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生毕业论文篇一
随着全球范围文化交流的推进,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与冲击,民间美术趋于淡出人们的视野,民间美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有关美术毕业论文范文一:传统工艺美术新价值研究
摘要:在工艺美术设计发展中,传统工艺美术具有重要地位。
从工艺美术的发展来看,传统工艺美术不但代表了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同时也集聚了工艺美术的大量成就,成为了工艺美术的里程碑。
基于对工艺美术的了解,以及工艺美术设计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正确理解传统工艺美术优点,并发现传统工艺美术新价值,对推动工艺美术发展和解决工艺美术设计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应立足工艺美术设计实际,深入探讨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价值,发掘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点。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新价值;
一、引言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基于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传统工艺美术不但具有发展历程长的特点,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应用价值,并且在新时代表现出了一定的新价值,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应立足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实际,认真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价值,为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当代工艺美术能够吸取传统工艺美术优点,提高工艺美术的发展质量,推动工艺美术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程较长,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应用价值
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陶瓷艺术还是青铜器以及漆树和漆器,都是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成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引领了所处时代的发展。
基于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及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工艺美术的陶瓷艺术价值最高。
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中,陶瓷作为重要的工艺品,无论是观赏性还是实用性,都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从目前掌握的工艺美术文化中,陶瓷艺术的价值和艺术成就最高。
第二,传统工艺美术的青铜器引领了当时时代的发展。
青铜器的出现,代表了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到了重要阶段。
以当时的工艺成就而言,精美的青铜器成为了当时时代发展的重要代表,推动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第三,传统工艺美术的漆树和漆器成为了当时工艺美术的代表作。
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
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
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
三、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价值内容分析
传统工艺美术是一个综合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在手工业时代的历史中,它是生活的创造者;在当代,它又以历史文化保持者的角色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忆和象征,以手工艺艺术和文化的独特形态自立于以现代设计为主体的科技文明之中,成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发挥着从经济到艺术的多种职能。
所以,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价值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的创造者。
基于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地位,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可以认为是生活的创造者,也可以认为是推动生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传统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当代,传统文化的概念比较广泛,而通过传统工艺美术,可以迅速的认识到传统文化这一概念,使得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载体。
第三,传统工艺美术肩负着经济职能。
传统工艺美术奉献了有价值的工艺品之后,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成为了繁荣经济的重要手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推动了艺术创新。
四、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影响
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来看,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优点突出,其艺术成就和发展经验为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基础,使现代工艺美术能够有效满足艺术发展需要,提高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质量。
第二,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工艺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传统工艺美术集成了多年的发展了几代人的智慧,无论是对工艺美术内容的认识还是对工艺美术发展方向的认识都比较到位。
因此,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
第三,传统工艺美术解决了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受到发展理念和艺术设计方法的制约,现代工艺美术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
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以及吸取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点,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传统工艺美术在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基于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传统工艺美术不但具有发展历程长的特点,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应用价值,并且在新时代表现出了一定的新价值,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应立足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实际,认真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价值,为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当代工艺美术能够吸取传统工艺美术优点,提高工艺美术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聂爱文.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3).
[2]王茜,白京兰,夏晨茹.西部少数民族口传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3]朱霞,李晓岑.白族的手工造纸[j].云南社会科学,2014(06).
[4]李昶罕,秦莹,李娜.当代民主传统工艺的新价值[j].民族论坛,2014(18).
[5]聂爱文.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6]邬烈炎.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03).
