
“你说的是菊花盛开的样子。”
“菊花还像小钩子。”
“是呀,菊花真是千姿百态呀!”(板书)
“看到这么千姿百态的菊花,我真想说——”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菊花这么好看,所以人们——”
“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让学生做动作理解边走边看,边看边走。)
“人们这么依依不舍。”(板书)
“因为——”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遗憾
课后才想到还有几个点没有说到
一、“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几个词,应该让学生仿照样子再来说几个。艺校课的时候说过,正好可以巩固一下。课前预设到的,可惜一激动给忘记了。
以上是我上《看菊花》这篇课文的反思,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菊花元稹教学设计篇五
《看菊花》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课文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开头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写8个生字,认会9个字,理解生词。读好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是本课的难点。
《看菊花》这一课,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展示菊花颜色美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公园里,营造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绚丽而缤纷无限的公园里,然后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菊花的颜色,来加深学生对菊花颜色美的体验,然后让学生在读中表达对各色菊花的喜爱。
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读“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时,注意不顿读“的”,而要读轻声。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时,要注意“一”的变调。这句话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有小到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老师的范读,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另外,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指出了别人的缺点,还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利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菊花的颜色、形态、长势来说一说“菊花好看吗?”学生只会从菊花的颜色上说,至于说到菊花的形态、长势,学生的语言就显得很贫乏了,只会说“菊花很多”、“菊花全开了”,这可能与我事先考虑不全,没有提供句式有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积累。
在讲菊花不怕冷这个问题时,我本来想通过寒风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冷,从而体会菊花不怕冷的特点,但是孩子体会的并不好,朗读时也没有把那种不畏严寒的感觉读出来。课后,我想:如果通过其它花与菊花进行比较,来感受菊花不怕冷,也许效果会好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