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汉语言调查报告题目篇一
汉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极为难学的语言之一,无论在声调还是词语的组合或者表述意思的完整性和确切性上,在世界将近三千种有文字的语言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也是全地球上使用人数最多的高达十四亿人的语言。汉语在词语中的使用量远远高于其他各种语言。特定的韵律式的诗词、对联,结构严谨简单且含义广泛的成语都是这门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汉语是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然而因为她的博大精深,想学好汉语,绝非易事。
大部分学生把语文看作是一件被动的、受限制性而又得不到分数的课程。无论他们是否在生活中把语言表达地得体或者完善,他们总是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就好了。华丽的词藻和洋溢着文采的句子那些是头脑中很敏感、很忧郁的遇到数学就犯愁的内向的孩子们的特点。其实不然。擅长语文的人,文学修养也是从小逐渐积累起来的,他们不是生来就偏爱语文。那么语文究竟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我们为此特意走进社会,对此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1、调查目的,是为了明确现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人究竟抱有一种怎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所终日接触的语言。而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如何体现和运用。
2、调查对象,小学的学生一直到四十岁左右的成年人。我们认为,这样的调查群体基本涵盖了社会上的各个层次人员,不同的职业,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上都有体现。
3、调查地点,我所在的中阳县城比较开放的县城,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比例来说是相对较好的。
4、我们利用节假日、周末的全天进行调查。因为是小学教师,所以被调查者大部分是比较配合的。
在3月期间的中阳县图书馆里,我随机采访了一位年龄十七岁的高二女生。她在一所普高。我们问起她对于语文的喜爱程度时,她腼腆地笑了一下说,因为自己理科很差,所以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文科上拉分,虽然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写作,不过这样总比钻研理科要好。当我们问她一些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政治、历史事件但是不是高中课本上能学到的时,她的表情显得很无奈。一些新闻上,国际时讯上,历史读物上的事件对于这个高中生而言是很陌生的。
我们又随机采访了一个高三的男生。他属于另一所普高,也是学文科的,同样不是很喜欢写作。他告诉我们,平时因为太多的政治概念,地理历史需要背诵,理科方面的知识需要练习,他或者他的同学们都很难拿出时间来看些课外的书籍,周末也只有半天的休假,家里因为人多他不得已才来了图书馆。也许从小也没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吧,他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很匮乏,话说出来很俗气。在阅读中自己明明把体会到的都说出来了,老师总是说不对。他有些抱怨地说道:“阅读写的就是自己的感悟,却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真是强人所难。”我们再提及似乎应该多看些增长词汇量的书籍或者辞典的时候,旁边他的一位同学说,数学想及格都难,别说看那些了。
一家快餐里,一个带着只有看起来五六岁的孩子的中年妇女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是一位语文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在语文上考不了高分的原因是他们的词汇量实在太可怜,明明很简单的段意就是不能用语言归结得明白。作文要么是那种很低调自己觉得深沉的文笔写出的无病呻吟的东西,要么是那些很幼稚完全让人不知道在说什么的笔法。这是普遍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不了高分的原因。其实基础知识里所讲到的很匮乏,永远是那么点东西,就算这样很多学生都不去背,更别说他们能有什么文笔的积累了。不过确实,科目实在太多了。现在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应试,真正的文学远远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学到的。
教辅专柜前,一位三十四岁中年男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身为副编辑的他笑着说,现在的教材编写者我不明白是怎么想的,小学课本里的课文很深奥,而高中的却很浅显,奇怪的是,初中的部分竟然很大程度上地把语法知识都删得差不多了。侄子明年高考,到现在连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都不能完全搞明白,而女儿才上小学,课文里却总能出现一些语法上的东西,让人匪夷所思。现在高中课本无论涉及的范围或者层次上都不太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年的书还在用**年的说明文。很多老文章固然经典,但是孩子们并不认可,在课外他们又不可能主动去读些书看些报纸,仅仅凭教材上的局限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很多近年的好文章完全可以放到教材上,内容只要老师讲,凭十七八岁的思考能力完全可以理解。不过编教人也有苦衷吧,毕竟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很大的提高。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有180人接受了我的调查,其中有32%的人认为,语文学习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就好了,没必要太过重视;26%的人认为,语文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不丰富的词汇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采取一个中立的态度,这部分人大多是学生;7%的人觉得语文比较重要,只是对于作文来说很头疼,不过平时写的也不多,所以不是很重视;11%的人觉得有必要多看看书,不过日常生活已经很繁琐了,平时没有时间读书或者能静下心来读纯粹文学类的东西,很多周围的人也很少能涉及;还有9%的人并不配合调查;只有15%的人认为语文很重要,无论在素质或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自己平时也尽量抽出时间来阅读书籍,喜欢写文章之类的事。