有关美术毕业论文范文二:陈设艺术营造中传统工艺美术影响
【内容摘要】文章指出,将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及理念融入到现代陈设艺术中,有利于设计师创作出具有典型传统人文意境的陈设作品。
当代陈设艺术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对工艺美术的诸多元素进行挖掘与再创造,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才能真正创造出既拥有本民族文化特征,又能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陈设艺术精品。
【关键词】陈设艺术;工艺美术;传统文化;意境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一书中,开篇就讲到“境界”一词。
可以说,“境界”是这本书的核心。
作者不仅把其视为创作原则,更把其当作批评标准。
该书中作者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
如果说“境界”是从精神层面来描述的一种个体差异化情感,那么“意境”一词恰好可以与之对等,可以用来描述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氛围。
诗词的评价侧重于人的精神世界,而艺术设计这种实用艺术的评价侧重于对物(设计对象)本身的描述。
笔者把“意境”一词引入到对陈设艺术的评价中来,借以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对其主流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表达,是系统研究陈设艺术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对弘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方式。
一、意境营造是陈设艺术发展的成熟标志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的律动,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一体的同构关系。
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设计师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可以说,艺术意境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现象。
借唐代诗人王昌龄所提出的诗学“三境”,笔者试图在物境、情境和意境上来阐述和评价传统工艺美术对于陈设艺术意境营造的影响及其意义。
美术生毕业论文篇二
美术是一门艺术,我们通过一幅画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心情。
画像文字,一幅画或几幅画可以表达一段故事,也可以表达一种情感。
美术作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几分情趣。
我们美术教师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使者,在教学的同时带给学生美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正能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又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放松心情,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作画教学要体现开放性
1.开放题目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看学生画了多少画,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但是,就目前的美术教学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态度不端正,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模仿画画,一节课的时间在不断的重复中消逝。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画画就是谁画得像,谁就是最棒的,于是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顶多是复制品,没有一丝一毫的想象力可言。
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觉得美术学习非常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开放题目,只提出几个简单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2. 留足时间
和其他学科一样,一节美术课的时间是40分钟,这点时间对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够用。
小学生如果在一节课中真正地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会有很多想法要表达,有很多要说的、要画的,如果教师在课堂结束时“一刀切”,要求学生把作品上交,学生可能还有很多想要表达的却没来得及表达出来,会留下很多遗憾。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也会带有一些片面性。
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足时间,不强迫学生在一节课内必须把画作完,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未完成的作品带回家,或者下节课继续完成,让他们创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3. 开放场所
在学校中,教室虽然是主要的学习场所,但并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
有时候,学生在教室里进行美术学习会感到有一些束缚,比如,表达形象的实物是美术课的任务之一,但是这些实物只在教材上出现,学生在观察时会受到角度上的限制,导致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大缩小。
我们可以开放场所,把学习场所搬到教室外,让学生接触真正的实物。
例如,我们到校园的`水果树园去画一个石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榴进行观察,就会画出更加逼真的画。
二、作画教学过程中降低对学生的绘画要求
创意作画的本意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作画,就是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创作,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专业要求,美术也不例外。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要求,能提高学生的作画水平。
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美术积累较少,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不要给学生高规格的要求。
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为主要目的,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以启发,引领学生体验到美术的自由、想象、创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和学习情况时,会采用分数或等级的形式。
学生很容易认为分数高、等级高就是画得好,至于作品好在哪里就不知道了。
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教师评价作品的眼光和学生是不一样的,教师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学生在创造作品时,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教师无关。
但是,学生又认为教师的评价是最权威的,于是产生一种隐形的矛盾。
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基础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可以运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画,画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也可以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做适当的修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之中,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总之,小学美术引领学生探索艺术,是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的开端。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学生的纯真和自然,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有灵魂,让画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美术生毕业论文篇三
美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形象化反映,有的美术作品甚至可以透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又可以窥见艺术家本人的世界观、艺术观,还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审美情趣等等。
【1】浅析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评价美术作品
在我的美术鉴赏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现举两例:
场景一:
师:某某同学,请你谈谈对凡高的《向日葵》的感受?
生:(想了一会笑)他画得好!
师:很好,很多人都和你一样认为凡高画得好,你能具体的说说他好在什么地方吗?
生:嗯!他用的黄色很多!(很多同学笑)……
场景二:
师:今天谁能对《溪山行旅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好看!看着适意!
