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一
看着三年级小孩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听着他们可爱的嫩嫩的声音,尤其是感受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成长,满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节课,我设计了3处想象。第一处同学们来上学时的情景,我先范读,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你的小脑瓜中,看到了什么?”开始,孩子们想象很局限,仅有一个孩子举手,说:有很多民族的小学生都来上学。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这种教法不习惯,于是示范引路:在刘教师的头脑中,仿佛看见了……然后再让学生边想像,边朗读,到达了较梦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紧之后又设计了一处想像环节:同学们向在学校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会怎样打?孩子们开始雀跃起来:小鸟,你好!小鸟,早上好!我赶紧表扬:多有礼貌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女孩子!孩子们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样做?李依阳小朋友的回答真让人叫绝:“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头的小鸟,我必须不敢再叫了,因为我怕打扰了小朋友们读课文。我会静静地欣赏。”有了这样的感悟,再感情朗读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在长大!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二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课堂上,学生读了课文后,我问:“课文中描写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希望学生能讲到类似这样的`答案:“我觉得这所学校很美丽。”“我觉得这所学校里的同学很快乐。”……但现实和愿望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可不一定会产生美感哦。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通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课堂是可以预设的,同时,课堂也是生成的灵动的多变的。许多时候,老师做不到先知先觉,学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趋,时时处于被掌控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得精问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广度,又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度。如果抛出问题后,学生打起了“擦边球”,甚至是“出界球”,教师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因为在这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之术是无效的。不妨换一种问法,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学习状态,去感受去体验课堂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三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教学本文时,我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在第一课时,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在学习课文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这一课中我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四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学完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学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感觉自己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重点语句和指导学生第一次写好钢笔字方面做得较好,而对学生关于民族知识的拓展方面还不够。
首先,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方面,我花的心思比较多,由于学生刚刚结束漫长的暑假,对以前的朗读指导有所遗忘,学生在假期里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有的同学甚至能熟练地把课文背诵下来,但是却只求熟练,没有深入课文内容,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就读而读。比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窗外十分安静,学生接着就能找到文中的语句并熟练地读出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能抓住“不摇、不叫、停”等词语来体会,那你能通过读把这种静表现出来吗?学生虽然读了,但仍然不到位,这时候,他们只是简单地压低了自己的声音,没有读出其中的韵味,这时,我适时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试着读,再指名读,学生基本能领悟其中的韵味,读出了意境。通过指导,学生再联系上下文来读,同学们便能体会到这里的学生上课时的认真和读课文的好听,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高涨起来,为突破对学校的热爱这个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本课的生字书写的指导中,我颇费了一番思考,学生虽然对写字并不陌生,但是,这一课的写字却担任着学生写好钢笔的重任,也就是说,学生今后能不能写好钢笔字,西部细化写钢笔字,关键要看今天我对于钢笔字的教学效果。首先,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小学生对于写钢笔字的惧怕心理。“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又开始掌握一项新本领,在一年级老师教会了你们写铅笔字,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再教你们用钢笔来写字,想不想把钢笔字写得漂亮?”学生热情高涨,齐声说:“愿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看你们的认真劲儿,看你们的聪明劲儿,我一看就知道你一定能把钢笔字写得漂漂亮亮,老师还期待着欣赏呢,想不想写给老师看?”“想!”同学们大声地说。在接下来的指导中,我面面面俱到,从同学们的坐姿,脚放的位置,笔尖的朝向,笔杆的位置,一一指导,一一鼓励,学生写得非常认真。就连原来写字在那里总爱愣神的同学,也兴致勃勃地认真书写,看到所有的同学的认真劲儿,我真高兴。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的。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知识方面做得还不够,下一步还要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五
“民族”这个概念在没有少数民族学生的我们班里,同学们几乎没有这种区别。他们的头脑里一时没有各民族的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民族风情不同。于是,我通过让孩子们仔细比较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说说他们的穿戴有什么不同,介绍个别少数民族的习俗,让他们对各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认识。有了以上的认识,孩子们对“民族小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朗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有的孩子写了“热闹”,有的孩子写了“美丽”,还有的孩子写了“我读了课文觉得民族小学里的人心灵很美。”多好的感受啊!在这些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出来的?孩子们一一说着自己的依据(文中的句子)。在孩子们能自己感悟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用读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感受。应该说以上的教学环节比较顺利,孩子们学得比较有自信。
失败的是本文的写话练习指导。上课前,我在重点写话训练点:1、在学习了第1自然段后,结合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上学去。一路上,看到了什么,把他写下来;2、模仿第3自然段写窗外安静的部分,写写“考试的时候,教室里安静极了。”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其它几个句式训练点,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句话里的三个“从”我觉得也是孩子进行句式训练的好例子,于是安排了句式训练点。结果孩子们觉得累,我也觉得这篇课文上得有点累,后来自己找找原因可能是我对课文的把握还不够,语言的训练点设计得太多了。学生从二年级时的句式练习到篇段的写话练习需要一个过程,我不能一下子把那么多的语言训练一下子贯穿于一堂课中。以至于课后,又要对其中的一个训练点做重点指导。