我们节选了大部分都是受过十年以上文化教育程度的人采访,而结果我们却为之心酸。这仅仅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从以上采访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共同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已经逐渐地淡化了它们。我们在网络中能寻找到各自需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宁可听听歌,看看电影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看一段历史或者哲学。这是很让人悲哀的现实。
1、语文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必要性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文学,而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决定性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性体现和延伸。文学的修养往往从语言的表达上能看出来一个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而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生存条件。
语文同样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工作中我们不理解领导的意思会办错事,生活中我们不明白同事的暗示常常会闹笑话,当别人问起我们一个他不认识的词语我们羞愧地说自己也不知道时,那种窘迫恐怕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会了解。
语文,语言和文学。我们一直在强调积累。语文绝对不是那种一日之寒可冰冻三尺的学科,你也许可以掌握了一个勾股定理从而推导出和角公式和倍角公式从而明确的正余弦定理,但是你不可能把一系列的成语用这样的方式推导出来,而且诗词歌赋也并非公式化的东西。说起来数学无非是把几个公式背过然后翻来覆去地拐弯抹角地变换。一个e=mc2就解决了不知多少问题。这是数学。其实语文一样是这样,只是她太精辟。我们能发现,我们也就是无非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三千个汉字就能组合出几百亿句不同的话,一个音律里几十个字作结尾,我们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上万首名诗卓词。说起来,语文确实比数学难学得多。
2、我们对学习语文的建议
(1)兴趣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但是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语言的环境里,所以想学好语文其实很容易。我们认为有两点:语文要学好的根基是兴趣和方法。这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关于兴趣的养成,我们想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说这东西真没劲,太无聊了。那么我们为什么在看一场足球赛的时候能把这支球队或者那支球队说的头头是到,能叫出穿几号球衣的是某某著名球星,越位的定义,球技的精湛,队员的配合,或者他们为什么会赢,对方的失误。这些我们可以给身边不懂的人滔滔不绝地讲,这时候我们站在讲台上或者比老师还在行,因为我们对这个有兴趣,兴趣在某种程度下可以把潜力转换成动力。这是我们了解并且深入了解的根本也是先决条件。而我们为什么会对足球感兴趣。是因为从小我们看到其他人踢球我们有不服输的精神我们也要踢球,而赢了我们会受到他人的赞赏,我们得到满足。一直的积累下去,我们对足球这整个体系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我们给别人讲解的时候,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我们受到别人“你真厉害,懂这么多”的赞赏之后会有自信的感觉,觉得我确实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于是,兴趣从小我们踢球的时候开始,我们受到表扬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因为我们都有不服输的精神,我们建立兴趣都很简单。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自己记性不好,忘这忘那,刚说了一分钟的事都记不住。这仅仅是借口。因为这个事情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可能忘记了这个月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忘记了同事嘱咐买的礼物,可是我们会忘记我们发工资的时间吗?我们是要吃饭的。吃饭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无法遗忘,所以我们必须记得我们何时发工资。学习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说忘记了背着背那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重视它们,如果下周要高考了。一个高三学生说,我忘看书了,这现实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记忆的惊人程度取决于我们的重视程度。
语文学习的积累一样出在这个地方。一个学生借口说他没时间去背课文写作业,但是它会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来去网吧,因为那里有足够吸引他兴趣的东西。他如何把这段时间挤出来却没有学习的时间去背诵点英语单词?这是我们的弊端:对于我们重视的、认为必要的事会尽可能地完成。如果这部分兴趣都转换在了语文学习上,我们的桌子里成天有本成语词典,我们一有时间就把自己不认识的成语记下来,用那种自信心去看,几遍下来,我们才很惊异地发现我们的记忆力原来这么厉害,就像在游戏里,我们对装备的属性从来都是过目不忘一样。
对语文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些繁杂的文言文,哲学,天体物理,历史事件等很多对我们的人生起着教育意义和改变思想方式的东西。我想那时候,我们引用着黑格尔,柏拉图,但丁,莎士比亚的句子的时候我们会很自豪的。
(2)不甘雌伏,跛鳖千里
上述的我们认为对于一半以上的喜欢学习的人是很有启发的。那么其余的呢?那些已经形成恶性循环,看见语文就头痛的学生如何对待。我想这还需要分成两个方面。
首先,从主观上,寻找自身的条件。正如我们常说的: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们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想改变虽非易事,但绝非不可。我时常听到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故事,比如有半瓶水。乐观的会说:还有半瓶呢。悲观的会说:只有半瓶了。这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我们都希望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地更好,悲观者也并不希望自己总是悲观,人总是有上进心的。我们中除了少数的哲人无非是悲观和乐观两种,而我们应该学习乐观者的态度,一种很好地面对人生面对挑战的态度。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悲观者会认为,一直往前走就是荆棘和坑洼,乐观者会认为会看到柳暗花明;给悲观者一座荒山他会修一座坟墓,而乐观者则会种满绿树。当我们不喜欢这门学科时,我们可以看看天看看太阳看看白云,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否像蚂蚁一样列好了队伍等待我们检阅。看看教我们的老师头上的白发,看看小学生的童话书。