生2:前面一座山,后面一座山,中间有条瀑布。
上面两个是我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时真实的例子,由于学生在艺术鉴赏上的词语积累不是很多,所以有时候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甚至让人啼笑皆非!好或者不好,我喜欢或者我不喜欢,即使有部分对美术有偏爱的同学凭着自己的语言体系,来评价一些优秀画作时也是感觉很吃力,不能很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俗话说一个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善于利用专业语言来交流。
当学生没有专业语言时,在鉴赏、评价美术作品时那可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啊!美術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形象化反映,有的美术作品甚至可以透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又可以窥见艺术家本人的世界观、艺术观,还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大量语言交流的。
教学互动中需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分享不同的感受与观点,在相互启发下深入理解作品。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优秀画作明明有强烈感受,却无话可说,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来分析,二是学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合理表达。
为此,我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做了一个尝试,先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在简单的提示下写出画面的构成要素,并且讨论这些构成要素给观者带来的感受。
具体过程如下:
一、把每个小组总结的画面构成要素汇总成以下几个方面
1.构图有:水平构图、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等。
2.色调有:冷色调、暖色调、明色调、暗色调等等。
3.笔触有:轻松的、严谨的、收敛的、狂放的等等。
二、根据画面的构成要素来逐条分析,这些构成要素给观者带来的什么样的感受
1.水平构图带来的安静祥和的感受,三角形构图所带来的稳定协调的效果感受;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整体不松散的感受等等。
2.冷色调给人带来宁静、清凉、深远,悲哀的感受,暖色调给人带来热烈、欢乐、温暖、开朗、活跃、恐怖的感受等等。
明色调让人产生信心、希望、天真、浪漫的感受、暗色调让人产生权威、低调、高雅、执着、冷漠、防御的感受等等。
3.轻松的笔触的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狂放的笔触的给人带来不安、焦虑的感受,严谨收敛的笔触给人带来的严肃、认真、固执的感受。
这样的话,学生就会从构图、色调以及笔触的角度来看这张画,并且能用相应词语来描述他们对《星月夜》这幅画的感受,对学生来说,这样从凭空捏造词语变成了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就会简单很多。
这样再有美术鉴赏课时,很多同学对一些优秀画作就能有方向的评价,有的时候甚至发表的言论给人感觉是相当的专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为,学生在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时并不是无话可说,更不是学生对美术作品没有感受,而是源自于专业语言的匮乏。
另外,除了上述评价性的词语之外,学生来描述画作给他们带来的直观感受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美术的语言表达水平虽然与语文水平、审美水平等因素有关,但是,如果课堂上美术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艺术理解的表达能力,是能够克服这一困难的。
描述性语言主要用来陈述画面上的形象。
由于国画大多是散点构图,而且画家重在意境,所以色调相对于西画来说比较单一,观看的顺序可以自己确定或是从整体到局部,或是从上而下,或是从左到右,特别是一个比较长的卷轴画则是要从右向左来观看。
综上所述,以后上美术鉴赏课时,我会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
在教学中,我可以安排学生交流或竞赛活动。
对于不善于讲述的学生,可以让他书写。
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可得到提高,描述能力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2】数字化美术作品创新表现
岩画,是指刻画在山洞壁上或山崖上的图画,也称崖壁画。
岩画是人类祖先社会生活和思想智慧的反映,是了解当地民族产生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珍贵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在广西的左江流域的沿岸峭壁上,分布着183处崖壁画,这些壁画是我国古代骆越人的杰作,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
宁明花山岩画的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面积堪称广西花山岩画中最大的,也是内容最丰富的景观,是广西花山岩画的代表及壮族文化的瑰宝。