从这一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写话指导做得还不够,我应该多拜读一些有关学生写话指导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让自己能更好地去指导孩子们的写话,让我们的孩子在写话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六
《我们的民族小学》有一段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蝴蝶飞舞”的师生活动情境,由老师扮演蝴蝶,邀请同学读文段,谁能读出“安静”的感觉,“蝴蝶”就会“停留”在谁的身边表示欣赏,由于有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差异,读这段时声音十分响亮,于是我说:“哎呀,蝴蝶都被‘吓飞’啦,你们说为啥呢?”该学生马上醒悟过来,改成了静静地诵读,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有效,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暂时朗读不到位的学生积极性没有受到挫伤,仅成了学生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一次鼓舞。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我让学生课外把自己的学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样主动、自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一片开放的园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自己喜欢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快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快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七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恢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上学的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也是一座充满了恢,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和看热闹,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多么羡慕!
教学本课,我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的教学——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同学生找出了许许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学的学生是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到学校的,而我们是从开阔的马路上来到学校的。同学们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丽。接着又有学生找到了:民族小学有古老的铜钟挂在打青树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曳,而我们的学校没有这些景物。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上发出的声音是多么悠长,清脆,想象凤尾竹的样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又是怎样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同学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是多么美丽,读起来也就美美的。同学们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们的学校有少数民族,但不能称为民族小学,因为学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和民族小学是不同的。他们也找到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在不同的教室学习,他们却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可见他们人数很少,这也是一个不同之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很团结,他们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却成了好朋友,他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同学们还找到了其他不同之处:我们在教室里读书,外面只有轰鸣的汽车马达声,他们读书时却有小鸟,蝴蝶和猴子在旁边好奇地听着;下课了,他们跳孔雀舞,做游戏,可以把小鸟,松鼠和山狸都吸引过来,我们不跳孔雀舞,也没有小动物能被吸引过来,通过比较不同,我们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在寻找民族小学和我们学校的不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学的特点:美丽,团结和快乐,充满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之情。因为感受深刻,朗读时,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丰沛。这样,抓一个问题,将课文学透,学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八
孩子们异常的热情,激昂的问好声开始了我们三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可是好景不长,我刚引入新课时,问题出现了,曾经畅想了无数遍的课堂荡然无存,习惯了写一些绕笔字的我竟然不会一笔一画的写字了,就一个“的”我写了擦,擦了写,三遍之后我才写下了一个让学生们全都能认识的字。接下来就问题百出了,就练习生字一项,孩子们就各种问题。我更是感觉忙的焦头烂额的。不过课堂上还有一些精彩的地方,比如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孩子们就能知道我们班里也有少数民族,还说出了自己身边的少数民族和知道的少数民族。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他们也能感觉到语言的`优美,更能感受到民族小学的美。
就这样紧紧张张的结束了我的第一节课,我的问题不仅仅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另外,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我们的民族教案篇九
这是我在新学校的第一篇课文。我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展示我的持家技巧,给孩子们上一堂精彩的语言课,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开课时,我在介绍了课题后,利用新学校和新设备,在电视上放映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仔细观察少数民族的特点。孩子们通常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他们的衣服。同时,我要求孩子们背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字。在认识这些族群的同时,也为以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寻找少数民族小学和我们正在阅读的小学之间的差异。使用“这是一所小学。一些学生说,这是一所联合小学,来自“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和汉族。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说不同的语言。当他们来到学校,他们成为好朋友rdquo“课后,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rdq uo和其他句子。一些学生说那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鲜艳的民族服饰,使学校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这棵绿色大树的粗枝上。凤凰尾竹的影子在白粉色的墙上晃动着“hellip…”的句子中感觉得到。一些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学生们向在学校唱歌的鸟儿致意,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飘扬的国旗致敬。下课后,每个人都在大绿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和玩游戏,吸引了许多鸟,甚至松鼠和山狸。
全班整体感觉是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也很突出。有些教学设计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和激励语言需要仔细考虑。这样,我们可以提高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