其次。从客观上,我们建议是否应该修进一下教材。现在的课程崇尚素质教育,艺术节,体育节都是我们感谢教育工作者们辛勤地站在我们的角度上思索后的结果。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课程的主动性无法发觉,而这部分主观能动性又很大程度上源于客观的环境因素。因为纷繁的课文让他们觉得无法集中精神或者找到快乐。我们不否认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我想我们生活的目标就是寻找快乐,我们似乎也应该把教材中更多的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有教育意义并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潮文章,无论在科普,娱乐,政治上都可以夹杂很多语法,思想等等。一些太过深沉的课文学生因为丧失了乐趣即使学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我们觉得,痛苦的学习从本质上就违背了人类学习的初衷。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一味学习的同时应该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幻想和联想有本质上的却别,但是都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讨论环境和交流环境,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停留在满足虚荣心的阶段,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我们要把它们用在实处。
在现在这个物质和信息技术更加被我们重视的时代,我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似乎仅仅局限在了某些特定的地域,我们甚至无法去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当我们走在街头,看着新奇的广告,一些成语的妙用,我们在欣喜的同时是否都留意到了孩子们的态度?很多妙用的成语被他们当成了正确的而一直使用下去;电视台的少数儿童浏览了不是很有益的保健、美容系列的广告,台词,是否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净化它们;而生活中处处都是常见的汉字,如果某些显著的位置用出了一些特别的我们没见过的词语,是否会更加激发我们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市场上浩如烟海的书籍是否很多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没有任何用处而过量地出版?这些,我认为都是我们甚至更高层次上的教育、文化工作者们应该思索的。
汉语言调查报告题目篇二
1、实践题目:初中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 、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xx年9月28日至9月30日
4、调查地点:赶水地区场镇中学
5、调查过程: 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走访,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等。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指引,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4)地点:适中学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 、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
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对于部分寄宿制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汉语言调查报告题目篇三
汉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极为难学的语言之一,无论在声调还是词语的组合或者表述意思的完整性和确切性上,在世界将近三千种有文字的语言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也是全地球上使用人数最多的高达十四亿人的语言。汉语在词语中的使用量远远高于其他各种语言。特定的韵律式的诗词、对联,结构严谨简单且含义广泛的成语都是这门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汉语是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然而因为她的博大精深,想学好汉语,绝非易事。
大部分学生把语文看作是一件被动的、受限制性而又得不到分数的课程。无论他们是否在生活中把语言表达地得体或者完善,他们总是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就好了。华丽的词藻和洋溢着文采的句子那些是头脑中很敏感、很忧郁的遇到数学就犯愁的内向的孩子们的特点。其实不然。擅长语文的人,文学修养也是从小逐渐积累起来的,他们不是生来就偏爱语文。那么语文究竟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我们为此特意走进社会,对此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调查目的,是为了明确现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人究竟抱有一种怎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所终日接触的语言。而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如何体现和运用。
2、调查对象,小学的学生一直到四十岁左右的成年人。我们认为,这样的调查群体基本涵盖了社会上的各个层次人员,不同的职业,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上都有体现。
3、调查地点,我所在的中阳县城比较开放的县城,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比例来说是相对较好的。
4、我们利用节假日、周末的全天进行调查。因为是小学教师,所以被调查者大部分是比较配合的。
二、调查的过程
在3月期间的中阳县图书馆里,我随机采访了一位年龄十七岁的高二女生。她在一所普高。我们问起她对于语文的喜爱程度时,她腼腆地笑了一下说,因为自己理科很差,所以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文科上拉分,虽然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写作,不过这样总比钻研理科要好。当我们问她一些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政治、历史事件但是不是高中课本上能学到的时,她的表情显得很无奈。一些新闻上,国际时讯上,历史读物上的事件对于这个高中生而言是很陌生的。