研究学者认为广西左江流域壁画是我国祭祀岩画中最宝贵的作品,其中花山崖壁画以其人物及气势堪称全国之冠。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不少的专家学者纷纷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考证,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从审美观点看花山岩画图形
(一)韵律美
花山岩画的颜料主要是赤铁矿,画面以人物形态为主,但也结合有器物和动物形象等。
花山岩画的人物形态主要是蛙形,身躯形态多为上粗下细的倒三角状。
侧面人像的形态变化较少,但这些形态多样的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有序排列,并没有错综复杂的感觉,在这些人物形象中,相同或相近的形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花山岩画追求奔放流畅的线条,讲究的是均衡对称的人物造型,在远处进行眺望时,沉着浓艳的色彩及粗犷求精的笔触,给观赏者展现出一幅节奏起伏跌宕、和谐统一的韵律。
壁崖上画面没有声音,但在绘画者的笔下,观赏者却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韵律,人物形象和其他形象的参差错落,具有热烈欢快而有条不紊的节奏感。
从岩画的直观上,岩画给人一种活泼而平稳、热烈而古朴的韵律之美。
(二)气势美
花山岩画造型组合给观赏者带来一种气势美。
据考证,花山岩画具有多年的历史,整幅画面的高度约50米,长172米,经过画家的精工细作,使人们在进行瞻仰时,能感受到这种画面图形的气势美。
花山岩石的画面主要是以祭祀山川神灵为主题背景,故其画面一般都是大型的舞蹈场面,这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对山川神灵的敬仰。
这些舞蹈画面一般都是主次分明,次序排列。
据学者的调查研究,在广西的左江流域,但凡逢遇大雨,都会造成泛滥成灾。
因此,当地的居民采用舞蹈的形式取悦天神,在这些画面中,观赏者可以看到疯狂的舞者,即使在现代,观赏者仍可感受到人们对山川神灵的敬仰及对生存的渴望之情。
(三)意境美
意境美贯穿了我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花山岩画处在山势陡峭的环境中,在地理环境的制约之下,大幅度地增加了花山岩画的绘制难度。
但凡事都是相对的,这些恶劣的地理环境为花山岩画的创作提供了特殊的观赏条件,提高了花山岩画的观赏度,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部分学者认为:岩画是远古时代的一首古诗,记录着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的点滴及人们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花山岩画中的群体舞蹈、牲畜的悠闲自得与周围恶劣的地理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观赏者在观赏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思绪纷飞,增加了花山岩画的神秘感,使观赏者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在远古时代,几乎所有的岩画都是与环境相关的,这也可能是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意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把环境当作审美的对象,与岩画的创造融为一体,追求岩画的意境美。
(四)想象美和象征美
花山岩画图形设计的象征性是通过图形象征来表达深层的含义,进一步提升和升华了花山岩画的象征意义。
花山岩画的图形气势磅礴、形态多样,但其都是以几何图案和符号构成的.,因此,花山岩画是一种抽象的艺术。
花山岩画在其本身形态方面,与直接呈现的再现形式相比,具有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花山岩画的绘制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形态赋予图画更多的内涵,使画面可诱发人们更多的想象。
绘制者通过不同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充分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各种情绪,细腻了人物的神态,通过形形色色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场景等。
通过画面的描绘,观赏者似乎可重现当时绘制者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进行创作的。
花山岩画表现出图形中的想象力和象征之美。
(五)单纯美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在日益变化,单纯的视觉信息吸引了更多人们的关注。
现代人们越来越追求图形设计的单纯化,但单纯化并不代表没有象征的内涵,只是将复杂的意念浓缩到单纯的图形当中,提取简单的成分,让人们在瞬间就能感受到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念。
在花山岩石中,花山壁画的造型就采取了单纯化的设计手法。
例如,在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和各種动物的造型上一般都是采用了简单的直线与圆形等几何形态,色彩直接使用的是红色,没有多余的装饰。
在人物形象的绘制中,也是采用简单的艺术处理方式,只勾勒人物的总体特征,忽视了人物形象的面部表情,正是这种简单几何图形的组合使花山岩画形成了强烈的图形视觉冲击力。
我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为后来的审美观提供了参考。
(六)形式美和次序美
花山岩画人物形象的排列组合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正是这种存在的形式和次序使现代的观赏者的想象得到了升华。
在花山岩画的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花山岩画的图形设计追求的是形式美,再者形式美的图形能促使观赏者接受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什么是图形的形式感,概括的讲,这种形式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物象的概括能力。
例如,人们在小的事物中不断地感受到事物的崇高,演变到现在,人们逐渐对形式感的规律进行了总结,这种形式感是人们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产物。
美术生毕业论文篇四
美术作品是人类思想的可视性表达,是作者智力劳动的产物。其中“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法最初是为保护文字作品而制定的。
【1】美术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护作品完整权上,美术作品的保护方式与一般作品并无差别。
但是美术作品在客体性质上与一般作品有着重大区别,在适用现有法律时,若不加以适当解释则难以实现充分保护,也难以实现权利人与利用者的利益平衡。
1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
11歪曲篡改
111因对作品的改动而构成的歪曲篡改
改动即是存在着对美术作品物理上的改变。
这里的改动应当做严格的理解,依照客观标准进行判断。
但是存在着改动并不意味着一定构成“歪曲篡改”。
如果将一切改动都认定为构成歪曲篡改,无疑会导致作者权利的绝对化,有违公平原则也不利于作品的利用。
因此需要对改动进行限定,以确定构成“歪曲篡改”的改动。
美术作品表达的是美感和作者持有的美的观点。
美术作品的表达分为核心内容与一般内容。
当作品的核心美感或者作者的核心观点无法体现的时候,则应当认定为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
但是对于美术作品的核心表达,不能以文字作品的因素去考察,而应当用美术作品的考察因素去衡量。
美术作品是三维的,对其表达我们不能平面地理解。
例如,对于一般作品来说,大小并不影响作品的核心表达,但是大小是某些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
如微雕作品就是如此。
因此,改动行为要构成“歪曲篡改”则需要达到危及作品核心表达的程度。
且对于核心表达的判定应当以美术作品的考量因素进行衡量。
112其他侵害行为构成的歪曲篡改
其他侵害行为即没有对美术作品进行物理上的改变,但是在使用该作品的过程中使觀众无法正确接受作者原本欲在作品中表达的意思。
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此种情形应当认定为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但是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多对《著作权法》进行扩大解释,将这种情形纳入保护范围。
“张敏耀诉长江日报案”[zw(]参见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知初字第7号民事判决书。
[zw)]、“王文海诉隋建国案”[zw(]参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朝民初字第28850号民事判决书。
[zw)]都是如此。
对于其他侵害行为是否构成“歪曲篡改”不应当绝对地以作者主观标准进行判定。
由于其他侵害行为并不构成对作品本身的改动,其要对作者权益造成损害的关键在于利用者的利用过程中,一般观众是否会因为利用者的利用方式而误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
因此其他侵害行为要构成“歪曲篡改”需要达到足以导致观众误解作品的意思表达的程度。
12是否有损作者声誉
121立法旨意
“艺术家创作时,将其部分人格折射到这个世界中……遭受的损害也不仅限于经济性的,因此需要对作者进行保护,以免其人格受到伤害。”[2]设置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目的在于维护作品的同一性,保护作者人格免受侵害。
作品作为作者思想的表达是作者人格的外在体现。
一方面,现实中对于作品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最终都会成为对作者的评价,例如对美术作品是否具有美感的评价会最终成为对该作者的创作水平的评价。
由于作品与作者在精神利益上的一致性导致当作品因他人的原因与作者的思想表达不一致时,作者依然会因此承担作品所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这显然与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不符;另一方面,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遭受篡改,人人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是公认的基本人权,作为思想外化的介质,作品如果可以被任意改动,那么表达自由难以保障。
因此法律需要为维护作品的同一性提供相应的保障,确保作者的人格利益不受侵害。
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立法旨意上来说,其保护的是作品的同一性而非作者的声誉。
那么判断美术作品完整权是否受到侵害也应该是考量该作品的同一性是否受到破坏,而没有必要考量作者声誉是否遭受损害。
122美术作品的特殊性质
“权利对象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保护方式。”[3]文艺成果据此与有体物有了不同的保护方式,性质不同的作品在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上也应当与一般作品有所区别。
如今,计算机软件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在保护作品完整权中应当被特别对待已经成为学界通说。
而与一般作品相比,美术作品的特殊性也十分显著。
美术作品著作权客体的脆弱性,表现为灭失的高风险性和维持同一性的困难性。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特定的信息”[1]。