我们又随机采访了一个高三的男生。他属于另一所普高,也是学文科的,同样不是很喜欢写作。他告诉我们,平时因为太多的政治概念,地理历史需要背诵,理科方面的知识需要练习,他或者他的同学们都很难拿出时间来看些课外的书籍,周末也只有半天的休假,家里因为人多他不得已才来了图书馆。也许从小也没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吧,他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很匮乏,话说出来很俗气。在阅读中自己明明把体会到的都说出来了,老师总是说不对。他有些抱怨地说道:“阅读写的就是自己的感悟,却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真是强人所难。”我们再提及似乎应该多看些增长词汇量的书籍或者辞典的时候,旁边他的一位同学说,数学想及格都难,别说看那些了。
一家快餐里,一个带着只有看起来五六岁的孩子的中年妇女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是一位语文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在语文上考不了高分的原因是他们的词汇量实在太可怜,明明很简单的段意就是不能用语言归结得明白。作文要么是那种很低调自己觉得深沉的文笔写出的无病呻吟的东西,要么是那些很幼稚完全让人不知道在说什么的笔法。这是普遍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不了高分的原因。其实基础知识里所讲到的很匮乏,永远是那么点东西,就算这样很多学生都不去背,更别说他们能有什么文笔的积累了。不过确实,科目实在太多了。现在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应试,真正的文学远远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学到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有180人接受了我的调查,其中有32%的人认为,语文学习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就好了,没必要太过重视;26%的人认为,语文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不丰富的词汇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采取一个中立的态度,这部分人大多是学生;7%的人觉得语文比较重要,只是对于作文来说很头疼,不过平时写的也不多,所以不是很重视;11%的人觉得有必要多看看书,不过日常生活已经很繁琐了,平时没有时间读书或者能静下心来读纯粹文学类的东西,很多周围的人也很少能涉及;还有9%的人并不配合调查;只有15%的人认为语文很重要,无论在素质或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自己平时也尽量抽出时间来阅读书籍,喜欢写文章之类的事。
我们节选了大部分都是受过十年以上文化教育程度的人采访,而结果我们却为之心酸。这仅仅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从以上采访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共同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已经逐渐地淡化了它们。我们在网络中能寻找到各自需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宁可听听歌,看看电影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看一段历史或者哲学。这是很让人悲哀的现实。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语文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必要性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文学,而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决定性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性体现和延伸。文学的修养往往从语言的表达上能看出来一个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而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生存条件。
语文同样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工作中我们不理解领导的意思会办错事,生活中我们不明白同事的暗示常常会闹笑话,当别人问起我们一个他不认识的词语我们羞愧地说自己也不知道时,那种窘迫恐怕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会了解。
语文,语言和文学。我们一直在强调积累。语文绝对不是那种一日之寒可冰冻三尺的学科,你也许可以掌握了一个勾股定理从而推导出和角公式和倍角公式从而明确的正余弦定理,但是你不可能把一系列的成语用这样的方式推导出来,而且诗词歌赋也并非公式化的东西。说起来数学无非是把几个公式背过然后翻来覆去地拐弯抹角地变换。一个e=mc2就解决了不知多少问题。这是数学。其实语文一样是这样,只是她太精辟。我们能发现,我们也就是无非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三千个汉字就能组合出几百亿句不同的话,一个音律里几十个字作结尾,我们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上万首名诗卓词。说起来,语文确实比数学难学得多。
2、我们对学习语文的建议
(1)兴趣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汉语言调查报告题目篇四
“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日到10月30日
(二)研究目的: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三)研究效果: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1、研究对象:王建斌,男,乌鲁木齐市十二小五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一般,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对孩子多表扬、鼓励。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臵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汉语言调查报告题目篇五
1、实践题目:初中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xx年9月28日至9月30日
4、调查地点:赶水地区场镇中学
5、调查过程: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走访,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等。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指引,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4)地点:适中学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
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对于部分寄宿制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