著作权所保护的“特定信息”依赖于载体物的承载,相对来说载体物的数量越多,“特定信息”灭失的可能性越小。
而长期以来美术作品通常是作为奢侈品存在的,维持作品的稀有性是保持其价格的关键。
作者的主要利益也来源于对作品原件的出售,因此作者本身并没有复制作品的动力,相反更热衷于维持作品载体的唯一性。
这使得美术作品所承载的“特定信息”的灭失风险较高。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至今仍然有数百首传世,但是李白的美术作品却仅存《上阳台帖》一件。
[4]另外,美术作品维持同一性极为困难,对于同一个画面的美感不存在替代性的表达方式,就像不能要求达·芬奇用完全不同的画面表现与《蒙娜丽莎》相同的美感。
且美术作品的核心表达往往表现得极为微妙,不能以物理的比例来衡量。
例如《蒙娜丽莎》核心的表达是微笑,但是如果对嘴角部分稍作改动,微笑就会消失,整个作品也会丧失其核心表达,但是那一点被去掉的颜料在整个画面中却显得微不足道。
这就意味着对画面稍作改动,都可能造成作品核心表达的丧失,作品的同一性也随之丧失。
从美术作品的客体特征上来说,客体的脆弱性致使美术作品在保护作品完整权上需要更加严格的保护方式才能实现有效保护。
为此,德国《著作权与鄰接权法》将美术作品的复制形式仅限于拍摄,因为在拍摄的情况下美术作品一般不会被歪曲[5]。
较低的保护水平会加速美术作品的灭失,而一旦灭失便无法进行传播和利用。
若将“有损作者声誉”作为美术作品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判定要件,会降低美术作品的`保护水平。
由于美术作品的改动较为容易,若以“有损作者声誉”为侵权构成要件,则很可能出现作品同一性受到严重破坏时,却由于不构成“有损作者声誉”而不构成侵权。
更有甚者,当作品已经灭失的时候,因为不构成“有损作者声誉”,仍然不会构成侵权。
这显然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立法旨意不符。
综合以上因素,不应当以“有损作者声誉”为美术作品完整权侵权构成要件。
2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特殊情形
21出版性复制和有效复制
出版性复制是为了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宣传介绍而进行的复制行为。
有效复制是指为了再现美术作品的全部美感而进行的复制行为。
对于一般作品,并不存在区分出版性复制和有效复制的必要,因为一般作品的复制难度较低,出版性复制可以完全再现作品的内容。
但是美术作品却存在区分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的必要。
对于美术作品而言,出版性复制难以再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出版性的复制品对于美术作品来说类似于电影海报之于电影,尤其是对于雕塑作品而言。
美术作品的核心在于通过艺术语言所表达的美感,而要实现这一美感的再现就需要艺术语言的再现。
然而与文字语言不同,色调、大小、比例乃至三维空间等因素都是艺术语言的组成。
出版性的复制品显然只能复制美术作品的部分。
区别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意义在于:其一,可以规范对美术作品改动的认定。
如果不区分载体物的性质,将会对唯一载体物的改动都认为是对作品的改动,如此将潜藏着重大的社会风险。
对此,基于利益平衡原则,是否构成对美术作品的改动应当以载体物是否为有效复制件进行确定。
其二,可以规范对美术作品灭失的认定。
美术作品的实质是特定信息,这些信息的消灭会导致美术作品的灭失。
但是,并非所有载体物都能完全承载作品的完整信息,故不能认为只要存在载体就认定作品存在。
而美术作品是否存在也应当根据载体物是否为有效复制件来确定。
22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特殊情形
221特殊的改动行为
对于美术作品有效复制件的改动。
《美国版权法》在确定“视觉艺术品”的保护范围时将复制件也列入其中[zw(]参见《美国版权法》101条。
[zw)],而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对复制件给予直接保护。
但是当美术作品的有效复制件成为作品的唯一载体的时候,对于有效复制件的改动会造成作品的改动,由此可能构成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
对于美术作品出版性复制件的改动,由于出版权利穷竭,对其进行改动并不会导致作品遭受改动。
但是对出版性复制件的改动仍然可能导致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
当对复制件的改动,导致观众误解作品的意思表达时,构成其他侵害行为,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
222美术作品的灭失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永久性权利。
而作品只要其所具备的特定信息不完整则应当被认定为已经灭失。
那么,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否及于保护作品不被灭失呢?如果保护完整权的范围及于保护作品不被灭失,会存在一种长久的社会风险即在逻辑上存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永久性与作品必然灭失性的矛盾,作品载体的持有人将永久承担这一灭失风险,因为在逻辑上存在作品的唯一载体,所以终有一天会有人承担作品灭失所引发的责任。
但是如果认为保护作品完整权不包括保护作品不被灭失的话,也会存在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即作品的灭失与作品的改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当作品遭受改动,且该改动造成作品所具有的特定信息不完整也无法恢复的时候即是作品的灭失。
既然保护作品完整权对作者希望作品不被歪曲、篡改的精神利益加以保护,那么作品灭失所会造成的作者精神利益损害会更加严重,对于灭失所造成的精神利益损失,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何不加以保护。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者的精神利益,作品作为“作者之子”与作者具有人格上的关联性。
当作品都不存在的时候,这种关联性也无从谈起。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品与作者思想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当作者失去思想表达的介质的时候还谈何保持同一性。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者不希望自己的表达被歪曲的精神利益,那么举轻以明重,作者更不希望自己的表达被歪曲到无法恢复的地步。
因此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包括保护作品不被灭失的权利。
至于随之引发的社会风险则可以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限制得以控制。
3完善美术作品完整权的构想
31严格保护
由于美术作品具有客体的脆弱性,导致美术作品维持同一性十分困难,且极易导致作品的灭失。
作品的同一性依赖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严格保护。
311法律适用上的严格保护
基于美术作品的特殊性质,不能将“有损作者声誉”作为侵害美术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构成要件。
针对美术作品,在适用《著作权法》第10条第4款时应将“歪曲、篡改”严格理解为“存在改动或者其他侵害行为且改动危及作品核心表达或者其他侵害行为导致公众误解作品表达”。
以美术作品的考量因素确定作品核心表达。
美术作品的表达“语言”与一般文字作品有着明显区别,对于美术作品的核心表达,直接套用文字作品的认定方式难以准确认定。
所以应当从美术作品的角度,通过美术作品的考量因素去衡量,除了考察作品的平面特征之外,还应当考虑作品的三维特征,例如大小、比例等。
如此才能实现对美术作品核心表达的正确判断,才能进一步判断作品是否遭受“歪曲、篡改”。
通过对保护完整权的范围做扩大解释将美术作品灭失囊括其中。
美术作品的灭失对作者的著作人格权的损害程度要高于歪曲篡改,既如此根据当然解释,举轻以明重,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范围当然及于美术作品灭失。
另外根据目的解释,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范围也应当及于美术作品的灭失。
312立法上的严格保护
设立作者的接触权,保障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实现。
美术生毕业论文篇五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目前住地: 广州
户 籍 地: 福建
婚姻状况: 未婚
年 龄: 23
身 材: 168 cm 65 kg
联系电话: 158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广告创意专员、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
工作年限: 3
职 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000元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xxxx文化公司
起止年月: -02 ~ -08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广告/媒体
担任职务: 项目总监
工作描述: 全程主持负责项目的创意、设计及完稿输出工作,并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专业指导和培训。
离职原因: 谋求个人发展
公司名称: 广州澜临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担任职务: 项目主持设计师
工作描述: 主持负责团队圆满完成企业cis项目的创意、设计及完稿输出工作,并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专业指导和培训。
离职原因: 谋求个人发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 美术学 第二专业: 教育学
语言能力
外 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美术学科班出身,具备系统、扎实的美术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熟练使用(pc机)各类相关设计软件。
2、具备深厚的美术平面设计功底,强烈的创作欲望,画面表现力强,较高的艺术修养。
4、熟悉品牌事件营销,精于策略、长于创意、指导表现、把控设计和完稿。
5、对企业视觉系统(vis) 有较全面的了解及相关的工作经验,曾参与多家企业的企业识别系统的策划设计工作。
6、能够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沟通能力强,热衷于激发团队创作热情,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创作任务。
7、良好的提案能力和沟通技巧、具备整合广告策略及创造力,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
个人自传
有扎实的基础和审美眼光,对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娴熟操作photoshop,coreldraw, illustrator,indesin等多种平面软件。熟悉摄影、喷画、印刷工艺、输出流程,喷画材料等。
优秀的创意,坚持不懈的创作激情,能独立完成各项设计工作,独挡一面,愿比别人付出更多。
严格要求自己,待人热情,能吃苦耐劳,沟通,协调能力强;对vi,产品包装,画册等终端宣传品的设计理念,创意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